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主观题内部班有一位盲人考生,我看完他的经验贴后觉得非常感动也很震撼,希望跟大家分享,人生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他2018年过了客观题(主观题没过),2019年过了主观题,但他遇到的障碍一点都不比我们少。
首先,司法部没有对他们单独命题,盲人考生考的题目和我们一样,时间也一样,和我们一样的竞争,只是会在答题的时候给他们配上一些软件,可以听到题目。但你能想象靠听来答主观题吗?主观题那么复杂的案情,听完你能记得多少?
其次,他是非法本、自称大龄(35岁),而且还在职备考,期间还遇到工作很忙的事,也在坚持复习,这些障碍也和普通考生一样,甚至比大多数考生大。
最后我们的课程和书籍没有针对盲人的,所以他是靠听来备考,听课还好,要想象一些图(如推背图,对比图等),或者要记下来复杂的案情就有很大障碍了。
他的复习障碍是可以想象的,但他过了,而且他考法考不是为了换工作,就是为了走出舒适圈,挑战一些不可能,具体在下面他的经验贴有详细介绍。
下面是他的备考经历,他自己写的,我没有做任何修改,希望大家能认真看一下,真的很让人敬佩。
如果你今年没过,很沮丧,觉得人生没有希望了,可以看一下这个备考经历,你会重燃信心,人生没什么不可能的!
一位盲人考生的法考历程
人生没有什么不可能
我想大家看到这个题目,一定会有很多疑问,比如盲人怎么参加法考的,这也是我首先想给大家介绍的内容。
其实,盲人参加法考,和大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报考资格相同,考试题目相同,考试时间相同,合格分数线也完全相同且没有任何放宽。但不同的是,司法部提供了相应的合理便利,比如在客观题的考试系统中,内置了语音朗读功能,通过语音朗读,我可以获知题目的信息。主观题部分我可以安装屏幕朗读软件来自己操作电脑并输入文字。包括我正在写的这篇文章,也全部是我自己用电脑输入的。大家最困惑的地方可能也就在这里,盲人看不到电脑屏幕,如何进行文字输入?其实,盲人不仅仅可以和大家一样使用电脑,还可以很方便的使用智能手机比如和小米、华为等。大家如果有兴趣,手上有手机的,可以进入系统的设置-通用-辅助功能,打开里面的旁白功能,就可以在完全不用眼睛看屏幕的状态下完成手机的所有操作。包括接打电话、收发微信、刷微博等,打字的时候,也会有相应的提示,可能有朋友疑惑法考哪个培训机构比较好,一位盲人考生的法考历程,人生没有什么不可能!,打字也能吗?对,完全没问题。因为按键的同时,会有相应的语音提示,比如“高兴的兴、性别的性”这样来区分同音不同形的字。当然这样打字效率上稍微有点低,不过这个低也是相对的,是与我之后自学的五笔输入相比较,没有五笔输入的效率高。其实,盲人即使是不用五笔输入,用拼音输入的速度,也和普通人的输入速度相差不大。至于我为什么会学五笔,后面来细说。
下面是视频展示
上面描述了这么多,不知道有没有解开大家的疑问,其实核心想表达的就是,大家可以完成的事情,盲人朋友借助于一定的辅助手段,一样可以很好的完成。这也是我的人生信条,人生不设限。在我失明之前和失明之后,我都认为一切皆有可能,如果暂时这件事情你觉得困难到无法完成,也不要轻易的下一个最终的否定结论,因为可能你现在所认为的绝对不可能,只是你思维进入了一个死角,将思维调整下角度,你就会发现原来不可能一样可以变成可能。
说回到法考,对于法考,我几乎占全了困难因素,非法本、在职、三十多岁(不知道算不算大龄,哈哈,我自己觉得应该不算),对了,还有失明。我本科学习的并不是法律专业,失明后,所从事的工作和法律也没有关系,我一直在从事无障碍软件的研发和培训工作。之所以在三十几岁的年龄决定来参加法考,是因为我特别想给自己做一次测验,看看自己失明这么久,还有没有通过学习提升自己来走出舒适区的能力。18年决定参加考试上海mba,正式复习大概从5月开始,其实5月很茫然,作为非法本专业学生,对于法考的具体科目、考试方式一无所知,就在网上随便检索一些关键词,无意中发现了司考411的公众号,关注并浏览(这里朋友们应该不会奇怪盲人怎么自己上网查看公众号的吧?就是上文介绍的,这些操作对于盲人来说都不是问题)在这个公众号上,我看到了蒋四金老师的关于法考基础知识的一些介绍,比如考试形式、发什么样的证书等。让我对这个天下第一考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随后就开始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我继续搜集各种学习的信息,又遇到一位良师众合教育的康康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复习的建议,在这里一并感谢。具体的复习流程,在下一个部分在详细给大家介绍。
这里想重点说一个问题,其实一直让我最担心的,并不是我怎样复习,能不能通过这个考试。让我最担心的是我能否顺利的参加考试。因为眼睛的问题,我无法依靠视觉通过阅读来完成考试,我需要一定的合理便利,例如通过语音朗读来辅助我通过听觉获取信息从而完成考试。于是,在六月份报名之后,我向司法部提交了一份申请,本来预想中会有许多障碍,可能需要经过漫长的沟通过程。但让我略感意外的是,很快我接到了我们天津司法局老师的电话,告诉我不用担心,一定会为我提供合理便利创造一个无障碍环境来让我完成考试。这点让我非常感动,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鼓励,让我感受到法律人的公平正义之心,也给我吃了定心丸。我也进一步坚定了要拿下这个证书,成为一名法律人的决心。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在工作之余专心的按照自己的复习计划推进复习进度。到了9月考试的时候,司法部为我提供了具有语音朗读功能的无障碍考试系统。我在同一时间,与大家完成了相同的考试。随后成绩公布,我以204分的成绩顺利的通过了客观题部分的考试。但主观题部分以几分之差惜败。然后就有了2019年的主观题二战,这一次,顺利通关。
下面是视频展示
整个的考试历程中,我面临的最大困难其实就是没有资料可以阅读。大家可以买来现成的书直接写写画画,或者在网上找来电子版打印出来使用。但纸质版的资料对我来说没有直接的用处。在备考客观题的过程中,我主要依靠各个机构老师的免费音频课程来学习,反复听课,找到了电子版的真题来刷题练习。对于电子版的各种资料,有的读屏软件能直接阅读,有的则不能。这里大家可能也会疑惑,都是电子版怎么还有的能阅读有的不能?其实是这样,如果要细说这个问题,会写很多,简单说,如果你打开一个文档,比如pdf的,你可以直接用鼠标选择其中一个区域来复制的,这种文档我就可以和大家一样顺利阅读,因为读屏软件可以获取到其中的信息。但如果你用鼠标无法直接选取某一段文字来进行复制,这种文档一般就是用扫描的图片直接打包而成的pdf文档,对于这样的,我就无法通过读屏软件直接阅读。(当然,对于这种形式的文档,我也可以利用一些OCR文字识别软件来识别。但因为OCR的准确率问题,加上很多电子版文档有水印,识别的效果非常差。)所以,我备考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用在尽量找我能直接阅读的资料文档上了。这里要再次感谢下为我提供原始文档的老师,谢谢你们。有时候我自己也很别扭,别人复习法考,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好好学习手中的资料,而我却经常为了找到一份我能够顺利阅读的资料费尽心思。但正如一位老师说过的,参加法考,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被害人自陷风险,哈哈,自己选择的这个道路,无论如何也要走下去。2019年的备考历程中,特别感谢四金老师团队为我提供的许多机构原始资料,这些宝贵的机构核心资料,为我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其实,对于四金这样的法考机构,提供没有水印甚至是原始的文档是有很大风险的,如果我将这些泄漏,就等于将机构所有的资料公开。但他们信任了我,所以我也信守承诺,所有的资料仅仅用于我自己复习使用,没有传播给任何一个人。感谢这份素未谋面的信任,深深的温暖了我。同样的感谢也送给众合的康康老师,在搜集资料上,也时常为我提供帮助。
再来说说我为什么2019年新学习了五笔输入。打字原本对于我来说并不是问题,我用拼音打字的速度并不比普通人慢。但有一个问题,用拼音打字,虽然有语音的朗读,可是如果在快速输入的时候,我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听每一个字的解释,这样如果打快了,就有可能出现一些普通人很难出现的错别字,例如颧面和全面。有一次我打“全面依法治国”,有明眼人朋友正好看到我打的内容,我打成了“颧面依法治国”。这个细节让我难受了很久,我觉得在主观题阅卷过程中,老师如果看到有这么低级的错误,根本不会想到写这个答案的是盲人,而是会认为这个人答卷怎么这么不认真,对给分肯定有极大的负面作用。而且如果今后要从事法律工作,撰写文档的准确性是首先要保证的,起码自己写的东西不能出现这么低级的错误。一切皆有可能,我想来想去,我是后天失明,对于汉字是非常熟悉的,如果我能看到这个字的样子,是肯定不会打错的。那么,有没有什么方式,能够让我和看着打字一样呢?答案就是学习五笔输入法。因为五笔输入法的特点,重码率非常低,我几乎不需要选字也不会打错。于是我2019年的4月,就给自己定了新的学习任务,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并熟练使用五笔输入。至于具体学习的过程,这又是一个故事,这里不展开了,不然估计要过万字了。大家如果想了解,回头我再专门写。其实即使你不是盲人,我也建议可以学一下五笔输入,这样会有一个好处,打字的时候效率会更高且出现错字的可能很小,而且法考哪个培训机构比较好,考试的时候,如果使用拼音输入,是没有我们平时使用拼音输入已经记忆过的智能组词的,这点可能会多少影响打字的体验,如果使用五笔,则基本没有这个问题。当然,如果你对此完全没有兴趣,这点可以忽略。
其实,我学习五笔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人对图像信息的记忆大概可以维持十年左右,而我已经失明十多年了,有的汉字的样子,在我的脑海中已经逐渐模糊,我很怕有一天这些汉字真的彻底从我的记忆中消失,所以,我愿意下功夫来学习五笔,因为这样我就能经常用到并想起这些汉字的样子。
抱歉,大家可能特别想看的是详细的复习方法,上面写了几千字了,还没有说到。下面我具体的介绍下我备考选择老师和制定计划以及执行计划的大致过程。
刑法我选择的是徐光华老师。这是我强力推荐的刑法老师,没有之一。讲课深入浅出,风趣幽默。既能将知识背后的法理讲透,还能将深奥的知识还原到对应的真题和考点上在职研究生,一切都是从真题出发,这点特别难得。
民法我选择的是孟宪贵老师。这里也想特别感谢下老师,所有我跟过的老师中,孟老师无偿的在自己的群内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料,包括他写的讲义,原始无水印,是我阅读最方便的资料之一,衷心的感谢老师。不知道他是否能看到。孟老师的一个方法我特别喜欢,就是每天坚持抄法条。这一点我觉得对于主观题通关很重要,当然也看到过有些朋友对这种方法很不以为然,这里我觉得不必争论,可能不同的朋友有不同的方法,但对于我这个非法本学生来说,每天坚持抄一下法条,特别有助于建立那种微妙的感觉,也是我最终能够在19年通关的一个重要保障。
行政法我选择的是李佳老师,这个我想也是好多考生的选择。一位温暖且打动人心的行政法老师。听他的课、刷他的微博总能得到直击内心的力量,虽未曾谋面,但仿佛时不时的就能和老师来一次心灵对话。
民诉我选择的是戴鹏老师,这个名字应该已经不用我再赘述了,绝对的技术流老师,讲课超级棒,听他的课像是在休息,放松且无压力。
刑诉我选择了两位老师,一位是左宁老师,好听的播音腔,与李佳、戴鹏组成了法考“三剑客”。另外一位是向高甲老师。刑诉对于多数考生来说可能是最难的科目,对我来说也是,所以我听了两位老师的课程。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在法考的过程中,18年临近最后考试的某天晚上我失眠了,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总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但我其实是一个特别坚强的人,包括失明我都没有流过眼泪。当然这一次也没有真正流泪,而是在失眠的这个晚上,听了一晚上向高甲老师唱的歌,哈哈。想清楚了一切,自己看看表已经上午8点多,应该天亮了,那么收拾心情,继续向前。因为我没有后退的权利,不光我没有,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没有,除了向前你别无选择。因为不管你努力与否、高兴与否、愿意与否,时间都在不停流淌。但我们能选择的,是我们自身前进的姿态。是昂首阔步的与时间赛跑还是萎靡不振的被拖拉着往前走,这个姿态决定了人生的广度与高度。
理论法方面我客观题选择的马峰老师,主观题我选择的宋光明老师。
商经方面我也跟过两位老师,因为商经我一直感觉没有学的特别好,分别是曹新川老师和张海峡老师。
写到这里,其实我想说,多数能够出来讲法考课程的老师,本身的水平都没问题,虽然大家有时候会争论这个老师好或者那个老师好,实际上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上面提到的仅仅是我跟过的几位老师,我没有提到的,并不代表老师的水平不高,只是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听不同老师的课程,大家在选择老师的时候不用过度纠结,选择和自己有眼缘的就好。讲法考课程的老师很多,能够认真的讲好每一节课,最终带你法考通关的都是好老师,向每一位奋战在法考讲台上的老师致敬!
具体的计划和执行,18年的客观题,我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计划,音频课程听了好多次,没有资料,我就自己一边听音频一边将内容整理成笔记(这里当然也是使用电脑并非用手写,而是用电脑来打字记录笔记。)因为18年的客观题成绩公布后,距离主观题的考试日期已经很近,加上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我需要完成很多我们当地盲人节相关活动的准备工作,所以中间这段时间没有能够进行有效的主观题备考,最终几分之差没有能在18年全部顺利通关。后来我自己分析,18年主观题没有通过的原因一方面是客观题结束后,各种工作和活动任务很多,没有时间去按照计划有效备考,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我客观题主要依靠听各种音频讲课内容来备考,而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其实是有一个默认的前提的,就是你已经看了书或者是课后能够看书复习,因此书上有的内容,老师会省略很多。这就给我这样没有书可看的人造成了一定困扰,许多的知识学习的不到位,于是,在18年法考结束后,我在上找了一些法学生的必读书目来阅读,比如张明楷老师的书以及其他法学大家的经典书目。(因为手机上的无障碍支持的非常好,可以使用屏幕朗读软件来非常方便的阅读里面的各种图书,但遗憾的是各个辅导机构的教材里面没有。
)这个阅读充电的时间一直持续到19年的3月硕士,陆陆续续看了不少书,也让我对所学的各种法学知识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当然可能会有朋友说看这些非应试的书籍对考试用处不大,但我看这些书的时候,所报的目的也并非应试,而是真的想夯实一下自己的知识储备并提升下自身法学素养,可能因为没有特别强的功利心,所以阅读的反而轻松愉快。从三月开始,我真正转入了应试的状态,三月到四月,我学习了一遍刑法和民法,感觉按照这样的节奏,19年我一定能通过主观题的考试。但计划赶不上变化,随后的几个月,经历了许多难忘且让我受益终身的事情:有幸被习总书记接见、参加全国残运会的火炬传递和开闭幕式的演出、一系列的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以及我本身的工作任务等。从5月到9月底,我几乎没有一天休息,参加各种活动以及完成各种事务性工作,残运会那段时间,好多天晚上12点多才能回到家。这几个月,我只能见缝插针的挤出时间来准备法考的内容,但时间确实严重不足,我经常在心里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法考”。但在这几个月中,这些难忘且宝贵的经历也进一步坚定了我向前的动力,我坚持每天5点前后起床,利用早上7点之前这两个小时珍贵的安静时间,专心的晨读,一直到法考结束,这个习惯我每天都坚持了下来。
虽然白天和晚上几乎没有完整时间来复习备考,但晨读的这两个多小时,我全身心的投入,高效的学习,回顾19年的备考历程正是这个晨读的习惯为我最终顺利通关提供了保障。国庆节假期是我最后冲刺的阶段,我每天学习10小时以上,那几天假期,我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再没有其他活动,心里想的,脑中充斥的全是法考内容,包括上厕所,都会拿着手机听相关内容,因为我总在想,可能多复习一个点,就是我最终通关的决定性因素。最终的成绩,低分飘过,也证明了这一点,可能就是争分夺秒多看的一个知识点,为我赢得了最终通关的宝贵几分。当然,我觉得如果我19年有充足的时间来备考,我应该可以冲击一下高分,我有这个信心。
总结一下客观题和主观题自己备考的感受,客观题方面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份自己的笔记,即使您手上有各种资料和书,也一定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笔记,笔记要针对自身的特点,不要大而全,要少而精。主要记录下列内容:
1、自己不太理解的知识点,记录下来,便于在后续多轮复习中加以巩固和提升。孟老师讲过,法考如果非要说窍门,那就是重复。在多次的重复中,一些不理解的知识点,你肯定能理解并记忆深刻。
2、自己做真题错误的点。几乎所有做法考辅导工作的老师都认可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真题是法考的生命线。虽然18年开始不公布真题了,但之前至少五年的真题,对于备考还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的,大家做题的过程中就会发现,高频的知识点总会在不同的年份中反复出现。这些反复出现的点,一定要掌握,如果错了,一定要记录下来,因为你会惊奇的发现,之前错的题,后来还是一样会错。如果不做记录,找不出自己的知识盲点,可能永远会在同一个地方栽跟头。
3、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并加以记录。这点可能有的朋友喜欢思维导图的模式,但我自身因为眼睛的原因,大家觉得最直观的导图模式,对我来说反而不太方便。所以我每一个科目,按照自己的理解,会大致的将学科的框架记录下来以方便后续的复习和重复记忆。有时候看着自己记录的一个大体框架,就能过一遍整个学科的要点,这个对于法考这样需要多轮重复学习的考试尤为重要。
4、当年考试的新增或者是修改的知识点。这个其实不用多解释,所有的老师也都强调过,我将这些点记录到笔记中,用来时刻提醒我这些是绝对重点。
主观题部分,我自身的经验有三个:
1、一定要写。比如具体到我自己,就是坚持每天晨读的时候都至少写一个案例。18年的时候我就没有这么做,当时感觉看了案例,在脑子中想一下,然后看一下答案。感觉这题目自己想的点都对,就不用写了。当18年失利之后,我在19年开始自己坚持写案例才发现,想和动手写,真的有很大差距。一个案例你看了问题,觉得这问题简单,会回答,可是如果真的当成考试的题目,必须动手写出来的时候,写完了就会惊讶的发现,写出来的和标准答案对照,根本不合格。在一次次动手写,然后去对答案的过程中,就能发现自己为什么写的不好,这样答题的感觉就在不知不觉中被不断的修正,慢慢的趋于规范和标准。写是主观题通关最重要的方法,可能也是唯一有效的诀窍。
2、我的另外一个经验是每天坚持抄一些法条。有的朋友可能会嘲笑我这个过于原始的方式,但我自身的考虑是这样。我并非法本专业学生,对法条本身就不够熟悉,加上眼睛的问题,在考场上也没有办法去翻法条。(虽然今年在考试系统中提供了电子版法条,但很遗憾这个电子版法条没有办法朗读。)在19年确定提供电子版法条之前,我一直都考虑是跟18年一样,考场上提供的是纸质法条,所以我完全没抱任何希望到考场上去查阅法条,何况即使是眼睛好,在短短的考试时间内,你也很难去准确翻到自己所需要的法条。于是,我将这个过程放到了平日的复习中,坚持每天都抄写一些法条,这样我能够在熟悉法条的同时,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因为法条其实是高度精炼且准确的法言法语,对于非法本的学生,我觉得抄写法条可以事半功倍。当然这个见仁见智,如果不屑于这种方式或者觉得对自己没有帮助的,这条可以忽略。
3、参加模拟机考。这个也非常重要。模拟机考这里为四金老师打一下广告,觉晓教育的模考系统做的非常用心,无论是否跟收费班级,都可以到他们的网站参加开放的模拟考试,这点可以说业界良心。对我来说,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每次登录系统,会让我拖动滑块来完成验证,这个我用读屏软件没办法操作,哈哈。通过模拟机考,能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能够熟悉考试系统的结构和操作方式,二是能够检验自己是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我在今年主观题考试中,全部题目答完还有30分钟左右的空闲时间,较好的把握了答题的节奏。
不知不觉写了近8000字了,可能大家都看累了。最后,请允许我再花一点篇幅表达下我发自内心的感谢。衷心的感谢司法部和天津司法局为我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之所以感谢,并非完全因为我通过了这个考试,而是感谢他们能够为残障考生提供这样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和机会。其实,对于多数残障朋友来说,渴求的真的不是什么特殊的照顾,而仅仅是一个具备合理便利的公平竞争的机会。我能够参加这个考试,本身就是司法部将人文关怀与法治精神相结合的最好例证。感恩这个时代对于残障的包容、理解、接纳和尊重。感谢信任我并为我提供原始资料的四金老师和他的团队,感谢经常为我打气的康康老师,感谢所有一路同行的伙伴,无论过与不过,都请永远保有对生活的热情和希冀,因为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精彩的活下去,不辜负这世间的一切美好!
感谢你与我患难与共
感谢天
我的心有你能懂
感谢在泪光中
我们还能拥有笑容
愿你我的人生都能被笑容温暖……
法考哪个培训机构比较好,4月开始法考,我的通关时间线、老师及资料
学法网,与法律人共成长!
(法考攻略、律师交流、试题讨论、法律实务)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学法网APP
作者 | 学法网“在路上的小会计”
(投稿,请到学法网APP)
每完成一次考试,总想着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不足以称为经验,但想为后来者撇去一些绊脚石,这样我的日日夜夜才有了除分数之外的价值。我通过的原因里运气和大局势占据了较大的成分,所以这篇帖子更多写的是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流水账,一段自白,重现于此。
首先介绍下我的情况,通过的是2019年底的司法考试,当时我研三,非法本,19年6月毕业,7月入职。大概是4月份开始准备此次法考,满打满算半年时间。之前曾经准备过2016年的司法考试,344分没有通过,算是有点残留的基础,而这一点点记忆也仅仅停留在民法,所以非法本且在职的战友们可以瞄瞄我的经历,找寻一点自信心。
一.考试情况(没参加过考试的强烈建议仔细阅读此部分)
司法考试每年6月左右开始报名,10月客观题,11月主观题考试,报名费分开缴纳,通过客观题考试才可以报名主观题,选择考区的时候要考虑你几个月后的去向,报名的时候我还在帝都读书,考试的时候就已经到了工作的地方了,所以做事情要有计划。
18年法考改革,所以我是参加了改革前和改革后的考试,所以也算是个见证时代的人?(不过面对大时代,我们真的是见证了历史,新冠疫情春节延长、铁路停运、全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美股熔断。跑题了,我继续。。。。)改革之前是分为卷一、二、三、四的,(卷四即是主观题)加起来的分数一次性通过360分即可;改革之后主客观分开,客观(卷一、卷二)达到180分,主观(卷三)达到108分,两次考核才算通过,如果当年主观题未通过,客观题的分数会保留至第二年,第二年直接参加主观题的考试即可。(相当于学两年,中间肯定是会忘记的,所以一定要抱有一次通过的决心)
考试时间:卷一、卷二各三个小时,卷三四个小时(主观题四个小时,你想想你要打多少字,而且不夸张的说时间还挺紧张)。考场上会给法条,电子版的和纸质版的都有,电子版的不方便阅读,需要把一个个小加号点开,纸质版的有全版本的和简略版本的,需要的时候跟考场老师举手示意即可。
改革之后,机构和老师都是说前几年会相对简单,所以一定要抓住这个黄金期,抓住司法部爸爸送的礼物(多说一句,2016年改革之前大家也是这样说的,趁改革之前赶紧通过,否则多生变故),改革的点主要在于报名条件,2018年4月前毕业的非法专业还是可以参加法考的,但是18年4月之后按照新政策,非法本没有报名资格,除非取得法律硕士等等一系列附加条件,门槛更高了,新法不溯及过往(说人话——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所以对照自己的情况比照报名条件。除此以外,改革后的真题也不再公布,所以18年之后的真题都是考生的回忆、老师的还原版本。
多说一句,法考成绩根据分数的不同分为A证和C证,区别在于部分地区有放宽成绩,取得C类证书的人员只能在放宽地区任职和申请执业;我16年的成绩应该是够了C证,只不过自己不知道这么个事情,所以也不知道去申请,提一下以免有类似情况的人心生后悔。
二.时间线、老师以及资料的选择
首先,梳理下时间线。
我应该是4月份左右开始的民法,那时候已经差不多搞完毕业论文,也签了工作,所以除了一些毕业程序上的事情,暂时可以专心投入到学习。最初开始学习时我还在家里休息,所以学习效率并不高,也没有紧迫感。距离我家步行10分钟有一所大学,一般上午我会去那儿的自习室听民法。民法书很厚,而且我当时也是准备回到自己学校再买书的,所以用的是网上电子版分批打印出来的,看完几章再打下一章。(我们学校是政法类院校,所以卖书齐全而且便宜,咳咳,请不要批评我的正版意识,人无完人)
以下为我第一遍听各门课的时间:(特别赶进度是因为7月入职,所以有点不尊重客观规律)
5.10-5.26 民法(17天)—–钟秀勇
5.27-6.9 刑法(14天)—–柏浪涛
6.10-6.19 行政法(10天)—–徐金桂
6.20-6.27 刑诉法(8天)—–左宁
6.28-7,1 民诉(4天)—–戴鹏
7.2-7.4 商经(三天)—–鄢梦萱
7.5-7.13 三国(9天)—–杨帆
7.14-8.19 理论法以及各种狂复习—–白斌
8.20-8.30 做套题(第一套卷子差9分及格)
8.31 客观题考试
8.31-9.6 死等客观题成绩
9.7 187飘过 卷一89卷二98
9.8-10.7 主观题复习——基本每晚几道大题+视频学习
10.13 主观考试
11.30 飘过 主观109
学习资料就是音频和书籍:
客观题——去各大法考培训机构官网下载相关的音频视频,法考就是这点好,音频都是免费的,我直接听的就是精讲音频,就是直接进入正题而且最全的那部分,选择哪个老师就选择他本人的书,然后他在哪个机构就去下载对应的音频。
书的话如前所述,如果你们有需求在职研究生,可以单独给我私信留言邮箱,我把我们学校卖书的法考小哥的微信号发给你,可以快递,他也挺辛苦的,所以问价格和其他问题的时候,你问全了发给他,先参考他的朋友圈,应该会解决你很大一部分问题了,不回你消息是因为他在忙,理解一下哈,保持自己的善意(我不知道他有没有网店,因为我都是直接微信转账,大家自己选择自己安心的方式吧)。
主观题——B站上会有上传的最新的主观题复习音频,看着弹幕会觉得自己不孤单,这时候也是建议跟着客观题学习的老师,这样学习思路比较一致。
准备主观题的时候又会出来一版各科的主观题书籍,不用买,那是针对客观题已经通过,直接准备主观题的考生的,内容大体都是一致的。不过,个人推荐四小只(四个老师)的主观题记忆面包,都是夹带着知识点的案例,包括清晰的分析思路,纸质版比电子版会晚,关注老师们的微博,他们自己就会把电子版放出来。(都是良心老师)
其他——(1)精讲音频的时候,各科老师会提醒音频是提前录制的,所以之后在什么时间会有补充讲义,哪部分知识可能会更新,最好标记在书的最前面,对于我们这种自学的人,到时候记得去更新。(2)套题一定一定要留出时间。后期大家肯定有这样的心理:还没复习好,再看看再做套题把。NO!!!做套题一是把控时间而是检验知识点,你可能复习了三遍的知识也会做题,所以不要等到万事俱备,既然东风已吹,战鼓已擂,索性上训练场感受一下。(3)真题我买的是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09-18真题详解(4)《案例分析指导用书》都是经过部分修改的真实综合案例,我买了,只是没时间看,所以时间不足不建议添置。(5)去微博上把各科老师的微博都关注了,这么接近讲师的机会怎能不要呢,他们后期会总结知识点,分享例题,更新讲义更改的部分,发生的时事热点案例分析,主观题的视频以及电子讲义。。。总之,无穷价值(另外,看他们之间的互动也是非常有趣的,这些法考老师让我第一次发现,一个人的才华可以掩盖他颜值的巨大漏洞)(6)每科复习的时候都用便利贴贴好重点知识点,标好名称,方便之后做检索法考哪个培训机构比较好,同时最后直接看这些便利贴贴的书页即可(7)复习到最后最好还是总结一下笔记,并不是事无巨细,而是拉梗概,就像树状图那种,不要怕乱,这是一个给自己搭建逻辑架构的过程,所以自己写的比总结好的要强千千万万倍。况且,最后到考场的时候,你要拿着半人多高的书去考场抱佛脚吗?拿你轻飘飘的笔记去看是给别人的巨大打击。
三.各科复习
(一)民法:
听钟秀勇的课于我而言就像听张志凤的课,音频实在是太多,但是对于我这种没什么基础的人确实很友好,全部能听懂,而且他讲的“废话”我也是着实喜欢,都记在了笔记的下方,比如:无用之用,乃有大用;不做无益之事何以悦有涯之生;与自己和解;法律是人文科学中的自然科学。。。(有时候,这种调剂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节省时间,他的音频课我大概都是2-3倍速听的,你们可以自己先试试看,不要追求快,一定要听懂,我也做笔记,但不是很多,记的都是有助于理解的白话,不是法言法语而是理清我逻辑道路的话引子。(我也不知道我怎么写出了这么乱七八糟的话)
每天大概能听完7-8个左右的民法音频,第二天先是粗略的过一遍头天学到的知识点,然后做配套的分章节真题,其实严格做完的话我可能就来不及听第二天的音频了,所以做真题的时候我都是按照题量来的硕士,比如每天20题,做完以后即使本章还有题也不管了,赶进度听音频,也说不上这个想法是对是错,但是课都听不完,怎么过考试?
加上后期断断续续的复习,应该是把民法总体过了三遍,重点的知识点可能会更多个两三遍。因为民法的知识点实在是多且琐碎,所以后期不分章节混在一起做题的时候,我经常不知道这题想要考我什么知识点,这就让人头大了,无从下手,所以当你做练习题的时候,一定要细细分析它给你的其他选项,是想要迷惑掩盖哪些知识点,考点在哪里,怎样从题干里发掘到知识点,跟英语语感一样,多练习。
第一遍普遍学,广泛的学博士,深入的学法考哪个培训机构比较好,4月开始法考,我的通关时间线、老师及资料,第二遍抓重点,重者恒重,老钟是这样讲的,今年考试的时候我却觉得好像没见到几个民法题似的,他们都杂糅到一起了,所以觉得考题是越来越综合了。
(二)刑法:
提起刑法,脑袋里第一个蹦出的除了两阶层犯罪体系,就是狗蛋狗剩和小芳了。听过一点柏浪涛课的人都知道,这是柏浪涛大部分刑法案例里的主人公,所以如果能把所讲的经典案例,模型1、2、3都吃透记住,那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刑法从内容上来讲分为总论和分论:总论是说一些基本的概念,定罪与量刑;分论是具体的罪名讲解。分论学起来还是挺有意思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会有点神经过敏。我准备法考的时候正是刚工作一个人租房子的时候,为了舒适自由没有选择合租,所以听到敲门声以及不知名的声响,狗蛋和小芳的遭遇就像动画一样在我眼前刷刷的过,各种刑法案例就往自己身上套。。。(所以有的时候真的再想,东西学多了都是束缚规制自己,看哪里都是风险,越来越小心翼翼)
老师说,学刑法就像学数学一样,我学过这么一遭感受过来,以一个理科生的身份表示赞同。
像数学怎么理解呢?意思就是不需要死记硬背,把典型题搞明白,一步步的因果逻辑搞清楚,再把具体的案件事实往里面套就会比较容易了。
这里把我听课的时候,柏浪涛讲的学习方法总结如下:
1.像学数学一样(理科),理解
2.不断地训练,做案例也就是应用题(刑法没有概念性的题目)
要有案例的拆解能力和组装能力(抽象的提炼能力——即总结公式的行为,和案件事实的重组),建立行为模型(也就是犯罪模型、要件)
3.要注重教材的学习,听完课件要留出时间全面的看书(时间安排总论和分论各占一半)
4.刑法是一种体系思维
柏老师的音频有一个我比较喜欢的点,也是对我形成体系比较好的一个地方,就是每个小讲后他会快速的总结每一讲的内容,而且是有重点有穿线的总结,我都会认认真真的记下来,对我后面的复习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整个刑法是看书看了两遍,重点部分三遍,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跟我有一样的感觉,就是听音频的时候动力十足,有老师引着听得也比较快,但是轮到自己复习的时候真的是捏着自己躁动的心在学习,尤其是到后面贪污罪,职务侵占,挪用公款罪。。。。内心os:对不起,我分不清,我不当法官了,把他们都拉出去斩了吧,,、真的是和谐社会救了狗蛋、小芳。。。这时候就是关键了,磨得就是耐性和顿悟,你这个几个罪名分不清是因为啥,是因为每个罪名的构成要件(行为主体,因果关系)你心里不清楚,回头把音频和书好好整理一遍再来看,你会发现马克思说的是对的,你会有螺旋式的上升和进步。所以,遇到静不下心,分不清搞不懂的时候,告诉自己是机会来了,第一遍的音频是让你对整体有个概念和把握,第二遍遇到看不懂的地方才是真正能够得到提升的知识点。
对于考试真题这部分,之前也总说抢劫和强奸都是刑法的重点,不考总好像缺点什么,但是近两年考试都没有出现过,所以觉得考题的侧重点也是越来越不侧重了。
(三)行政法:
行政法是程序法和实体法在一起的一门学科,其他都是分开的,比如民法和民诉,刑法和刑诉,行政法是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捏在一起学习的,所以内容杂且多,易混的知识点也特别多,很多时候程序法就是这样,规定就是规定,没有什么逻辑,所以音频中老师会总结一些帮助你记忆的口诀之类(但是以我的拙见,口诀也并不好记,不过也比直接背诵内容好多了,不能太挑剔)。
于我而言,学习行政法比较有用的方法就是对比记忆,比如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和行政规章的制定程序有什么区别,这些都不用你去总结,方方的书里就有图表,你只要消耗大量脑细胞反复的去记忆。(徐金桂老师脸比较方,他自己也是这样称呼自己的)
别看听民法、刑法音频的时候乐呵呵的,他们笑里藏刀,做题时绝对虐死你,让你反复的怀疑自己真的学过民法吗,这是哪里的知识点?但是行政法不一样,听音频的时候乱七八糟,做题的时候反而没有那么大的落差感,出题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
后期分章节做真题的时候,我会把每章节考试常出的知识点和陷阱总结起来,这样每次复习的时候你直接翻这些简要的知识点,然后心里回顾整体的内容,连带着曾经的考题也会一并想起,如果有些生疏或者回忆不出这个考点怎么出题,再去看当时的错题,记忆深刻的多。(自然也是比较应试的方法)
(四)民诉和刑诉:
并没有太多的心得,所以就放在一起简单的说说吧,以免带着大家走弯路,个人觉得难易程度,民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4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