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NUS)近期发布的《2024年度报告》,为全球高等教育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启示。这所享誉全球的大学在教育、科技与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创新,坚定不移地朝着“成为塑造未来的全球领先大学”的愿景迈进,展现了其作为教育强国的“龙头”角色。 在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NUS高居全球第八,连续多年位列亚洲第一,展示了其卓越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NUS在2024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有36个学科进入全球前20,其杰出的研究能力在科睿唯安的2023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也得以体现,14位NUS的研究者入选,显示出其在科研领域的深厚积累。 在本科教育与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方面博士,NUS为了适应全球发展趋势,积极将人工智能(AI)融入教育系统。2023年建立的AI实践共同体(NUS AI of )不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知识分享和实践交流的平台,还制定了“AI在教育中的应用标准”。学校还将数字素养课程纳入通识教育中,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工具以解决实际问题,并为特定的AI课程打下基础。在医学领域,NUS于2024年新增四门医学硕士课程,如精准健康与医学硕士,培养未来医疗工作者应对AI时代的挑战。
NUS还积极通过各类国际交流项目促进学生的国际流动,推出的“NUS青年奖学金计划”便是其中一项新举措。该计划通过与东盟、中东和欧洲的合作大学本科生建立联系,增加研究生招生的多样性。此外,NUS的青少年项目也吸引了来自全球的青少年参与,他们有机会了解新加坡国立大学及探索全球前沿问题,2023年参与人数达到4000人。 在支持学生国际交流方面,NUS的出境学生人数持续攀升,2023/24学年,630名学生参与交换项目上海mba,而在“学习之旅与发展提升”项目中,出境人数更是高达2669人。通过与全球344所大学的合作,NUS不仅为自己的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国际交流机会,也为国际学生畅通无阻地前往新加坡求学铺平了道路。 为提升继续教育的普及性,NUS在2023/24学年推出了针对自费硕士课程的学费减免政策,受益人群包括当地公民、永久居民及校友。从2024/25学年开始,该减免政策将进一步扩展,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受惠于优质教育资源。 除此之外,NUS还通过海外学院(NUS )项目推动全球创业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什么这么强,致力于培养新一代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过去的一年中,NOC项目扩展至全球25个地区,入学人数激增30%。
通过该项目,4300名学生已毕业,超过1100家初创企业由其中的校友创立。 NUS的成功之道在于其全面的国际化战略与灵活的改革措施,这不仅吸引了全球的顶尖人才,更通过支持创新促进了各领域的发展。借鉴NUS的经验,我国高校在构建高水平、国际化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中,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教育的挑战与机遇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什么这么强,新加坡国立大学2024年度报告:引领全球教育创新的典范硕士,提升自身在全球教育发展中的话语权。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NUS官方网站发布的年度报告。
新加坡国立大学qs2024,最新!2024QS亚洲大学排名发布!排名第一的大学果然是它!
发布了2024年QS亚洲大学排名
2023年11月8日,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机构QS 发布了最新一期QS世界大学排名,本次排名只专注于评估亚洲地区的大学表现。
此次排名综合考察了来自亚洲25个国家和地区的856所大学在全球认可度、研究实力、教学资源和国际化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值得注意的是,有148所院校首次跻身榜单,呈现出亚洲高等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在具体排名结果中,北京大学再次荣获亚洲地区最佳大学的称号,延续了其连续两年的领先地位。香港大学上升至第二名,而新加坡国立大学则紧随其后,位列第三。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成为上榜院校数量最多的国家,有148所大学成功入榜,较去年增加了30所。其次是中国大陆,共有133所大学入选,而日本则有96所大学跻身榜单。与此同时硕士,缅甸、柬埔寨和尼泊尔首次亮相在排名中,为该地区的高等教育增添了新的面貌。
QS高级副总裁本·索特指出:“亚洲地区的高等教育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特别是印度,其上榜大学数量超过了中国大陆。与此同时,亚洲的经济格局一直具有独特特色,经济奇迹和持续的挑战塑造了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环境。”
他进一步强调:“今年的排名规模创下有史以来最大,覆盖了创纪录数量的亚洲大学。这不仅反映了一个充满活力且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同时有助于更详细地分析该地区的院校。这将为寻找适合学生的大学提供更多信息,也为亚洲地区的大学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中国大陆高校排名表现
在此次排名中,中国大陆有133所高校成功上榜,其中31所取得了排名上升,76所下降,而18所保持了原有排名。此外,还有8所大学首次进入了排名榜单。
排名结果反映了中国大陆高校在几个关键方面的表现:
研究影响力:中国大陆大学在亚洲范围内产出了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彰显了其在学术领域的关键地位。
国际合作:中国大陆大学在跨境研究方面展现出高度的合作精神,为推动国际合作和知识交流做出了贡献。
国际交流项目:中国大陆大学提供世界一流的国际交流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国际化学术经验。
受国际学术界和雇主高度评价:中国大陆大学得到了国际学术界和雇主的高度评价,显示了其在全球范围内享有良好声誉。
国际化指标挑战:尽管在多个方面取得成功,中国大陆大学在国际化指标方面仍然面临一些挑战,还有提升的空间。这表明存在进一步改进的机会,以提高其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中国作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研究中心在QS的研究影响度衡量标准中表现突出。具体而言,有24所中国大陆大学跻身该地区前50名,是第二名的四倍。然而,尽管在研究排名中只有一所中国大陆大学成功进入前10名,湖南大学在总排名157位的情况下,以篇均引用排名第四,呈现出引人注目的研究实力。
这种强大的研究实力得益于中国大陆大学加强的国际合作。在国际研究网络方面,有15所中国大陆高校进入前50名,是第二名的两倍。浙江大学在该指标中位列第5新加坡国立大学qs2024,是唯一进入前10名的院校。
此外,中国大陆大学在国际雇主和学者中享有高度声誉。在QS的雇主声誉指标中,有三所中国大陆大学进入该地区前10名,其中清华大学位列第三,展现了中国大陆大学在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这一聚焦信息凸显了中国在研究、国际合作以及雇主和学者声誉等方面的杰出表现。
在亚洲排名中,两所中国大陆大学进入学术声誉指标前10名新加坡国立大学qs2024,最新!2024QS亚洲大学排名发布!排名第一的大学果然是它!,其中包括表现最佳的北京大学,是全球学者声誉第二高的亚洲大学。清华大学在这一指标中排名第五。
然而,在衡量教学资源的指标(师生比)中,中国大陆高校的表现略显不足,最高排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第18位,其次是北京大学的第19位。
中国大陆大学在研究产出方面也面临一些挑战。上海交通大学在师均论文产出方面表现出色,是中国大陆最多产的研究机构,排名亚洲第19位,是唯一一所进入该地区前20名的中国大陆高校。
南方科技大学在拥有博士学位的教职员工比例方面排名第37位,表明中国大陆院校在此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与此同时,在QS的国际化指标中(国际教职员工和国际学生比例),没有中国大陆高校进入前20名。
然而,中国大陆高校拥有一些出色的学生交流项目,浙江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在来华交换学生方面分别排名第9和第10。这一优势在出境交换方面更加显著,浙江大学在亚洲排名第三,同济大学排名第五。
QS高级副总裁本·索特表示:“在亚洲高等教育领域,中国作为一个学术强国大放异彩,借助其卓越的研究能力,与国际合作伙伴一起应对当下的挑战。中国大陆高校持续赢得全球雇主和学者的认可,同时也推动了强大的学生交流项目。这一充满活力的格局突显了中国在塑造该地区学术未来方面的关键和持续作用。”
亚洲其他地区排名表现
印度在研究产出方面表现惊人,有7所大学进入亚洲前10名博士后,其中安娜大学和西孟加拉邦穆拉纳·阿布尔·卡拉姆·阿扎德技术大学是该地区产出最多的研究机构。这得益于教职员工在研究和教学水平方面的卓越表现。在博士学位教职员工比例方面,印度科技学院位居亚洲榜首,印度有9所大学进入前10名。
马来西亚拥有多所一流大学,其中22%位于亚洲前100名,15%位于前50名,比其他地区拥有10所以上排名大学的比例还要高。
日本的大学在全球雇主和学者中享有很高声誉,东京大学是亚洲最著名的大学之一,排名第14位。京都大学在雇主声誉中排名第2,在学者声誉中排名第6。
新加坡仍然是亚洲最重要的高等教育系统之一,拥有两所排名前五的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在今年的排名中再次下降一位。
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研究水平上表现出色,两地在篇均引用次数这一指标中都有出色表现。其中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在亚洲排名中具有最高的研究影响力。
韩国有两所大学进入亚洲前10名,分别是延世大学和高丽大学。在亚洲,韩国是拥有顶尖大学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有6%的大学进入亚洲前20名。
最终排名请以官网为准:
文案:
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对比,世界大学最新排名清华北大领跑亚洲 美媒:中国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成效显著
中国日报网9月12日电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HE)11日公布了2020年度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共有13所高校进入榜单前200。其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列23和24位,首次包揽亚洲高校前两位。
泰晤士高等教育11日发布了2020年度世界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列23和24位。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以教学、科研、引文数量、产业收入以及国际化程度等多项指标衡量大学综合实力,被视为比较权威的世界大学排名之一。今年是该排名推出的第16 个年头,涵盖了来自92个国家/地区的1300多所大学,是迄今为止涵盖大学数量最多的一次。
今年排名中,美国高校在前十名占据七席,而冠军宝座仍由英国牛津大学占领。中国共有13所高校进入榜单前200,其中中国内地(大陆)有七所,中国香港有五所,中国台湾有一所。日本只有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跻身排名前200。
除清华北大外硕士,其他成功进入世界大学排名200强的中国内地高校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学从去年的第31位升至第24位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对比,超过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位列清华大学之后,中国内地高校首度包揽亚洲冠亚军。
《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截图
“得益于教育改革和持续投入”
中国高校的排名提升,也引起了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注意。其在报道中称虽然美国在榜单的总体表现依旧领先全球,但是其正面临着中国越来越大的挑战,因为后者在不断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中国对高等教育的巨大投入,正持续取得成效,今年又有六所高校进入了榜单。根据观察,中国对教育的投入首次超过了其他国家,成为全球之首。”报道称。
泰晤士高等教育在报告中指出博士,今年中国内地顶尖高校在引文影响力和研究收入方面得分较高,这或许反映出中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持续投入。
《泰晤士高等教育》杂志首席知识官费尔·巴蒂(Phil Baty)也表示:
“中国高校排名的上升,得益于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教育改革和投入,这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对比,世界大学最新排名清华北大领跑亚洲 美媒:中国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成效显著,而且这种态势还将持续下去。”
事实上,近些年来,中国高校的全球竞争力不断提升、进步有目共睹,在世界几大权威大学排名中的表现都十分亮眼。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分别位列第16位和第22位。
今年6月19日,英国QS全球教育集团发布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均跻身前30,分别位列第16和第22,这也是迄今为止两所大学取得的史上最高名次。
美国雅虎新闻网站对此报道称,这一排名还显示中国科研成果已经可以与美国媲美。在入围2020年QS世界大学排名的42所中国内地大学中上海mba,有32所的QS论文引用指数较去年上升。
报道进一步指出,中国内地现在拥有世界200强研究型大学中的19所,这个数字在2016年是12个。除清华北大外,中国内地高校在此次QS排名中跻身全球前100名的还有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59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