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办学历史可溯源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2001年由原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落实“科技创新改革30条”试点高校。学校秉承“明德、厚学、沉毅、笃行”的校训,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为发展目标,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鲜明特色。
学校设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各类学生3.8万余人。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项目,南京工业大学简介,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一期项目4项、二期项目6项、三期项目6项,“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9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9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18个,本科专业91个,跨工、理、管、经、文、法、医、艺、教9个学科门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得A等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B+等级,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位列全省第一。学校在2021年9月ESI综合排名进入全球前1‰,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6位,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21年9月,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并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0-72位;2021年12月,自然指数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32位;2021年8月,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并列中国内地高校第36-57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5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人才163人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团队15个,省部级重点高层次人才276人次,省部级重点高层次团队36个。
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获中共中央表彰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数与培育创建数位居省属高校第一硕士,涌现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先进典型。学校加强“新工科”建设,23个工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学校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书院制“2011学院”,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共建“英才班”。“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4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17项。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1项、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首批江苏省研究生优秀教材2部、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个、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8个、江苏省特色专业10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2个(涵盖30个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2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江苏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江苏省本科优秀培育教材7部、省级重点立项建设教材68部。2006年学校获得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获批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多年来学校已经培养出2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30多位两院院士、100多位央企和上市公司领导,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人才。
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设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7个上海mba,省部级研究中心2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9个。“十二五”以来,学校科研项目及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5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现有7人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现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1个。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主动将创新链对接产业链,推动产学研深入合作。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学校推进校地融合、产教融合,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数十家新型研发机构、产业研究院和产业学院。现有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2个。学校加强校企合作,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润有限公司等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十二五”以来,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万余项,科技经费近70亿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相关行业、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实施全球拓展战略在职研究生,成为首批通过来华留学认证的22所高校之一;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海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项目,其中,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成立了“国家级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柔性电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柔性电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与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是“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与法国勃艮第大学合作举办控制科学与工程(机器视觉)硕士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合作举办机械工程、制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以及土木工程等4个“3+1”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机械工程、制药工程项目入选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剑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英国卡迪夫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学生交流项目;推进国际产学研合作。现有包括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在内的、来自10多个国家的近50名外籍专家和世界各国的学历海外留学生700余人。
展望未来,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永恒主题,聚焦高水平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创建,固本强源,协同创新,奋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
(数据统计至2021年12月)
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多少钱,北京市良乡高教园区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楼
个人简历
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莫斯科国立大学访问学者(2015.3-2016.7),长春破产法庭副庭长(挂职)(2023.2-)。
学术成果
一、论文(独撰)
1.《论数据资产化的法律障碍及破解路径》,载《中国法律评论》,2023年第2期。
2.《我国能源数据安全法律规制研究》,载《政法论坛》,2023年第2期。
3.《我国个人破产免责制度的构建》,载《法商研究》,2022年第5期。
4.《论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构建》,载《中国法学》,2019年第4期。
5.《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的破产处置》,载《法学》,2018年第4期。
6.《论仲裁程序与破产程序之冲突与协调》,载《法学杂志》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多少钱,北京市良乡高教园区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楼,2018年第3期。
7.《视角下破产法的革新》,载《法商研究》,2018年第5期。
8.《个人破产制度应以信用为尺》,载《经济日报》,2020年8月22日版。
9.《个人破产制度应以信用为尺》,载《中国信用》2020年第9期。
10.《利用大数据锁定“双碳”目标》上海mba,载《经济日报》,2022年8月3日。
11.《中国上市公司重整强裁制度实证研究》,载《 and world》,2019年第7期。
12.《论中小投资者维权之证券支持诉讼》,载《证券法苑》,2017年第5期。
13.《俄罗斯破产法的来龙去脉》,载《破产法信札》,法律出版社2017年8月版。
14.《俄罗斯企业财务恢复重整制度》,载《破产法评论》(第1卷),法律出版社2018年8月版。
15.《场外外汇衍生品市场监管权改革研究—美国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载《Аспекты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науки(现代科学观点)》,2014年第8期。
16.《中俄重整制度比较分析》,载《 and world》,2015年第12期。
17.《俄罗斯破产管理人挣多少钱?》,载《破产执业者及行业自治》在职研究生,法律出版社2018年第5版。
二、专著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法律规制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22年8月版。
三、智库成果
1.《我国“拉闸限电”现象折射出的管理制度问题与应对建议》获中央领导人肯定性批示和中国法学会表扬信。
2.《新安全格局下能源数据安全法律规制的构建建议》资政报告被教育部采纳。
科研项目
一、主持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破产重整中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2022年立项;
2.中国法学会部级项目“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法律问题研究”,2021年结项
3.北京市法学会市级一般项目“预付式消费风险法律规制研究”,2021年结项
4.北京市法学会青年项目“我国个人破产制度构建研究”,2020年结项
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面上项目“俄罗斯企业破产财务恢复制度研究”,2022年结项
6.北京万亨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破产重整中违约债券处置研究”,2020年结项
二、参与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重要经济立法的方法论研究”(),2019年立项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互联网市场价格违法行为规制研究”()博士后,2016年立项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项目“俄罗斯反垄断法研究”,2019年立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企业破产中的环境债权研究”(),2015年立项
4.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中青年项目“互联网金融平台市场退出之法律规制研究”(),2016年立项
5.国家高端智库重点研究课题“重大金融风险处置机制研究”,2020年立项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委托项目“北京市企业破产行政配套制度机制研究”,2022年立项
6.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委托项目“公司制交易所自律监管中的会员参与问题研究”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多少钱,2018年立项
7.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委托项目“我国公开征集投票权规范性研究”,2017年立项
8.北京仲裁委员会科研基金“仲裁程序与破产程序的冲突与协调研究”,2016年立项
9.北京法学会一般项目“中小微简易破产程序研究”,2023年结项
10.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重大破产案件府院联动机制研究”,2023年立项
11.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制度研究”,2023年立项
12.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破产衍生诉讼制度研究”,2023年立项
教学工作
企业破产法、仲裁法、经济法学
奖励及其他
2022年北京市本科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社会兼职
海峡两岸法学交流促进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理事北京市破产法学会理事北京金融服务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产权交易所司法业务专家北京鑫诺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北京破产法庭交流干部长春破产法庭副庭长。
研究兴趣
破产法,数据法
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班,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0.5 + 0.5国际预科项目
江西师范大学的国际本科之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0.5 + 0.5国际预科项目,莫斯科国立大学预科的教师队伍由经验丰富的俄语教师和各专业领域的行家构成,他们不仅在学术方面造诣深厚,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助力学生迅速提升俄语水平和专业素养。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0.5 + 0.5国际预科项目
【院校概览】
莫斯科国立大学,其全称为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坐落于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乃是俄罗斯规模最为宏大、历史最为久远的综合性高等学府,在2024年QS世界排名中位居第87位,是俄罗斯唯一一所跻身全球百强的大学,其国际认可度与中国的清华、北大旗鼓相当。该校由教育家M.B.罗蒙诺索夫于1755年创办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班,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0.5 + 0.5国际预科项目,凭借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备的教学设备、卓越的教学质量以及高超的学术水平享誉全球上海mba,是俄罗斯拥有科学院院士和专家数量最多的大学,先后涌现出13位诺贝尔奖得主、6位菲尔兹奖得主以及若干图灵奖得主。现今,该校在校生达4万余人,约有五分之一的本科生来自海外博士,在“全球雇主最为青睐的高等学校”中博士后,其雇主声誉常年名列前茅。
【背景简述】
江西师范大学与莫斯科国立大学在2015年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此后双方多次进行交流互访、相互学习借鉴,为两校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多年来,我校持续选派大三非师范类专业学生以及大四应届毕业生,前往莫斯科国立大学修习官方语言或参与学士学位项目。
为顺应国家政策,进一步促进中俄两国的教育交流与学习,培育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优秀人才,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开展计划外本科留学预科班的招生项目。
【项目模式】
我院面向社会招收一定数量的高中在读生、应届及往届高中毕业生,使其进入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莫斯科国立大学留学预科班学习。学生在江西师范大学完成预计为期半年的阶段预科课程后,前往俄罗斯进行为期半年的第二阶段预科课程学习,成绩合格者可进入莫斯科国立大学本科专业学习。
【项目详情】
学生首先在江西师范大学进行0.5年的学习,主要研习俄语基础课程、俄罗斯文化等相关内容,为后续赴俄学习筑牢语言和文化根基。
而后前往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预科继续学习0.5年,深入钻研俄语以及专业相关的基础课程。
【课程安排】
国内0.5年课程:涵盖基础俄语、俄语听说读写、俄罗斯国情文化等课程,助力学生初步掌握俄语基础知识和了解俄罗斯的基本状况,提升俄语语言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在俄罗斯的学习与生活。
莫斯科国立大学0.5年预科课程:涵盖俄语语法、口语、听力、阅读等语言强化课程,以及依据学生所选专业方向设定的专业基础课程,例如人文领域的俄罗斯历史、社会学、俄罗斯文学等;经济学领域的数学、社会学、俄罗斯历史等;计算机工程领域的数学、信息技术、物理等。
【师资配备】
国内师资:由江西师范大学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以及俄语教师进行授课,他们熟知国内学生的学习特性和需求,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基础教学。
国外师资:莫斯科国立大学预科的教师队伍由经验丰富的俄语教师和各专业领域的行家构成,他们不仅在学术方面造诣深厚,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助力学生迅速提升俄语水平和专业素养。
【招生专业】
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学、地理学、材料科学、历史、经济学、新闻学、社会学、外语与区域研究、创新商业、行政管理文化与人文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班,高雅艺术、翻译、教育学等。
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博士授予单位:俄罗斯莫斯科国立交通大学博士后授予单位:俄罗斯
张真继
1 个人简历
张真继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博士授予单位:俄罗斯莫斯科国立交通大学博士后授予单位:俄罗斯,男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1963年生,吉林省长春人。
博士授予单位:俄罗斯莫斯科国立交通大学
博士授予时间:1998年6月
博士研究领域:经济学
博士后授予单位:俄罗斯莫斯科国立交通大学
博士后研究领域:管理学
博士后出站时间:1999年12月
1993年9月至1999年12月,由国家教委(前教育部)公派赴俄罗斯莫斯科动力学院、莫斯科国立交通大学学习与工作,获得了博士学位并从事了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3月至今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信息管理系工作,先后任系主任、副院长,现任校计划财务处处长博士后,教授上海mba,博士生导师。
2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为信息经济、信息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
3 科研项目
主持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物流资源及整合价值创造过程原理及效益最大化机理模型研究”在内的3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近年来围绕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主持了包括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食品冷链物流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北京市企业两化融合顶层设计方法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
发起创立了LISS国际学术会议,2本国际学术期刊博士,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编审工作;组织领导了IEEE/、、ICISO’2010以及“13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与策略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
4 论文及著作
出版《网络社会生态学》、《信息管理前沿理论与技术研究》等专著;
另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教材多部。
5 获得荣誉
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5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