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07年本科毕业的,至今已经工作十几年了,对于考研大军来说属于“大龄考生”,在这种情况下我本身的基础就是比较弱的,对辅导班还是有一定的需求。如果你也是和我一样的大龄考生,强烈推荐报个辅导班省心省力。
下面分享一下我的上岸经历,给大家一些参考吧。
选择读EMBA是一个很偶然的决定,2022年初见到一位客户老大哥,听说他在中山大学参加一个创业班的学习,了解到课程内容对管理能力提升较大,同时结识一群优秀的同学,遂激发起我想继续回归学校深造的想法。关于顺利上岸有几个关键点可以与各位同学分享:
PART 01
专业的事要找专业的机构
在确定考研后先在各学校网站了解报读资格和报考流程等信息,因每个学校提前面试时间、面试内容和是否需要进行复试的要求各不相同,对于工作压力较大的我来说对院校筛选、提面和统考的内容是无法做好充分准备的。因此,在朋友的推荐下我选择了专业考研辅导机构“泰祺教育”。
事实上我对泰祺的选择完全正确,首先,泰祺会将每所院校的提面时间、报考要求、学费信息、复试要求、上课地址等详细做成手册,便于我们快速匹配适合自己的院校,同时,班主任周为老师也非常有耐心的针对性帮我分析报考学校的成功率。其次,泰祺的课程设置也是紧凑合理,上半年的系统课程包含所有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让我们对考点有全面学习和认识;下半年的核心课程重点关注历年重点考点,最后的冲刺阶段四次模拟考试,让我们“沉浸式”体验统考的氛围,在正式考试时从容自信。因此,建议准备考研的在职人员选择专业的辅导机构一定会事半功倍。
PART 02
信心和坚持非常重要
本科毕业后已经十几年没有在做数学题和接触英语相关资料了,对于理工科的我来说对数学我还是很有信心的,英语虽然只剩下初中词汇量,但始终相信通过每天单词背诵和背作文模板还是能够勉强过线的。因此,在备考的一年时间里我放弃所有社交,每周末的线下课程几乎一节没有落下并且还报考了国庆集中训练营的学习。虽然每节课都学了,但课后没有将课堂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做练习题,现实很快就“打脸”了,在冲刺阶段的四次模拟考试,没有一次总分在120以上考研辅导机构研究,并且在最后一次模考,试卷难度不大情况下,我的分数还倒退了不少。按照泰祺这么多年大数据分析,多次模拟成绩靠后的我应该不在上岸的范围内。
然而经过几轮模拟考试的失利的我并没有丝毫的放弃,已经坚持一年了不能让前面的努力付之东流。在听取高分上岸的师兄师姐冲刺学习分享后,最后一个月我将重点放到了做历年真题上,除了泰祺发放的一本历年真题,又自费买了两本真题,只做近10年的真题就可以了,时间太长的真题可能因为考试范围的修改参考意义不太大。
同时,我给自己做了一个月冲刺复习计划表,每天做一套真题,并且严格上好闹钟在2个小时内做完数学和逻辑并且各按照一个小时完成,如果完成不了也不能继续动笔,一方面锻炼做题的速度,另一方面做好时间的规划。综合的作文部分在最后一个月每周写两篇,主要是练习论证分析的框架结构和写作的时间控制。“历年真题至少做三遍”是非常快速提升应试成绩的方式,我们这次很多上岸的同学都非常认同。
PART 03
做题次序很关键
考试能够顺利过线非常感谢泰祺顺德班的周为老师,是他在我四次模拟考试失利以后对我还不离不弃,在12月6号给我打电话分析每次考试不理想的原因:由于每次模拟将时间耗费在数学和逻辑上,两篇作文全部没有动笔,导致整体分数上不去。他建议按照先易后难,先将得分率较高的小作文安排在最开始做,其次做我擅长的数学题,再做大作文最后做逻辑题。这个做题次序对我统考过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考研辅导机构研究,管理类联考应该报哪个辅导机构啊?,因2023年逻辑题难度较大,一些在前面做逻辑的同学得分都不高,遇到难题也影响了后面做题的心情,从而影响正常的发挥。管理类联考就如同企业管理要懂得取舍、做好战略分析和布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13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