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创新领航2024
iGEM国际挑战训练营
汇聚多元才智,以基因塑造世界
适合9-12年级对于生命科学、生物学、化学、数学、传媒、商科等专业方向感兴趣的学生参与
为什么参加iGEM?
高含金量
由MIT麻省理工学院始创,有20年的办赛历史,每年全球有超过8000多名学生参与。
跨学科项目制竞赛
结合合成生物学,生物学,工程学,生物信息学,传媒,商科等多专业方向,以项目为产出
大量素材展示资源
在项目中,可以积累大量的学术素材,可用于夏校,大学申请系统,文书撰写
综合能力
每支战队约15人,各部门分工合作,锻炼领导力,团队协作,英文演讲等综合能力
iGEM竞赛简介
由MIT麻省理工学院始创,20年办赛历史
由麻省理工学院(MIT)创办,每年举办一次,是以合成生物学为核心多学科交叉国际级科技竞赛,其理念在于鼓励学生积极创新,用创新去改变世界。
自2004年以来,iGEM从单一的大学生组组别(不足10支队伍)参赛发展至今成为涵盖高中组、本科组、社会组三个组别;要求学生自主选题,融合科学、技术、商业、工程、设计等各个方面,不仅是理论和设计的竞赛,还涉及生物实验、数学建模、社会调研、网站设计、宣传海报、英文演讲陈述和举办相关的科普地面活动等。
以合成生物学为主题,多学科交叉融合
合成生物学是21世纪生物学领域新兴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分子和细胞生物学、进化系统学、生物化学、信息学、数学、计算机和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世界未来的创新在于基因,不少国家已经开始着手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攻城略地,竞争趋势初见端倪。
以合成生物学为主题的iGEM竞赛,采用“自下而上”正向工程学策略,通过元件标准化,模块化,适配底盘,按照电子工程学原理和方式设计、模拟上海mba,构建简单的、可被调控的基因线路模块,致力于解决世界难题,比如粮食危机、环境治理、能源危机等。
iGEM全球参赛情况统计
全球各大知名高校,每年均派出代表队参赛。举例如: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杜克大学、康奈尔大学等等;国内知名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科大、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2011年iGEM首次开设高中组赛道。2013年博士后,来自中国大陆的高中队首次成功参赛。 近年来,中国高中队均以每年新增10支左右的速度逐年递增,远远高于全球参赛队伍数量的增长率。由此看出,越来越多的国内学生关注到iGEM,也有意识地通过iGEM来提升个人综合实力,为将来的留学申请提高竞争力。
参赛要求
适合人群:对于生命科学,生物学,工程学,生物信息学,传媒,文商科、艺术等多专业方向的中学生参与
队伍设置:一支队伍规模建议在15人左右,每支队伍配备多方向的学术人才
报名时间:2024年2月起
答辩时间:2024年10月底
赛事奖项设置
奖牌奖:
金银铜奖麻省理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完成并达到比赛赛事的金银铜奖标准,不设奖项比例
特殊单项奖:
多达19项针对各方向的单项奖,每个奖项有约3-5名候选队伍,并最终产生1个获奖队伍
全球前10奖:
在当年参赛的iGEM战队中,综合选取最优秀的10支队伍
全球大奖:
在全球前十的队伍中,选取最优秀的1支队伍,获此殊荣
现在
2024赛季iGEM国际基因工程大赛
思铺战队开始招募啦!
iGEM参赛时间线与团队分工
iGEM参赛准备时间线
战队分工
类别分工:
湿队:适合未来往生命科学,生物学等以生物知识为核心的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
干队:适合未来往数学,计算机,传媒,商科,艺术等方向发展的学生
职能分工:
团队领导者 / 核心研究(基因工程方向)/ 核心研究(生物信息方向)/ 生物装置创新 / 可持续发展与商业创新 / 品牌与传播研究
iGEM培养模型
学习路线与教学体系
指导团队介绍
生物创新导师团队
史博士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博士
生物项目总监
在生物工程、食品科学领域取得优异的科研成果。投身青少年科技教育后,在课程开发、课题指导、国际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作为生物组学术带头人,带领多支iGEM 竞赛队伍在国际大赛中获得金牌。
傅老师
美国康奈尔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硕士
曾参与植物基因功能、转基因作物育种的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分子生物学工作经验。
张老师
中国科学院大学,遗传学硕士,北京大学交流生。曾在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工作学习,精通遗传基因工程知识与实验技术,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工作和学习中涉及植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生命科学基础科学,以及蛋白质工程、代谢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工程项目,多学科交叉背景。擅长开展生物类科创工作以及教学与指导工作。
担任“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香兰素在大肠杆菌中的生物合成”“水稻腺嘌呤碱基编辑器效率优化”等项目的主要研究工作。相关工作发表在领域内top期刊。
林老师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植物学专业
原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研究中心(上海辰山植物园)助理研究员
具有多年的科研及教研背景,拥有生物系统、生物遗传与基因工程等领域的一线研究经验以及PBL/STEM教育、科学实验教育、自然教育、研学营地教育等方面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辅导经验,曾辅导青创赛、丘成桐奖、ISEF以及iGEM等国内国际科学竞赛。
现主要负责未来生物创客营地以及iGEM等国际生物竞赛/营地、生物拓展类课程的教研和教学工作。
沈老师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校友
纽约州立大学全奖录取
核心医学杂志期刊编审
12年国际生物课程、竞赛辅导经验
梁老师
东北林业大学生物与医药专业工程硕士
研究方向为合成生物学。曾指导学校战队获iGEM金奖、“最佳医疗诊断项目”及“最佳Wiki”单项奖及其余三个提名单项奖提名;2022年度获金奖。iDEC深度参与者:首届即参赛麻省理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iGEM 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训练营,指导队伍获得铜奖、三个赛道奖、两个单项奖及七个单项奖提名;第二届获金奖,五个单项奖及两个赛道奖,连续两年得奖数均为世界第一。2023年获合成生物学竞赛金奖,指导第一支iDEC高中生战队获得“科学贡献奖”及“最佳Wiki奖”提名。
海外高校团队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
Prof. N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助理教授
Mr. H 战略高级顾问 SSTEC前总经理 公共政策/公司战略/项目管理专家
行业研究专家团队
L博士
复旦大学生命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
研究代谢酶的乙酰化修饰在癌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硕士,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8篇原创论文,累积影响因子超过64分,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
M博士
流行病学家,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伤害研究中心博士后
浙江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得到大学2019夏季开学典礼演讲人,演讲主题:《怎样成为一个能控制局面的人》。
Y博士
中科院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曾指导多名中学生参与生物竞赛。
商业与社会创新团队
C博士
上师大商学院导师 上师大韦伯商业计划大赛负责人
“无界”上海国际化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主办并带队参与市赛,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市赛指导老师电商三创赛上海赛区评委;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之国际贸易商业挑战赛国赛指导老师
J博士
耶鲁大学硕士
麦肯锡咨询公司资深战略顾问,科创教育专家
H博士
北卡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博士
2017年 iGEM金牌团队队长,2018-2019年担任高中校队顾问、2020年考入北京大学分子生物学专业、2021年担任北京大学IGEM校队队长并获得金牌。
Z教授
复旦大学博士,大学副教授
擅长量化分析,曾在上海期交所研发部研发实践。合著出版《基金投资-从入门到精通》等投资类专业书籍;多次参加意大利学术访问
S教授
浙江大学数理统计博士
曾就职于大型物流公司从事高级数据分析师及大型券商公司从事量化分析。目前担任美国数学评论( )特邀评论员及多个SI与SSCI期刊匿名审稿人;指导多名研究生获得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及二等奖等。目前主持国家青年项目、教育部青年项目及全国统计科学重点项目各一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中国科学(英文版)、 、 及统计与信息论坛等国内外SCI、SSCI与CSSCI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工程与设计团队
W老师
浙江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硕士 MCL工程教学总监
国际火星学会MSP教育委员会工程教学项目负责人
大学生/高中生机器人竞赛、人工智能挑战赛、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资深教练。多次辅导获得全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国际机器人大赛一等奖、省级青少年科创竞赛一等奖等等,拥有丰富的人工智能、脑机接口、无人控制、机器人编程、传感器应用等方面的工程开发与教学经验。
Z老师
北京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曾担任“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的资深教练,“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导师;多次辅导获得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国赛银奖等;拥有丰富的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可穿戴设备、传感器应用等方面的开发和教学经验。
Z老师
毕业于罗德岛艺术学院(RISD)艺术教育,硕士学位
本科就读北京林业大学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联合项目的荣誉理学学士学位。专业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跨学科艺术教育,致力于探索如何通过艺术的视觉表达来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iGEM科研基地
队伍历年战绩
优秀录取案例(部分)
咨询热线:0571-
张帆人工智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张华平团队2024年招聘博士后公告
一、团队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张华平教授团队定位为建设世界一流多语种认知智能实验室,以国家重点战略为依托,通过智能化手段服务国家、社会发展。团队注重研究队伍建设,培养、吸纳一流学者,研究成果丰硕;团队还注重学术平台建设,促进领域内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打造一流学术品牌,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目前,因科研项目需要,张华平教授团队面向海内外高校公开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欢迎有兴趣、符合条件的青年博士与团队共事、探究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等科研与实践问题!
团队领军人张华平
国家级领军人才,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
NLPIR实验室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多语种智能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全国社会舆情分析论坛主席。
张华平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多语种智能信息处理、情报智能分析、大数据搜索与挖掘、自然语言处理。张华平作为课题组长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xx演示验证项目,xx创新特区课题、xx基础加强重点课题、xx先导计划、863、973、242等科研课题几十余项,曾牵头或前三获得省部级奖6项,其中GF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发表《大数据智能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应用》等专著6部在职研究生,论文百余篇,其中SCI一区等高质量论文20余篇,所研制的NLPIR/语义分析系统是中文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引用最多的成果(国内外引用近3万次)。
二、招聘细则
01招聘方向
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挖掘、多模态大模型及相关理论、多语种语义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本次招聘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
02招聘要求
1.海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博士毕业生,且一般毕业不超过3年,或者近期内能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辦,获得博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
2.年龄35周岁及以下张帆人工智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学术背景、较强的创新活力和学术潜能,具备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
3.具有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知识背景;
4.符合国家、学校博士后招聘的有关要求。
03岗位及待遇
1.特立博士后:主要面向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人才,进行拔尖人才培养上海mba,基本年薪30万元起。
2.团队岗博士后:主要面向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较好的青年人才,培养团队青年骨干,基本年薪20万元起。
3.科研岗博士后:主要面向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为团队提供有力支撑,基本年薪10万元起。
4.根据学校政策,办理在京落户、子女入托等;提供博士后公寓,条件优越,拎包入住。
04应聘方式
应聘者需联系团队张帆人工智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张华平团队2024年招聘博士后公告,将个人资料(包括个人简历、学术代表作2篇、研究计划、学历和学位证明材料电子版等)通过邮件方式发送至邮箱,并抄送至博管办邮箱。
报名截止至2024年12月30日。
信息来源于网络硕士,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5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