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金融考研排名,原财政部和原中国人民银行直属高校中的财经院校之“前六强”

2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A-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生中到金融行业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约19.85%。

1953年,当时国家按区域以大区命名并重点部署的中国四大财经院校之一

1966年-1976年,学校是文革期间全国唯一完整保留的财经类本科院校。

2021年1月,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

从沿革来看:六所财经类大学目前有五所教育部直属且都具有“211”名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一所“双非”院校即东北财经大学,它没被评上“211”、双一流高校确实有些屈枉博士,毕竟是1953年时国家重点部属的中国四大财经院校之一啊,实力不容小觑,其他三个小伙伴都是“211”的身份了。

中央财经大学

从各个大学被国家高教部认定为“大学”的时间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认定时间最早是1984年,接着是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被认定的时间都是1985年,可见这些财经高校在国家眼中的分量,而中央财经大学被任定为大学是在1996年,整整比前四所晚了10多年,但这并没有影响中央财经大学的发展实力,认定最晚(也是成立时间)的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2000年,论年龄它是六所中的小老弟了。

从沿革发展初步看六所财经大学谁最强呢:

小编认为是上海财经大学,因为它是1981年被授予首批博士点的高校,是这六所中唯一的一所,这个实力毋庸置疑;

二、、学科实力大比拼:(具体衡量国家重点学科、世界一流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获得B+以上级学科及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四个方面)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财政学、会计学、经济思想史、金融学(培育)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统计学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被评为A(全国2%-5%),

统计学被评为A-(全国5%-10%),

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评为B+(全国10%-20%)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

哲学、法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央财经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二级学科:

会计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应用经济学

第四轮学科评估:

1、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A+

2中央财经大学工商管理A-

3中央财经大学理论经济学B+

4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B+

5中央财经大学统计学B+

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5个)

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法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应用经济学(自定)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

获得B+级以上学科:

应用经济学A 2%~5%;

工商管理A 2%~5%

法学A-5%~10%;

外国语言文学A-5%~10%;

统计学B+10%~20%

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7个)

法学、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

西南财经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应用经济学(自定)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

1、西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自定)A-

2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A-

3西南财经大学理论经济学B+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

法学、社会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

合并前的中南政法学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财政学、会计学、金融学、民商法

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经济史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法学(自定)

第四轮学科评估: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用经济学A-

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法学A-

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统计学B+

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B+

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公共管理B+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

法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东北财经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财政学、产业经济学会计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数量经济学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

学校应用经济学评估结果为A,进入全国2%-5%行列;

工商管理评估结果为A-,进入全国5%-10%行列;

统计学评估结果为A-,进入全国5%-10%行列;

管理科学与工程评估结果为B+,进入全国10%-20%行列。

在教育部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学校工商管理、会计专业学位进入全国A类行列。

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大连景色

从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看:

上财的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都为“A”;

央财的应用经济学A+、工商管理A-;

对外经贸: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也都为“A;

西南财经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都为“A-”

中南财经政法的应用经济学为“A-”,工商管理为“B+”;

东北财经应用经济学为“A”、工商管理为“A-”

单从这点看: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可以划分为第一梯队;而西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划为第二梯队,一所“双非”院校能和5所“211”院校为伍,这充分印证了东北财经实力真的不弱,比肩“211”没有任何问题。

从国家重点学科上看:

只有中央财经大学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其他五校都不具备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都是经济类、管理类类二级学科做为国家重点学科,由此可见,中央财经大学可谓六所院校的领头羊(从1953年,中央财经大学就招收了中国第一批国家预算、金融等专业研究生,可见其实力太强了,尤其金融学非常厉害)

结合学科评估结果和一级学科博士点:

法学学科都是各校的招牌及王牌专业之一,要么具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要么是国家重点学科(体现在二级学科的授权)要么具有很高的学科评估结果: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法学A-,又是国家重点学科,还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学A-,又是世界一流学科(自定),只有东北财经大学的法学榜上无名,看来东北财经大学的法学还需加强(它的法学是一级学科硕士点),

成都夜色

另外,上海财经大学的哲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西南财经大学的社会学(属于法学的二级学科方向)也都很牛;

三、从保研率、就业率、本研比率、出国率、考研率再认识:(依次展示)

上海财经大学:17%——97%——100:90(本科生8041人在职研究生,硕博7219人)—-21%—-30%

中央财经大学:15.2%—-91%—–100:60(本科生10103,硕博6085人)——25%—–1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9%—–94%——100:66(本科生8500,研究生5600,不含留学生)—30%—-29%

西南财经大学:14.4%—-96%—100:55(本科生15800,研究生8720人)—19%—-2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0.7%—94%—-100:47(本科生20000,硕博9300)—–18%—–24%

东北财经大学:14.4%—-94%—-100:62(本科生9631,研究生5946)—22%—-15%

看起来,上这些财经类院校就业不是问题,问题是在哪就业和以什么学历层次就业的问题。从本研比看金融考研排名,原财政部和原中国人民银行直属高校中的财经院校之“前六强”,上海财经大学的比率是最高的,其次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及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分母过大影响本研比率了?)考研率、保研率第一名是上海财经大学、其次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到此,哪所大学更强读者自有定论。

武汉景色

四、毕业生就业情况及薪资成长性:

先看上海财经大学:就业地区:

上海市就业非常集中

就业热门地区前5名为上海市(69.18%),广东省(7.6%),浙江省(4.05%),江苏省(3.97%),北京市(2.38%)。

就业行业:金融机构较集中,占比约为毕业生的26%。

毕业生大都在上海及沿海发达地区的各大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高校和科研单位、政府机关、外资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等就职。

上海景色

薪资水平:

毕业五年全国排名前1%

部分王牌专业薪资水平介绍,(仅供参考)

金融学专业的毕业五年薪酬排全国前1%

会计学专业的毕业五年薪酬排全国前1%

财政学专业的毕业五年薪酬排全国前1.01%;

中央财经大学:

就业地区:毕业生签约单位以北京、广东、江浙、上海等地为主,其中本科生签约北京单位比例约为33.33%。

就业单位:国有企业、银行居多,从事金融投资的占比约为27%;

本科毕业生签约单位以国有企业居多,占62.79%。

签约单位行业流向广泛,其中银行是毕业生重点就业行业,本科毕业生签约银行的比例为44.68%。

薪资水平:

毕业五年后排全国前1.52%

部分王牌专业薪资水平介绍,仅供参考。

金融学专业的毕业五年薪酬排全国前1%

经济学专业的毕业五年薪酬排全国前5.45%

成都景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就业地区:北京地区就业最集中毕业生就业区域以北京地区为主,超过60%的毕业生在北京就业。(这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超过中央财经大学)

京外省市中,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发达城市、长三角经济圈是吸收毕业生最多的地区。

其中到上海、广州、深圳三个发达沿海城市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人数的6.46%。

就业行业:四大领域为毕业首选,从事金融投资占比约为15%;

机关和事业单位因户口保障力度大、工作性质稳定,所占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就业的人数也较多,中粮集团、中化集团、五矿集团等国有大中型企业、汇丰银行、花旗银行、宝洁公司、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知名外企。

薪资水平:毕业五年全国排名前1.9%

部分王牌专业薪资水平介绍,仅供参考。

金融学专业的毕业五年薪酬排全国前1.94%

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五年薪酬排全国前9%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五年薪酬排全国前10.53%

西南财经大学:

就业地区:毕业生在西南地区较集中

西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生签约就业主要流向到西南地区上海mba,其占比为51%;其次为华南华东地区占比为14.3%和13.3%,东北和华中地区就业人数最少。

就业行业:国有企业为首选金融考研排名,从事金融投资领域占比26%;

本科生在国有企业中的就业人数占签约就业毕业生总数的49.6%,私企/民企占比为26.5%,其次为党政军机构和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企业、事业单位。

薪资水平:毕业五年全国排名前13.01%

部分王牌专业薪资水平介绍,仅供参考。

会计学专业的毕业五年薪酬排全国前6.39%

保险学专业的毕业五年薪酬排全国前30.23%

金融学专业的毕业五年薪酬排全国前9.46%

(注:看来我国东西部工资差距是真的很大的,拿金融学来说,西南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在成都和就业在上海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工资是有很大差距的,可以说工作越久差距越大)

创意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就业地区:中南地区居多,毕业生从就业方面的毕业去向按地区来说,大部分学生选择留在中南地区占65.15%,其次是选择在华东地区沿海城市就业占12.63%。

按省市来说,选择留在湖北省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广东、河南、广西、贵州、北京等。

就业单位:金融行业较多从事金融领域占比约为1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生中到金融行业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约19.85%。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毕业生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8.89%。

成都夜景

薪资水平:毕业五年排全国前30.39%

部分王牌专业薪资水平介绍,仅供参考。

财政学专业的毕业五年薪酬排全国前53.07%税收学专业的毕业五年薪酬排全国前5.99%

经济学专业的毕业五年薪酬排全国前38.51%;

东北财经大学:

从事金融投资领域占比约为14%;

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单位;

就业地区主要是大连、广州、深圳、上海、青岛等东部沿海城市及北京、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大中城市。

北京夜景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

1、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学生毕业从事金融投资的占比较多。当然北京、上海都是全国超一线城市,中国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给经管类院校就业创造了极大的优势,所以学生进入金融投资领域多很正常,再有这一南一北两大财经高校实力确实是超强,培养的学生的竞争力也是杠杠滴;西南财经大学由于是原人民银行直属院校,有“中国金融人才库”之美誉,所以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行认可度很高,学生自然选择金融投资领域比率高些很正常。

2、看来不管是哪个层次的金融类院校,学生的就业多集中在沿海发达城市或者是省会一线城市,因为只有这些地方繁荣的经济才学财经管类人才的土壤和支撑;学生就业分布还呈现出院校所在地就业居多(属地就业)的特点。

五、对于高考生如何选择财经类院校:

小编仅给一点建议:(仅供参考)

到经管类院校就选金融学和会计永远是王道。当然其他像财政学、税收学、经济学、投资学、保险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等也是可行的。

文章较长,你看到最后了吗?知道谁的实力更强了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上海景色

财政金融专业考研排名,「22考研」热门专业——经济类,财经大学排名推荐!

22考研er 的加油站

新来关注学姐的22、23小伙伴在职研究生博士,针对你们问的最多的择校、选专业、考研基本知识等问题,学姐会在“22考研加油站”一一替你们解答的。

第五轮学科评估材料提交已于今年1月15日结束,根据官方发布的评估方案,评估结果将很快发布,在上一轮学科评估中,“四财一贸”的格局被击破,东北财经大学冲进前四,下面就来看看2021财经院校排名。

1、什么是学科评估

学科评估(China ,CDR)是指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按照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聚类排位。

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简单说就是所有参与评估高校中总分排在前面2%或者前两名的高校才是A+财政金融专业考研排名,所以A+学科在国内就是特牛的。

依据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我们一起看一下财经类院校的学科评估情况。

本次排名,中央财经大学夺得第一名的宝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上海财经紧随其后,分列第二、第三名。

曾被称作“万年老六”的东北财经大学,这次却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不仅力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跻身于第四名,而且还打破了“五财一贸”鼎立的格局。

2、他们拥有哪些A+或A类学科

1、中央财经大学

A+学科:应用经济学

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A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

3、上海财经大学

A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

4、东北财经大学

A学科:应用经济学

5、六大财经类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在95个一级学科中,六大财经类高校共有13个一级学科上榜。其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榜11个,中央财经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上榜9个,对外经贸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上榜8个,东北财经大学上榜7个。

3、院校分析

1、中央财经大学

如果让你迅速说一个财经院校的名字,估计大多数人脱口而出的都是中央财经。没错,中财在国内财经院校的霸主地位就是这么深入人心。

它的应用经济学不仅是世界一流建设学科,而且也让中财成为唯一一个有A+学科的财经类学校硕士,这是财经高校无可替代的资本。

就业方面,中财在财经界校友资源非常丰富,“财经黄埔”的美誉也还在延续,不管是国企、政府还是私企,认可度都非常高。央行、五大行、四大、券商投行国企等顶级名企云集着各路中财人。

在疫情影响下,中央财经大学2020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仍高达91.02%,甩开一众985、211名校。

2、上海财经大学

关于“上财vs中财”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没有谁愿意承认自己是第二。

上财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研究商学的高等学府。其中,统计学是世界一流建设学科,财政学、会计学、经济思想史、金融学都是国家级重点学科。

坚实的院校实力,再加上“魔都”的良好就业环境加持财政金融专业考研排名,「22考研」热门专业——经济类,财经大学排名推荐!,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近五年都没有低过90%,而且专业对口度非常高。

图源:上海发布

2018届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43.52%都进入了金融行业,在会计师事务所就业的同学中,有85.45%都进入了四大。

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最早建立的专门培养对外贸易人才的高等学府,“国际化”始终是它鲜明的标签和优势。截至2020年8月31日,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3.51%。本科生就业率 89.78%,硕士生就业率 97.23%,博士生就业率 98.48%。

而且这些年外经贸的实力增长有目共睹,一般财经类院校的榜单前五竞争都异常激烈,但它还是击败中南财经和西南财经,从第五名跃升至今年的第三名。

金融经济类考研学校,国内第1所金融大学即将诞生,曾是央行直属,4成毕业生进金融机构

前不久广东金融学院发布的关于教育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通知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通知中提到学校今后的教育发展方向是要将自己建设成国内一流的应用型金融大学,许多人这才开始了解到原来广东金融学院原来并不是大学金融经济类考研学校,国内第1所金融大学即将诞生,曾是央行直属,4成毕业生进金融机构,而是一个院校等级更高的“学院”。

广东金融学院并不是普通的院校,它是国内华南地区唯一的一所金融类高校,并且这个名字也不是随意取的,而是与学校的专业有很大的关系。

随便拉出来一个毕业生,都能妥妥地胜任金融行业中的各个岗位,且从这所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工作中表现都非常突出。

而广东金融学院能有这样的实力,必须要归结于厚积薄发的深厚行业背景。

在众多输送金融人才的院校中,广东金融学院绝对名列前茅,是金融行业专门向这个学校“要人”,对其人才需求极为旺盛,因此学校也一直受到广大想要报考这个院校的学子瞩目。

广东金融学院现在正积极寻求统一,更名为“大学”后,必然能够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报考。

然而当时将学校的名字改为“广东金融学院”的时候,是一个什么背景?

如今它又在朝着更高一级的教育目标奋斗,有着怎样的实力?

广东金融学院全景呈现。

广东金融学院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50年8月份,当时是中国人民银行在华南地区设置了第十一个分区行,并且在广州招募了一批对相关工作感兴趣的人建立了华南分区行银行学校。

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培训来自各地的新入职银行工作人员,使他们尽快适应工作,更好地融入到金融行业。

就这样,学校作为中国人民银行下属的一项事业逐渐发展壮大。

自1958年更名为“广东人民银行干部管理学院”暴露出其院校本质以来,历经几次更改,目前已经正名为“广东金融学院”,与众多大学并肩,但其实其底蕴却比这些高校要深厚很多。

所以,现在有不少人猜测,如果广东金融学院继续保持这种优良的发展态势,很有可能会在不久后成为国内第一所“金融大学”。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近些年来学校硕士培养成果喜人,这种趋势很有可能成为现实。

2017年,该校发布了“十三五”时期大学教育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学校接下来的教育发展目标和方向,就是要在未来五年内,将广东金融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应用型金融大学。

根据学校的规划来看,这个目标一旦实现,有很大可能会带动一系列连锁反应,如更名、声名大噪等。

那么,助力学校实现这个目标又提供了何种条件呢?

最重要的一点是硕士学位被授予权,无论是一所大学,还是一所学院,根本上就是看能颁发什么样的学位。

如果学校只进行本科教育,始终无法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那么学校就只能定级为“院校”,想进一步更高一级就很难,但如果学校有硕士学位被授予权,那么无疑就具备了更名大学的条件。

若是在加上丰富多样的本科专业以及较高的就业质量,想必用不了多久,这个四大行中人家的“子弟班”就要换地方了。

自2005年起,广东经济形势特别好,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和优势,各种企业蜂拥而至,在广州周边开设了数不尽都赶不走地可数不尽的分部和支部,这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还推动了当地的金融发展。

广东经济形势好了,作为实现与经济形势接轨使命的广东金融学院自然也搭上了这班顺风车。

2009年博士后,该校发布了“十二五”规划,其中提出设想建设一个硕士学位教育培养体系,以此为基础实现更大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要让学校一跃成为财经类院校中最具实力的一批,并且在博士学位授权方面也提出了发展规划。

2011年,该校为更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对学校现有硕士学位专业进行了修改和整合,并且在一年后顺利通过审核。

2016年又进行了一次调整和完善,使其与当时社会和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

如今,在与行业接洽紧密的背景下,再加上各种条件满足,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广东金融学院会跃升成为全国性的冠军。

最新发布的就业质量数据表明,这个位于广州的小小学院博士,其毕业生就业率已经高达90.72%!

果真没有隐情掩映,事实就是如此。

该比例不管放在哪里都是非常可观的数据,从这点就能看得出学校毕业生质量之高。

若是更名为“大学”后,无论是综合实力还是专业影响力都会再上一层楼,更何况更名之后,引得各路英才加入,他们会将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不断传播,不断扩散,最终回馈给母校。

如此这般互利共赢,双赢三赢皆有,学校、学生、社会。

这真是一个两全三全其美的大好机会啊!

颁发硕士学位条件

为了被授予硕士学位,最基本条件就是必须设置三个或三个以上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但这个标准只是一个最低标准,而一些要求较高的一流大学甚至具有二十个以上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现在广东金融学院实现了六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在全国范围内属于数量上并不算少。

2007年至2020年期间,该校已累计培养研究生740人,其中274人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其余466人以同等学力身份被赋予硕士研究生学历,每年都有批量输出。

研究生是向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承载着国家给予的希望,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该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令人瞩目,他们获得了90.72%的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充分证明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表现,在“All In 2020n”报告中,第四届研究生毕业生中,有近68%进入了当地重点单位或企业,占比达到67.9%,甚至超过65.7%的全国平均水平,这是一个令人骄傲的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届毕业生中,有40%走进了中国十大金融机构之一,这些机构包括国有四大行、五大邮储等,他们被誉为最具吸引力的单位之一。

这一比例无疑让人惊喜,更证明了该校毕业生在金融领域的深厚根基和非凡实力。

而这些统计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南方地区的人才也凭借出色成绩进入了一类地方特级院校并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或者学位。

自2018年以来,该校研究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及超稳85%以上,是稳健发展的象征,也是学校实力的重要体现。

与此同时,该校还拥有环大湾区等多个区域性科研平台,这些地区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而备受瞩目,无论是广州、深圳还是珠海中山惠州肇庆等地,它们都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点。

全方位人才培养

重视人才培养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将人才培养应用于实践是实事求是原则的重要体现,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的开启道路,是为了应对实际问题而做出的认真准备。

我们正处于知识更新迭代速度前所未有的快节奏时代,为此,广东金融学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方法来提升办学水平,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建立起校地合作机制。

这一机制不仅促进了人才培养进程,也使得人才补充与社会需求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关系,更符合经济运行规律。

在实践中学习将使我们的毕业生拥有独特优势金融经济类考研学校,即使在激烈竞争的职场环境中,他们依然能够脱颖而出。

这一优势源自于实践带来的真实体验和经验积累,使他们更加游刃有余于工作岗位,更能精准地应对各种挑战。

然而,获得这一切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多方面共同发力的结果。

首先,这是国家与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政策导向的体现,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战略支持。

其次,我国各大金融机构如中行工行建行农行邮储等也积极参与其中,与各级地方政府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共同推动着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

此外,各地方政府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与学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为各类政策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这种四方共同发力的局面,有如推土机一般,在实践中创造出一个个有益尝试,为我省我市的人才储备打下坚实基础。

更让人感到骄傲的是,该校目前与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如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市分行、招商银行深圳分行以及中国建设银行珠海分行建立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合作不仅局限于实践地点,更涉及到人才需求与培养计划之间的深入衔接。

这种深度合作关系,使得人才培养既符合行业趋势,又符合社会实际需求,更能让我们的人才能够及时适应经济转型带来的要求。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参与其中,为合作提供政策支持与保障硕士,使得这种有效连接更加真实可行,我们的人才能够服务于家乡、奉献于社会!

中南财经金融考研,金融央企,国务院直属银行招聘83人,金融类专业只占小部分

日前,中央金融企业,国务院直属领导的中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公示了2021年接收应届毕业生的招录名单,共83人。

从公示名单中可以看出,这83名录取人员主要来自于各个985、211高校,且全都是硕士研究生。

从地域分析:

接收的83名毕业生中,共来自于31所优秀高校。可能是受到地域关系的影响,其中北京的高校就占了17所,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而录取人员毕业于北京以外的高校只有14所中南财经金融考研,分别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吉林财经大学。

所以在将来的志愿选择中,地域因素对于考生未来的发展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打个比方,同等层次的985、211高校,地处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毕业生和地处山东、陕西等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发展的机遇会有很大不同,当然地域也不是影响人生未来道路发展的绝对因素。

从专业分析:

在83名录去人员中中南财经金融考研,金融央企,国务院直属银行招聘83人,金融类专业只占小部分,会计专业6人,金融学专业11人,税务专业4人,国际商务(贸易)专业2人博士硕士,经济学相关专业9人,应用统计学专业5人,财政学专业4人,软件工程专业6人,计算机专业10人(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控制科学与工程2人,通信工程专业7人上海mba,法学2人,其他专业15人。

从这批招录人员的专业来看,大家对于银行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想到金融类人才优先考虑。但事实上,金融经济等专业的人才录用一共39人,仅仅只占据了总招聘人数的47%。而计算机、通信工程、网络安全、软件工程、法学等非金融经济专业的人才被录用的不少,共有44人。尤其是在公示名单中,还有来自清华大学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专业的2位毕业生,以及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的1位毕业生。

这3位的所学专业和银行大概率是不相干的,但同样被录用了,说明只要真的足够优秀,从前的背景并不重要,同样有机会被接纳。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83位都是硕士研究生以上毕业,没有本科毕业生。那么学历的重要性就突显出了,也许在以后,可能没有高学历就连企业的门槛都达不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6906.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王老师
上一篇 2025年 2月 3日
下一篇 2025年 2月 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