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向大家介绍以下我的基本情况~我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中外会计专业,均分是87/100,雅思7.5,,三段实习经历。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自己对会计并不是很感兴趣,于是很早就萌生出了转专业的念头。在权衡考研和出国的利弊后,我选择了出国留学,并最后如愿收获了香港大学商业分析的offer,以下是相关的分享,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选校、标化和软背景,我认为这三部分对于申请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校
我是在大二的时候有了出国的念头,并且在大三的时候联系并签约了指南者留学。在签约之前,我自己在网上也搜寻了很多中介,但我最开始被指南者吸引的是他们的APP。
指南者软件的风格很简洁,而且包含的案例库也很广且涉及到的学员背景也很详尽,我通过这个APP知道了以往同校学长学姐的申请情况英国在职研究生,和我相似背景的同学的申请情况,所以对我一开始申请选校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我想知道港大商业分析的往届录取情况,可以直接在软件中选中并查看每一个指南者签约学员的录取背景。除此之外,指南者也会分享热门专业的申请数据成功率以帮助自己进行判断。
后来在签约指南者后,我通过和指南者的老师进一步沟通,对指南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选择签约了指南者,原因是他们对于选校的专业程度和服务的时候展现出的细心。
在选校方面,我的经验是,主要寻找和自己院校/均分/专业相似的同学作为参考,因为其他标化像G和语言,是可以通过不断刷分提高的。其次是,如果和我一样是转专业申请,则可以重点关注申请院校是否转专业友好以及过往转专业的同学们的经验分享。
以我申请的HKU BA 为例,我在offer 群中看到了很多非本专业的同学并且它的课程设置也较为循序渐进(会有入门的boot camp等等),所以相对转专业友好。并且,根据上一届学长学姐分享的经验来看,往届这个项目录取的同学们的背景就较为多样化且对于量化背景稍弱的也很友好,所以在确定选校的时候,也可以向上一届学长学姐问一些经验来辅助自己的判断。
同时,在我签约了指南者后,也给我派了专业的顾问进行选校分析,对于每一个专业的敲定也非常有帮助。
指南者的顾问老师对专业进行细致的评估
标化
标化的部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均分、Gmat和语言成绩。其中均分我认为是之中最为重要的,无论是任何国家的申请高均分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均分的方面,我的经验是尽量要从早准备。以我个人为例,我的均分在大一很低(大一上甚至没到80),之后的每个学期就需要通过女娲补天提高成绩。另一方面,我认为如果有转专业打算可以预先选一下相关课程,将会有极大的帮助,例如对于商业分析专业来说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G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但是我到最后也没考到满意的分数就不赘述了。在雅思的方面,我的成绩是7.5(口语7,写作6.5),所以主要分享下我雅思的备考经验~
我的雅思备考大概是20天左右,重点放在了写作和口语部分。每天练习口语30min-60min且每两天完成一套写作题。在口语的方面,我的个人经验是按照题库准备每天都说而不是突击的练习,可以通过跟读雅思听力来锻炼口语的语音语调等等。最重要的是回答的时候答案具有层次,比如分点说明~
在写作的方面,我的个人经验是准备各个方面的话题,例如教育环境等等这些主流话题然后分别练习并改成一篇可用的文章以备用。我认为,标化在转专业的申请时只是起到入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软背景的提升以提高和申请专业的匹配度。
软背景提升
软背景可以大致分为实习、竞赛、科研等等。因为我在申请中是会计专业转专业BA,并且我们会计的课程方面并不能很好地为BA专业服务香港大学申请出国留学,所以软背景的提升对我而言就尤为重要。
首先是实习,相信大部分的商科的同学们都有至少2-3份实习,但往往实习的时候的岗位和目标申请的专业并不是完全匹配。这个时候可以挖掘实习中和目标申请专业匹配的部分经历。以我个人在德勤的咨询实习为例,我在挖掘素材的时候,重点放在了实习过程中涉及到数据分析的部分。
在竞赛/项目的部分,我主要想推荐下指南者的背景提升训练营。在确定了转专业的目标后,我希望提升自己的量化背景,指南者的背景提升营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因为我的本科是会计,所以相对缺乏量化背景,而指南者的这个项目手把手地教了我怎么用进行分析,涉及到数据的清洗、策略的制定等,最后我也凭借着指南者的这段经历所学习的知识参与了融科杯并获得了一等奖。
我认为这份经历在我申请BA的帮助十分大,因为这段经历弥补了我的数据分析方面的短板。同时,训练营的老师也非常负责,会建立一个小群时刻更新文件还有督促我进行作业完成(对于我这种拖延症晚期患者很有用)。
以下是我们当时四个人小群的截图:
指南者量化金融背景提升项目
所以,我对于软背景方面的建议是,在确定申请的主要方向后,如果是转专业,最好有相关的实习经历或者竞赛经历以提高自己和项目的匹配度。在科研方面,我并没有相关经历,大家可以根据所申请项目的类型来确定,比如理工科科研经历就较为重要,而商科较为看重实习经历。
除此之外香港大学申请出国留学,香港大学商业分析、KCL银行与金融跨申经验,如何能在文书中体现出自己经历对于申请专业的匹配度也是十分重要的,而不仅仅是把个人陈述写成加长版的简历,指南者的老师在协助我完成个人陈述的时候,对我的实习包括竞赛进行了深度挖掘,例如个人的思考等等,而不仅仅是简历上的内容。我记得HKU BA是文书老师写了后我没改就交了然后拿到的录取。
申请时间
除此之外,在关注这三个方面的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线的安排。在尽早确定好自己的申请方向后最好尽快安排好G,雅思和实习的时间线。
我的个人经验是,在暑假和寒假进行实习,因为这是整段的时间。雅思和G的考试的话尽可能安排在学期中的学期初,这个时间段没有考试的烦恼。竞赛等经历可以提前在网上搜索时间表,以安排自己的时间。(这里夸一下指南者的竞赛时间表,非常全且很清晰)。
除了在准备申请上的时间很重要以外,申请的早晚也十分重要。就香港大学为例,在第一轮的时候网上的bar就相对较低,于是第二轮之后申请量加大并且所剩名额还减少了所以录取的标准高了。所以,如果能在所有的申请资料准备完善后,我的建议是尽量早申请。
并且,在申请的时候部分专业也需要笔面试,所以可以尽早准备起来笔面试的内容(今年香港大学商学院并没有面试),但我的别的专业涉及到了笔面试,指南者也很早就给我准备了往年的题库。
对外经贸大学港澳留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导师介绍:万方
个人简介
万方,副教授,十一届海淀区政协常委,全国残联精协维权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会理事,民革北京市委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委员,民革海淀区副主任委员。
工作经历及教育背景: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院长助理;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 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博士研究生;美国艾金岗波律师事务所(纽约)律师;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 硕士研究生;香港WTO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本科生
主要研究方向:合同法、侵权法、网络法、公司法、法律英语翻译
主要负责工作:学院留学生工作、学院外事及宣传工作等
主要开设课程:高级法律英语翻译、债法分论(含合同法及侵权法部分)、民法总论、美国证券法、民商法通论、商务合同的翻译与审阅等。
科研方面:
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
《论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责任》,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算法告知义务在知情权体系中的适用》,载《政法论坛》
《数据域外管辖趋势及我国的立法应对》,载《图书情报知识》(第一作者)
《无因管理对成年监护制度的填补》,载《法律适用》
《个人信息处理中的“同意”与“同意撤回”》,载《中国法学》,后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公私法汇流的闸口转介视角下的网络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载《中外法学》,后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隐私政策中的告知同意原则及其异化》,载《法律科学》,后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后被法学文摘转载,该成果后获佟柔民商法发展基金青年优秀研究成果奖
《我国情势变更制度要件及定位模式之反思》,载《法学评论》
《股权转让合同解除权的司法判断与法理研究》载《中国法学》,该成果后获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告知义务之法律适用》载《政治与法律》,后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对外经贸大学港澳留学,且同时被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法国在职研究生,该成果后获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
《终将被遗忘的权利—我国引入被遗忘权的思考》载《法学评论》,后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的新路径》载《图书情报知识》
《区域投资法律环境和风险与中国对策》载《国际商务》(第一作者)
《论我国无因管理的司法实践》载《法律适用》
《救助义务入法之可行性研究》载《中国法律》(港澳台双语期刊)
《刍议合议庭少数意见公布制度》载《法律适用》
《建立个人信息保护体系助力网络强国》载《民主与法制时报》第一作者
重要代表性项目包括: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保护与数据权利体系研究》子课题《个人信息权利与保护机制》
主持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青年调研项目《数据出境法律问题研究》(2017-2018)已结项,获良好
主持校级自选课题项目《我国无因管理制度体系的重建》已结项,获优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2016—至今)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国际版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构建》(2012-2017)已结项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我国证券市场国际板设立中法律问题研究(2011-2013)
参与校级课题《“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东地区国际经贸法律环境研究》
出版教材及专著:
《法律制度的功能与偏离》,法制出版社
《法律英语翻译实务》,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教材《比较证券法案例评选》(第二作者)对外经贸大学港澳留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导师介绍:万方,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编著《中国走出去观察》(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获得荣誉
佟柔民商法发展基金青年优秀研究成果奖
第五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
第六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学比赛优秀奖
北京外国语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38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