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现代企业文化,地勘单位“事转企”,究竟会有哪些问题?

地勘单位在企业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建议?|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关键性问题分析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中的关键性问题分析上述问题都影响到地勘单位的发展。目前,在地勘单位内部,并没有系统化的企业文化建设,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地勘单位开始进行分类改革。目前,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大部分地勘单位已基本完成分类改革,改革后公益类占80%以上,生产经营类则不到20%。而对于划分为生产经营类的地勘单位,转企改制是主要方向;划分为公益二类的,也面临部分企业化改革管理与发展的问题。

当前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中,存在缺乏统筹设计、地勘单位主动探索不足、自身基础薄弱、历史遗留问题多、人才结构不利于后续发展、内部管理问题突出、地勘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矛盾等一些关键性问题。

地勘单位在企业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建议?

来源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原标题 |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关键性问题分析

作者 |王溦溦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地勘单位开始进行分类改革。目前,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大部分地勘单位已基本完成分类改革,改革后公益类占80%以上,生产经营类则不到20%。而对于划分为生产经营类的地勘单位,转企改制是主要方向;划分为公益二类的,也面临部分企业化改革管理与发展的问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地勘单位的企业化改革进展缓慢,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地勘单位在企业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期为后续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中的关键性问题分析

▎改革发展缺乏统筹设计

20世纪80年代,我国地勘单位开始改革。30多年来,改革处于不断探索中。地勘单位改革与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是紧密相连的,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事业单位改革的开始,地勘单位改革也由此进入历史新阶段。

2016年7月《国土资源》期刊刊发了《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调研报告》,报告指出全国绝大部分省份的地勘单位完成了分类改革工作。调研发现,由于改革政策的不明晰和相对滞后,导致一些地勘单位对改革持观望态度。具体原因如下:

地质勘查属于特殊行业,主要承担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地质找矿任务,为国家提供矿产资源保障,其特殊性和重要性,是其他行业不可类比的。从国家战略资源与储备的角度考虑,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在进入改革“深水区”后,迫切需要国家及省一级政府给出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来说,需要从宏观上提出具体的改革指导性方案或意见,从省一级政府来说,要拿出切合省情的改革配套政策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方案,才能重点突破,使地勘单位改革深入推进。

▎地勘单位缺乏主动探索,不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当前地质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宏观经济形势上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大,贸易摩擦不断发生,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加;从行业管理层面来说,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发生重大变化,一些大宗矿产的供给压力变小,随之而来的是勘查投入减少,地质勘查工作进入下行调整阶段;对地勘单位而言,经过多年改革,目前仍存在市场化程度低、市场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

综上所述,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及能源资源安全等方面要求地勘行业要有新的功能定位,需要进行行业结构性调整,地质工作内涵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

然而,面对新时代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地质工作的新要求,以及传统地质工作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的形势,地勘单位明显存在思想认识不足、相关准备不充分的问题,没有在行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至于在产业结构升级、创新能力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升级换代、人才队伍建设、开拓市场能力等方面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没有建立起与新形势、新要求相适应的新的地勘机制,在面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发展机遇时没有发挥应有的主动性和重要作用。

▎地勘单位自身基础薄弱

长期以来,国有地勘单位始终处在“打工经济”状态,主要表现在: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结构分散,没有稳定型产业,管理方式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在原“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政策引导下创办的企业多数规模小、资质低、竞争力差,且大多已关停并转,少数企业勉强维持。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后,经过多年发展,经济实力得到提高,但由于企业化改革进展缓慢,深层次的结构性调整不到位,并没有建立具有地勘特色的支柱产业,持续性发展能力有待增强。

地勘单位目前的发展现状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由于上述原因,地勘单位的基础较为薄弱,进行企业化改革后,在人才、技术、资金、矿业权等方面都没有优势,没有有效的优良资产支撑发展,生存发展面临严重危机。

▎历史遗留问题多

我国的地勘单位大多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在60年多的发展历程中,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为国家找矿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地勘事业单位仍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影响改革和下一步发展。

现代企业文化

地勘单位的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实施属地化管理后,国家给予了一些扶持政策,如矿业权配置、财税政策、基础设施、职工住房等,但真正落实较少,地勘单位逐渐被边缘化。目前地勘单位的历史遗留问题主要表现为: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地勘单位在适应新时代发展方面步履蹒跚,不能轻装上阵。

▎人才结构不利于后续发展

人才队伍是地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其人员结构决定了地勘单位转企后的后续发展。目前大部分地勘单位实行的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必须加以改进,否则不利于长期稳定发展。

目前地勘单位的人员结构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发展后劲不足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矿业市场持续低迷、矿产勘查投资额下降等因素影响,地勘单位生存的外部环境堪忧,对转企后地勘单位的生存发展影响很大。

从行业上看,地勘行业市场仍存在很多问题。目前地质勘查队伍庞大,体制不顺、事企不分、同质竞争、后劲不足等问题仍然突出,严重影响了地勘单位发展。而地勘行业市场也存在很多不足,矿业权市场、风险勘查融资市场都不完善,缺少适应地质找矿规律的监管制度,业务市场还不规范,相关部门职能职责边界模糊,缺乏相应的政策指导。

从地勘单位自身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基础薄弱,人均净资产偏低,遗留大量的历史问题,欠账过多,负担较重;经营上没有形成规模,虽然成立了集团公司,但受政策管束和体制制约,缺乏自主决策,失去发展良机;地质勘查人员转型水平低,面对地勘单位改革产业转型升级,能力亟待提高,此外,在改革中业务骨干和生产一线人员大批量提前退休,使单位愈加艰难;产业结构不合理,竞争力弱,多数地勘单位从事的都是地质勘查业或延展行业,普遍存在企业过多、行业过杂、附加值低、产出少等问题,多种经营发展比较困难,很难形成支柱产业。上述问题都影响到地勘单位的发展。

▎内部管理问题突出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地勘单位实施的是事业行政体制和企业市场机制并行的双重机制,这种运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管理的效率,因此,地勘单位转企后,管理体制需要改进。

管理体制上,资金结构是由国家财政规定,自2001年正式启动的财政国库管理体系后,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审批严格。无论是财政补助投入的事业费的使用,还是财政地质项目费的使用,都是严格按事业财务制度管理,这就导致地勘单位自主经营权过小,不能完成资本积累。

但是在地勘单位转企的情况下,企业要做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不仅要重视收支问题,更要注意的是企业的投资回报率。而地勘单位摆脱不了事业单位的影子,“等靠要”思想、惰性思维严重,因此,原有的财务管理和企业制度就很难适应。

目前,在一些地勘单位,上述运行方式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如收入分配如何实现激励、经营管理如何凸显现代管理理念等,只有通过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此外,地勘单位的原始积累少,经营性资产基本没有积累,特别是持有的优质矿业权稀缺,对企业长远发展不利。

▎地质勘查文化与现代化企业文化的矛盾

我国地勘单位大多成立于建国初期,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受艰苦环境的锤炼,形成了以“三光荣”和“四特别”精神为代表的特色的地质文化,这不仅是地勘文化之魂,也是多年来推动地勘单位发展的前进动力。

然而,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随着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和地勘单位内部改革的推进,地勘单位想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打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具备自身特色的地勘文化。

目前现代企业文化,地勘单位“事转企”,究竟会有哪些问题?,在地勘单位内部,并没有系统化的企业文化建设,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新时代地勘单位要打造核心竞争力,顺利转型为现代企业,必须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现有的地勘企业文化进行优化和提升,这样才能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思考与建议

在国有地勘单位的分类改革中,“事转企”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向,只有厘清问题、找准难点,改革才能稳步推进。地勘单位必须改变旧有的事企混合经营模式,转变体制机制,实现提质增效,融入市场经济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与国民生产生活。

针对地勘单位在企业化改革进程中面临的上述问题,参考部分代表性省份地勘单位的改革实践经验,对进一步推进地勘单位的企业化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09917.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张老师
上一篇 2024年 4月 15日 上午8:19
下一篇 2024年 4月 15日 上午8:32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