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功不够者,强练的下场基本上就是走火入魔。”
张宇1000题本来就适合强化阶段做,难度甚至略高于真题。
如果是刚开始复习就做1000题,做不下去是正常的,因为你的知识水平和解题能力还达不到要求,而1000题里有的题目概念牵扯多,计算量大,所以并不适合你。在基础阶段,最忌在不适合自己的题目上死磕,不仅会打击自信心,挫折感太强,对于提高能力还没有什么帮助。
你不能指望能力在第一层的时候就挑战第三层的习题,这是不符合科学规律的。
还是那句老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1000题本身题目就难,甚至有一点点偏,因此23考研张宇,23考研,张宇1000题,太难了做不下去了,你们呢?,在基础不稳固的情况下,强行做题强行看答案只能是囫囵吞枣。你本身连基础知识都记不全,就想理解答案中的高阶解法,就像是一个初学武功的人看高手过招,并不能真正学会什么,也就看个爽而已。
我看很多经验贴都是建议习题做不下去就死磕,千万不要放弃巴拉巴拉的。但是但是死磕真的是一个效率极低且违背科学规律的烂方法,死磕就是在逃避问题。你遇到困难,不去考虑困难背后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不去想如何针对性解决问题,反而是想去适应困难,这真是不太智慧。。。
我是20年考研的,当时从下半年才开始准备,时间比大多数人都紧,我也是当时看视频课刚刚上手就想挑战张宇1000题,花两个小时做十个题还十个都是错的(不是自黑,是真的,经历过的人懂),效率十分低下。因为我时间本身就紧,就没有再听学长的经验继续死磕下去,而是换了一种学习方法,可以说是曲线救国。
其实问题很简单,为什么1000题做不下去?因为基础知识还不牢固,解题技巧还不熟悉。解决方法就是巩固基础,做适合自己水平的题目,循序渐进。
但是这里就牵扯到两个问题,
1.如何知道自己水平在哪个层面?
2.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题目?
如果有一对一的老师的话,这个问题会好解决的多。但是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自学,最多跟着视频课,没有人能为你提供个性化的引导与帮助。
人工智能或许可以代替老师的角色,起到引导的作用。
这里我就要掏出我的考研黑科技了!知能行考研数学!我是20年9月份才发现这个宝藏系统的,当时更新的内容还不全,我抱着怀疑的态度试用了一下,一用我就真香了,为什么我没有早发现?
这是一个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考研数学备考系统,主打Ai智能教练。知能行考研数学这是一个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考研数学备考系统,主打Ai智能教练。
知能行可以通过对大量真题的分析,建立优化目标,再通过你的训练情况了解你的掌握程度,从而为你个性化定制最适合的训练方案,而且厉害的一点是,它可以根据你的进步实时更新,这样就能保证当前的训练目标必然是能提分最快的题,帮你实现最高效的备考。这种精准程度,远胜过任何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这就是智能私人教练的优势。
很多习题册都有使用门槛,比如1000题适合基础牢固的同学,但知能行没有任何使用门槛,就算你是0基础小白,连最基本的极限概念也不理解,依然可以上手。知能行会带着你一步一步通过做题理解概念,再应用概念解题, 从而搭建你的知识网络。这就是知能行相对于其他习题集的优势:不是你适应它,而是它适应你。
知能行还擅长细分。有的时候,题型看上去很熟悉,视频课老师仿佛也讲过23考研张宇,但是做起来总是错的,用了知能行才发现美国在职研究生,其实是我最关键的概念没有掌握。因为有的题型只是看上去相似,其实关键的地方偷梁换柱,是个陷阱。
很多刚上手的同学最怕遇到复杂的难题,我当时复习的适合,1000题里一道复杂的题目可以解一上午。后来用了知能行之后,我发现它非常擅长细分,会把复杂的题目拆分成细小的知识点带我一个一个训练,然后再组合起来训练,就像是为你铺了一层层台阶,不知不觉中复杂题目也能手到擒来~
平时我们用习题册做题可能只是做到哪算哪,没有想过“练习这道题的价值大不大”这个问题。但其实通过一定的方式,我们可以优化训练的题目,规避那些已经没有价值的题目。知能行可以帮你选择提分最快的题目,而且做了之后纠正了我之前的认知偏差,很多其他题目也能一下做对了。
回到题目上来,如果觉得1000题太难怎么办呢?我的经验是先用知能行夯实基础,建立起完善的知识网络,再回去挑战地狱模式的1000题,这样大多数题就能做了。
再上一边链接:
一般考研,考研到底有多难?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2019考研人总数290万,最终录取硕士生76.25万人(包括推免生),也就是说有超过200万的考研人没有考上,这其中大约10%弃考的。
而据2020年考研报考以及现场确认信息显示:基本每所高校都有或多或少的考生,虽然已经网上报考,但并没有现场确认。昆明连理工大学15%的考生放弃现场确认信息;西北大学10%的考生放弃现场确认信息;哈尔滨理工大学5%的考生放弃确认现场确认……
其实,考研前弃考现象并不是今年的独特现象,而是每年的常态,目前是考研“弃考”的高峰期,很多同学眼看所剩无几的复习时间心态很不好,甚至想放弃。
考研到底有多难?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在途中放弃?我们从一些研友的回答中总结出了几点。
1、繁杂的复习内容
考研初试一般包含四个科目: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我们需要在不算长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同时要能够灵活地运用。很多人都说考研比高考要“容易”得多,但其实考研需要学习的内容相对繁杂,要掌握的知识也不算容易。况且考研是“一个人的战斗”,没有老师的督促,没有同学的互帮互助,一点一滴都要自己捡起来。
备考期间,大量的复习资料、每天循环不断地演练“题海”战术。自此学子们都是过着早出夜归的生活,甚至因为劳累过度,很多人的身体也出了大大小小的毛病。就是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下,一开始就抱着“必胜”信心的考研者们,最后却选择了放弃考研。
对“放弃”,知乎上有网友说:“其实,我没后悔。尽管我为考研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我必须承认,在这场‘持久战’中自己败了下来。但我知道,如果我再透支我的体力和精力来硬撑着坚持下去的话,我的身体和心理都很可能崩溃。”
焦虑与犹豫时刻动摇着考研群体的意志。每天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都倍受煎熬;各种考究资费的庞大支出令人不堪重负。这种情况下,体力、心力不济的部分考生提前退出了“战场”。
2、模糊的考研目标
在当今大学生中,考研这件事,跟风真的很严重国际硕博连读,很多考研党也是看到了学长学姐的成功,就想说自己也可以,莫名其妙的走上了考研的道路。没有确定的目标,他们只是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面对家里人的追问,身边朋友的压力,他们选择了一个能敷衍所有人的借口:“我要考研。”
或者说,考研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选择研究生,只是因为要逃避不敢面对的未知社会,他们把学校变成了社会的托儿所。
3、激烈的竞争
考研报名人数连年攀升,往往是几十个人、几百个人在同时争取那寥寥的几个名额。其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一些名校的热门专业甚至出现1:100+的报录比。
竞争压力较大,是同学们放弃考研而做其他选择的一个原因。
4、无形的压力
考研的压力不仅在于学习上、身体上的压力,还有精神上的压力。
考研的竞争压力大,“我能够考上吗?”是伴着许多同学整个考研过程的心理压力。
而如果身边的同学都劝你放弃考研去找份工作;或者你的亲戚朋友觉得你该成家立业,对你考研这件事万分不看好……久而久之你可能也会怀疑自己了。
很多时候,“不忘初心”其实挺难做到的。
5、意志力的消磨
考研是一个消磨意志力的过程,当你的热情耗尽的时候,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理由都会让你放弃。
可能仅仅是因为一道高数题解不出,或者一段话术记了很多遍又忘记了,一个单词记了很多次却还是记错,就这么简单。
6.看不到希望
我们之所以想放弃,是因为觉得太难了,觉得没有希望了。
每天保持10+小时的学习,却觉得自己没有吸收多少;反反复复诵记知识点,有的记得住,太多记不住;终于有一天感觉自己有长进了,模考一下却糟糕得一塌糊涂……
做了很多的努力,却看不到进步。然后就会对自己产生质疑:没有希望的事情为什么要坚持呢?此乃人之常情,人们都是如此。
基本上让你考研放弃的除了担心考不上,更多的是因为你受到这个社会干扰太多一般考研,心态浮躁一般考研,考研到底有多难?,总觉得有更好的捷径去获得想要的。
但对于真正想考研,想上研究生的你来说,如何在弃考高发期稳住心态,坚持下去呢?我们又该如何避免被消极心态操纵呢?
1、要知道你为什么出发?
每个人做一件事的时候,有追求就会更有动力,你要问问自己为什么选择考研?通过考研能够跃上一个更高的平台,将来更好的就业?还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专业,继续深造?这个目的能给你带来多大的动力?有句话说,你有多渴望做成一件事,就有多大的希望做成功。
那些弃考的、打酱油的,往往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考研,只知道随大流,那么在这个备考的过程中,这类人的意志不坚定,很容易被一些困难击退。所以,你必须要知道你为什么出发,给自己一个能让你奋不顾身拼命努力的理由,并把它写在自己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
2、找出来你所担忧的事情
每天六神无主,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吃不好睡不好,总是焦虑,你在担忧些什么呢?你在想些什么呢?担心考不上,还是一些情感问题呢?
有句话是什么说的,我们恐惧认清自己的恐惧,可能比明确目标更重要。折磨我们的往往是想象,而不是真实。单词背了就忘怎么办?真题刷了总错怎么办?不是记不住单词,也不是做不对题,是你的恐惧在阻止你往目标前进。
我们通常过分焦虑而完全影响了学习效率,严重耗费了心理和生理资源,但实际上,要想从这种焦虑当中走出来,你必须要找出来你所担忧的事情,假如考不上会怎样。你想想最坏的结果,问问自己能不能接受,如果可以接受,那你可以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放心大胆的去备考吧!
3、状态疲惫,重振旗鼓调整计划
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现在的“弃考”心理大多是一种状态疲惫后的正常反应,这时候我们需要及时强化自己的考研信念,不断调整我们的复习计划以适应接下来的冲刺状态,不如从现在开始给自己设立短期目标,重振旗鼓调整计划,给自己新鲜的刺激对于缓解备考疲惫是很有帮助的。
4、按照总分的规则,重新制定备考计划
你的复习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你还有多少内容没有复习,你每天复习多长时间,你还有多少时间,按照总的内容和时间,重新制定一个对数学、英语、政治和专业课的复习计划。
最后本仙女想跟20考研的小伙伴们说,当你全身心投入去做一件事的时候,结果一定不会差。从今天起,学会自律,提高效率,每天都要给自己加油打气,坚持到最后,你一定可以成功考上的!
祝大家,一战功成,成功上岸!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98160.html
评论列表(1条)
[…] 考研必看!教育部关于2023研招复试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