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高考志愿填报即将成为广大学生、家长即将面对的考学重要节点。今年,备受关注的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下称“港城大(东莞)”】首年开放招生,成为不少学子的报考目标。6月16日,港城大(东莞)线下本科招生宣讲活动(东莞场)在东莞市民服务中心举办,为广大应届生家长、学子答疑解惑。
活动中,港城大(东莞)党支部书记、广东招生组组长赵毅分享学校发展、学科设计、招生安排等基本情况。香港城市大学助理教授李皓亮以电机工程系为例,围绕家长学子普遍关注的本科生科研、创业、校园生活等问题进行解答。
作为全球知名的世界百强高等教育学府,香港城市大学(下称“港城大”)以创新精神深耕研究及专业教育两大领域,其卓越创新及科研实力屡获国际肯定。2024年香港城市大学亦获《泰晤士高等教育》评选为全球最国际化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博士招生, 学校70%的教职人员来自35个国家及地区学生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或地区,逾400个交换生计划合作伙伴遍布全球44个国家或地区。
港城大(东莞)依托港城大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深厚的学术底蕴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博士招生,港城大(东莞)首年本科招录125人,其中广东43人,秉承港城大“教研合一”的办学理念,引入港城大学术标准实现“两校一质”,将“创新无限”作为立校引擎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港城大(东莞)聚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制造、先进材料、新能源以及数字经济等领域,矢志成为卓越研究、教育和创新的世界一流学府。首年本科设立四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的设置不仅引入了港城大优势学科,还结合了大湾区发展的迫切所需和东莞的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战略。
港城大(东莞)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与创新机会,鼓励学子敢于尝试、鼓励创新。港城大(东莞)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打造创新型、国际化的学研坏境,推动富启发性、互动性和创新性的教育。学校将为年轻人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及自我增值机会,并积极推动把知识产权转化为实际应用,培育科创人才及贡献社会。
港城大(东莞)以研促教,鼓励本科生进实验室参与科研;首年80%专业课程由港城大老师任教;注重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入学不分专业,大一学年末学生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四个专业中选择,大二可申请转专业;本科生有到港城大交换一学期的机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和毕业条件的港城大(东莞)本科生,将获颁港城大(东莞)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港城大学士学位证书;优秀本科学生毕业后可以保送港城大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另外,港城大(东莞)毕业生可获2年IANG签证赴港工作。
2024年,港城大(东莞)本科招生政策面向全国十个省份(包括直辖市和自治区)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进行择优录取。本科批次招生覆盖广东、北京、福建、湖北和广西,一本批次招生则面向四川、内蒙古、陕西、云南和河南。港城大(东莞)全国招生人数预计为125人,其中计划在广东投放43个名额,具体招生人数以各地教育考试院最终公布为准。学校以高考填报志愿的方式进行招生录取博士硕士,不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
“在港城大,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人才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不同的想法聚集在一起,常常会带来出乎意料且令人惊喜的新的碰撞。”本次宣讲会还特别邀请了来自东莞本地的港城大博一学子在职研究生,分享了自己在校的“国际化”生活感受。
“非常希望加入港城大(东莞)的考生,在志愿填报时最好将港城大(东莞)放在第一志愿,并选择‘服从专业调剂’。”现场,赵毅提醒广大考生与家长。“学校与港城大同为三学期制,其中,会利用夏季学期这种时间较短的学期开展校外实习、实践课程等。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已经提前做好包括‘4+2’‘3+1+1’保硕课程、‘3+1+N’保博课程等规划,并为首届学子提供全员保硕保博机会。我们期待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子们能够达到对应的成绩标准。”
【相关链接】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2024年广东本科招生相关信息
学校代码: 14851
招录批次: 高考统招,录取批次为普通类本科
选科要求: 首选科目物理,再选科目化学
英语要求: 暂无特殊要求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专业设置,港城大(东莞)首年本科招生全国预计录取125人,其中广东43人
高考结束,高考志愿填报即将成为广大学生、家长即将面对的考学重要节点。今年,备受关注的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以下简称“港城大(东莞)”)首年开放招生,成为不少学子的报考目标。6月16日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专业设置,港城大(东莞)线下本科招生宣讲活动(东莞场)在东莞市民服务中心举行,为广大应届生家长、学子答疑解惑。
招生宣讲活动现场
活动中,港城大(东莞)党支部书记、广东招生组组长赵毅分享学校发展、学科设计、招生安排等基本情况。香港城市大学助理教授李皓亮以电机工程系为例,围绕家长学子普遍关注的本科生科研、创业、校园生活等问题进行解答。
作为全球知名的世界百强高等教育学府,香港城市大学以创新精神深耕研究及专业教育两大领域,其卓越创新及科研实力屡获国际肯定。2024年香港城市大学亦获《泰晤士高等教育》评选为全球最国际化大学, 学校70%的教职人员来自35个国家及地区,学生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或地区,逾400个交换生计划合作伙伴遍布全球44个国家或地区。
港城大(东莞)校区
港城大(东莞)依托港城大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深厚的学术底蕴,秉承港城大“教研合一”的办学理念,引入港城大学术标准实现“两校一质”,将“创新无限”作为立校引擎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港城大(东莞)聚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制造、先进材料、新能源以及数字经济等领域,矢志成为卓越研究、教育和创新的世界一流学府。首年本科设立四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的设置不仅引入了港城大优势学科硕士,还结合了大湾区发展的迫切所需和东莞的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战略。
港城大(东莞)学生寝室
港城大(东莞)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与创新机会,鼓励学子敢于尝试、鼓励创新。港城大(东莞)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打造创新型、国际化的学研环境,推动富有启发性、互动性和创新性的教育。学校将为年轻人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及自我增值机会博士,并积极推动把知识产权转化为实际应用,培育科创人才及贡献社会。
港城大(东莞)以研促教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专业设置,港城大(东莞)首年本科招生全国预计录取125人,其中广东43人上海mba,鼓励本科生进实验室参与科研;首年80%专业课程由港城大老师任教;注重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入学不分专业,大一学年末学生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四个专业中选择,大二可申请转专业;本科生有到港城大交换一学期的机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和毕业条件的港城大(东莞)本科生,将获颁港城大(东莞)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港城大学士学位证书;优秀本科学生毕业后可以保送港城大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此外,港城大(东莞)毕业生可获2年IANG签证赴港工作。
2024年,港城大(东莞)本科招生政策面向全国十个省份(包括自治区和直辖市)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进行择优录取。本科批次招生覆盖广东、北京、福建、湖北和广西,一本批次招生则面向四川、内蒙古、陕西、云南和河南。港城大(东莞)全国招生人数预计为125人,其中计划在广东投放43个名额,具体招生人数以各地教育考试院最终公布为准。学校以高考填报志愿的方式进行招生录取,不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
“非常希望加入港城大(东莞)的考生,在志愿填报时最好将港城大(东莞)放在第一志愿,并选择‘服从专业调剂’。”现场,赵毅提醒广大考生与家长,“学校与港城大同为三学期制,其中,会利用夏季学期这种时间较短的学期开展校外实习、实践课程等。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已经提前做好包括‘4+2’‘3+1+1’保硕课程、‘3+1+N’保博课程等规划,并为首届学子提供全员保硕保博机会。我们期待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子们能够达到对应的成绩标准。”
文、图 | 记者 余晓玲 通讯员 松湖宣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4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