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集成光芯片与光子计算研究组)简介:
集成光芯片与光子计算研究组围绕微纳光学、集成光学、非线性光学、光学工程、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开展集成光芯片及应用技术研究(包括微腔光频梳技术、片上激光雷达、片上可调光源等)、光学人工智能与智能光子学、多维/高维光计算技术、大容量信息光互连技术、片间光子网络技术、液晶光子器件及应用等研究。
课题组负责人介绍:
谢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青年领军研究员在职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科学研究。长期开展光子集成芯片及应用技术研究,在 、 、Nano-Micro 、 、Opto- 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部分核心技术已实现技术转移转化博士,为多个用户单位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曾受邀在哈佛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光计算/光通信国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20余次。
岗位要求:
1. 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应届毕业生优先;
2. 具有物理学、光学、光学工程、微电子、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背景;
3. 具有科研热情、团队协作意识,作风务实、积极阳光;
4.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
5. 对课题组开展的科研工作具有浓厚兴趣,具有相应的知识与技术积累。
工资与福利待遇、发展机会:
1. 年薪30万+上海mba,入选国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市博士后激励计划的优秀博士后叠加15-30万/年激励绩效,年薪最高可达65万;
2. 享受五险一金(含补充公积金)、博士后公寓或租房补贴、午餐补贴、带薪休假、职工体检、职工商业险、工会福利等福利;
3. 符合条件者可申请国家“博新”计划、上海“超博”、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等各类博士后资助项目,入选者可优先申报高级专业技术岗位、选派出国留学;
4. 优秀博士后出站留所可推荐入选我所“尚光青年人才”等青年人才激励计划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年薪,并可推荐参评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会员等人才计划。
加入我们:
有意应聘者,可将您的简历和代表性科研成果发至合作导师/课题组的电子邮箱,或发送至邮箱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年薪,上海光机所谢鹏课题组招聘博士后,初审合格者,将通知面试。
课题组联系人:谢老师 邮箱:
人力资源部联系人:刘老师 电话:
哈佛大学博士后工资,申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都是人才精英么? – 哔哩哔哩
哈佛大学是全球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每年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前来申请博士后项目。这些申请者都是非常优秀且富有潜力的人才哈佛大学博士后工资,申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在职研究生,都是人才精英么? – 哔哩哔哩,他们具备着卓越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博士后上海mba,并且在各自领域内都有着杰出的成就。
此外,也是对社会和人类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望。对于申请者来说,申请哈佛大学博士后项目是他们学术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的关键一步。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CEO高管人才摇篮
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及研究机构
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
八所常春藤院校之一
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学府
哈佛大学致力于卓越的教学、学习和研究,培养在众多学科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导者。
哈佛大学是美国本土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
Ø建立于1636年,最早由马萨诸塞州殖民地立法机关创建,初名“新市民学院”。
Ø为了纪念在成立初期给予学院慷慨支持的约翰·哈佛牧师,学校于1639年3月更名为“哈佛学院( )”
Ø1780年哈佛学院正式改称“哈佛大学( )”。
哈佛大学由十所学院以及一个高等研究所构成,在文学、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在校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约为2万人。截至2018年10月,哈佛大学共培养了8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而哈佛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员中共走出了158位诺贝尔奖得主(世界第一)、18位菲尔兹奖得主(世界第一)、14位图灵奖得主(世界第四),其在文学、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哈佛大学博士后工资,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在世界各研究机构的排行榜中,经常名列全球大学第1位。
哈佛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项目
哈佛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项目,是面对中国大陆地区的高级专业人员、高级管理人士与企业家而设计的,其基于传统学位教育,通过与名校名导师共同完成科研项目完善个人的学术经历。在传统的学术发展历程中,博士后项目是博士研究生转型成为高级研究人员或者终身教授的必经阶段,同时也是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士获得海外前沿研究经历、获得权威专业认可的必须经历。
项目特色:
*加入国际顶尖企业家平台–世界500强CEO俱乐部
*哈佛大学资深导师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博士后/访问学者项目
*海外经历、资历完善
*学员亲赴哈佛大学,近距离感受顶级学府的学术氛
*免语言成绩,中英双语培养模式
*专业学术团队辅导支持,提供高端定制化的学术生涯规划;
*学员有机会获得哈佛毕业生荣誉哈佛金戒指
因此,在申请过程中,他们会非常认真地准备申请材料,并且积极地寻求导师和教授的支持和帮助。此外,他们还会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和讲座,与同行交流学术见解和经验,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小编“小李老师”编辑发布若有侵权请告知,更多资讯观祝——“清培商领院”。我院目前主要承接:在职硕士。博士。博士后。院士。客座教授申请工作。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申请条件,浙江新添一所大学,启动招生!陈十一院士挂帅,3名院士全职加盟
近日硕士,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与西湖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等方向开展合作。
鹿姐小科普
学校规划建设理学、工学、信息、商科四个学科群及特色人文社会学科,强调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突出学科交叉融合。
校园效果图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的官方发布中,陈十一院士作为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长与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签署协议。
这意味着曾任北大副校长、南方科大校长的中科院院士陈十一已正式履新,在宁波开启了他的新事业。
除了陈十一院士任院长,东方理工官网显示,张东晓、郑春苗、曾文军、何亦武等四位副院长和院长特别顾问赵予生都已经就位,他们都是业内享有盛名的科学家、学者。
从今年开始,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目前校方已经正式签约各类全职高层次人才共计30名,其中院士3名、国际学术机构会士()10名、国家级人才8名(数据截止今年10月12日)。
01
10月28日,宁波市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与西湖大学在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科学院院士、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院长陈十一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分别代表双方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以此为起点,在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等方向开展合作。
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现代大学办学理念,探索新型大学治理、人才引育、科学研究等新路径。尤其是在人才引育方面,双方将互帮互助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申请条件,共同构筑并维护良性互促、健康有序的引才新格局;共同探索创新学生培养模式,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
双方还将加强重点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围绕“四个面向”,合作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联合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及其他学术交流活动,逐步在仪器设备共享、科技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寻求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共同服务浙江省三大科创高地建设。
02
根据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官网,目前学校领导团队有六人,包括了陈十一院长、张东晓、郑春苗、曾文军、何亦武副院长以及院长特别顾问赵予生。
陈十一 院士、讲席教授
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院长
陈十一,男,汉族,1956年10月出生,浙江天台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物理学会,英国物理学会。曾任教育部特聘教授、美国Los 国家实验室、国际工学院院长联合委员会执行委员、美国物理学会流体力学分会国际委员会委员、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员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周培源数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力学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1978年1月至1982年1月在浙江大学力学系学习,获得学士学位;1982年至1987年在北京大学力学系学习,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87年至1990年在美国Los 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1990年至1997年在美国Los 国家实验室湍流与格子气研究组工作,1992年起任研究组主任;1994年至1999年任IBM T. J. 研究中心研究员;1997年至1999年在美国Los 国家实验室非线性研究中心任常务副主任;1999年至200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工作,任系主任、讲席教授;2005年6月至2013年7月任北京大学工学院创院院长;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任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兼任研究生院院长;2013年11月至2015年1月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2013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张东晓 院士、讲席教授
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教务长
张东晓,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任教育部特聘教授。美国地质学会会士(),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SPE最高荣誉会员。
曾任南方科技大学学术副校长兼教务长,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工学院院长、海洋研究院院长,美国南加州大学讲席教授(终身制),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石油和地质工程系米勒讲席教授(终身制),北京大学能源与资源工程系首任系主任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申请条件,浙江新添一所大学,启动招生!陈十一院士挂帅,3名院士全职加盟,美国Los 国家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地下水文学、非常规油气开采(煤层气、页岩气)、二氧化碳地质埋藏方面的国际著名学者,其随机理论建模、数值计算、历史拟合和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广泛采用。
著有专著三本,其中在2002年出版的《渗流随机理论》(美国学术出版社)已成为领域内的经典著作;发表学术论文260多篇(其中,SCI论文220多篇)。先后担任权威性杂志《水资源研究》、《国际石油工程师杂志》等八种国际学术杂志副主编。曾任英国国家研究理事会“能源研究评估委员会”委员、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地球科学2010-2020科研规划委员会”委员、《国际石油工程师杂志》CO2地下封存专缉主编以及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全球议程理事会”理事、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秘书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文理科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第六届)副主任。
赵予生 讲席教授
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院长特别顾问
赵予生,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院长特别顾问。曾任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科研),科研部部长,前沿与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物理系讲席教授,并担任深圳市固态电池研发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电驱动力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粤港澳光热电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主任。
赵予生教授1982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学士,1985年获北京大学理学硕士,1992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博士。1992年至1996年先后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美国Los 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6年至2012年任美国Los 国家实验室中子科学中心研究员,高级科学家,研究团队领导。2010年起任美国内华达大学物理与天文系终身教授,并任美国能源部国家核安全局所属高压科学与工程中心执行主任。赵予生教授自2006年起,兼职担任北京大学工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15年起全职加入南方科技大学;2019年至2021年任美国材料研究协会董事(MRS Board of );2022年起,任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院长特别顾问。
赵予生教授的研究领域涵盖高压物理、材料物理、晶体化学、纳米力学、地球及环境的探索与保护、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特长于研究晶体结构在外场作用下的相变过程,并着重讨论物质结构与物理性质之间、以及材料处理过程与功能表现之间的相关关系;合成制造超硬纳米聚晶材料;研究超离子电化学与先进电池材料。赵予生教授是运用大型科学装置(同步辐射及中子散射)进行在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的物质材料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参与规划设计和创建了Los -HIPPO和 SNS-SNAP高压中子谱仪,参与建设及运营了 NSLS-X17和 APS-HPCAT先进光源高压实验站,并担任执委会委员;牵头规划设计及创建了中国散裂中子源极端条件中子谱仪。赵予生教授在超硬超强材料生长及金刚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气体水合物的合成机理及热力学稳定区域分析、超离子导电固态电解质、以及单极层固态高能电池设计等研究方向,也取得重要的研究突破。赵予生教授在国际上首先提出晶体结构设计并成功合成了具有富锂反钙钛矿结构的新型快离子导体固态电解质材料,突破性提出了基于富锂反钙钛矿结构的正极和电解质双层优化界面的概念。在固态电解质、界面、电池器件等综合研发、专利保护申请等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研发经验。到目前为止,赵予生教授发表科研论文近350篇,包括、、 、 等国际顶级期刊,文章引用12530次/Web of (16200 次/ ),H-index为57/Web of (65/ ),获批国内外专利近60项。
郑春苗 讲席教授
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郑春苗,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博士,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AGU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杰青获得者。研究涉及地下水污染机理与修复技术、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以及新型污染物生态健康风险等。开发了地下水污染模拟标准软件MT3D和,在100多个国家得到广泛使用。
学术兼职包括国家环境保护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期刊 创刊主编。曾经担任5份国际水资源领域权威刊物副主编、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水文科学核心小组成员、国际水文科协(IAHS)国际地下水委员会主席。
工作经历
2022年-至今, 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 讲席教授、副院长
2022年-至今, 南方科技大学 环境学院讲席教授
2018年-2022年,南方科技大学 校长办公会成员、国际合作部部长
2015年-2018年,南方科技大学 环境学院创院院长
2010年-2015年,北京大学 讲席教授、水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1993年-2010年,美国阿拉巴马大学 助理教授至 讲席教授
1988年-1993年,美国SSPA环境与水资源咨询公司 水文地质专家
荣誉奖项
2019年,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AGU )
2014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地学系杰出校友奖
2013年,美国地质学会O.E. 奖
2013年,美国地下水协会M. King 奖
2009年,美国地质学会-杰出讲席奖
1999年,美国地质学会会士(GSA )
1998年,美国地下水协会John Hem杰出贡献奖
曾文军 讲席教授
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曾文军,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副院长、IEEE (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原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领导团队(SLT)成员、首席研究员。先后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微软亚研院智能信息处理联合实验室主任,美国密苏里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多所学校博士生导师。曾负责微软亚洲研究院视频分析和理解的研发,带领团队为微软认知服务、微软云平台Azure的媒体分析服务、、、 平台提供了大量技术。
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1993年和1997年分别获美国圣母大学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气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松下信息技术实验室、贝尔实验室、夏普实验室、(世界第一家无线视频独角兽初创公司)等公司工作。2003年至2016年先后任密苏里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终身副教授和正教授。2014年加盟微软亚洲研究院,先后主管智能多媒体,媒体计算等研究方向。对国际标准(ISO MPEG(国际视频编码标准))、(国际图像编码标准)和Open (国际开放移动联盟)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发表了250多篇期刊和会议文章,获多次最佳论文奖,被引用17000多次( ),并有两部关于多媒体安全和社交多媒体的著作。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多媒体分析以及多媒体通信和安全。被列入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Top 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2020排行榜单。
现任《国际计算机视觉期刊》编委,曾担任《IEEE多媒体》杂志副总编,多个IEEE期刊(IEEE Trans. on & for Video (TCSVT)、IEEE Trans. on Info. & 和IEEE Trans. on )副主编和IEEE特刊(Proc. of IEEE)、IEEE通信杂志、IEEE TCSVT、IEEE Tran. on 、ACM 等客座编委。担任多个IEEE国际会议(如ICME 2018、ICIP 2017、 2015、WIFS 2013、ICME 2009、CCNC 2007等)大会主席或技术程序委员会主席。曾担任IEEE期刊Trans. (2014-2016)、Tran. on (2009-2012)指导委员会委员、2010年和2011年IEEE国际多媒体和博览会(ICME)指导委员会主席。
何亦武 教授
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何亦武教授现任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副院长,负责学校的总务运营管理、校园规划与建设。
何亦武教授曾任香港大学校长高级顾问、首席创新官、香港大学创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董事;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和副总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师讲席教授;华大基因全球研发总管、董事长特别助理、华大基因美国首席执行官;中国生物集团董事长高级顾问;(葛兰素史克)人类生物标志中心全球总管;美国著名P4医学研究所(西雅图)董事等。
何亦武教授拥有丰富的政府、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国际合作经验,曾多次领导和参与高新科技投资项目,以及政府、民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合作的全球性医疗科研和疾病控制项目。尤其在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工作期间,何亦武教授组织了包括艾滋病,小儿麻痹症等传染病防控,儿童营养和健康等多个全球多国合作项目;在盖茨的领导下布局了盖茨基金会在中国的全球卫生的研发和推广,推进了中国生物医学研发和疫苗制品大规模生产的国际化。在制药行业工作期间博士后,何亦武教授还参与了多个创新药物的开发,包括5个已经获批在美国及其它地区上市销售的新药或者疫苗。
何亦武教授拥有复旦大学学士、美国波士顿大学博士和美国杜克大学高级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并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接受博士后训练。
03
根据上月发布,截至10月12日在职研究生,学校已正式签约各类全职高层次人才共计30名,其中院士3名、国际学术机构会士()10名、国家级人才8名;已获批浙江省鲲鹏计划1人,宁波市顶尖人才项目1人。学校大力推进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已建成高性能计算平台(一期),投资约2000万元;将与宁波市政府合作共建宁波市数字孪生研究院,投资总额达8亿元。
东方理工大学(暂名)规划建设理学、工学、信息、商科四个学科群及特色人文社会学科,学校官网目前已发布理学、工学、信息学三大学部师资——
04
截至目前,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先后发布了与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以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三所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三所大学的招生项目人数都是25人左右。
其中与上海交通大学采用“本科直博”、“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制”三种选拔方式,择优录取。基本学制为4年或5年,录取类别为非定向就业,学习形式为全日制,招生学院涵盖了上海交大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天文学院的多个专业方向。
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合作为四年学制博士生,其中第一年和第四年(或最后一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就读,其他时间在东方理工就读。专业方向主要是以下三大类:
先进材料,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微电子,可持续能源与环境;
人工智能,计算媒体与艺术、数据科学与分析,物联网;
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智能交通,机器人与自主系统,智能制造。
与香港理工大学的合作也是4年制博士生,其中第1、2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就读,第3、4年在东方理工就读。招生学科领域为以下三块:
理科: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工科(不含信息类):机械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土木与环境工程
信息类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信息与 通信工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48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