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国立大学( State )全称莫斯科国立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大学,又名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简称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是世界著名高等学府,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办学规模最大的大学。1755年由俄罗斯帝国女皇伊丽莎白创建,截止2020年共有13位校友及教职员获诺贝尔奖。在 QS 世界大学排名中,2023年排名位列75位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2024年排名位列87位。莫斯科国立大学在俄罗斯排名始终稳居第1位。
莫斯科大学的学科门类齐全,设有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与控制论系、物理系、化学系、航天系、世界政治系、高级翻译学院、高等商学院等 43个院系,下设 370 多个教研室。校园内还分布着核物理研究所,天文研究所,理论和数学物理研究所等 15 个高级研究型院所,4 个博物馆和 1 个医学科研教育中心。目前,莫大在籍教师 5000 余名,在籍俄罗斯学生 40000 人,外国留学生 10000 人。
莫斯科国立大学(简称“莫大”)的博士后项目,在全球学术界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学术引领作用尤为显著。该项目不仅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精英学者,还通过丰富的学术资源、卓越的培养体系以及国际化的学术氛围,为科学研究的进步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莫大博士后项目在学术资源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俄罗斯乃至全球知名的学府,莫大拥有世界级的教授团队、先进的实验室设备以及庞大的图书馆藏书。这些资源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了优越的学术环境和研究条件,使他们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科研成果,参与到最前沿的学术讨论中,与顶尖学者共同成长。这种资源的丰富性,为项目的学术引领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莫大博士后项目注重培养研究人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项目鼓励研究人员开展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课题,通过独立设计和执行研究项目,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同时,学校还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和工作坊等活动,为研究人员提供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合作的平台博士后,拓宽他们的学术视野和思路。这种培养体系不仅促进了研究人员的个人成长,也推动了学术研究的不断进步。
莫大博士后项目的国际化学术氛围也是其学术引领作用的重要体现。学校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形成了多元文化的学术交流环境。在这里,研究人员可以结识来自不同国家和背景的学者,了解不同的学术传统和研究方法,促进学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这种国际化的学术氛围不仅有助于提升研究人员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上海mba,也有助于推动学术研究的全球化发展。
莫大博士后项目还注重培养研究人员的职业发展。学校与众多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渠道和职业发展机会。同时,学校还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和创业支持等服务,帮助研究人员实现从学术研究到职业发展的顺利过渡。这种对研究人员职业发展的关注,使得莫大博士后项目在培养杰出人才、推动学术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项目凭借其丰富的学术资源、卓越的培养体系、国际化的学术氛围以及对研究人员职业发展的关注硕士,展现出了强大的学术引领作用。这一项目不仅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卓越的学术平台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莫大博士后项目的学术引领作用,更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莫大的引领下,学术界将迎来更加繁荣和进步的未来。
申请条件:
博士后申请人必须为已获得了博士学位的人员,访问学者申请人需为获得了硕士学位的人员;(如: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高层、企业决策人、优秀学者、医院院长、学校校长、政界官员等满足以上条件可优先录取);
资料提交:
1.申请表(中英文);
2.个人简历;
3.两寸证件照;
4.学历或学位证书扫描件(学信网可查);
5.身份证反正面扫描件;
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解析博士后身份含义
作为俄罗斯最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莫斯科国立大学(以下简称莫斯科大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崇高的地位。自1755年创立以来上海mba,这所大学为俄罗斯乃至全球培养了大量的杰出人才,为科学、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莫斯科大学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拥有丰富的学科设置、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独特的校园文化。学校采用学年制度,设有本科、硕士、博士等学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包括多位世界著名科学家和文学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莫斯科大学的课堂里,智慧的火花四处飞溅。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如同春风拂面,唤醒学生的创新思维。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敢探索,不断超越。课程设置方面,学科的交叉融汇,犹如艺术家的调色板,丰富而多彩。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跨专业选课在职研究生,让知识的田野更加广阔。
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俄罗斯的学术殿堂,科研实力不容小觑。这里的实验室设备先进,科研人员在此如鱼得水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解析博士后身份含义,探索无垠的学术海洋。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莫斯科大学的研究成果璀璨夺目,引领世界科技前沿。
学术的殿堂里,学术氛围自然浓厚。莫斯科大学每年都会举办众多学术活动和研讨会,为师生提供一个宽广的学术交流平台。在这里,思想碰撞出火花,智慧的果实共同分享。莫斯科大学,一个启迪心灵、孕育梦想的地方。
总的来说,莫斯科国立大学凭借其优质的教育资源、独特的教学特色、显著的科研优势以及丰富多彩的留学生活硕士,成为了俄罗斯乃至全球范围内备受欢迎的高等教育机构。未来,随着中俄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莫斯科国立大学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推动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申请条件:
博士后申请人需为获得了博士学位的人员,访问学者申请人需为获得了硕士学位的人员;(如: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高层、企业决策人、优秀学者、医院院长、学校校长、政界官员等满足以上条件可优先录取);
提交资料:
1. 申请表格(中英文版本一并提交);
2. 个人履历;
3. 两寸证件照;
4. 学历或学位证书扫描件,需经学信网查证;
5. 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
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理论项目
叶帆,1989年7月生,河南郑州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苏联史、中苏关系史研究。2007—2017年在莫斯科国立大学历史系学习,先后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系莫斯科国立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获得者。博士阶段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额奖学金资助。留学期间,曾在俄罗斯各大国家档案馆查阅、收集档案7年。2018—2020年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做博士后。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多项,在《中共党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历史期刊:学术研究》《克里欧》等中俄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9年7月
职称:助理教授、研究员研究所:党的建设研究所
学术专长:中共党史、苏联史、中苏关系史
教育背景:莫斯科国立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学士(2012)、硕士(2014)、博士(2018)
所授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中苏关系史》《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代表论著:
俄文专著《将帅的熔炉: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培养中国军事政治干部研究》在职研究生,俄罗斯“全世界”出版社。
代表论文: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对中共高级军事干部的培养》,《中共党史研究》,2017年第2期。
《邓小平留苏期间党组织关系的历史考察》,《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年第11期。
《20世纪20年代末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对中共高级干部的培养》,《安徽史学》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2021年第1期。
《从共产国际解密档案中探寻张人亚的早期革命经历》,《浙江档案》,2020年第6期。
«Сталин и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трудящихся Китая (УТК-КУТК) во второй половине 1920-х годов»,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журнал: научны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2016, № 2. ВАК(俄罗斯教育部最高学术委员会审定核心期刊).
«Студенческие годы китайского маршала Лю Бочэна в СССР (1927-1930)»,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журнал: научны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2016, № 3. ВАК(俄罗斯教育部最高学术委员会审定核心期刊).
«Китайские курсанты в Московской пехотной школе (1927-1931)», «КЛИО», 2016, № 10. ВАК(俄罗斯教育部最高学术委员会审定核心期刊).
«Китайская историография по проблеме обучения китайских граждан в Советских учебных заведениях в 1920-е годы», «КЛИО», 2017, № 5. ВАК(俄罗斯教育部最高学术委员会审定核心期刊).
《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对革命初心的践履与启示——以俄藏档案为中心的历史考察》,《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年第10期。
《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重要问题考辨》,《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4年第3期。
《苏联初级军事院校培养中共军事干部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2024年第6期。
《19世纪俄国民粹派革命家薇拉·查苏利奇》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上海mba,马克思主义理论项目,《研究》(第三辑),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
《19世纪俄国民粹派革命家佩罗夫斯卡娅》,《研究》(第四辑),科学出版社2024年版。
主持基金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世纪20年代苏联培养中共军事干部研究”。
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苏联培养中共高级军事干部研究(1927-1930)”。
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宣传动员工作史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获奖情况:
2014年获莫斯科国立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红本毕业证和金质奖章。
2018年-2020年硕士,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获首批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博雅博士后资助。
社会兼职: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理事、中国列宁思想研究会理事、人民出版社审读专家、北京大学中共党史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革命博物馆特聘研究员。
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 暨“国际大变局下的中俄关系:历史与现实”学术会议在青岛召
2023年7月7-9日在职研究生,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和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山东大学上合组织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学术年会暨“国际大变局下的中俄关系:历史与现实”学术会议在青岛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黑龙江大学、山东大学、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国家档案局、俄中新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基金会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0余名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并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学术研讨。
开幕式由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教授马风书主持博士,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党委书记邢占军、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盖玉强、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会长邢广程、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秘书长陈开科分别致辞并汇报上半年研究会活动情况。
大会主题报告由清华大学中俄战略合作研究所王奇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会长邢广程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陆南泉教授,国家档案局交流合作司副司长赵丛,俄中新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基金会名誉会长任公伟教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冯玉军教授,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马风书教授分别就中俄关系史需要拓展新的研究领域、俄乌冲突后的中俄关系、从《中苏文化关系档案文献汇编(1949-1960)看近来中俄档案领域合作交流及其成就、一战赴俄华工中国红色军团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之于中国的意义与俄苏问题研究方法、俄罗斯历史发展的文化因素等内容作了精彩的发言。
本次年会设置2组6场次分组发言讨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建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刘显忠教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左凤荣教授、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马蔚云研究员、山东大学历史历史文化学院、山东大学图书馆原副院长、原馆长苏位智教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冯玉军教授分别主持了6场分组发言。在为期一天的分组发言环节,孙艳玲研究员、马蔚云研究员、左凤荣教授、陈开科研究员、唐仕春研究员、王树春教授、王奇教授、黄登学教授、李亚洲教授、徐博教授、苏位智教授、吴贺副教授、叶柏川副教授、谷继坤副教授、卢春月教授、梁喆副教授、陈君副教授、邹启先特聘研究员、初冬梅副研究员、张建华教授、邢媛媛副研究员、刘显忠教授、彭传勇研究员、潘晓伟教授、石金焕研究员、靳会新研究员、
王桂香副研究员、刘亚丁教授、周国长助理研究员、以及讲师谢一平、谢真真、毕松、博士后王硕、马天骄、刘国超、博士研究生郭凤丽、硕士研究生沈杨就中俄关系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数字合作等领域进行了精彩发言并开展热烈讨论。
闭幕式环节,由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兼任秘书长陈开科主持,黑河学院远东研究院副院长彭传勇研究员、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靳会新研究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刘亚丁教授、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徐博教授、长春师范大学卢春月教授、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唐仕春研究员汇报了分组研讨的情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张湉对中俄关系史未来研究选题进行了介绍与总结,提出了关于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最后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登学教授对参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并宣布会议圆满结束。
本次年会是一次高质量的学术盛宴,经过一天紧凑且热烈的学术交流及研讨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博士后,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 暨“国际大变局下的中俄关系:历史与现实”学术会议在青岛召开,参会者的思想进行了激烈的碰撞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提出了一系列值得继续深入思考的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参会者都表示收获颇丰,同时,此次会议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中俄关系史问题的深入研究。
供稿:王莹
照片:杨雨婷、赵茹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6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