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丁安华去香港中文大学留学,高民: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的一些实践和挑战

霍英东研究院依托香港科技大学运营一个平台叫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当然,大湾区科技合作在实践中还是有很多挑战的。近些年因为香港青年传统行业就业难题,而且内地高科技领域企业兴起,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企业招揽人才的原因,香港青年读计算机博士才比较热门。

高民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院长

相关链接:

本文系高民院长在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三周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

我今天的汇报题目是“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的一些实践和挑战”,我所在的单位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就是非常典型的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的实践案例。我们在实践中也遇到很多挑战,在这里简单跟大家报告一下。

霍英东研究院2007年1月正式落户广州南沙,当时我们可以说是全中国第一个用民办非企业性质来注册设立的科研机构,时任广州市领导建议我们保留香港的机制,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英国在职研究生,不要注册为传统的事业单位性质的科研机构,开拓了新型研发机构的先河。霍英东研究院初期建设经费没有政府的直接投入支持丁安华去香港中文大学留学,启动经费依靠霍英东先生捐款及利息。研究院目前运营模式是典型的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做科研,另一方面做技术成果的商业化。每年年收入超过1亿,应该是所有没有政府直接投资的新型研发机构里做得最好的。

霍英东研究院有三个定位。第一个定位是穗港科技合作枢纽,就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在“引进来”方面,我们不仅引进港科大的科研资源,还包括香港其他高校的科研力量,这些年有不少港科大和其他香港高校科研团队依托研究院和内地大学或者企业合作;其次,我们跟香港科技大学科技园签署了合作备忘录,香港科技园南沙孵化基地将由霍英东研究院来运营。在“走出去”方面,霍英东研究院把超算“天河二号”从内地引到港澳,服务于港澳的科研和创新创业,非常有影响力。广州超算南沙分中心2016年6月对外服务,刚建的时候使用量相对较低,后来在政府支持下,从广州超算中心拉一条光纤到霍英东研究院,再拉一条专线到香港科技大学清水湾校园,香港老师、研发团队使用广州超算更方便,使用量才逐渐高起来。过去六年多,有超过200个港澳及国际团队通过霍英东研究院运营的超算南沙分中心购买超算服务,累计购买超算资源超过2.3亿核时。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南沙分中心成为全国首个通过点对点的专线服务港澳地区的大型科学装置。

第二个定位是原始创新与商用技术的桥梁。这是港科大最初设立霍英东研究院很重要的目标。我们希望将香港比较好的创新技术引进到内地,以轻量级室内定位导航技术为例,该项技术原始创新部分拿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霍英东研究院将这项基础研究转化成相应的技术和产品(最后孵化成一个公司),在白云机场、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多个大型项目中所采用。另外一个典型的案例是芯片封装可靠性分析技术,芯片出货后过了三五年可能有0.3%或0.5%会失效,这很大程度上跟封装有关系。中美贸易摩擦以后,华为、海思等很多国内芯片公司的封装分析工作由欧美公司转向霍英东研究院的团队,我们科研团队在这方面目前做得非常好。

第三个定位是大湾区科技创新创业基地。霍英东研究院依托香港科技大学运营一个平台叫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这个青年创新工场有两大特点,第一个是面向硬核科技的项目孵化,第二个是面向港澳创新创业者。粤港澳青年创新工场现有入驻项目53个,22个来自于港澳台,还有2个来自海外。创新工场目前已走出很多很不错的公司,我们称为“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紧密结合港科大、港科大(广州)实行产学研一体化。我们也期望将来能够打造出全国首家粤港深度融合特色高校科技园,吸引更多港科大好的项目、技术到广州来,到南沙来。

当然,大湾区科技合作在实践中还是有很多挑战的。第一是人才方面的广度还需要拓展。很多领导来研究院参观,说你们这些科研人员怎么讲普通话讲得那么好?实际上研究院包括创新创业人员在内,香港籍有很多,但大部分都是有内地背景的,真正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其实不多。这里面原因很复杂,一方面是内地人在香港高校占比很高,这些人很多都是到海外留学,然后在香港高校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香港本土文化,香港多年来的角色都是贸易中转站,很多香港青年不把读博士做科研当成职业目标,大家读完本科出来工作尽快挣钱买房子。近些年因为香港青年传统行业就业难题,而且内地高科技领域企业兴起,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企业招揽人才的原因,香港青年读计算机博士才比较热门。第二是科技合作的深度有所欠缺。目前粤港科技合作大家真正一起并肩作战做实验、深度合作搞研发的少;开开会、聊聊天、交流交流想法和数据的比较多。第三是自发性有待加强。除了一些创业公司以外,其他的合作基本是政府给钱支持双方才合作,自发性的相对较少。

大湾区科技合作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是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个流需要进一步打通。现有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没有彻底打通呢?其实是没有的。霍英东研究院目前算是走在前面的,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以后,研究院很多香港籍同事依靠大湾区一卡通才解决信息流打通这个问题。

第二是科技创新评价体系与规则需要进一步衔接。比如,香港跟内地的科技项目评审规则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刚来内地的时候,很多朋友跟我说你不熟悉内地的规则就不要申请了。当然,现在内地已经有很大的进步,科技项目评审出台了很多措施来保证公平和透明,但坦率地讲,还是有提升的空间。20年前我去香港读书的时候,跟着博士生导师申请香港的科技项目,从来没听说过要去提前沟通,所以期望这个规则对接起来。

第三是城市定位需要更清晰。这里主要指的是香港,香港目前的城市定位还存在一个巨大挑战,香港以前是生产贸易中心丁安华去香港中文大学留学,高民: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的一些实践和挑战,后面发展成金融中心,未来能否成为科技创新中心,还有着不确定性。目前香港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尤其是港大、港中文、港科大的科技创新做得还不错,但还任重道远,是不是能和大湾区九市合理地分工合作,还需要不断的探索。

END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是“民间性质、官方支持、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研究院秉承独立、客观、有效的核心价值理念,汇聚海内外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学者和实践者,扎根真实世界,积极回应转型中国的重大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致力于知识创新和专业的政策研究,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和解决方案。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

官网:

邮箱: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44854.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王老师
上一篇 2024年 11月 18日
下一篇 2024年 11月 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