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是一个中国人最基本的素质;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出国,却成为许多中国天才和科学家的当然选择。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22岁清华大学硕士毕业,26岁成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33岁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教授。庄小威,1972年出生于江苏南通市,15岁进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4岁成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34岁成哈佛大学化学和物理双学科正教授,2012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43岁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尹希,1983年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13岁进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3岁成哈佛大学博士,32岁成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
此外,据2019美国《门户开放报告》统计:2018-19学年中国学生数量达369,548人,占国际生总人数的33.7%,同比增长1.7%。
这中间有多少中国天才呢?我想是有的,一定有不少天资聪颖、才华出众的中国人,踩着众多美籍华裔的脚印和步伐,获得世人瞩目的成就,然后加入美国国籍。
美国总统
如果你对加入美国国籍的科学家和明星,尚且抱有一丝希望,希望他们能够学成回国,然后在中国拿着高薪养老的话,那么请仔细看一下加入美国国籍的誓词:
我完全放弃我对以前所属任何外国亲王、君主、国家或主权之公民资格及忠诚,我将支持及护卫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和法律,对抗国内和国外所有的敌人。我将真诚地效忠美国。当法律要求时,我愿为保卫美国拿起武器,当法律要求时,我会为美国做非战斗性之军事服务,当法律要求时,我会在政府官员指挥下为国家做重要工作。我在此自由宣誓,绝无任何心智障碍、借口或保留,请上帝保佑我。
而《国籍法》第九条规定: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中国人民曾经从苦难中走了出来,无数人为之付出了生命,才换来了如今的美好生活。为什么每年会有这么多中国人要去美国留学,有些甚至想加入美国国籍?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留美学生是容闳,1828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贫困农户,7岁跟父亲到澳门,就读伦敦妇女会女校之马礼逊纪念学校,19岁随牧师前往美国留学,28岁以优异成绩从耶鲁大学毕业。
容闳
容闳留在美国,加入美国国籍了吗?
没有,在清政府洋务运动中,他参与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组织了第一批官费留美幼童,其中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开滦煤矿矿冶工程师吴仰曾、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民初国务总理唐绍仪、清末交通总长梁敦彦,除早亡、留美不归和埋没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诚然,相比国内的“应试教育”,美国的“素质教育”环境好、水平高,对经济条件相对优越,舍得为教育孩子大力投资的中产家庭来说:清华北大毕业,然后去英美国留学,无疑是给孩子人生铺好的一条康庄大道。
2017年5月21日,出生在云南昆明的杨舒平,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夏季毕业典礼中,曾代表中国留学生发言:“五年前,当我踏下从中国飞来的飞机,我一共准备了五个口罩,我刚要拿出一个戴上,但当我呼吸到第一口美国的空气时,我就把口罩收起来了,那空气是多么香甜清新,有种奇异的奢华,我完全被它震惊了。”马里兰大学校长在杨舒平结束演讲后表示,杨舒平的演讲非常鼓舞人心。
杨舒平
或许,在怀着“美国梦”,渴望在大洋彼岸寻求民主和自由的留学生眼里,美国的空气确实很香甜。
1、科技领先
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多都是美国国籍,出自美国大学或科研机构的研究员;可以说美国聚集了全球最具实力,各个领域的科学家,科研环境和技术水平稳居世界第一。
2、教育灵活
和中国高校不同,美国大学的教育方式非常灵活,留学美国甚至不用着急选专业,可以先感受体验、尝试了解以后,再确定自己喜欢的专业。
而且美国大学里,有很多世界领先但我们国家却很少见的专业,比如房地产学,犯罪学,景观学,体育管理学,通信,心理咨询教育学,电影制作等。这些专业在国内大学并不多见,或是才刚刚起步,研究水平有限。
3、机制新颖
美国大学的教学以兴趣爱好为导向。比如美国密歇根大学,机械系的教授、副教授和助教一共60位,但却拥有60个科研团队。如果遇到新项目和新机遇,这些科研团队还能再优化组合,在这个专业里形成100多个科研团队。
奖学金的评价选拔体系相对公平完善,即便是国际生,只要成绩优异、表现出色,都有很大机会申请到减免学费或是全额奖学金,足以支持自己在美国学习期间的学杂费和生活费。
由此可见,中国教育虽然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基础和教学形式上,距离美国教育还有相当差距;尽管这个差距近几十年来一直在缩小和接近,但至少在向往着美国留学和美国国籍的人来说,这个差距还很大。
素质教育,相对于偏重考试的应试教育而言,更加注重体育艺术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培养;而真正的素质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发挥个人潜能、各展所长,并培养良好的品格,不局限于学术上的才能。
哈佛大学
可是,这样听起来高大上的“素质教育”,到底在美国存不存在呢?
实际上,美国教育里,并没有素质教育这个名词;但是美国学校会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来教导学生做一个好公民;让他们了解个人和群体的关系,并在群体和生活中扮演好公民的角色。
在美国学校,每天的课程结束后,有许多免费和付费的课外活动科目;到了高中后会有各种兴趣社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如果都不感兴趣,还可以自己创建社团,前提是能找到两三个教职员的赞助。
所以说,课外社团对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发展相当重要。以背书做题考试为主的“应试教育”只能增强孩子的知识储备和应试技巧;但是课外活动占据很大比重的“素质教育”,却能寓教于乐,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求知欲和实践能力。
说到这里,我相信国内很多老师和父母都会跳出来说:“中国现在也是素质教育,咱们的孩子,除了上课还要唱歌跳舞弹琴,课外活动、兴趣班和补习班多得孩子都上不过来!”
这话没错,但我们也要看到:美国家庭的父母最不逼孩子,如果孩子参加什么课外活动,一定是他们自己有兴趣。而中国孩子,尽管上过很多培训班,但基本都是父母根据孩子未来的就业、考试和前景而做出的妥协和“包办”。
对自己的人生,中国孩子从小就没有权利,也没有意愿做出选择。
而美国的孩子,中小学要选择课外活动,高中要参加兴趣社团,进入大学要自己选择专业;所以大多数学生都对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很有主见和概念。
显然,孩子对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一定会全力以赴;而对自己做出的选择,也往往能够坚持到底,百折不回。
不过,我们既不能否认素质教育的自由快乐,也不能否定应试教育的积极作用。
当年高二就退学的韩寒,曾经高举“应试教育贻害万年”的旗帜,得到很多人拥护,一时间“高分低能”、“毁人不倦”似乎成为应试教育,尤其是中国教育的标签。
可是,应试教育真的是一无是处吗?
成名以后,韩寒曾经再次谈到对“应试教育”的看法,但是这一次他否定了自己青春年少时的批判态度,他说:“退学是我的不对,对于普通人来说,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我们看到美国人才辈出、自信开放,却看不到他们的阶级固化,我们只看到他们的学生轻松取得人生成就,却看不到他们也拥有更为巨大的毕业压力。
耶鲁大学
应试教育真的无用吗,素质教育真的快乐吗?让我们来看看美国教育的真实模样。
1、美国的小学教育
美国的小学课程,明显没有中国小学课程深入和复杂,需要手写完成的家庭作业很少,最多的作业就是阅读。几乎每周老师都会发放阅读书单给学生和家长;学生可以自己制定阅读计划、安排阅读时间;虽然老师很少以固定模式去刻意检查学生的阅读量,但是大多数美国孩子都会自觉、习惯地去阅读,从小就养成喜欢阅读和思考的学习习惯。
相比中国教育,美国孩子的小学课程中并没有像奥数和新概念英语这样复杂困难的专业培训,但是户外和手工课程很多。在美国人的教育理念中,动手能力非常重要,许多美国孩子都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做饭做家务更是不在话下。
如果非要比较数学成绩,那么美国孩子肯定不如中国孩子。
中国从小学就开始高难度的数学教育,尤其是奥数培训,但是小学生的数学水平或者说竞赛能力,并不能决定小学教育水平的高低;美国的小学教育,主要是解放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耍游学中发现和认识自我。
2、美国的中学教育
美国的中学教育,6至8年级是初中,9至12年级是高中;此外公立中学主要针对美国公民和绿卡持有者的子女,而私立中学,其实就是学费昂贵的贵族学校,师资力量普遍强于公立中学。
但是美国的中学教育可并不轻松,首先学科设立非常丰富,比如英语、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美国历史和欧洲历史等,私立中学还会增加类似宗教学的哲学理论课程。很多在美国接受教育的孩子和父母都会感慨,美国的中学教育,不但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创建和参加各种兴趣社团,并参加比赛。
美国中学的兴趣社团,从创建、组织、运行到获得经费,都没有成年人的帮助,需要孩子们自己想办法。就像是创业团队一样,他们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运用自己的智商、情商和逆商来促成社团的正常运作。每个成员不但要将社团内的具体工作做好,还要向别人清晰无误地解释社团工作的亮点和价值所在,从而获得资金和人脉支持。正是因为教育方式的不同,孩子们通过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获得什么成绩名次并不重要,关键是锻炼了孩子们的领导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而中国的中学教育,则有着不一样的色彩和基调。
很多学生将高三视为“黎明前的黑暗”,而“中国式父母”在孩子沉迷游戏、懒惰厌学和不求上进的时候,往往会这样训诫孩子:“玩什么玩,一天到晚就知道玩,等你考上大学再玩,我们做父母的绝对没意见!”
然而在美国,中学教育只是知识技能的积累;大学才是发挥自我、深入学习的关键时期;而且大学并不意味着轻松惬意,而是汹涌而至的社会实践、激烈竞争和毕业论文。
3、美国的大学教育
对于中国孩子来说,高考就像是“龙门”,是贫寒学子“鲤鱼跳龙门”,进而改变家庭命运的机会。对中国父母来说更是如临大敌,高考前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生怕孩子饿着累着;高考后又要帮孩子选择学校、填报专业,以至于含辛茹苦、夜不成寐。
相比中国,美国的著名学府更多,而且都是世界级名校,像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等等。但是美国考生想要进入一流大学,只靠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音乐、体育和美术等其他方面的特长,还必须拥有相当不错的领导组织和思考分析能力。
其实美国并没有“高考”,高中学生想要考上大学,那么高中四年的学习成绩都必须非常优秀,并且诸如哈佛、耶鲁这样的世界名校,还会提前组织入学面试,综合考虑学生的学科成绩和兴趣特长。因此,经常有学习成绩相当优异的华人学生无法进入名牌大学,但是拥有兴趣特长、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却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曾经有学者说:如果你不了解美国教育留学美国上海咨询免费法国在职研究生,为什么中国天才都喜欢留学美国?美国天才,其实比中国孩子更努力,那你会惊讶于中美两个教育的差异;如果你了解美国教育,你会惊讶于中美两国教育的相同。
麻省理工
实际上美国天才,比中国孩子更努力!
在各种媒体和资讯的洗礼下,中国人眼里的美国教育,似乎是孩子每天三点放学,然后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周末没有培训班、补习班,只有各种自由快乐的聚会和游玩。
所以很多人以为美国的精英天才都是玩出来的,实际上呢?在美国“素质教育”下的孩子比我们想象中要努力得多,甚至不输于也避不开和中国一样的“应试教育”。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学区房”的概念就起源于美国。
让中国父母苦恼无奈的学区房,在美国甚至更加生猛,有时仅仅隔一条街,房价就可以相差5倍。除了严格按照社区招生的学校,美国还有一类专为天才学霸开设的学校,既没有按照学区分布留学美国上海咨询免费,也不按“划片就近”招生,而是通过考试选拔全市的优秀学生,这样的学校,在全纽约市也只有5所。
想要进这样的“重点中学”,美国孩子自然需要背负沉重的学习压力。考试成绩相差一分,也许就决定着到底是入学还是另外择校。
比如加州的惠特尼中学,就是一所专为天才服务的学校,在2016年全美高中第19名,加州第1名,156名毕业生共收到14份常春藤和250份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等世界顶级名校在内的822份录取通知书。
这所学校流传着关于“数字4”的学习方法,就是“4小时睡眠、4杯咖啡、GPA4.0”,也就是说,只有每天睡4小时,喝4大杯咖啡,才能获得满分4分的测评成绩。
因此,美国教育并不等同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不只是快乐教育。美国人注重体育锻炼,也许只是为了增强体魄,提升自己在学习工作中的竞争力。
斯坦福大学
诚然,美国教育的理念更先进,培养出的天才科学家比中国多,取得的科研进展也比中国丰硕,但是美国的阶层固化和贫富差距,导致美国教育实际上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民主、自由和公平。
当我们一叶障目,以自己被固化、被催化的顽固观念去审视美国所谓的“素质教育”,也许我们只是像盲人摸象般了解到美国教育的片面和局部。
放眼海外,抱着认识学习的态度固然没错,但其实美国教育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美好,美国有学区房也有贫民窟,有迫于考试和经济压力,夜以继日、熬夜读书的学生。
而且中国教育,即便是被我们诟病吐槽的“应试教育”,也有其客观公平的方面,一是应试教育的选拔更公平合理,二是贫寒学子可以通过考试改变人生和家庭命运。在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教育环境下,“应试教育”并不比“素质教育”差!
因为仅仅公平两个字,就是美国教育做不到的。其实美国教育并不是那么快乐,美国的月亮也并不比中国的圆!
无锡国外留学咨询免费,「收藏」90%学霸都在用这些国外学习网站和APP,赶紧收藏!
英语学习如何才能不枯燥?
看美剧呀。
如果你听信了,你最后发现,你除了用心追每一集的剧情外,英语并无任何长进。其实,学习的话,下面这些资源也很有疗效。
这些都是国外非常有名的学习网站和APP,包括文学科技听力各个方面,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但是真的很不错美国在职研究生,跟世界各地的人民一起学习享受最新的知识更新。
1. :Today’s Most Study
是美国著名的文学网,提供了海量优质的文学指南学习资料,包括作家简介,作品介绍,写作特色,人物分析,关键问题解析等等,其中的深受美国学生欢迎,更被网友称为神一般的存在!
2. The
美国一个有很长历史的杂志,文章分成许多类型。
3. Solve For X
旗下类似TED的极具前瞻性的站点,主要谈未来的技术。内容难度跟其他比起来稍微高了些,比较适合对于科技有兴趣的同学使用。
4. Elllo
Elllo网是英语听力在线实验室,有来自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的听力素材,主要聚焦在练习听力技能。有各种不同的话题无锡国外留学咨询免费,「收藏」90%学霸都在用这些国外学习网站和APP,赶紧收藏!,比如体育、旅游、游戏等,更棒的是每个音频播放器下都会有相关的听力文本,让你可以边听边对照。有各式各样贴近生活的话题,是个可以听到各国家不同英文口音的好地方无锡国外留学咨询免费,甚至有mp3档和pdf档提供下载,想要搜寻主题的时候可以用国家、程度和话题来检索。
5.
有用的朋友应该很容易就能上手,可以通过订阅喜欢的频道来随时接收新闻和文章(有APP)。
6.BBC
免费又好用的英语学习网站,从BBC 你可以学习英文听力和阅读能力,并训练英语口说能力,累积增加英文单字片语,以及熟练英文文法与练习正确的发音。
7.Quora
Quora是国外的一个知识问答型网站,国内的知乎最早其实就是借鉴了Quora的模式。Quora上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用户,其中不乏技术大牛,行业精英。
网站上面无论是内容还是贡献者都非常有趣,很多答案让人脑洞大开,每次刷Quora总能让你发现一些新的东西。使用Quora最好的方法并不是把它当成另外一个微博或者新闻客户端,而是参与。尝试着在上面分享你自己的观点,加入到话题的讨论中,不要当一个旁观者。
8.TED
TED 是”, , ” 的缩写,其愿景是“用思想改变世界”。TED演讲短小而精悍,每个演讲都控制在20分钟以内,用组织者的话来说是” Long to be and short to hold ‘s ”.
尽管有批评者评论说TED提供的是“快餐型知识”,但不可否认的是TED上简洁凝练的演讲确实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视角与思考。我们可以访问TED的官网 查看下载所有演讲视频。目前移动端也有对应的应用,官方app还带有字幕。
9.
提起练听力很多人可能只想到了SSS、VOA和BBC,但除了这之外其实还有更多优秀的听力材料,比如说。是指一系列的音频或视频文件。它会每隔一段时间发布一期新节目,我们可以像收听广播或者收看电视节目一样,来收听或收看.
而与广播或电视不同的是,是可以订阅的,我们订阅了这个,就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收听或收看该提供的最新或往期节目。的内容包括谈话节目、体育报道、有声书、音乐DJ、新闻、旅行见闻等,内容各种各样。
推荐几个优秀的英语学习:
-Talk about -6 Girl for Pod
10.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想必在这里不用过多介绍了,今天要推荐的是经济学人推出的一款移动端应用——The .
名称后缀的「」是一个很好的诠释 —— 身为一款应用,The 却更像是一个新闻晨报,在每个工作日的早晨为你推荐 5 篇精华文章(非付费订阅用户只能阅读一篇),试图成为和清晨的浓缩咖啡一样重要的存在.
上的精华文章写得简洁有力,信息量大,可读性非常强,非常推荐。而且经济学人也是SAT阅读的题源哦~
《大学生留学攻略》
汇集美、加、英、澳、新、欧、亚留学申请策略,
提升竞争力,助你与世界名校更近一步!
扫描图上二维码即可获得
院校咨询/留学政策/海外趣闻/公益讲座
留学,给自己一个别样的背景
无锡新东方前途出国
留学咨询热线:0510-
地址:中山路288号云蝠大厦20楼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41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