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比利时国立列日大学,【南方日报】马克龙为什么选择到访中山大学?中大和法国有什么故事?

马克龙是首位到访广东的在任法国总统。中大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主任曾晓阳介绍,中大法语系与法国里昂第三大学、巴黎政治学院、法国洛林大学、法国里尔政治学院、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及法语国家比利时的高校,如天主教鲁汶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等高校的相关院系建立了本硕博学生交流与联合培养合作关系。

马克龙要来了。

4月7日,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法国总统马克龙将来到中山大学参观访问。

中大由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所创办,有着百年办学历史,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马克龙是首位到访广东的在任法国总统。首次到访广东,他为什么选择到访中大?中大和法国有什么故事?

里昂中法大学留学生有三分之一来自广东

中大和法国交流合作,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广东政府临时大总统任上签署的《饬知里昂中法大学海外部定为国立广东大学海外部令》,为中山大学和法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里昂中法大学(1921年至1950年)是近代中国在海外设立的唯一一所高等教育机构,也是当时由政学两界人士携手促成的中法文教合作独特范例。

在与里昂中法大学的合作互动中,中山大学(包括其前身国立广东大学)扮演了重要角色:里昂中法大学设为国立广东大学的海外部;国立广东大学是中法大学筹备委员会成员;赴里昂中法大学留学生中,粤籍学生人数超过总人数三分之一……

广东开平人张云就是其中一员,他于1921年10月4日到里昂中法大学留学。回国担任中大数学天文系教授后,他在校园东北隅的山上修筑天文台,这个天文台比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还要早5年,也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台。

翻开中大百年史,像张云一样的留法学人可谓是群星璀璨,比如邹怡新、叶述武、李国平等为中国数学天文教育和科研作出了重要贡献,吴康、杨成志、黎国昌、岑麒祥、夏敬农、姚碧澄、盛成、梁宗岱、王力、端木正、程曾厚等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贡献良多。

广东与法国的友城、经贸、文化、教育交流密切。

目前,广东与法国有1对省级友城和4对市级友城,分别为广东与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2000年结好),广州市与里昂市(1988年结好)、深圳市与维埃纳省(1994年结好)、佛山市与法属留尼汪波塞雄市(1997年结好)及潮州市与巴黎市十三区(2009年结好)。

今年是广州和里昂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关系35周年。作为华南地区高校的排头兵,中大和法国高校如今开展了13个交换生/学位互授项目,其中4个项目为核物理领域的项目,9个项目皆为商业管理领域的项目。

中大与里昂第三大学的合作尤为紧密。

早在2000年,中大与里昂第三大学开展合作博士,并于5年后签署两校校级框架合作协议,开展学生交换、联合培养、教师交流等项目。2012年,两校续签校级框架合作协议,并在此框架下签署两校学生交换协议、联合培养法语硕士研究生协议及法语专业本科生协议。

中大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退休教授王建华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获得法国博士学位到中大工作的教工,也推动了中大由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这是中法友好、教育交流的一个成功案例。”王建华回忆,这一项目是由法国里昂第三大学的管理学院和中大岭南学院合作的,中大招生收本科学历、有2年工作经验的工商界管理人员,部分学生在暑假赴法国考察学习一个月,完成学业后由里昂第三大学授予法国大学DESS(高等专业硕士)学位。

中大还是法国语言、文化研究重镇,早在1957年成立法语专业,是我国中南和华南地区最早成立的法语专业。

中大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主任曾晓阳介绍比利时国立列日大学,中大法语系与法国里昂第三大学、巴黎政治学院、法国洛林大学、法国里尔政治学院、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及法语国家比利时的高校,如天主教鲁汶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等高校的相关院系建立了本硕博学生交流与联合培养合作关系。学生可赴合作院校交换学习,不少学生还在当地继续读研、读博,发展深造。

“学习外国语言,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语言本身,而是用语言这个工具,打开深入了解世界社会文化的窗口。”曾晓阳说,中大法语系开展了国别与区域研究、语言学研究两个主要研究方向,特别重视与法语国家的合作交流,为学生创造交换学习机会,让学生融入当地生活,在实践中增长本领。

可以说,马克龙到访中大背后,是中国高校与法国100年来密切的交流合作。

以法国诺奖得主名字命名研究所

高校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结合点。

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中大,不断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与世界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以产出更多前瞻性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与法国的合作,便是其中一环。中大与法国近3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领域覆盖工程、化学、经济、环境等学科。

13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大教授陈小明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超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纳米技术研究所合作建立——中山大学莱恩功能材料研究所。

这一研究所设有超分子化学、材料化学等6个研究方向,实行“外籍PI+中方PI+科研助手(青年教授)”与“外籍兼职、客座高水平学者+中方高水平学者”相结合模式,共同培养青年科研人才、博士后与博士生。

“中大有一个以我名字命名的研究所——莱恩功能材料研究所。”来自法国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让—马里·莱恩曾撰文说,作为研究所的名誉会长,他对研究所倾注了很多心血。每年在职研究生,他都会前往研究所授课,在实验室现场指导。

8年前,中大与法国洛林大学、法国农业食品环境研究院携手正式成立中-法土壤环境联合实验室,聚焦土壤环境重大污染问题开展研究。

中-法土壤环境联合实验室成立至今,双方在联合申请国际项目、合作发表学术论文、联合培养研究生、共建研究基地等多方面取得不少进展,共同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镍污染土壤植物采矿关键过程与机理研究”项目。

近5年来,中大与法方开展8个合作科研项目,合作领域集中在医疗健康、生物技术、环境与资源。

法方合作对象涵盖国际组织、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和企业,包括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粮食和农业合计数联合中心苏丹国家研究中小热带月研究所、法国原子能与可替代能源委员会、法国洛林大学、巴黎文理研究大学、法国实验室、赛诺菲巴斯德公司。

中大和法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激荡出更多火花。

开创中外合作办学典范

核能是中国和法国之间的传统合作领域之一,而中大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是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最具标志性的成果。

在中法两国政府直接推动下,2010年中大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共同组建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涉及法国格勒诺布尔国立综合理工学院、法国原子能与可替代能源委员会——国立核科学与技术学院(CEA-INSTN)、法国国立巴黎高等化学学院等5所法国高校,并汇聚两国企业力量,联手培养世界一流核能人才。

“我们引入法国卓越工程师教育模式,结合中大教学资源及广东核能产业优势,构建了成熟的中法合作国际一流核能高端人才培养体系。”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徐瑶说,学院融合中法核工程教育特色,实行“3+3”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即三年精英大学预科阶段和三年工程师阶段,对应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4年本科和两年专业硕士。在这种培养模式下,毕业生还能获得由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认证的法国工程师证书及欧洲工程师证书,实现国际通行,这在我国核能领域属于首例。

核能人才要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模式也要不断革新。

“中法核工程教育正进入2.0版本,走向全面融合。”徐瑶说,2022年,学院在十多年办学实践和经验积累下,开创了中法融合的培养模式,从“3+3”向“4+3”模式过渡比利时国立列日大学,【南方日报】马克龙为什么选择到访中山大学?中大和法国有什么故事?,即4年本科、三年专业硕士,在大类培养基础上开展核学科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设置核工程与核技术(中法合作办学)和核工程与核技术两个培养方案,分别为“居里班”和“鹤绂班”,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发展道路。

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每门课程在通常的讲学课之外,还会设置导学课、辅导课或实践课以大课集中授课、其余课实行小班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知识。为学生授课的中方专任教师已有67名,每年还有大约50名法国短期来访的授课教师,整体师生比达1:8,其中国际师资占比达35%。

最为特别的是,自建院起,法方院长德麦赛及来自法方的数学和物理两位教学主管均常驻学院内,为学院教学沃土注入长期的稳固师资。“学院将持续完善教学管理方案,推进与国内外高校、企业的合作交流,加强跨学科合作项目建设。”德麦赛曾说。

作为一个中外合作办学实体一级学科学院,人才培养之外,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也担负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任务,这在中法办学的学院中并不多见。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院长王为介绍博士后,学院还设有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业硕士点、核工程力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且已通过学校自主审核推荐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还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多个省部级科技基地,积极建设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点,保障高起点、高质量建设,实现发展一路“超车”。

人才是最好的“成绩单”。

如今,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已培养了近500名毕业生,其中多数就业于核能企业,在全国、全球各个核能密切相关的领域作出贡献。

“中国巨大的核能市场需要大量优秀工程师,同时法国希望在全球培养与先进技术相配套的核能领域人才,因此双方达成高度一致,进一步加深了合作办学基础。”王为说,相信未来会有更大的空间。

原文链接:

比利时列日大学高商,【国家公派】2023年国家留学基金委-赴德国/加拿大/比利时等六所大学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人员选拔通

一、资助单位:

国家留学基金委(CSC)

二、留学单位:

A.德国联邦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 for and ,BAM)

B.德国é医科大学(é äts ,CUB)

C.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Freie ät , FUB)

D.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 ät München, TUM)

E.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 of , UT)

F. 比利时列日大学 (é de Liège)

三、选派专业: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与技术、数学、英语、德语、法学、公共管理。

四、选派类别和规模: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4人/年、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人/年、博士后1人/年。

五、留学期限: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为24个月;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为48个月;博士后为24个月。

六、留学单位简介:

A.德国联邦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 for and ,,BAM)

德国联邦材料研究和测试中心(BAM)是隶属于德国联邦经济及科技部的一个集材料研究、评估和咨询的高级政府机构。该中心始建于1871年,总部在柏林。现设9大部门,提供能源、基础设施、环境、材料等多领域的测试、分析、认证和咨询服务。BAM在欧盟指令基础上,按照国际法规和国家法律规定从事材料研究与产品测试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德国权威的认证机构。职责包括研究材料和设备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对材料进行测试、分析和批准,并协助制定有关材料、加工、预测及防止损伤、材料的保存等方面的技术法规及标准。

官网:

B. 德国é医科大学(éä ,CUB)

柏林自由大学和洪堡大学附属的é(夏洛特)医学院是欧洲最大的医疗机构,拥有300余年的悠久历史。院内从事研究、教学和治疗的专业人员都处于国际顶级水平,德国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得主中就有一半来自é医院。é医院分为四大医疗区域,分布在柏林的四个不同地区。医院共有100间专科医院和研究所,17个专科中心,其拥有的一万三千名员工使其成为柏林当之无愧的最大雇主。é医院每年接纳的住院病人达14万,门诊量约60万,每月手术7000余台。2011年é医院被德国媒体Focus评为“德国最好的综合医院”,2012年全德综合医院排名位居第一。一直以来,é医院在骨科和眼部肿瘤治疗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官网:

C.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Freie ät , FUB)

柏林自由大学创建于1948年比利时列日大学高商,【国家公派】2023年国家留学基金委-赴德国/加拿大/比利时等六所大学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人员选拔通知(第一批),前身为柏林大学,位于德国柏林,是德国首都规模最大,最先赢得德国精英大学称号的大学,也是欧洲大陆乃至世界的著名高校之一。冷战期间,位于菩提树下大街的原柏林大学划归东柏林,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管治。为了追求学术自由,原柏林大学的部分师生出走,在美英法等西方阵营的支持下在西柏林成立了”自由的柏林大学”,即今柏林自由大学,到了五十年代以其人文社科研究蜚声欧美,成为西德学术重镇。2006年1月,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和科学委员会在波恩公布德国精英大学候选名单中,柏林自由大学位列其中。2007年10月19日,德国首轮第二批“精英大学”评选最终揭晓,柏林自由大学正式成为德国九所精英大学之一。2012年,柏林自由大学继续当选德国11所精英大学之一。2011年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66位,2014年在泰晤士报全球大学声誉排行中位列51-60段位,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2015-2016年全球大学排行中位列72位。

官网:

D.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 ät München, TUM)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始建于1868年,坐落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TUM是欧洲工业革命以来历史最悠久和最有名望的科技大学之一,欧洲卓越理工大学联盟成员。慕尼黑工业大学是享有国际盛誉的世界顶尖综合性大学,是“柴油机之父”狄塞尔,“制冷机之父”林德,“流体力学之父”普朗特,文豪托马斯·曼等世界著名科学家及社会名人的母校。近现代以来,慕尼黑工业大学被认为是德国大学在当今世界上的标志。在世界著名机构以及杂志的各类排名中,慕尼黑工业大学常年排名德国理工类大学榜首。TUM因其卓越的创新精神和优异的科教质量,慕尼黑工业大学是首批三所德国精英大学、国际科技大学联盟、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德国理工大学联盟等组织成员之一,被德国政府列为“未来计划”中重点资助和扶植的对象。特别是在与企业界产学研对接、合作上成就斐然,蜚声国际。迄今为止,慕尼黑工业大学已培养出 17 位诺贝尔奖得主上海mba,20 位莱布尼茨奖得主,23位 IEEE 。根据2021年QS世界工程技术大学排名,TUM位列世界第29位,欧洲大陆第5位。其中:电气与电子工程(17)、机械工程(23)、建筑学(24)、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35)、统计与运筹学(40)、数学(56)、化学工程(59)、土木工程(76)。TUM 位列 2022 QS 世界大学排名第 50 位(德国第一位),2021 THE 世界大学排名第 41 位(德国第二位) ,2020 THE 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力排名第12位。

E. 多伦多大学( of ,UT)

多伦多大学( of ,简称:UT )始建于1827年,坐落在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伦多,起源于公元1827年的国王学院(King’s )。多大经过近二百年的蓬勃发展及本着对知识严谨考究的学术精神,已成为一所世界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同时也被公认为加拿大综合实力第一的高等教育机构。多伦多大学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仅次于哈佛大学,论文引用数量稳居世界前五名。多伦多大学校友和教职工拥有10 名诺贝尔奖获得者、6 名图灵奖获得者、5 位加拿大总理,3 位加拿大总督和17 位最高法院大法官。主要学术贡献包括但不限于:干细胞及胰岛素的发现,电子起搏器、多点触摸技术、电子显微镜、抗荷服的发明和发展,NP完全理论,以及发现首个经核证的黑洞,现代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发源地。多伦多大学位居 2022 QS 世界大学排名第 26 名在职研究生,2021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 17 名比利时列日大学高商,世界大学排名第 18 名,2020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 23名。多伦多大学是美国大学协会的 62 所北美顶尖研究型大学中仅两所在美国本土外的大学之一。多大拥有世界规模前三的图书馆体系,它的出版社系统也在全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F. 列日大学(é de Liège)

列日大学,又称国立列日大学或列日大学(法文:é de Liège;英文: of Liege),成立于 1817 年,位于比利时的法语区第三大城市列日市,是欧洲最早成立的、公立高等学府之一。二百多年来,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齐全、以严谨的学术教育和科研水平而著称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比 1830 年比利时王国建国还早13 年建立的列日大学是欧洲最早成立的公立高等学府之一。自 1817 年成立以来,列日大学一直尊重可持续发展原则,致力于通过其教学,研究和公民活动促进有利于环境和可持续性的行动。列日大学 HEC 高商始终遵循联合国 PRME(责任管理教育)六项原则,并根据这些原则朝着责任管理教育方向发展。列日大学是一所向世界开放的,植根于比利时科学、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公立大学,是欧洲顶尖工科大学联盟( Top for , 简称:T.I.M.E联盟)重要成员之一,参与了欧洲和国际多项重大研究计划,在生物医学、太空航天、天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研究成果举世瞩目。

七、申请及选拔程序:

1. 2023年2月25日之前申请人联络外方大学意向导师(可登录上述外方大学官网查询)。在导师确认接收后,按以下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并组合成一个pdf格式的文件,发送至:。

(1)个人中英文简历

(2)外文学习计划(请说明意向留学院校、留学时长及原因)

(3)中英文成绩单

(4)最高学历学位证书(中英文版本)

(5)外语水平证明材料

(6)研究成果、获奖证书

(7)外方要求的其他材料

2. 2023 年 2月 28 日之前,项目组织国内外专家对申请人进行评审, 确定候选人并公示。

3. 2023年3月初,申请人登录国家留学基金委网上报名系统()进行网上填报,填报时,受理机构应选择“西北工业大学”。同时向生命学院项目联系人提交以下纸质材料(一律使用A4纸打印或复印,并按以下顺序装订成册(一式一份)):

(1)《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出国留学申请表》(攻读博士学位及联合培养博士生-研究生类;访问学者及博士后-访学类) ;

(2)《单位推荐意见表》(表头可不填,单位推荐意见及学籍信息由学院填写);

(3)邀请信/入学通知书/国外单位邀请信复印件;

(4)国外导师简历(博士后和访问学者提供外方合作者简历);

(5)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

(6)学习计划(外文,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申请者无需提供);

(7)成绩单复印件(自本科阶段起,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申请者无需提供);

(8)学费明细(仅涉及学费资助人员需提供);

(9)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申请者还需提供最高职称证书复印件);

(10)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11)公派留学诚信承诺。

八、派出与管理:

1. 2023年创新项目被录取人员的留学资格保留至2024年12月31日。凡未按期派出者,其留学资格将自动取消。

2. 对留学人员实行“签约派出,违约赔偿”的管理办法。有关手续办理、常见问题等请登录信息平台()阅读《出国留学人员须知》,并按要求办理。

3. 派出前,留学人员须登录信息平台()按要求签订《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书);须办理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专用银行卡(办理方式详见);须自行办理护照、签证、《国际旅行健康证书》;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或教育部出国人员上海集训部办理预定机票等手续。

4. 留学人员自抵达留学所在国后10日内须凭《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资格证书》及相关材料向中国驻留学所在国使(领)馆办理报到手续,具体按照驻留学所在国使(领)馆要求办理。

5. 留学人员在国外留学期间,应遵守所在国法律法规、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的有关规定及《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协议书》的有关约定,自觉接受国内院校和驻外使(领)馆的指导和管理。学成后应履行回国服务义务,回国之日起三个月内应到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登记回国信息。

6. 项目单位对其推荐的留学人员承担管理主体责任,应按照项目实施和管理办法,统筹考虑“选拔、派出、管理、回国”各环节,对留学人员加强目标和过程管理,具体工作应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

7. 本项目留学人员按期回国后,再次申请国家公派出国攻读更高层次学位或进行联合培养时,不受回国后满两年方可再次申请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的限制。

8. 留学人员与获得资助有关的论文、研究项目或科研成果在成文、发表、公开时,应注明 “本研究/成果/论文得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博士后,发表论文的署名单位必须包括“西北工业大学”。

9. 其他有关事宜按照国家公派留学相关规定办理。

九、咨询方式:

该项目情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了解和咨询:

项目咨询

国际合作处 王老师 /(基金委申请流程)

生命学院 葛老师 (校内申请及评审流程)

学籍方面

研究生院 何老师 (长安校区)

(友谊校区)

国际合作处

生命学院

2023年1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0581.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王老师
上一篇 2025年 2月 23日
下一篇 2025年 3月 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