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化交流中心
一、简介
英国中心于2011年10月29日成立,主题定为“英伦之光”。
英国中心设计成为英国文化、科学和技术之窗以及中英文化交流的国际平台展示英国的教育、科技、文化、民俗、风情等,为学生提供近距离感受英国文化的机会。
英国中心一楼是典型的英伦风格的大厅及会客室,用于举办会议和学生活动。经由威尔士风情的厨房可到达二楼的展览厅。中心二楼图书馆提供原版英文书籍、报刊与杂志以便来访师生借阅,帮助访者充分了解英国的艺术,科技,文化和风土人情;同时,二楼也提供自习室来为学生们营造宁静的学习环境。三楼多功能厅用于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墙上还有我校学生手工制作的海报,营造温暖和多彩的氛围。
英国中心主要活动分为常规活动和特色活动,常规活动有英语漫谈、英伦午后时光、BCC咨询室及压力管理驿站活动,特色活动包括青年企业家就业指导讲座、英国合作院校宣讲会、中心画展和摄影展等。
此外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暑校硕士,每年上半年,英国中心会迎来英国考文垂大学和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师生到我校进行为期两周的校际交流活动。在此期间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暑校,英国文化交流中心简介,英国文化交流中心准备了欢迎会,京剧、太极、书法等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各类讲座活动、实验室参观、工作坊等学术交流活动上海mba,从而在学术与文化两方面促进我校学生与英国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我校学生国际化视野博士后,同时向英国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英国文化交流中心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学生们提供家一般的场所,举办有趣的教育意义的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国际化的视野,发展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技能。
二、区域及功能
英国中心外观
一楼大厅
二楼图书馆
三、特色活动展示
英国考文垂大学学生参加英国中心京剧体验活动
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学生参加太极体验活动
青年企业家就业指导系列讲座
主任Rose 女士向同学们阐述照片背后的故事(“你眼中的英国”摄影展)
中心活动顾问女士带领大家学习莎士比亚戏剧
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博士,《中外合作办学》21年第1期:桃李芬芳 | 上海财经大学iMBA项目授课老师 John Wilson
我眼中的老师——上海财经大学iMBA项目
授课老师 John
林培杰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iMBA项目
回顾新冠疫情下的2020,我从来没有想到,读上海财经大学iMBA项目会成为近几年来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情。校园内外的许多场景、老师们的话语将在很长时间内成为我记忆中不可磨灭的闪光点。我当初选择iMBA是经过考虑的,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有MBA、iMBA和EMBA三个项目,每个项目都各有特色。iMBA项目是上海财经大学与美国韦伯斯特大学合作举办的国际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项目,是国内较早获得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之一,办学至今已经有25年,两所大学都是百年名校,课程体系也是选取两校特长,兼具上海财经大学的财经特色和美国韦伯斯特大学的国际化特色。国际化的iMBA存在一种恰到好处的融合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博士,包括:教学内容和体系的融合、中西管理思想的碰撞和火花、不同文化的交流、中外企业不同案例的交汇、同时也包括各国各地的老师和同学互学互鉴。
我本人喜欢旅游,喜欢和他人交流,入学面试的面试官是上财iMBA学术主任 教授,他是一位非常健谈又开朗的长者,向我介绍了iMBA的办学历史和课程体系,还有韦伯斯特大学的多校区和不同主题学习型的游学项目,我觉得这个项目非常适合现在的我,由此,我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学习之旅。
组织行为学教授——John
上财iMBA课程包括基础课、核心课和选修课,许多课程都由外教授课,来自世界各地的外教满足了我这个语言爱好者的期待,各种口音令我倍感舒适。比如来自巴基斯坦的Awais、来自英国的Wance 、来自的John 等,其中外教John 令我印象深刻。
John是一位睿智、开放、严谨的教师,他教授的是组织行为学( ),一门人性大于理论教义的课。如何激励员工,如何改善组织,一系列值得探讨的话题背后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不同的人。一个夹杂着些许白发的可爱又慈祥的长者用独特而又迷人的口音借助精心挑选的多样化案例引导我们激烈但不偏激地讨论着。
John的个人履历非常优秀,他曾获得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博士学位、兰卡斯特大学硕士学位、担任美国韦伯斯特大学兼职教授,同时,他发表过许多顶刊佳作。上财iMBA有许多如John这样优秀的老师,能够与这么多位智慧、阅历丰富的老师一起学习交流是我的荣幸。
●●●
完善的教学体系,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
组织行为学是我在上财iMBA十八门课中最期待的课程之一,我希望所学课程的内容不仅仅是理论的合集,而是更深层次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到我的实际工作中。在上财iMBA学习过程中,每门课程前几周,我们都能收到详细的教学大纲、教师介绍、教材和参考书籍,相关案例,完善的教学体系让我们这些在职研究生能快速、更好地跟上教学节奏。教学大纲上海mba,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时安排、案例、课程考核等,让我明确学习目标并做好学习准备。
提前了解学生情况,以学生为主的引导式教学
我们的项目组教学事务老师和班主任会在课前将班级学生的资料、基本情况、学习需求提前告知外教。我们每门课程是八周,因为课程时长的问题,John为了保证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最全面的知识,他不断思考寻找易于理解的故事线索,将课程内容进行穿插,使内容富有新意且简单好记。对于在异地工作的同学,由于时间匆忙,John在课前课后会为他们提供简明扼要的课程提纲,概括课程重点,以及提供对应的案例或视频资料的下载地址,供大家回顾。John希望通过课程,让同学们真正有所感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
每周课前我都会预习下本周的案例,课上,John会提出问题,启发大家讨论如何从各个维度激励员工,教学内容都是他精心挑选的。John鼓励同学们对同一问题存在不同的观点,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去发表见解。比如讨论“疫情下的远程异地办公”话题时,大家纷纷介绍自己的公司如何应对疫情硕士,John会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善于利用两校资源库,进行案例教学
John的组织行为学主要讲授组织架构,同时准备了许多案例及视频作为辅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利用两校的资源,在课上,John告诉我们,他会从提供的案例库和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案例中心提供的案例库(比如中欧案例、哈佛案例、IVEY案例)中挑选经典案例和最新案例,商学院作为商学研究和实践的前沿,iMBA课堂中的案例教学是非常普遍的,外籍教师的教学经验对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也是学生良好学习的保证。首先,John发音非常标准,能够保证班级中的所有同学没有过多压力来上外教课;其次,融合现实场景的分组讨论,使得学生之间构成了学习小组,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再而,John所选的案例和思想兼具国际化和本土化,不会使课程内容脱离中国现实。
中外教师合作,双师同堂提升教学效果
双师课堂是上财iMBA创新教学的一种形式,同一门课程,特别是外教课程,会邀请一位商学院相同研究方向的教师进行合作教学,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中,John邀请的合作教师是毕业于北京大学,目前在上财商学院教授组织行为学的韩玉兰教授。双师课堂的优势在于双师和双语,上财商学院的教授都有十分丰富的国际化求学经历及丰富的学术能力和授课技巧,外教课程增加双师双语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博士,《中外合作办学》21年第1期:桃李芬芳 | 上海财经大学iMBA项目授课老师 John Wilson,中英结合的模式使课堂氛围严肃而又欢乐。
求同存异,兼容并蓄,亦师亦友
John的可爱不仅表现在课堂上,下课后的John也十分活泼,他会和同学们聊各种话题,聊课堂案例里意犹未尽的话题,聊同学们因为案例引发的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的思考。在上财iMBA,如他这般喜欢与同学们探讨问题,为同学们提供建议的老师还有很多。项目的双师体系下,学院不仅聘请学术上的教授,基本每月邀请不同业界导师(不同企业的高级管理者),为学生分享关于职业发展、行业发展、学习生活方面的话题,他们都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当我和他探讨关于办公室政治以及内卷的话题时,他告诉我,随着世界越来越国际化,网络文化越来越发达,这种情况会有明显好转。身为教授,他很愿意和同学们交朋友,他认为一日为师,终生为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外籍教师,虽然是师资队伍的一小部分,但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令我们体验到不同国家的不同视角,在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上变得大气、包容、成熟。
写在最后
转眼一个学期结束了博士后,真的很希望时间可以走得慢一点。我在课程中结识了许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我们都成为了人生中的挚友。
感谢John为我们带来的内容丰富的组织行为学课程,它对我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感谢如同John这般的上财iMBA的老师们,给了我丰厚的学习回报。能够成为上财iMBA的一员,我觉得很幸运。
指导老师 |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华晴芳
文章刊载于《中外合作办学》2021年第1期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联席会秘书处
东北财经大学跨境教育研究中心
杂志介绍
《中外合作办学》(季刊,前身为《中外合作大学》)创刊于2018年,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主管,自2020年起由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联席会秘书处(东北财经大学跨境教育研究中心)主办,是中外合作办学行业的内部交流刊物,旨在全面总结各类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经验,凝聚智慧,增进交流和互学互鉴,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2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