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韩敬东课题组现公开招聘博士后2 名,其中干实验(计算)和湿实验(生物学实验)方向各 1 名北京大学前沿工程博士,北京大学韩敬东课题组招聘博士后/技术员/暑期实习生,招聘技术员2名,暑期实习生3名,研究方向为衰老与再生的分子网络及系统干预。
课题组主要从事发育及衰老表型组、表观遗传组、转录组(特别是单细胞转录组)数据的分析与整合、分子网络的动态及结构研究。采用大规模实验数据和计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索数据及网络结构,时空轨迹及其调控北京大学前沿工程博士,从而揭示衰老、癌症和干细胞发育等复杂表型的系统生物学机制。课题组的工作开拓了系统生物学研究衰老机制的新领域。具体信息参见实验室网站:
一、应聘条件
应聘者须具有高度工作责任心上海mba,积极主动、踏实肯干、富于团队合作精神;
博士后申请者:
1、计算方向申请人需具有计算科学、数学、工程学或生物学博士学位,有过统计学、计算建模或计算基因组学方面的训练经历;
生物学实验方向的申请人需具有分子/细胞/发育生物学博士学位博士在职研究生,掌握转录调控、细胞培养和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或具有发育生物学研究经历;
2、能独立设计并执行计算分析或生物学实验;
3、有良好的英文读写与交流能力;
技术员申请者:
1.负责独立承担或参与实验室研究课题的开展;
2. 负责实验室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
3.参与实验经费申报及课题材料撰写工作;
4.完成课题组长安排的其他工作。
暑期实习生申请者:
有生物学实验和编程技能基础
二、待遇条件
对博士后申请者依据北京大学博士后管理相关规定提供有市场竞争性待遇条件,并可协助支持申请北大博雅博士后计划和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博士后基金等资助。
技术员申请者按北京大学劳务合同制职工相关待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
我们也非常欢迎对我们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同学通过毕设、暑期实习等方式加入我们!
三、申请材料的投递
申请者请将申请信及个人简历等能证明自己能力的相关资料发至(邮件主题请注明:博士后/技术员/毕设/暑期实习):
北京大学 工程博士,北京大学跨学部生物医学工程系罗家佳课题组-邓旭亮教授团队2023年联合培养博士后招聘信息
信息项目
信息内容
标题
北京大学跨学部生物医学工程系罗家佳课题组-邓旭亮教授团队联合培养博士后招聘
招聘人数
博士后1-2名
招聘单位
北京大学跨学部生物医学工程系
合作导师介绍
罗家佳,美国密西根大学工学博士,北京大学跨学部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生导师。IEEE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委会委员北京大学 工程博士,《BMC 》期刊编委。主要从事智能医学、生物力学、生物医学影像及深度学习的研究。课题组依托北京大学跨学部生物医学工程系建立了基于力学与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医学研究平台。曾获ASME博士竞赛奖、密西根大学临床与健康职业发展奖等。迄今,在其研究领域一流期刊如IEEE TMI, , of 等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博士,申请8项国家发明专利,已授权发明专利4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大学临床医学+X青年专项、北大百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
邓旭亮,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 工程博士,北京大学跨学部生物医学工程系罗家佳课题组-邓旭亮教授团队2023年联合培养博士后招聘信息,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院长;北京大学跨学部生物医学工程系常务副系主任。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动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励一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现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口腔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在职研究生,生物医用材料北京实验室副主任,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在口腔修复材料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近年来主持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2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60余篇,包括、Nat. Mater.、Nat. .、Adv. Mater.、ACS Nano、Adv. Func. Mater.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5项,授权国际专利4项。所研发的系列牙齿与颌骨修复材料取得国药局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研究方向
1、人工智能算法在口腔修复材料研发中的应用;
2、基于数据驱动的口腔生物材料个性化设计研究等。
岗位职责
1、在合作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课题设计,完成相关实验、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以及申请相关发明专利;
2、完成合作导师交予的其他科研相关事务。
应聘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背景为材料科学、力学、深度学习、生物医学工程、或与以上研究方向相关专业等;
3、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高水平研究论文;
4、具备良好的英文阅读、写作、口头表达能力,工作踏实,责任心强,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团队精神;
5、符合北京大学医学部有关博士后管理规定。
岗位待遇
博士后在站期间享受各类保险、公费医疗等职工待遇和工会会员福利。
1、薪酬福利:
“博新”和引进博士后税前年收入约41万元(含单位公积金);博雅博士后税前年收入约30万元(含单位公积金);普通全职博士后税前年收入约21万元(含单位公积金)。
在站满一年工作表现突出、成果显著的博士后可享受博士后年终绩效。在站第3年的基本年薪提高2万元。
合作导师为优秀博士后发放项目酬金。
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和公积金。
2、住房:博士后按照进站入职时间可排队申请博士后公寓,租住公寓者按照市场价缴纳房租。“引进”、“博新”、“博雅”博士后享有优先分配权。
3、各类基金申请:鼓励博士后申请各类研究经费或奖励经费。如国家的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博新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
4、户口:非京籍博士后可将户口迁至北京大学医学部集体户。博士后出站满足落户条件的,其配偶、子女户口可以随迁。
5、子女入园、入学:符合属地子女入园、入学政策的博士后,凭全国博管办介绍信可以办理子女入幼儿园、上小学和初中。
应聘程序
1、请将个人应聘材料发送至:,邮件标题请注明“博士后应聘+姓名+博士后招聘网”;
2、综合考察应聘者材料,择优组织面试。
3、博士后进站时间为每年1月、4月、7月、10月,学院于每年3、6、9、12月初组织面试。
4、按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后进站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博士后,请应聘者提前安排时间。
应聘材料
1、个人简历,内容包括教育及工作经历、主要研究经历与内容、代表性学术论文、奖励等;
2、符合进站条件的学术成果证明材料;
北京大学前沿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2021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说明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2021年将继续招收以综合素质能力为基础的“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申请人须按照我校博士生招生简章和我院的相关要求进行报名并提交申请材料。经我院各专业招生专家小组对申请人的材料审核评估后确认是否给予考核资格,对符合条件者通过考核确定是否录取。具体办法如下:
一、招生对象及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品行端正。
2.报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 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
(2) 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在国(境)外院校取得学位者,还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3) 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的人员,可按照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者,须在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的全国核心期刊上已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以第一或第二作者),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5名));
3.身心健康状况符合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体检要求。
二、招生专业及相关要求
1.生物学
优先考虑生物学及医学相关专业(有神经科学实验室学习、轮转或夏令营经历者),欢迎理学或工学专业(如数学、物理、化学、工程、心理、信息、计算机等)对生命科学有强烈兴趣和科研创造力的考生申请。申请者需具有浓厚的学术研究兴趣,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
2.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优先考虑在数据科学与生物医学影像交叉方向(包括基于机器学习的生物医学成像、图像分割、图像配准、多模态影像融合算法等)有强烈兴趣和一定基础的考生。申请者需具有浓厚的学术研究兴趣,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独立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
3.力学(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
研究方向包括:先进生物医学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脑信息处理逆向工程与脑机融合(网上报名时不需区分研究方向);申请者可以为理学、工学以及医学工程专业(如数学、力学、物理、化学、电子信息工程、机电自动化工程、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医学影像、生物医学工程),对以上带有学科交叉特色的研究方向有强烈兴趣,具有明确科研探索和工程创新意愿。
4.科学技术史
研究方向包括:中国现当代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北大理科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网上报名时不需区分研究方向)。
申请者可以为科学史及医学相关专业,同时欢迎其它理学或者工学专业(如数学、物理、化学、工程、心理、信息、计算机等)对科学技术与医学史有着强烈兴趣和科研创造力的考生申请。申请者需具有浓厚的学术研究兴趣,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也欢迎人文社会科学各专业对科学技术史、医学史、科学文化有兴趣并具有参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的意识与能力的考生申请。
5.外国语言文学(国别和区域研究)
招生方向为中东研究、中亚和俄罗斯研究、东南亚研究,要求对区域与国别研究有浓厚兴趣,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
三、报名申请
1.网上报名
报名时间:2020年10月14日12:00-12月4日12:00
报名网址:
网上报名的具体办法详见北京大学博士生报名公告(网址:)报名费用为每个报考志愿 200 元,须于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在北大研招网在线支付;一旦缴费成功,报名费用不予退还。
申请人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院系收到申请人报名材料后,该申请人的报名信息一律不作修改。因申请人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2.申请者须于2020年10月14日12:00-2021年1月15日17:00之间向各专业招生办公室寄(送)达以下申请资料。每份材料如超过2页纸,请自行装订。各项材料请按(1)-(8)的顺序排列,统一装入自备信封,请选择中国邮政EMS快递寄送材料。
(1)北京大学2021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网上报名并缴费成功后,方可在报名网站下载报考登记表,打印后须在第2页和第3页上签署本人姓名;
(2)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报名时须提交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院或研究生部的证明信,入学前须补交学历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审核通过后方可报到注册;只有学位证书而无毕业证书者,报名时须提交硕士或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学历学位证书在国(境)外院校获得者,须提交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3)身份证复印件;
(4)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学位论文摘要和论文目录等)、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
(5)毕业(在读)院校的正式成绩单原件;
(6)个人陈述(含对报考学科专业的认识、拟定研究计划,3000字左右,模板下载网址);
(7)两封专家推荐信,须分别密封并由推荐专家在封口骑缝处签字(专家须为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副教授(含)以上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称者,模板下载网址:);
(8)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以下证明选择一种。复试时携带原件审核。请仔细查阅,严格依据报考专业提供外语水平证明:
A)生物学专业、科学技术史专业、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① 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PKU-GATE)成绩60分及以上(2015年12月-2019年1月参加考试);
② TOEFL成绩90分及以上(IBT)(2019年9月1日之后参加考试);
③ GRE成绩300分及以上(2016年9月1日之后参加考试);
④ 国家英语四级考试525分以上、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450分及以上;
⑤ 国家英语专业四级或八级考试合格;
⑥ 雅思成绩(学术类)6.5分及以上(2019年9月1日之后参加考试);
⑦ 在英语国家或地区使用英语撰写学位论文并已获得学位;
⑧ 以第一作者或者第二作者在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的期刊或会议发表(含已录用)的英文学术论文。
B)力学(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专业:
① 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PKU-GATE)成绩60分及以上(2015年12月-2019年1月参加考试);
② TOEFL成绩90分及以上(IBT)(2019年9月1日之后参加考试);
③ GRE成绩300分及以上(2016年9月1日之后参加考试);
④ 国家英语四级考试500分以上、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425分及以上;
⑤ 国家英语专业四级或八级考试合格;
⑥ 雅思成绩(学术类)6.5分及以上(2019年9月1日之后参加考试);
⑦ 在英语国家或地区使用英语撰写学位论文并获得学位;
⑧ 以第一作者或者第二作者在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的期刊或会议发表(含已录用)的英文学术论文。
C)外国语言文学(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
I:外语语种为英语
① 托福成绩95分(含)以上(2019年9月1日之后参加考试);
② 雅思(A类)成绩7分(含)以上(2019年9月1日之后参加考试);
③ 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550分(含)以上;
④ 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或地区参加过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学习获得学位,学位论文使用英语撰写,并已获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II:外语语种为俄语
① 在母语为俄语的国家或地区参加过俄语授课学位项目学习获得学位,学位论文使用俄语撰写,并已获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② 俄语专业毕业并取得学位,学位论文使用俄语撰写;
③ 俄语专业八级考试通过证书
注:外国语言文学(国别与区域研究)专业认可的外语语种仅为英语和俄语,若考生能提供其他对象国或区域语言(例如阿拉伯语、波斯语、土耳其语、希伯来语、越南语、泰语、缅甸语、他加禄语、马来语、印尼语等)的相关成绩证明,请将材料一并寄送。其他专业认可的外语语种仅为英语。
3.只在网上报名而未邮寄或未按时寄(送)达材料,或只邮寄材料未进行网上报名者,均视为报名不成功。
4.申请不转档的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须为高校教师或研究机构研究人员),报考类型须填写“定向”(进入复试后不得修改报考类型)。
5. 已签署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协议并尚在协议有效期内的人员,须如实向院系说明并提供定向单位同意报考证明。
6.每个申请人仅限申请一个志愿硕士,无须填报导师,录取后再确定导师。
7.材料寄送地址:
(1)报考生物学专业的申请者请将材料寄(送)至:
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科学园路26号4008房间
收件人:杨老师 电话: 邮编:
(2)报考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申请者请将材料寄(送)至: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静园六院203室
收件人:刘老师 电话: 邮编:
(3)报考力学(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专业的申请者请将材料寄(送)至: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静园一号院203室
收件人:张老师 电话: 邮编:
(4)报考科学技术史专业的申请者请将材料寄(送)至: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静园一号院209室
收件人:俞老师 电话: 邮编:
(5)报考外国语言文学(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的申请者请将材料寄(送)至: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燕南园66号院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 收件人:曹老师 电话: 邮编:
四、选拔录取
1.初审
我院各专业招生工作小组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材料,结合申请材料,择优确定进入考核的候选人。
2. 复试
进入复试后,申请人须提交身份证原件、学历学位证书原件以及外语水平证明原件等材料,并按照院系要求进行核查。持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者,还须同时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供核查。如院系对学历学位证书或外语水平证明等材料有疑问时,申请人须按照院系要求提交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
复试采取面试或“笔试+面试”的方式进行,差额复试,各专业的具体复试形式届时另行通知。复试考察学生的学科背景、专业素养、操作技能、外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申请人分析、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的综合能力等。笔试和面试均采用百分制或换算成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笔试或面试任意一项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申请人须向招生专家小组作报告,内容包括个人科研经历和成果介绍、对拟从事研究领域的了解和看法、本人拟进行的研究工作设想及理由等。
复试时间由各招生专业确定,预计安排在2021年3月中下旬,具体安排见学院网站通知。
3. 录取
对于合格考生,从中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任何一项考核不及格者不予录取,报经研究生院批准后在职研究生,公示10个工作日。已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应在入学报到当日将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原件提供给录取院系进行核查,无学位证书者不予报到注册;持国(境)外学位证书者,还须同时提交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供核查。
五、违规处理
在博士生招生考核中有任何违规或弄虚作假等行为的,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学校将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在校生,将通知其所在学校,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违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监督机制
1.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我院将通过网站公布博士研究生招生的相关说明、考核程序、复试名单和拟录取名单。
2.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与学校有关部门全程监督各院系的研究生招生情况。对招生录取过程中出现的争议北京大学前沿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2021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说明,报名者可向我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提出申诉;若仍有争议,可向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出申诉。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监督电话: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邮箱:
研究生院监督电话:
研究生院邮箱:
七、其它事项
1.学习年限、毕业就业、学费、奖助学金、学生住宿等信息见北京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
2.请及时关注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的网上通知北京大学前沿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获取各环节具体安排上海mba,不另行单独通知。
3. 本说明由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负责解释。
4.若上级部门在2021年招生年度出台新的博士研究生招生政策,学校、学院将做相应调整,并及时予以公告。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8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