高等数学篇
根据2021年的考研数学大纲,高等数学部分的考分占比相比往年有所提升,因此考生们应该更加注重高数部分的复习。
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高等数学考研辅导课,考研数学复习技巧——高数,建议最好在当年2月以前完成高等数学基础阶段的复习。基础阶段的复习需要追求精细化和全面化,尽量把考纲要求的知识点都兼顾到。这个阶段建议采用“教材+网课+讲义”的形式。先仔细研读教材把以前一知半解的知识点“回炉重造”加深记忆和理解,研读完每章的教材内容后也不要忽略章末课后题的价值,它们中的大部分都是比较基础的题目,建议挑选大部分题目进行练习,做完课后题可以再返回章节内容,再次练习章节中的例题,如此反复多次你一定会有更多收获。完成每章的教材复习后就可以去看网课了,这里推荐汤家凤老师的基础阶段高数视频课,他讲解知识点非常透彻细致,主张通过大量习题(大多数都是非常经典常规的题目,基本不会晦涩难懂)来启发思维,各种题型总结全面,用来夯实基础非常有效。听课时要认真做笔记,课后仔细研读并练习视频课的配套讲义–《高数数学辅导讲义》(此阶段可以不用全部做完),若学有余力,建议最好从基础阶段开始练习汤家凤老师的《考研数学复习大全》,做题时应准备错题本用以记录做错的题目和解题思路。
第二阶段为强化阶段,此阶段的复习重点在于巩固。之前所学的一切理论都要在不断的应用中进行检验和固化,要注意边做题边总结技巧和思路,同时搭配强化阶段视频课,这里建议基础阶段跟哪个老师,强化阶段最好还跟同一个老师,辅导书则使用视频课的配套讲义(建议继续完成汤家凤老师的《高数数学辅导讲义》和《考研数学复习大全》),习题集推荐汤家凤老师的《接力题典1800》或张同斌老师的《高等数学精讲精练660题》高等数学考研辅导课,这个阶段习题集不要叠加使用,避免贪多嚼不烂。此阶段做题时要努力掌握解题方法,一旦发现解题思路的闪光点就要提炼和总结,从而帮助自己触类旁通。
第三阶段为提高阶段,此阶段的复习重点在于真题。建议大家按照考研数学的考试时间(早上8:30-11:30)刷题,做题形式最好趋近于正式考试,在自己准备的答题本或答题卡上作答,做完以后对照标准答案进行改卷和订正总结。此时应特别注重错题的订正和总结,要摘录并反思做错的题目,分析错误原因,分析考试时间的运用是否得当,该如何改进等等。完成一轮真题复习后建议最好倒回来把所有错题再做一遍,再次进行分析总结以加深理解。
第四阶段为冲刺阶段,此阶段花费在考研数学上的复习时间有所减少,练习重点在于查漏补缺和提升。再次熟悉之前三轮复习中总结的题目和方法,最好能整理归纳出应对某一类题型的多种方法,同时再次熟悉之前模糊的概念和公式。做完以上几项后可以再做一些相对较好的模拟题以开拓思维,增加应对新颖题目的抗压能力。这里推荐汤家凤八套卷、张同斌老师的《决胜冲刺四套卷》,模拟试题的练习贵精不贵多,建议大家适当挑选量力而为。
过来人答。工作数年之后辞职考研,本科是三本,跨专业,数学一137。考的学校和专业就不说了,普通211入不了高人法眼。
本科期间我的数学成绩是:全挂。连补考都挂了,因为根本没摸过课本,连课都没上过。毕业前学校组织二次补考才勉强60分过关。二次补考的60分意味着什么我就不说了,大家都懂。
我刚开始复习的情况跟题主差不多,所以比较能体会题主的心情。考研数学辅导班我没上过,但看过一些视频,里面的内容也确实不是完全的“零”基础,刚开始看的时候经常一脸懵逼。其实有志于考研的同学都不可能是完全的零基础,至少基本的数学思维还是有的。
以我自己来说,刚接触考研数学的时候的最大感受是:这些东西我见过,知道大致的概念,但是不熟悉具体细节。
不过也没必要从高中数学开始复习,其实高中数学知识也就是要用到一些基本公式。遇到不会的就上网搜一下相关内容,用笔记本记下来就可以了。
列出一些考研数学中经常用到的中学数学知识:
指数函数_百度百科
三角函数_百度百科
因式分解_百度百科
数学归纳法_百度百科
基本不等式_百度百科
数列_百度百科
阶乘_百度百科
如果大学时微积分完全没听过,推荐川大徐小湛的微积分视频课,讲的非常非常细致。B站上就有,缺点是语速太慢,建议1.25倍速观看。
我个人觉得没必要报班,我复习时是先自己看一遍书,然后做做课本后面的习题,不会做也不要紧,重要的是要看完。然后上网找个视频课程看一遍。看视频的时候注意不要死看,念课本的部分快进,讲的东西如果已经掌握也快进跳过去,着重看自己看书时没明白的地方。这一遍看完之后,就是刷题。我刚开始用的是李永乐王式安的一本书,书名忘了,红皮的。这本书好在每一章的习题都按难度分成三类考研辅导数学,考研数学零基础如何着手复习?,我刚开始只做最简单的那一部分,全做完后再做中间一档的,最后再做最难的。这样的好处是能逐步建立自信,不至于把自己心态搞崩。接下来就是真题了,先自己做一遍,把所有题都当成大题来做,不会做的和做错的题背下来都不过分。之后就是做做模拟题,重温一下课本里各种定理的证明什么的。我复习的比较早,所以时间很充裕。刷完模拟题之后又刷了一阵吉米多维奇(因为真的不喜欢看英语,就用刷数学磨蹭时间骗自己,结果英语考很烂)。
复习过程中有几个坑:
1.看课本觉得好难,心态崩了。
2.看了网上的视频讲座,看看都懂,做题全错,心态崩了。
3.报了班,上课一脸懵逼什么都不懂,几节课之后就跟不上进度,心态崩了不说,还心疼钱。
4.做完真题一对答案发现最多能得50分,觉得之前的复习完全没用,心态崩了。
5.妹子跑了/家人不理解/生病/前上司在我辞职后给我扣黑锅等等等等各种乱七八糟的事,心态崩了。
第三条是别人的经历,其它每一条都是我的真实经历。心态崩了之后整夜不睡觉,一晚上抽掉两包烟,大脑停机,吃不下饭。怎么办呢?买瓶白酒,上网看各种脑残综艺节目,边看边喝到醉,醒来继续刷题。还好提前一年开始准备的,时间充足,最后考上不说还练出一身酒量。
写完之后才发现提问时间是去年初,不知道题主考的怎么样。就写这么多吧,也算是给后来人一点借鉴。
12.5更新。有人看就多写点。前几天跟朋友(数学143大神)聊到了考研,他的一些观点我觉得很有道理。同时也让我意识到自己走过了不少弯路。
另外每个人具体情况不同,我的经验不可能适合所有人,希望大家能批判性地看待我的回答。
1.不要报班。
不是说报班不好,而是看视频更有效率。看视频可以暂停,可以快进,可以回放,这是上辅导班无法做到的。
比如老师在推导过程中说“显然,A=B,所以…”基础不好的人来说可能就懵逼了,为毛是显然啊??可能这里真的很简单,但如果正好这里是我的薄弱环节,就会卡住,很可能后面讲的内容都听不进去了。(我想这是零基础人士最大的痛点。)看视频就很方便,暂停,思考,想通为止。这样后面的内容不受影响,而且巩固了自己的薄弱环节。
据说现在有三五个人的小班,甚至一对一辅导班,这样的形式最完美。遇到不那么显然的“显然”可以随时提问。但是估计价钱也不便宜。
2.考研中需要用到的中学数学知识考研辅导数学,可以参考张宇的18讲,里面有汇总。
这本书我没看过,不评价。但既然有人做了总结,总是好的,至少比自己一点一点上网查方便。
3.不要刷吉米多维奇。
我当时刷这个多少有点膨胀的意思,觉得其它习题集不过瘾,这个名气又大,就找来做做看。但是里面很多东西是考研不考的,题量又大,浪费时间。朋友推荐了一本叫题源1000题的书(也是张宇的),难度较高,适合以满分为目标的人挑战。这本书我没看过,不评价。
4.看课本的时候,要比照考研复习材料来看,跳过考纲里不考的部分。
不是说不考的东西不重要,而是既然要考研,就应该以短时间内提高分数为目标。我当初第一遍复习的时候就花了不少力气把整本教材都过了一遍,后来才发现有很多内容不考。课后习题对基础不好的同学来说很重要,不要因为觉得“简单套一下公式就能得出答案”就不做。一个公式“见过”跟“用过”是有本质区别的。
5.对刷题的态度。
如果你的准备时间足够长,刷题量足够大,准确率足够高,那么到复习后期,除了保持适当练习量保持手感之外,应该更多地关注出题人的思路。拿到一道题,除了做对之外,要想一想这道题考的内容是什么,出题人希望考生使用什么技巧,出题人的意图能否从题目中看出什么端倪。这是比单纯给出解答更高一层次的思考。
这个…仅供参考吧。我属于比较笨的人,只会无脑刷题,看不出那么多门道。
6.有些经验帖会说不要太早复习,拉长战线不好。我觉得这不适合零基础备考的人,至少不适合我。坚持不下去的人总会以各种理由放弃,战线长只是借口。越是基础差,越要早做准备。
7.评论区有人问我跨的什么专业,不太想说。一是觉得跟复习数学没关系,二是我的情况比较少见(三本跨考成功的确实不多),不想被猜到身份。答题只是为了分享经验,没必要泄露隐私,见谅。
最后祝大家复习顺利,考试成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92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