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新加坡9月12日电(方瑄)日前,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南大”)第十五届中国毕业典礼期间,校长何德华接受了新华网专访,围绕新中教育交流合作、教育可持续发展、国际产学研用合作诸多议题分享经验和见解。
何德华表示,互学互鉴是新中两国的合作基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网,合作空间广阔。接下来南大将积极发挥桥梁作用,推动与中国多方机构在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绿色低碳等多领域研究。“我们希望与中国建立一个具有长期性、制度性、可持续性的交流机制。”
何德华于今年4月正式担任南大第五任校长。作为南大新任掌舵人,他提出了独特的发展理念——设立“南大新中知识枢纽”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网,专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长何德华:新中教育合作大有可为,南大多措并举建设知识枢纽,旨在搭建新中教育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国际复合型人才培养及双向交流。
图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长何德华。(南大供图)
在何德华看来,新加坡在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市政规划等方面可以分享经验;中国则在金融科技、数字支付等领域具有优势。因此,探索建立双向多元交流机制是南大设立“知识枢纽”的初衷所在。
何德华表示,加强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有助于新中两国增进了解,培养新一代具有国际视野的“知新派”与“知华派”。“我们乐见更多中国学生到新加坡学习,并且有更多南大学生到中国学习交流,促进两国年轻人的交流和拓展他们的视野。”据悉,南大在中国设有三十个校友会博士,共计有三万六千余名在华校友。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依托“双文化”人才培养博士后,持续发挥知识枢纽作用,打造面向全球的科技创新创业高地,是南大与中国教育交流的一大亮点。何德华指出,南大积极推动知识转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以新科技孵化新兴产业,为新中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新引擎。
南大作为一所世界一流的科研密集型大学硕士,多年来已与中国达成了系列合作硕果。何德华表示,南大非常看中与中国政产学研用多方协作。其中,“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便是南大与中国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积极开展教育合作的一大实践成果。“这所研究院获得了来自中国多方机构的支持,目的是将研究、创新和商业融为一体,打造两国科研创新合作典范。”何德华说。
今年,中新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而作为中新务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教育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双边关系顺利发展为南大与中国机构的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我希望将南大打造成为推动新中双边关系的重要平台。”何德华如是说。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网,汉学研究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就师生的人数来说,是中国、台湾、香港以外,最大的中文系。在2000/2001学年,全职教师人数有30人,另有兼职教师8人。各年级学生人数和计1139人。在1139名学生中,1043名是本科生,96名研究生中(16人是博士学位生,80人是硕士生)。国大中文系开设文学士普通学位与荣誉学位课程,有二个主修(专业):汉语与汉学。另外设有硕士与博士学位。国大中文系每年为各种学位开设350多们科目,分属五个学术领域:汉语语言学、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哲学及翻译学。
国大中文系师生的范围相当广泛,就1999/2000学年的统计,国大中文系教师出版专著22种(包括专著中的部分篇章),学术论文47篇上海mba,其他著述17种。自1980/1981学年以来,国大中文系学生共完成了13部博士学位论文,108部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及500部荣誉学士学位论文。
国大中文系在1994年设立汉学研究中心,其首要宗旨是深化和拓宽汉学各领域的研究,使国大中文系成为世界,尤其东南亚地区汉学研究的重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网博士,汉学研究,其次是规划和推动有关东南亚华人社会的文化与历史及影响的学术研究。在研究重点方面,除了重视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尤其儒学)和翻译等领域的传统汉学课题外,还特别推动具有本土特色的东南亚华社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我们除了继承与发扬纯粹学术研究精神、专业性很强、研究深入细致的传统汉学()的传统,也重视与发展在区域研究(Area )带动下兴起的中国学()的新学术精神,它强调研究与现实有相关,思想性与实用性的各种课题研究。
国大人文暨社会科学院于2001年7月完成为各科系的重新规划,其中中文系、日本系、马来文系、东南亚研究科,将归入人文与社会科学院的亚洲研究领域。汉学中心也并入亚洲研究中心。这种科系重组与亚洲研究中心的成立,象征国大对跨学科的区域研究的重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网,也意味着国大就迈向成为世界级顶尖大学的目标,有跨出了一大步。当文学院把研究重点放在亚洲的区域研究,作为这研究领域中最强大的中文系,相信会大有作为。
网址:(含中文系简讯)
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
一九九四年四月成立。该中心的主要宗旨如下:
开设有关中华语言和文化方面的课程,供该校学生自由选读
研究中华语言和文化,以及本地新加坡社会有关之课题
成立研究所,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育人才/促进学术研究
联系各地学术机构及研究中心,以增进学术交流
举办相关活动以推广中华语言文化
南洋理工大学中文授课项目,港新名校最近又新增一波专业!专门针对内地生?
的申请末期,港新名校们又来了一批新专业!
新专业不仅是提供了很好的申请机会,特别是对于还没开始准备申请和还没拿到offer的同学来说,如果方向适合,将会是不错的选择。
新专业同时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比“同等级”专业要好申请一些,所以有关注港新院校新增专业的同学硕士,这篇内容可要看好了!
新专业都有哪些
本次港新新增专业主要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教育大学,除了新专业也有分支。概括为:
新加坡国立大学
可持续医疗硕士
香港大学
新闻学 新增“人工智能与创新方向”
南洋理工大学
纳米科技与纳米技术
香港中文大学
关键学科领域教学(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教育硕士
香港教育大学
数码管治法学硕士(尚未批准)
新专业特点及要点介绍
本次新增专业,有两个重要信息值得大家关注,一个是人工智能在其他学科的应用,也就是香港大学新闻学的方向(拿到offer后选择);
另一个则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新专业,这个专业可以“申请内地教师资格”,也就是说,现在港校和内地的联系更密切了博士后上海mba,也许这也是未来的趋势。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些专业的申请信息。
新加坡国立大学
可持续医疗硕士
专业介绍
本硕士课程将为学生揭示全球环境系统如何影响人类健康,以及可持续医疗保健实践原则的坚实基础,同时培养碳核算等分析技能,以适应医疗保健领域。
学生将获得一系列专业化和跨学科模块的机会,同时具备根据个人学习需求和职业目标进行定制的灵活性。
该课程适用于各类专业人士和职业轨迹南洋理工大学中文授课项目,将为毕业生提供对医疗保健和可持续性核心解决方案的牢固掌握。
申请信息
课程介绍
南洋理工大学
纳米科技与纳米技术
专业介绍
南洋理工大学(NTU)提供的纳米技术与纳米科学硕士课程,结合了跨学科的前沿知识,涵盖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物理与数学科学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多个领域。
课程内容紧跟纳米电子学和纳米光子学等新兴领域,强调实践应用,提供实验操作与表征课程,并通过导师指导的论文项目,让学生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该项目培养的专业人才,适应日益增长的工业需求,毕业生可在多个行业中担任研发、材料科学、纳米电子、半导体、环境工程等岗位。此外南洋理工大学中文授课项目,港新名校最近又新增一波专业!专门针对内地生?,NTU广泛的校友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职业发展机会。
申请信息
课程介绍
香港中文大学
关键学科领域教学(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教育硕士
专业介绍
本课程旨在满足有志于在内地发展教育事业的专业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区域内各种教育环境中的最新科学教育研究、理论和实践基础。
课程毕业生将有资格根据「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申请内地教师资格。学员须于学院安排的内地学校完成两次为期四周的教学实习,实习预计于第一及第二学年的五至六月进行。
申请信息
香港教育大学
数码管治法学硕士(尚未批准)
香港教育大学本次新增的数码管治法学还处于未批准的状态,也会持续关注,有消息我们会和同学们及时分享。
如果大家有想要了解留学申请,可以私信我们专业导师联系。
南洋理工大学是中文教学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成立资料中心,旨在推广马来语言与文化
据悉,新成立的中心将推广马来文学、文化以及语言的使用,同时展出已故马来文化巨人穆罕默德·阿里夫·艾哈迈德的作品。
哈莉玛在揭幕仪式上肯定了穆罕默德·阿里夫·艾哈迈德夫对于从事教育及研究人士的深远影响。
新加坡的马来文化
新加坡文化是融合了亚洲文化与欧洲文化的一种文化,它受影响于马来人、南亚族裔、东亚族裔、以及亚欧混血文化。。
据悉,新加坡大约有500万人口,主要由华人(新加坡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及欧亚裔人所组成,使新加坡成为一个多种族国家。另外,新加坡有42%的人口为外国人南洋理工大学是中文教学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成立资料中心,旨在推广马来语言与文化,为世界上第六个拥有最多外国人的国家。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在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澳门及摩纳哥。
鉴于新加坡的移民历史,新加坡的文化可以说是中华、印度、英国及马来文化的熔炉。
据悉,大部分的新加坡人为双语使用者,当中多数都懂得英语,和汉语、马来语、淡米尔语其中一种语言。
英语为新加坡的第一语言,标准形式称为标准新加坡英语( )南洋理工大学是中文教学吗,它跟从英式英语的发音及文法。除此之外也发展出称为新加坡式英语()的方言,它与马来西亚式英语()相似。
新加坡人以不同的语言作为他们的母语。根据2005年的数据,50%人口在家说汉语,32%说英语博士后,12%说马来语,3%说泰米尔语博士,在家不说英语的新加坡人通常会学习英语作为第二语言。
新加坡的国语是马来语,这是因为马来人是新加坡的“本地人”,而华人、印度人等族群是后来才移民到新加坡的。马来语亦被用于国歌、国家格言及军事口令。
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
国立教育学院(NIE)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的一所独立学院。该校是新加坡唯一的教师教育学院。国立教育学院提供各级教师教育,范围从小学、中学的教师预备课程,到在职教师、部门负责人、副校长和校长的课程,一应俱全。
现在国立教育学院的在校生已达到超过4891名。国立教育学院成立于1991年7月。但其历史追溯到1950年成立的教师培训学院(' )。
国立教育学院开设专科、本科、硕士与博士。通识教育、母语教育学、音乐教育、艺术教育、家庭教育、体育、特殊教育、17世纪英国文学与19世纪美国文学、代数、认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比较文学/后殖民主义文学、课程与教学等多个专业。
本科生申请条件:申请者的年龄需要在18-25周岁;申请者需要具备优异的高考成绩,其高考成绩需要达到应届的一本线左右。
英语成绩方面,雅思需要在6.0以上;具备以上条件的申请者有资格参加新加坡院校在国内组织的入学考试,考试通过后在职研究生,才会被新加坡院校录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5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