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培养硕士招生简章
01
新纪元大学学院简介
新纪元大学学院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多年来创办非盈利华文民办高等教育的成果。1998年创校以后硕士,新纪元历经多年奋斗,终于在2016年12月30日获得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批准由学院升格为大学学院,迎来更大的办学格局。
02
项目优势及工作前景
(一)入学方式灵活:英国求学需雅思6.5或7.0,新纪元大学学院要求雅思5.0。通过海经院本校1学期英语培训后,如不能达到雅思5.0马来西亚精英大学硕士专业,海口经济学院与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招生简章博士后,可就读新纪元大学学院的1-6个月的英语培训课,通过学校内部考试后可免考雅思。
(二)多种渠道:马来西亚备有马来西亚英语水平考试(MUET),提供雅思考试以外的另一个选择。
(三)不受语言限制:学校拥有多元文化及双语语言环境,学生可以用中文或英文沟通。
(四)就业机会多:马来西亚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十分密切,学生面向在东盟国家的中资企业和在中国的东盟国家企业更有竞聘优势。
(五)具有国际竞争力:从而成为具备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
03
任务本升硕0.5+2项目及费用
(一)学习计划
海口经济学院本科第八个学期,在海经院开展1学期英语语言学习并完成1门硕士课程的学习后,赴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就读2年获取硕士学历学位,本升硕0.5+2联合培养模式。
(二)招生专业
1.中华研究硕士学历学位
中华研究,顾名思义上海mba,一切涵盖大中华圈的,或中国学,或华人华学马来西亚精英大学硕士专业,皆在内。中华研究硕士课程乃配合中国一带一路政策下面向全世界培养中国通。
2.东盟研究硕士学历学位
深入探究东盟各国的相关课题。课程所关注的东南亚,可以被视为是一个区域性的跨国组织,亦可理解为是一个社会文化上的地理空间单元,透过政治与文化的视角,深入探究本区域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环境、族群等相关议题。
3.教育学硕士学历学位
研究领域:课程与教学、教育哲学、教育研究、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研究、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幼儿教育、东南亚教育研究、文化与跨文化研究、教育心理学、学校辅导研究、教师专业研究、亲职教育研究等相关课题。
(三)授课语言
中华研究硕士的课程全中文授课;东盟研究硕士的课程全英语授课,中文辅助;教育学硕士的课程全英文授课。
(四)入学标准
通过海经院本校1学期英语培训后参加雅思考试,如不能达到雅思5.0,可就读新纪元大学学院的1-6个月的英语培训课,通过学校内部考试后可免考雅思。
(五)费用清单
1.海经院1学期英语培训及1门硕士课程费用1.5万元人民币(海经院以外的学生交费2.2万元)。
2.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东盟文化、中华文化2年硕士学杂费共计38600马币(约为6万人民币左右,免导师费);教育学硕士学杂费共计66600马币(约为10.8万人民币,含导师费)。以上学费均包含以下费用:(学杂费)、(EMGS申请费)、(可退还保证金)、每学年(保险续保费)、RM500(接机费)及RM200(报名费),导师费。(不含公证书、文案材料和注册费等第三方费用,约1万人民币)。
3.住宿费分两种类型:无空调五人间,每人每月200马币,包含水电费和网络费。空调房两人间,每人每月500马币,包含水电和网络费。
(六)招生名额
中华研究硕士招生名额30人;
东盟研究硕士招生名额30人;
教育学研究硕士招生名额30人。
04
关于留学认证的支持证明
毕业后可获得中国留服中心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05
特殊补充说明
马来西亚其它大学专业选择:完成1学期海经院英文培训及1门硕士课程后,如果希望攻读新纪元大学以外的大学和专业,也可选择与海经院有合作关系的马来西亚精英大学和马来西亚泰莱大学的金融、会计、工商管理、传媒学、建筑学、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和电脑信息化等硕士专业。
其它国家大学及专业:大学英语四级达到450分的学生在海经院英文培训结束后,可由我校推荐攻读美国阿什兰大学(教育学和MBA专业)或法国波尔多大学(英文教学经济事务专业)硕士。
06
报名咨询
海口经济学院东盟学院
报名截止日期:2021年2月20日
办公室:学术中心六楼S613
咨询电话:李老师(微信同号)
马来西亚精英大学世界排名,探索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全球视野下的教育学硕士精英培养项目
一、大学概况
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New Era ,简称NEUC),是一所享誉马来西亚的私立非盈利性综合大学。自1997年成立以来,它一直致力于传承与弘扬华文教育,为全球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2016年12月30日,经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批准,该学院正式升格为大学学院,并获得了本科、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权。新纪元大学学院坐落于雪兰莪州乌鲁冷岳区加影华侨山岗,占地34391平方米,校园风景秀丽,设施齐全。
二、课程体系
新纪元大学学院的全球教育学硕士(GMED)项目深受学生欢迎。该项目致力于传播教育知识,增进学生对人类行为及社区组织的理解,并为他们在教育领域的高级职位奠定坚实基础。课程体系灵活多样,涵盖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及选修课程三大模块。
通识课程包括战略管理、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管理能力。专业课程则深入探讨教育领导力、教育管理研究、课程与教学发展、教育哲学、社会学等核心领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选修课程如大脑与认知、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职业与健康心理学等,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三、研究领域
全球教育学硕士项目的研究领域广泛,涉及教育领域的多个方面。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与职业规划在职研究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深入探究。教育政策与管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等都是当前热门的研究领域。
四、师资团队
新纪元大学学院拥有一支由资深教育专家组成的强大师资团队。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与卓越的学术背景,还为学生提供了一流的教育平台。团队中不乏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博士,他们既拥有深厚的学术研究功底,又在国际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教师将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术指导与实践支持,助力他们在全球教育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五、学术成就
新纪元大学学院在教育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就。学院定期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教育论坛等活动博士后,为学生提供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的机会。同时,学院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竞赛,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近年来,新纪元大学学院的教育学硕士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马来西亚精英大学世界排名,探索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全球视野下的教育学硕士精英培养项目,他们在各类学校、培训机构、教育研究机构等领域均取得了卓越成就。
综上所述马来西亚精英大学世界排名,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全球教育学硕士项目是一个高质量、国际化的研究生项目。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与实践机会,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教育学人才。
项目中国中心余老师:
精英大学马来西亚,北大汇丰商学院创办英国校区: 140年后的“登陆”
1877年5月精英大学马来西亚,结束了长达1个多月的海上旅途,后来成为北京大学首任校长的严复和其他11名青年,作为中国第一批海军留学生,抵达英国朴次茅斯港。彼时,年方弱冠的他不会想到,140年后,在伦敦西北60英里的牛津,他的北大后学们会开启另一段截然不同但同样肩负梦想的旅程。
这段旅程,叫做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 HSBC UK ,简称PHBS UK )。
登陆时代
“一切都是混乱的,一切都正在建立。”在严复负笈英伦的同年,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借列文之口道出了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如今,伴随着反全球化和孤立主义思潮的兴起,“混乱”与“建立”重返人们的视野。在15世纪起航的全球化“巨轮”日益面临“触礁”危险的时候,中国,这个曾经的后进者和跟随者,开始承担起倡导者,甚至领导者的角色。
但是,与中国经济机构对全球资源的整合相比,中国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明显滞后,甚至成为中国引领全球化进入下一阶段的严重制约。因此,与时常见诸报端的企业海外并购相比,中国大学的努力影响更加深远。据媒体报道,目前已有95%的中国高校在其发展战略规划中对本校的国际化发展提出明确要求,93%的中国高校制定了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89.7%的学校根据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制定了中长期规划和实施方案。
在已经落地的方案中,无论是“引进来”的海外高校,如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还是“走出去”的中国大学上海mba,如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老挝苏州大学等,无不展现了中国大学国际化发展的决心。北大汇丰商学院走向英国,购置校区,自主管理,独立运行,开设学位项目,招收国际学生,无疑可以被视为一座新的里程碑。
作为中国现代大学的“祖庭”,北京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拥有深厚的“国际化”传统。从“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时期聘请“洋教习”,到严复、蔡元培、胡适等著名校长的海外学习背景,可以说,一代又一代北大人正是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承担起引领国家发展,推动民族进步的历史重任。
教育界用“史无前例”来形容北大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的创办,因为它是中国大学第一次在海外独立建设,自主管理的实体办学机构。但也正如一切开辟新纪元的历史事件一样,只有走近观察,才能听到时代发轫的滚滚车轮。
PHBS UK 是什么?
泰晤士河和切威尔河的会合处,便是牛津市。粗朴的名字并不妨碍它在世人心中的地位。在牛津市西南的博士高地有一座占有15英亩林地的英式庄园,从今年6月开始,它将成为中国北京大学的资产,并作为北大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的所在地。
庄园始建于1880年,20世纪初被伯克利八世伯爵收购。伯爵邀请当时著名的建筑师欧内斯特·乔治( )主持了宴会大厅、塔楼等设施的改建和装饰工作。经过改建,那时人们登上塔楼,便可以看到周围如画的乡野和远处的牛津大学。1976年起,这里成为英国开放大学(Open )的牛津校区。
庄园拥有起伏绵延的草坪和一片面积不小的湖。湖的东北面是三栋主要的建筑,总使用面积3600平米,包括40多间办公室,5间教室精英大学马来西亚,北大汇丰商学院创办英国校区: 140年后的“登陆”,1间图书阅览室,2个集会大厅和其他设施。虽然开放大学曾对庄园的主要建筑进行扩建,但作为全面更新计划的一部分,北大汇丰商学院已经开始着手对部分教室进行改造在职研究生,并修建新的学生公寓。
早在去年首届中英创新发展与政策论坛期间,北大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大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就与牛津大学副校长Ian · 进行了会谈,也讨论了北大汇丰商学院与牛津大学进一步交流合作的事宜。事实上,北大汇丰商学院已经为利用地理优势,聘请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一流大学的著名学者来英国校区兼职授课或进行客座交流做好了准备。
英国教育领域的开放政策为北大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的诞生提供了可能,也造就了当地全球竞争下的优质高等教育。目前,包括海外投资机构在内,已有近110家高教机构在英国高教领域竞争全球生源。面对高度开放、高度国际化、高度竞争的英国高教市场,北大汇丰商学院已经制定了完整的规划,决心将“北大”和“北大汇丰”的品牌提升到新的高度。
根据规划,北大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将主要招收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学生,修读北京大学的金融学、管理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北大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的学制设计为两年,学生第一年在牛津学习,第二年则来到深圳学习。与此同时,校区还将招收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企业家,开设短期高层培训课程。
“比起美国,这里有更多的事情在发生。”来自美国新泽西,正在北大汇丰商学院攻读金融硕士学位的 如此总结自己对中国着迷的原因。中国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外国学生对中国问题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在英国校区,北大汇丰商学院将开设许多具有中国元素的金融与经管课程,使学生不但掌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而且可以近距离地观察中国的改革发展实践。
熟悉中国教育界的人士会发现,北大汇丰商学院12年的发展已经为这些即将在牛津开展的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办之初,学院就确立了“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学院全日制研究生教学全部使用英语,在管理制度、师资建设、课程设计、学生培养等各个方面全方位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学院90%以上的教授具有海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外籍教授占教师总数的41%。除此之外,学院还与42个国家的104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攻读硕士学位的国际留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已超过15%,每年有100多名交换学生到北大汇丰商学院学习。
此外博士后,每年还有近三分之一的中国学生到欧美著名高校交流学习。今后,北大汇丰商学院深圳主校区的中国学生也可以去英国校区选修课程,一些中国企业家的短期培训课程也将在英国校区进行。这些措施将使中国学生和企业家的知识结构更具多元文化背景,更具有国际发展的能力。
目前,北大汇丰商学院已完成对英国校区的购置,教学与管理方面的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校区的招聘和招生工作也将在今年6月全面展开。2018年北大120周年校庆时,北大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将正式开学。
一个舞台
在2016-20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中,北京大学排第29位,显示北大的办学水平已经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未来,北京大学将努力成为全球各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深入交流的国际平台与丰富的学术资源宝库,而北大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的成立,正是这一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直接提供具有“北大”价值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加强中国和“北大”在国际精英教育品牌中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出口”能力,改善中国在国际教育合作中的“赤字”。 同时,北大汇丰商学院计划利用牛津地区的优质学术资源,开展由其引领的经济和金融领域,特别是与中国相关方面的研究,为国内经济政策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和建议。
很多人认为,北大汇丰商学院的独特魅力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它的所在地——深圳。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深圳的基因和发展的命脉。近年来,深圳在曾被视为“短板”的教育领域持续发力。除了大力扶持本土的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外,还积极引入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来深创办校区。同时,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都在如期推进。据预测,2020年深圳大学生在校生人数有望达到20万人。新设立的北大汇丰英国校区将在树立深圳国际教育品牌的同时,促进深圳与牛津大学在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交流,并对双方在源头创新与扶持企业创新等方面的合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严复赴英留学的近60年前,英国派到中国大陆的第一位基督新教传教士马礼逊于1818年在澳门创办了“英华书院”(Anglo- ),开启了洋学堂进入中国的历史。两百年后,由中国人创办的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出现在严复曾经学习的国度。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跨越”,但历史会说,这更是一种“启程”。银色的英吉利海峡就像一面镜子,照见“历史”,更照见“未来”。
(撰稿:绳晓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8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