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
全球供应链是如何演变的?
各国政府参与博弈下的全球供应链出现什么样的新格局?
中国要如何应对产业链升级的新挑战?
未来哪些领域将成为供应链发展的关键?
在《全球供应链超级趋势》这本书中,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亚洲供应链及物流研究所发展处主任吴靖遵循时间逻辑顺序,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从“回顾过去”“风起云涌”“变革重塑”“未来潮流”四个视角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读创今日荐书 | 未来全球供应链会有什么样的演变趋势?,深入剖析全球制造供应链的来龙去脉。
《全球供应链超级趋势》
吴靖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4年11月
据介绍,“回顾过去”讲述了全球供应链的演变过程及中国的关键角色;“风起云涌”分析了全球供应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变革重塑”探讨了政府主导与制度化决策在重塑全球供应链中的作用,以及全球制造业地图的重绘过程;“未来潮流”分析了自动化、数字化智能供应链和绿色供应链的未来趋势。
据了解,本书作者吴靖的研究领域涵盖全球供应链、公司运营与金融、大模型与商业智能等。“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结合我们的原创研究成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读者分享供应链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的走向。我们的目标是将自下而上的方法——从微观数据出发——转化为普遍适用的、紧贴现实的宏观结论,以此向广大读者阐述我们的供应链实证研究成果。”吴靖介绍,本书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论,对传统供应链管理的认知发起了挑战硕士,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部关于全球供应链未来的展望之作。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分析和数据支持博士,而且通过生动的叙述,带领读者深入理解供应链的演变历程和未来趋势。
“展望未来,数字化和人工智能(AI)将成为供应链发展的关键。这些信息技术(IT)为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奠定了基础,企业将更加注重产品的使用体验和高质量运转。环境保护和碳中和为中美等大国提供了合作的新机遇。我们需要关注跨国供应链的碳足迹,并明确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各环节的责任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在职研究生,以实现公平有效的绿色发展。”吴靖表示,期望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全面地理解当下全球供应链的现状,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些实践启示。
香港大学商学院官网中文版,全国商院第一!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2024年新增1位杰青、4位优青
优青
TOP前言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2024年新增1位杰青、4位优青
10月13日,TOP小编查询香港中文大学官网时发现,该院2024年新增1位杰青、4位优青。
2022年和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连续选出了13位杰青和22位优青,今年管理学部杰青和优青的人数预计不变。按照目前全国各所高校公布的数据香港大学商学院官网中文版,全国商院第一!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2024年新增1位杰青、4位优青,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杰青与优青的总人数荣列全国商学院之首。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今年基金项目申请的结果,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商学院五位教授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决策、营运与科技学系龚锡挺教授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决策、营运与科技学系张任宇教授及陈植教授、市场学系柯特教授、金融学系解文斯教授等四位教授荣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个人简介
龚锡挺,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决策、营运与科技学系教授。2024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获得学士学位以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硕士与博士学位,后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工业与运作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是运营与供应链管理,包括随机库存管理、固定寿命易逝品库存管理、回收再制造生产库存管理、收益管理与定价等。他在 , , and 等运营管理领域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了十余篇学术论文,并主持了多项香港研究资助委员会资助的科研项目。他目前担任国际学术期刊Naval 和 的副主编。
张任宇,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副教授(with ),2024年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快手经济学家&Tech Lead。
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专业,博士毕业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在香港中文大学、纽约大学和快手内部讲授数据科学、运筹学和经济学课程。为快手平台开发经济学/数据科学方法论与框架,应用于评估并优化平台增长策略以及宏观流量与营收生态。
主要研究数据科学方法论(包括数据驱动优化、机器学习和因果推断)及其在大规模在线平台运营策略的评估与优化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在 , , & 等顶级期刊发表并获得, POM等多个学术共同体研究奖励。研究项目获得NSFC, SMEC, STCSM和HK RGC资助。担任学术期刊 and 的 和Naval 的 。
陈植,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决策、运营及科技学系的助理教授。2024年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他的主要研究包括开发模型和设计算法,以便在具有不同数据可用性级别的不确定性下进行分析硕士,以及在商业、经济、金融和运营中的应用。他还对如何在资源分配和风险管理等联合活动中竞争或合作感兴趣。他的作品发表在 on 、 、 、 and 、 、 和 TRB 等期刊上。
柯特香港大学商学院官网中文版,香港中文大学 (CUHK) 商学院市场学副教授。2024年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北京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和统计学学士学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统计学硕士学位和经济学硕士学位、运筹学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是定量营销、微观经济理论和产业组织。他最近的工作重点是消费者搜索、在线广告和平台,以及隐私、数据和算法的经济学。他的研究成果已被博士, , of , of , :,and and 接受发表。在加入中大之前在职研究生,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担任了五年的助理教授。他是 and 的副主编,也是 和 of 的编委会成员.
解文斯,香港中文大学 (CUHK) 商学院金融学系的副教授。2024年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她于 2015 年获得香港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2013-2014 年期间,她作为富布赖特学者访问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研究兴趣包括公司金融、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稳定。她的工作已在《金融经济学杂志》、《金融研究评论》、《金融与定量分析杂志》、《管理科学》、《经济杂志》和《法律与经济学杂志》上发表或即将发表。
编辑、审核:大可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举办论坛推动国内金融科技发展
随着新科技的兴起,金融科技发展迅速,并对传统金融服务带来极大冲击,改变金融行业的生态格局。为此,香港中文大学(港中大)商学院校友及企业事务办公室联同港中大商学院金融财务工商管理硕士课程(FMBA)、港中大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中文班)课程[EMBA(中文班)]、港中大商学院FMBA北京同学会及港中大商学院北京校友会于12月9日假北京金融街丽思卡尔顿酒店举办首次“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北京校友重聚—金融科技论坛暨院长晚宴”。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院长陈家乐教授致辞
校友对活动的反应非常热列,成功吸引到约80位FMBA及EMBA(中文班)校友出席,一起探讨金融科技这个炙手可热的话题。港中大商学院院长及伟伦金融学教授陈家乐首先致辞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博士,分享了港中大商学院的最新发展。过去三年,港中大商学院进一步扩大师资的投入,在全球招聘了近40位教师,并成功推出了全新工商管理学士(综合)/法律博士双学位本科课程及管理学理学硕士课程。此外,港中大商学院更配合大学的策略计划制订了针对本身发展的五年计划(2016至2020年)上海mba,从员工招聘与发展、课程与学生发展、研究策略、国际化、对外关系(合作伙伴关系,以及校友和企业关系)和组织架构和运作效率六大重点范畴发展,以便进一步确立学院定位,并制订有关教育、研究和对外关系等重点领域的行动计划。
香港中文大学决策科学与企业经济学系张晓泉教授
论坛专题演讲题目为“人工智能与金融市场”,由今年才加入港中大商学院的杰出学者、港中大商学院决策科学与企业经济学系教授张晓泉主讲。另外,港中大商学院更成功邀请了四位业界领袖,出席紧接的专题小组讨论环节担任嘉宾讲者,包括: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及增利宝余额宝项目组组长周晓明先生、币行及副总裁田颖女士、金贝塔网络金融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联席行政总裁杨宇先生及中关村大河资本副总裁徐尚悦女士(专题小组讨论主持人),围绕“金融科技”这个话题作深入的分享,从而令校友们获得启发,掌握先机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举办论坛推动国内金融科技发展,在各自的领域中尽展所长。而值得一提的是,周晓明先生和徐尚悦女士均是港中大商学院FMBA毕业生。
周晓明先生
田颖女士
杨宇先生
徐尚悦女士
港中大商学院是香港第一家商学院,也是亚洲首家创建工商管理本科学位、MBA在职研究生,甚至EMBA的商学院。当很多人还不知道MBA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港中大已出台了亚洲第一个MBA。港中大商学院的校友网络在香港乃至国际都是非常强大的,现在全球拥有超过34,000位校友、11个校友会、5个校友分会和41位校友大使。至于2000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及清华大学合办的FMBA,更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国际化,以及中港两地知名商学院合办课程的典范。过去十多年来, FMBA共培养了1,907名毕业生,当中不少已成为上市公司、跨国公司或民营企业的中高管,有的甚至已晋身金融机构的核心管理层,为中国经济及金融行业的发展作出不少贡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0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