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专业,【视频】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开幕典礼举行

9月2日下午,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举办开幕典礼,首年招生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代表参加了典礼。”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副校长(学术)李娟在开学典礼当天向媒体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

9月2日下午,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举办开幕典礼,首年招生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代表参加了典礼。

为进一步推动优异的研究能力和专业教育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并完善其高等教育空间布局,2020年初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专业,东莞市人民政府、香港城市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签署协议,合作举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2024年4月16日博士,教育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函,批准正式设立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正式设立,是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标志性成果。

今年,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正式招生,首年本科招生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四个专业。作为内地与香港合办学校,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今年在国内十个省份招录本科生。同时开设6个硕士专业上海mba,分别是电脑科学、工程管理学、材料工程及纳米科技、商务资讯系统、数据科学、电子资讯工程学。

目前,包括100余名本科生和440余名硕士研究生在内的首届学生均已报到。值得一提的是,首届本科生的高考成绩在考生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机会考入985大学,部分考生成绩达到考入C9大学的水平。

据悉,该校将聚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制造、先进材料、新能源以及数字经济等领域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专业博士后,【视频】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开幕典礼举行,矢志成为卓越研究、教育和创新的世界一流学府。

“学校的办学理念十二个字:教研合一、两校一质、创新无限。‘教研合一’是指教授在课堂上把前沿的科技、科研带给学生,通过跟学生的分享激发他们的创新创意思维,再反馈到科研上;‘两校一质’则是指港城大(东莞)引入港城大的优势学科和学术标准,实现两校一质,所以学校的学术标准和评估体系是沿用港城大的。”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副校长(学术)李娟在开学典礼当天向媒体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

李娟还透露,学校的本科生毕业后将拿到三个证书,即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学位证书、香港城市大学学位证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毕业证;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将获得由香港城市大学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

对于学校500多名新生,李娟表达了期望和祝福:“希望他们在港城大(东莞)发挥潜能,做最棒的自己,创造他们自己的成功故事。”

来自内蒙古的本科生代表王雅萱表示,军训这段时间已经对学校有初步的了解,“学校环境非常好,非常适合学习。教室窗户外面就是风景,有山有水,能在这里学习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学校实行全英文授课,对我的英语水平提升以及未来的发展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文 丨记者 余晓玲

图、视频 丨记者 王俊伟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专业,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隆重开幕

(左起)张喜民先生、鲁春教授、马宏伟教授、邓特抗教授、施俊辉先生、段宝岩教授、梅彦昌教授、黄嘉纯先生、锺瑞明博士、梁振英先生、张少康先生、肖亚非先生、吕成蹊先生、梁维东先生、陈伟先生、周莉女士、吴程女士、冯伟先生、林海川先生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以下简称「城大(东莞)」)今日(9月2日)举办开幕典礼。一众中央政府、内地省市领导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官员、香港城市大学(城大)校董会、顾问委员会及教务会成员管理层、城大(东莞)管理层、学生及家长等亲临城大(东莞)校园出席开幕典礼,送上祝贺。这亦是城大(东莞)的开学日。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先生、广东省副省长张少康先生、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先生、广东省政协常务委员兼经济委员会主任梁维东先生、东莞市市长吕成蹊先生、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四局副局长陈伟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周莉女士、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副部长吴程女士、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冯伟先生、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先生、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秘书长邓特抗教授、诚志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喜民先生、广东宏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海川先生等来宾莅临主礼,获城大副监督锺瑞明博士、城大校董会主席黄嘉纯先生、城大校长梅彦昌教授、城大(东莞)校长段宝岩教授、城大(东莞)执行校长鲁春教授,以及东莞理工学院校长马宏伟教授热烈欢迎。

梁先生表示城大(东莞)的开幕见证莞港两地合作的新领域、新高点、新里程碑。

梁先生致辞时表示,城大作为一所顶尖综合型大学,对出席城大(东莞)开幕典礼感到与有荣焉。他又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城大(东莞)的开幕见证莞港两地合作的新领域、新高点、新里程碑,祝愿城大(东莞)能够继续培育两地人才,推动粤港两地的教育发展。

李先生通过视像形式参与开幕典礼。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城大监督李家超先生通过视像形式参与开幕典礼。他说:「城大(东莞)的创立,见证莞港合作的丰硕成果在职研究生,标誌着两地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方面迈上新台阶。城大(东莞)引入香港城大的学术标准,将『创新无限』作为立校引擎。」他有信心,城大(东莞)将为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国际创科中心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创科支持。

黄先生

2024年欣逢城大30周年校庆,黄先生形容城大(东莞)于同年正式获准设立,乃是双喜临门。他说:「大学是培养人才、创造新知识及推动创新的动力来源,对社会及经济发展至为重要。城大(东莞)通过集结全球的智慧与资源,培养未来的领导者和变革者,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高品质发展,将通过学术、产业和研究的共同努力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专业,解决全球问题。」

梅校长

梅校长表示,城大(东莞)的设立是重要的里程碑。他说:「城大(东莞)秉承城大的办学理念,致力推动富启发性、互动性和创新的教育环境。我们将建构一个开放的跨学科平台,培育锐意创新和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为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作出贡献。」此外,梅校长亦在今日的开学日上主讲城大(东莞)的第一堂课,欢迎新生加入城大(东莞), 勉励他们积极探索世界,时常保持好奇心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专业博士后,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隆重开幕,好好享受大学生活。

城大香港高等研究院资深院士陈和生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他表示:「城大落户松山湖,对东莞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意义重大。」他相信城大(东莞)可与国家级大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优势互补,共同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出重要贡献。

城大(东莞)本科新生代表王雅萱同学致辞时表示,十分期待能够跟随来自「全球最国际化大学」的教授学习,提升自身的全球视野与认知。城大(东莞)研究生代表王上飞同学,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他致辞时表示,城大(东莞)位于洋溢着创新氛围的粤港澳大湾区,可为学生提供全新的视野和机遇。

在2020年初,东莞市人民政府、城大和东莞理工学院签署办学协定,拟合作开办城大(东莞)。其后,教育部于2022年6月批准筹备设立城大(东莞);2024年4月16日,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城大(东莞),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标誌性成果,亦将进一步巩固城大在创新教育及培育人才方面的领先地位。

城大(东莞)位于松山湖科学城,毗邻国家级科学实验室、高新科技研发机构及企业,将为东莞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注入新的活力。城大(东莞)佔地48.2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第一期现已投入使用。

城大(东莞)聚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智能製造、先进材料、新能源及数字经济等领域,促进跨学科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矢志填补前沿技术的空白。

校方于 2024年首批设立四个本科专业:智能製造工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另设六个硕士专业,包括:电脑科学、工程管理学、材料工程及纳米科技、商务资讯系统、数据科学,以及电子资讯工程学。

城大(东莞)于2024年面向广东、北京、四川、福建、内蒙、陝西、云南、广西、湖北、河南共10个生源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择优录取,所有获取录的学生的高考成绩在其所在省(市、自治区)均有机会考入「985」大学硕士,部分学生的成绩更达到考入C9*大学的水平。

註:中国九校联盟/C9联盟(简称C9)于2009年10月启动,是内地首个大学联盟,成员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復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九所高校。

香港城市大学在东莞建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奠基仪式举行,全力推动大学加快建设早日落成

4月22日上午,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奠基仪式在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隆重举行香港城市大学在东莞建校区,标志着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合作办学项目进入崭新阶段。

奠基仪式现场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市政协主席骆招群,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志伟,市委常委、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耀成,副市长黎军等市领导,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资深院士于吉红,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等出席仪式并共同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奠基培土。肖亚非、于吉红在奠基仪式上致辞。

肖亚非表示,建设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重要抓手,是推动“东莞制造+香港科创”实现双赢的有力举措在职研究生,是莞港多年亲密合作的全新升级,对于东莞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硕士,有着重要的带动支撑作用。东莞将把建设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摆在全市工作的重要位置,高度重视、严格履约,用最好的资源、最强的保障、最优的服务香港城市大学在东莞建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奠基仪式举行,全力推动大学加快建设早日落成,推动大学加快建设、早日落成博士后,全力打造合作办学典范。希望香港城市大学充分发挥师资、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投入优质教育资源,坚持高标准办学,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高品质运营。

于吉红在致辞中代表香港城市大学向东莞市政府、东莞理工学院对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支持表示感谢。于吉红表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已于去年5月份正式向教育部提交办学申请,正在争取尽快获得教育部批准筹设。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将秉承“教研合一”的理念,矢志发展成为卓越科研和教育的世界一流高等教育学府,配合东莞市未来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行学科规划,逐步建立多边跨学科教育、研究及知识转移的平台,为促进大湾区的深度融合、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汇聚高端人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挥引领作用。

据了解,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将依托香港城市大学优质的教育基础,对标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引进和配备科研和师资团队,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模式,开展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设立理学院、工程学院、医学及生命科学院、管理学院共4个学院,于2023年先行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材料科学及工程、机械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等学科专业,教学管理按照香港城市大学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以及评核标准,确保与香港城市大学的办学质量一致。

接下来,东莞市政府、东莞理工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将以此次奠基为契机,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加快推进申报工作,争取尽快获批筹设并推动各项筹备工作。

文字:李金健

摄影:郑家雄

香港城市大学 东莞,实拍抢先看!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一期校园正式启用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一期校园正式启用

青山之下博士,临湖而建

多图抢先看!!

01

国际一流水平大学

用地面积34.9万平方米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项目位于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内,珠三角环线和莞佛高速交叉口东南侧,紧邻莞佛高速松山湖出口。

规划为两期,总用地面积约34.9万平方米,总建筑规模为30万平方米,将建设为国际性一流水平的大学。

其中一期建设内容为行政办公、教研组团、宿舍、体育馆、食堂、图书馆等生活配套设施;二期建设周期为2023年至2026年。

未来可期,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将成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枢纽,其校园亦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全新地标之一,为学生们提供更丰富、更有启发性的学习体验。

南雁北归·校园鸟瞰图

02

地理位置优越

校园所在区域聚集了国家级大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广东省第一批省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先进阿秒激光等大科学装置以及华为等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

从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出发,一小时左右车程博士后,即可到达深圳、广州核心区域。

从香港西九龙高铁站到达东莞南站,仅半小时。便捷的交通对两校协同发展提供便利。

03

校园风光一览

校园设计取意雁阵翱翔,姿态翩跹,跃然起舞在大湾区这片广阔天地。

漫步校园,空间纵横交织,庭院回廊递进。一步一景,庭中见山。山水之间香港城市大学 东莞,是一座花木繁茂的立体园林香港城市大学 东莞上海mba,实拍抢先看!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一期校园正式启用,一处敬业乐群的学术圣地。

空间纵横

立体园林

山水之间

学术圣地

校园鸟瞰 概念图

学术楼

户外运动场

国际交流中心

学术楼与连廊

学生宿舍(外观与内景)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未来计划招生规模为6000人,教学管理按照香港城市大学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以及评核标准,确保两所学校办学质量一致。

来源 | 创新松山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5457.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张老师
上一篇 2025年 1月 22日
下一篇 2025年 1月 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