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写给还未正式开始跨专业考研,但是有心跨考的大一、大二、大三的同学,如何提前做一些跨考的准备。我真的很羡慕你们,年轻,有充分的时间给你们准备跨考。虽然你们不一定就要跨专业跨考,但是你们至少都在为自己的前途而思考。
但是,真是只有跨专业考研才能改变你的专业吗?
不是的,记住,跨专业考研是你最后的选择,记住,是你最后的选择!是你用尽了所有的办法,都无法逃离本专业的命运,最后才选择了跨专业考研(这句话是重点中的重点!)
你会疑惑,你写的不是跨专业考研吗?怎么一开始就先说这事,因为我不想误人子弟,白白让你们错失机会,等到大三了才去准备考研来拯救自己。但事实上,你们是有机会在考研前就换掉专业的。
跨专业听上去好像很不错,既能提高学历,又能读喜欢的专业。但事实不是这样的,本科作为第一学历,是非常重要的。你出国留学,要看你的本科专业;你申请博士,同样会看你的本科专业;有些工作单位报考,要求本硕一致。如果在本科就能读自己喜欢的专业,享受完整而系统的本科教育,何必要等到硕士再去报考?
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你们至少有三次换专业的机会。是的,你没有听错,有三次。
第一次是你学校内的转专业。
一般在大一或大二,每个学校的标准都不同,但大部分学校最看重的就是成绩,所以,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务必要在大学好好读书,刷高分。我在网上找到了一分2018年浙大的转专业名单,从文科转理科,从理科转文科的都有。这种转专业如果能成功,你未来的人生路是会更加顺利!千万不要错过了。
浙大本科转专业名单
第二次是地市自行的政策。
比如上海的插班生政策,只要是上海市普通高校本科在校在籍的一年级学生,没挂科能考。所以,其实对于一些高考没考的同学来说,若是先到上海读普通的本科大学,而通过插班生的考试,远比通过考研进入985来的更加容易。
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插班生招生简章
第三次是推荐免试研究生,比如北大的新传学院2018年拟接收的推荐免试研究生公式名单,我就看到有一些从其他专业过来的,比如有一个是预防医学转到新传硕士的,也有从护理学,生物科学转到新传硕士的。所以,好好读好本科的专业,走免试研究生的路子也是可以换专业的。
北大的新传学院2018年拟接收的推荐免试研究生公式名单
值得提醒的是,你们最好在大三的那个暑假去参加那个学校的夏列营,免试上会有一定的加分,比如湖南大学的夏列营计划,对于取得优秀英员的大学生,在参考免试推荐考试的时候有会优先录取。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9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通知
好了,如果以上的三种方法都不能帮助你了,那就只能走跨专业考研的路了。下面就请安心地听我讲如何跨专业考研:
考研的难度和复习的时间是成反比的,你复习的时间越是充分,花的心思越多,能考上的学校越好。而那些号称复习三个月就逆袭985的考研分享,我建议你们可以参考,但是不要信。因为这样的鸡汤太毒了,我承认会有这样天赋异禀的人——高中大学没有好好学习,但在大四那年突然脑壳开窍,明白了人生的使命。考研一路开挂,成功逆袭,但是这样的人可能是百里挑一甚至是千里挑一的,别人的成功不能复制,而只能变成你成功的经验借鉴,归根到底,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其次,评论或者私信常常说到跨考的难度,仿佛一听到「跨」这个词便觉得难了,可是实际上这世间哪有什么容易的事。保研不难吗?成绩要一直年级名列前茅,还得和学院的老师处好关系;考本专业不难吗?笔试面试都得过,哪怕是专业课考的高,英语政治一门也不能落。
很多人不是因为跨考的专业难而觉得难,而是因为对跨考不了解而觉得难,说白了是对未知的恐惧。本专业毕竟是熟悉的,翻来复去可能就这么几本专业课,上过,而且参加过期末考试,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能考多少分。但是跨考却不一样,跨的专业是什么,上什么课,以后就业的方向如何,会不会面试被歧视,这些对于跨考者来说都是一头雾水。
很多人不喜欢自己现在的专业,于是有了换专业的想法,才想去跨考,但是不敢去实践,资料不去查,考研经验不去搜集。那想法就停留在想法了,有些孩子在评论区中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专业和跨考的动力,最后却还是回到一个难度的问题上。坦白说,难度不是没有,对于不同的人而言,难度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对于努力而付出行动的人来说,难度不是决定考不考得上的最关键因素。
如果你去选择跨考,你至少还有机会考上,准备地时间越长,越充分,考上的概率就越大。而如果你选择把这个想法留在脑子里,那你连考的机会都没有。前者是1到10的概念,而后者则是0到1的概念。
回归正题,跨考在科目设置上和普通的考研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两道关,一道笔试,一道面试。笔试总分500分,分为三科或者四科,英语(100分)、政治(100分)、高数统考(全国统一命题150分),专业课一般高校自主命题(150分或300分)。面试一般为结构化面试(老师提问,你来答),加上英语的口语或翻译西班牙在职研究生,总分一般为100分,由高校自个定。
笔试的准备一般从大三的寒假开始,就也是过完年的一二月份,到十二月底的前一个星期六日笔试,历时十个月,共三百来天。对于跨考生来说,我希望你们在大二结束的那个暑假就开始准备考研了,相当于比正常考研提前了半年。
不可否认,跨考是比正常考研要难一些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且,跨度越大,专业课的难度就越高,你需要付出的努力就越多。确定专业、学校、地区,买好专业课的书本,背单词……你要做的事真的很多,特别在专业课的复习上,因为你不是这个专业的,所以要多花时间在这上面,提前半年开始复习并不过分。
在本科专业的学习上,既然决定了要跨考,意味着你要放弃现在所学的专业(特别对于跨度大的学生来说),那么这个专业拿不拿高分对于你而言已经没有太多意义,但是别挂科,别留污点,做到顺利毕业。
而面试一般是等到成绩出来后才开始准备,这个不用急,和其他考生一样就好。急也急不来,如果笔试都进不去,面试就是不可能的事了,所以还是好好准备笔试,等到面试成绩出来后再做打算也不迟。当然,有一些自信的同学,笔试完就直接开始准备了。
总归一句话:跨考宜早不宜迟。
如果你现在想跨考,我建议你做好以下的准备:
一、确定好专业和学校
我在《跨专业考研:选择篇》中已提到了专业跨考选择的问题,可以适当参考。我建议在大二这一年确定要跨考的专业,就算你真的确定不了,也要划好范围,心里有几个选择项,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既想考心理学,又想考计算机,到了真正开始备考阶段,专业课上的犹豫会浪费你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若是中途再换专业,更是得不偿失。
如果你确定不了自己的专业趋向,我给你几个方法。
1.去旁听该专业的课
找该专业的同届生或者学姐学长拿一张课表,尽量抽出时间来去听。不用害羞,大部分老师都欢迎学生来旁听他的课,在上课前,和老师打个招呼就好了。而且,你最好是去听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就是考研时学校指定或者学长根据经验给出参考书)。比如现当代文学的考研,它的核心课程就是北大钱理群的《现当代文学三十年》,比如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它的核心课程就是《机械设计》或《机械原理》。
(如果你们学校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怎么办?去网上的公开课上找一找,想要跨考文学相关专业的小伙伴们,你们很幸运,网易公开课中有非常好的网课资源——台大欧丽娟教授的《中国文学史》和《红楼梦》,加一块将近100多小时考研要复试怎么回事,跨专业考研:准备篇,免费的,一定要去看,台大的官网上还有讲义放出,相当良心的资源。有时间的同学我会建议你结合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再看一遍,无论你只是对文学感兴趣还是真心想考,她的课都是非常好的资源,台大就放出了到魏晋南北朝的课,唐宋元明清的课都没有,太可惜了。)
旁听核心课程的目的一是为了确定是不是真的喜欢适应该专业。比如心理学,我着重说一说,私信也好,还是咨询评论,还多认都想跨考心理学,觉得心理学神秘而有趣。但是,
读研时的心理学和生活中的心理学绝不是一回事!
读研时的心理学和生活中的心理学绝不是一回事!
读研时的心理学和生活中的心理学绝不是一回事!
我建议你们先去看看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导论》和哈佛大学的《幸福课》。读研时的心理学是为了做研究,发论文,研究不一定就是有趣的,甚至大多数时候都是枯燥的,最好去读一读北师大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若翻到一半就放弃的,建议真的不要跨考。
二是为了准备考研的笔试,专业的课的考试有三个东西非常重要,一是历年的真题,二是学长学姐的笔记,三是老师讲解的课程。一般前两者都能找到,第三者比较难,网上的资料几乎没有,而到了大三下学期才开始准备的,一般也很难抽出时间去别的学校听老师讲课。
我还是推荐你们手中最好有一份网课的资料,自个看书和老师讲解是有很大区别的,老师讲课是有逻辑和重点的,而如果只是自己看书,没有相应的教辅,不容易抓到重点。而且,人毕竟没法做到十全十美,有些重点疏忽了,或者有些重点不理解,别人的看法也会对你们很有启发。
2.参加该专业的社团
这条主要针对的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我不建议你们参加学生会,因为学生会对于考研的帮助太少,我自个在学生会待了三年,很清楚里头的门道,你在学生会里三年学到的东西,到公司实习三个月基本就也会了。除了主席可能有保研的资格外,其他对你的学习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每周杂七杂八的事反而会影响你的复习进程。
再者,面试时的导师也不在意你有没有待过学生会,因为学生对于他真正的价值在于做研究、发论文,而不是搞行政。而若有专业对口的社团,比如文学社之类的,你可以去尝试尝试,一方面,你可以检验自己适不适合与该专业的人相处;另一方面,你没准会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甚至是一起考研的研友,考研路漫漫,一个人的战斗实在孤独,不如找一个战友,大家I一起努力的好,但是,社团也有水和不水的区别,一些没什么质量、挂羊头卖狗肉的社团,建议不要去,要去就去校级的优秀社团。那儿你们才能认识更多优秀的人。
3.读该专业的论文和书籍
你们也可以读读该专业的论文和相关的通识书籍,比如跨考心理学,最好读读心理学的通识书,比如菲利普·津巴多的《心理学与生活》,比如跨考新闻学的,最好读读《范长江新闻文集》,这些书目知乎上可以随意找到,你要找几个经典的多读,目的是观察自己是不是读得下去。如果不喜欢,趁早放弃。如果喜欢,就把整个学科的结构理出来——他的源头是什么,他的发展是怎么样的,他有哪些分支,现在各自发展得如何。如果有时间,最好把每个分支的专业书都看一看,如果你没这时间,就抓考研目录里要求的书本,好好准备就好。
其次,利用校园的网络资源去知网搜十篇该专业相关的论文。为什么呢?因为你们以后是要写论文的,是要发表这些文章的,看看别人论文的目的就是要自己想想,未来我喜不喜欢写这东西。找一个A4的大本子,做一个论文的笔记本,每一篇论文都写学术笔记,包括他的观点以及推导的逻辑思维是怎么样的。这些都是你学术素养的表现,导师很看重这个学生有没有学术素养,如果你带个这样的笔记本,或者和老师说自己有做学术笔记的习惯,真的会加分很多!
最后,时间的同学务必下几篇该专业的硕士论文看看,硕士的论文不像本科一样,虽然比不上博士论文答辩,但也没那么水,论文写的太差,因为查重或者答辩没过而延毕的每年都有。而硕士论文也是能否毕业的重要条件。看看学长学姐写的论文,估量下自个是否真的有兴趣写这样的论文,也是判断读不读该专业硕士的重要标准。
4.确定好学校
学校的选择我在《跨专业考研:选择篇》中已有详细说明,再提一点就是,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来说,你们寒暑假有大量的时间,这些时间相当宝贵,拿来打游戏、看电视剧就真的太可惜了。有条件的同学最好向父母支笔钱,去一些大学比较多的城市游玩,比如南京、杭州、武汉、北京、上海,广州,去看看不同的城市的样子,去看看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差距,去校门口合个影,做成相框,摆放在书桌上,每天不断地激励自己。而不是在网上道听途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考研要复试怎么回事,实地考察过,你才能更好地确定学校。
我已经过去好多大学了,每天大学都有自个独特的风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你去看过复旦的图书馆,去看过厦大的海,去看过武大的樱花,便知道当一个人还不知道人生目的时,平台会影响这个人一辈子。对于一些特别优秀的人而言,学校是以他们为傲的,而对于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来说,是要以学校为傲的。当你未来开始找工作时才会发现,高校的鄙视链一直都存在着。985学校的招聘会里,优秀的企业成堆成堆地往这头扎,一场场的招聘会络绎不绝,而在一些普通的高校招聘会里,均是一些保障不全的当地企业,有的只给五险不给一金,有的只给单休不给双休。态度蛮横,爱来不来。
这就是现实,我一直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想。真的付出努力过,绝对比原地踏地,不思进步要好的多。如果真的有想法跨考,就早些开始准备吧!
二、英语要学好
英语是所有考研中避不开的公共课,英语一的难度稍大于英语六级,而英语二的难度则是介于六级和四级之间。我建议你们最好过六级,这样未来准备考研英语时能稍微轻松一些,而且考研面试中会考到听力和口语(可能会让你直接阅读或翻译英文文献),这和六级存在很多的共同点。
往年,都有很多学生最后不是死在专业课上,而是因为英语单科线没过而被刷下来。这实在是太可惜了,学好英语,不但可以为考研做准备,而且就可以为GRE、托福出国做准备。哪怕是你未来考博的想法,考博也是要考英语的,所以对于你们来说,最好早些开始英语的学习。
具体的复习方法,你们可以用《跨专业考研:英语篇》中的方法提前尝试,也可用知乎上一些其他答主的。关键是要保证英语这门课不影响到你的考研。
三、政治放一放
政治也是所有考研中避不开的公共课,但政治没必要提高太多。一是因为现在大学里的政治课和考研有关系,但是没太大关系。你真正备考得分,和那些老师讲的东西是存在一些差异的。老师讲得再好,你用的还是肖大爷之类的名家课程。而且每年政治的论述题,考的就是那些考研机构的猜题。与其提高把时间花在政治上,不如多花一些时间在专业课和英语上。
四、书和一些小物件
有些东西在备考过程中是一定要用到的,写一写推荐给你们做参考。
(一)耳塞和眼罩
耳塞淘宝上1元一副那种就够了,而眼罩也不过二三十,在备考过程中的睡眠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午睡和晚睡,一个决定了你上午的复习质量,一个决定了你下午的复习质量。而且,在复习过程中,哪怕是在图书馆,也很难做到完全的安静。
(二)计时器
淘宝上也有,二三十就够了。不建议你们用手机app的软件,甚至建议你们不要带手机去自习室。因为很少人能真正做到在看书的时候不去看手机。看一次手机,你的思维思路就会断一次。考研的复习最重要的是高效,每天高效的三小时,足以顶平时的五、六小时。
(三)笔记本、荧光笔、黑色和红色的水笔、扫描笔
A4或者B4的笔记本既可,牌子不推荐了,看个人喜欢。建议买黄色的荧光笔,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把重要的部分都荧光笔画出来,再用扫描笔扫进电脑中去。特别是文科,专业课的书,文字超多。如果你们全部都用笔记本的话,是相当累的一件事。最好是用荧光笔先标注好(红笔或黑笔标注会影响扫描的效果),然而再用电脑编辑打印,绝对会快很多,省时间。扫描笔推荐汉王,不要买太贵的那款,一般在四百左右,二手的也推荐,应该在两百以下,也可同学一起买。因为考过去了,未来再用的机会也不多了。
(四)考研日历
网上有那种考研倒计时的日历,早点买起来,一天一天翻的话会比较有危机感。
(五)专业书和网课
专业书要提前买,历年的考研经验那一定能找到,先买起来。一手、二手的都可以。最好在网上先备一份专业课网课的资料。
(六)英语用书
具体的英语用书,在我英语篇有说过,总结来看。主要是以下几本:
1.百词斩APP(6000词)
2.何凯文核心必考词汇1575(核心词)
3.何凯文长难句(阅读)
4.张剑黄皮书历年真题解析(阅读)
5.王江涛考研英语高分作文(作文)
一个app+四本书就够了,这几本是你的核心用书。学有余力,再去增加其他书目。
(七)政治用书
政治用书是到了一定的时间才有出来的,提前也只能预订,买上一年的没什么意思。先在这儿做个提醒。
1.肖秀荣精讲精练
2.肖秀荣1000题
3.《肖八套》
4.《肖四套》
肖秀荣是考研政治绝对要跟的大神(论述题基本能压到),你抓这几本书,基本上60分保底了,如果有更高的要求,就继续拿其他辅导机构的用书来参考。
以上所有的资料加一块,可能也就一千不到,考研的成本并不高,关键还是要靠自身的努力。
总之,在备考的前期,作为大一、大二的学生,确定要专业和学校,学好英语,准备好专业课的材料,在适当的时间开始学习,也就足够了。
以上。
跨考研考研体系:
一、跨专业考研:准备篇
二、跨专业考研:选择篇
三、跨专业考研:暑假篇
四、跨专业考研:交友篇
五、跨专业考研:专业课篇
六、跨专业考研:英语篇
七、跨专业考研:政治篇
八、跨专业考研:面试篇
九、跨专业考研:调剂篇
十、跨专业考研:论文篇
十一、跨专业考研:就业篇
十二、跨专业考研:总结篇
十三、跨专业考研:落榜篇
十四 、跨专业考研问题汇总
十五、跨专业考研合集
如果考研复试没过能调剂吗,考研被调剂还复试吗 调剂是如何进行的
要。不管调剂与否如果考研复试没过能调剂吗,考研被调剂还复试吗 调剂是如何进行的,都需要复试。复试通过如果考研复试没过能调剂吗,才能被录取。当接到调剂院校的结果,考生就要根据该院校的复试情况进行复习。考生同时可填报三个平行的调剂志愿。
考研被调剂需要复试吗
考研调剂需要复试,考研调剂是指考生由第一志愿院校调剂到其他专业或院校,在调剂过程当中,找到愿意接受自己档案的院校即可参加该学校专业的复试。学校会根据最终成绩决定是否招收考生。考研调剂一般是在专业内互调,不可以跨专业调剂。
考生在调剂当中找到接收自己的院校及专业后,需要根据院校的通知参加相应的复试。考研复试主要有英语口试、专业课面试等环节,对于初试成绩不佳的考生来说,需要把握好复试机会,在复试当中表现良好才有可能被录取。
调剂一般要遵循过线原则,即考生总分通过国家线,单科成绩也通过国家线。自主划分的院校,考生按照学校划定的分数线进行复试和调剂工作。
考研调剂是如何进行的
1、考生凭借网上报名时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国外在职研究生,点击“网上调剂”栏目,进入调剂系统。
2、考生在填报申请前请仔细阅读各招生单位在其招生单位信息栏目里公布的调剂要求和各专业缺额信息,要仔细了解自己是否符合调剂要求再填写信息,要珍惜每一次机会。
3、通过调剂系统选择需要调剂的招生单位和专业。
4、确认提交调剂志愿后,招生单位将尽快反馈是否参加复试的通知。请考生及时登录调剂系统,查看志愿状态和招生单位的反馈通知。如果收到复试通知,请考生按照招生单位的调剂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5、复试没有通过的考生或者没有收到复试通知的考生可以继续参加调剂志愿的填报。
6、一旦接受待录取,表示调剂已经完成,将不能再填报调剂志愿或者接受其他录取通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98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