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提起陈嘉澍,很多人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作为国内首位获得”富布赖特科学奖”的科学家复旦大学香港学生,中国天才获美奖学金200万博士,毕业就回国,如今出手就是全球第一,陈嘉澍可谓是备受关注。
更加令人叹服的是,陈嘉澍一心报国博士后,没有半分贪恋美国开出的高薪厚禄,一毕业就毅然回国。这位曾拿了美国两百万奖学金的学子,一心报国,其心可贵。
«——【·出身贫寒·】——»
1984年,这位天才少年在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中呱呱落地,那时候硕士,农村青壮年大都选择去城里打工,他的父母也不例外。
因此,他是由爷爷奶奶看护长大。尽管家境贫寒,但这对老人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这个天资聪慧的孙儿。
陈嘉澍从小就是个很有个性的孩子。1984年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他,从小就体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洞察力和天赋。
别的孩子还在用算盘计算的时候,他早已能心算出答案。仅仅4岁,陈嘉澍就能轻松解决很多人头疼的数学题。
幼小的他也渐渐对电子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个年代电子设备价格昂贵,一台普通收音机都是奢侈品。
但陈嘉澍对此爱不释手,常在大街小巷捡拾废旧零件,拼凑出能工作的电路。
农村出身的陈嘉澍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生活重担主要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承担。而老人家对学习是一窍不通的,实在管教不了调皮的孙儿。
家人以为聪明的陈嘉澍长大后肯定会”吊儿郎当”,岂料他自小学习成绩优异,让人始料未及。
虽然童年生活算不上富裕甚至可以说是困苦,然而陈嘉澍对知识的渴求从未止步。
在炎炎夏日里,他常被高温热醒,家中穷困无力装空调,祖父母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辗转反侧。夜半时分,奶奶见小陈实在难受,就打开电风扇为他解渴。这一幕,深深印在青春期陈嘉澍的心里。
也正是因为童年的困苦,陈嘉澍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复旦大学香港学生,改变生活!
«——【·成绩优异·】——»
2003年,陈嘉澍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高考,但面临了一个两难的选择:是去复旦大学深造,还是前往心仪已久的香港大学?
最终,考虑到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陈嘉澍选择就读复旦大学。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在复旦期间,他勤奋好学,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不但获得全额奖学金,而且还受到了老师的极力推荐。
就在这时,香港大学向内地开放招生名额,陈嘉澍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前往香港大学就读电子工程专业的机会。
在港大期间,陈嘉澍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见识了更加先进的设备和理念,理论造诣日益提高。他的学习兴趣也越发浓厚,成绩在一众优秀学子中仍然名列前茅。
«——【·出国留学·】——»
大三那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向港大提供了一批交换生名额。凭借过人的实力,陈嘉澍成为唯一一个获得这份殊荣的内地生。
虽然远赴美国,但陈嘉澍依然保持着高强度的学习作风。他时常呆在实验室里钻研专业知识,与人交流甚少。
一番用功换来了累累硕果,陈嘉澍获评”富布赖特科学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学生,奖金超过200万人民币。
«——【·毅然回国·】——»
毫无疑问,陈嘉澍出类拔萃的天赋和非凡造诣被国际社会认可。然而,在即将离校的关头,美方不顾一切向他抛出绿卡与高薪工作。陈嘉澍却出人意料,坚定地选择离开美国,回到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陈嘉澍找到一众留学归来的好友,在上海创立了加特兰微电子公司。他们围绕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和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需求,着手研发先进的无线感知芯片。
几经艰辛和无数个通宵达旦,陈嘉澍团队终于在毫米波雷达芯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球首款77G赫兹CMOS工艺雷达芯片问世。
这款芯片可适用于任何频段、功能完备,且性价比极高,迅速占领海内外市场,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
就这样,陈嘉澍凭借一股赤子之心,矢志不渝地为国家创造了属于世界级的技术成就。而在他身前身后,也有无数中国学子同样抱着报国之志,奋力拼搏在自己的岗位上。
«——【·曾几何时·】——»
19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初现,国内教育资源和科研环境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
出国深造因此成为优秀学子追求理想的必经之路。许多家境富裕的学生也纷纷踏上留学的道路,开阔眼界。
然而,留学生回流问题却困扰了中国多年。高学历人才们被国外高薪”疯狂挖角”,不少人都被国外的环境诱惑,觉得国外的月亮更圆更亮。
比如说大名鼎鼎的潘石屹就曾在发达之后,向哈佛大学捐赠高达1亿美元。
而这种认为国外月亮更圆的人可不在少数,慷慨解囊者有之,更有将心血技术全盘相赠的例子。
像什么钟馨稼在与内地科研人员合作后,未与团队商议便将专利赠予美国,并向其捐赠研究经费;富商郭台铭、何巧女等更是慷慨解囊向美国高校捐款,金额不菲。
不过,幸运的是,中华大地的儿女们也有许许多多像陈嘉澍那样怀有赤子之心的人。他们远赴重洋,只为壮国威而非饱私囊,学有所成后立刻归国,接续发展祖国事业。
«——【·结语·】——»
回顾陈嘉澍坎坷而传奇的人生经历,我们不难发现,他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宝贵的信念和品质。
他从小家庭环境艰苦,但凭借自身毅力终于跨出人生的第一步;青年时代勤奋好学;到了事业的重要关头,更是不忘初心,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现今这个英才辈出的时代,陈嘉澍无疑是最佳的楷模!
参考资料:
陈嘉澍——百度百科
科技发布全球首款相控阵77GHz CMOS毫米波雷达芯片——中国日报
复旦大学香港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前任校长刘遵义被授予名誉博士
2012年4月11日,复旦大学正式授予中投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知名经济学家刘遵义经济学名誉博士学位。学位颁授仪式当天在复旦大学光华楼隆重举行。复旦大学校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杨玉良在仪式上宣读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决定并向刘遵义先生授予复旦大学名誉博士学位证书。副校长冯晓源在仪式上介绍了刘遵义先生的情况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副校长、校研究生院院长陆昉主持了当天的授证仪式。
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上海市银监局局长廖岷、中芯国际董事长张文义、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昕等嘉宾也出席了当天的颁授仪式。刘遵义先生的家属、亲朋好友以及复旦大学师生代表230余人一齐见证了这一重要的时刻。
仪式结束后,刘遵义向所有在场师生和听众即席发表了题为“沪港可联合打造世界金融中心”的精彩学术演讲。
刘遵义简介:
刘遵义先生复旦大学香港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前任校长刘遵义被授予名誉博士,1944年出生于贵州遵义,1964年取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及经济学理学学士学位,并先后取得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中投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遵义先生自1966年起任教于斯坦福大学经济系硕士,1976年晋升为讲座教授博士,1992年出任该系首任李国鼎经济发展讲座教授。他于1992年至1996年间担任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的共同主任(Co-);1997年至1999年间出任斯坦福经济政策研究所主任;2006年获斯坦福大学颁授李国鼎经济发展荣休讲座教授衔。2004年起,刘遵义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现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蓝饶富暨蓝凯丽经济学讲座教授。
刘遵义先生专研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最早之中国计量经济模型由他于1966年建立,自此他更不断将之加以改良。刘遵义先生著有专书五种,曾于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一百六十多篇。
刘遵义先生现为 Phi Beta Kappa学会和 Tau Beta Pi学会会员、计量经济学会院士、台湾中研院院士、 for in and 会员、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海外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院士复旦大学香港大学博士,以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他于1999年获香港科技大学颁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上海mba,复于2007年获创价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早稻田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刘遵义先生自2007年起担任复旦大学校董。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2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