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 杨仁树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海内外校友们、各界朋友们:
岁聿云暮,星霜荏苒。我们即将挥别过往,拥入新年晨光。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学校,代表党委书记武贵龙同志,向大家致以新年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一带一路”跨山越海、联通世界,伟大祖国昂首阔步新征程。奋进于这样的时代,我们何其幸运,献身于这样的时代,我们何其光荣。
这一年,我们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再贯彻再落实,建成重要回信展室,召开新时代首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暨全校教师大会,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我们见证雄安校区开工建设,“一校两区、协同发展”办学新格局必将助力学校扬帆远航。
我们坚持“优化布局、协调并进”,厚植学科发展基础。四个一流学科成绩斐然;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3个学科进入前1‰;10个学科位列QS世界排名前500;20个学科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名单,冶金工程连续六年世界第一。
我们坚持“尊师重教、人才强校”,深耕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推动教育评价改革,持续优化人才引育机制。新增邵安林、吴爱祥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全职院士数达10位,新增国家级人才25人。一支高质量教师队伍在奉献和担当中有力践行“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光荣使命。
我们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创新培养时代新人。全力打造“钢铁思政”育人新模式,因材施教、应才培养,“一生双师百企千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在太钢、太重落地,课程体系重构在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广大学子立志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新时代好青年。
我们坚持“服务国家、支撑发展”,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发布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清单,加强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牵头建设1个、共建4个国家级平台。新增9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研制项目。在先进半导体、航空材料、科技考古、生物育种等关键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2项研究成果在《》发表。我们心怀“国之大者”,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豪迈进军。
我们坚持“合作共赢、服务社会”,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携手秦安人民接续奋斗上海mba,帮扶工作连续两年获评中央考核最高等次。与地方政府、行业龙头签订合作协议百余份,产学研合同额达13.5亿元,同比增长50%。引领行业升级、助推区域发展,我们一直在路上。
我们坚持“开放办学、美美与共”,深入推动互鉴互信。加速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打造开放合作国际化办学的“三大工程”。获批碳中和领域创新引智基地、43项国家级引智项目。持续加强来华留学教育管理,获国家最高等级认证。我们在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国际潮流中奏响合作共赢的时代乐章。
这一年博士,北科人在不同的舞台上闪光。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杰出工程师奖等北京科技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2024年新年贺词!,褒奖的是心怀祖国的大先生们。还有一腔热血投入学术研究、创新创业、课外实践的北科学子们硕士,他们都绘就了不同色彩、同样精彩的青春。4位校友获评两院院士,1位校友获评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位校友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们走出“钢铁摇篮”,续写北科华章。
过去一年,我们过得很精彩、走得很坚定,这里我要向全体北科人,道一声辛苦了!此时此刻,“天宫”正遨游太空,“复兴号”正驰骋旷野,一座座“钢铁梦工厂”正源源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钢铁力量,不断掘进的超深矿井正向地球更深处进军……这些带有北科印记的创新创造共同见证了学校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荣光。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我们矢志不渝、脚踏实地的奋斗中北京科技大学德克萨斯大学,“百年科大,世界一流”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祝愿大家新年快乐,幸福安康!
USTB |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EMBA,30周年|北京科技大学更名后发生的那些事儿(之一)
北京科技大学喜迎66周年校庆,
何来的30周年?
1988年4月22日
原冶金部副部长徐大铨来校宣布:国家教委和冶金部正式批准
北京钢铁学院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
如今,更名后的北京科技大学已经走过了整整30个年头。斗转星移,北京科技大学已悄然发生了巨变。
下面让小编带你一起
回顾一下学校发展的这30年光辉历程吧~
1988-2017重要事件(上)
★
1988
4月22日,冶金部副部长徐大铨来校宣布:国家教委和冶金部正式批准北京钢铁学院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
4月北京科技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EMBA,30周年|北京科技大学更名后发生的那些事儿(之一),学校女篮蝉联北京市高校甲级队冠军。
5月,学校获北京市高校第二十七届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子团体总分、女子团体总分、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再次夺得“三连冠”。
7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6个博士点被评为全国高校重点学科点,即冶金机械、金属物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含粉末冶金)、压力加工、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
★
1989
1月博士后,经国家教委同意,冶金部正式批准在原函授部的基础上成立北京科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3月,冶金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束,学校“新金属材料”和“固体电解质与冶金测试技术”两个实验室确定为国家级专业实验室。
★
1990
5月,在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学校高等教育研究所课题《冶金专门人才预测与数据管理系统》获一等奖。
★
1991
5月,北京市高校第二十九届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北科大举行。北科大获男子团体总分、女子团体总分、男女团体总分三项第一名。
11月,成立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12月,实验楼竣工交付使用。
★
1992
4月,胡正寰教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5月,北京市高校第三十届学生田径运动会举行,北科大获男子团体总分、女子团体总分、男女团体总分3项第一名。
9月,学校获全国高校体育课程评估国家级优秀学校称号。
10月,在北京市高校“田径杯”比赛中,学校获得男子组金牌总数第一名,实现三连冠。
★
1993
4月,中共北京科技大学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
5月,北京市高校第三十一届学生田径运动会举行,北京科技大学获得男子团体总分、女子团体总分、男女团体总分第一。
9月,成立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12月,成立管理学院。
★
1994
2月,学校被评为“北京市党的建设和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
5月,北京市高校第三十二届学生田径运动会举行。北科大获男子团体总分、女子团体总分、男女团体总分及金牌总数四项第一名。
11月,逸夫科技馆竣工。
11月北京科技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EMBA,成立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2月,学校在合并采矿系和地质系的基础上组建资源工程学院。
12月,国家教委科技发展中心公布1991——1993年三年间全国高校获国家三大奖获奖量的排序。学校自然科学奖排名第六、国家发明奖排名第十五、国家科技进步奖排名第四。
★
1995
4月,学校在合并原社会科学系、外语系、高等教育研究所、德育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文法学院。
4月,国家科委批复学校成立“轧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和高效零件轧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零件轧制研究所)”。
7月,陈先霖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0月,周国治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0月,召开纪念中国第一个矿冶学科成立100周年座谈会。
★
1996
4月,国家教委批准北京科技大学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5月,北京科技大学校董事成立大会暨第一届董事会议举行。
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工程研究中心为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9月,依据新的学科目录,进行全校院系调整,将原有的18个系、教研室调整为8个学院和1个部。
10月,学校分别成立冶金学院在职研究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应用科学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10月,学校女篮以全胜战绩荣膺北京高校联赛“七连冠”。
★
1997
4月,学校女子篮球队连续第八次获得北京市高校篮球联赛冠军。
4月,胡正寰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0月,陈难先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1月,学校获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12月,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和财政部正式批复北京科技大学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项目建设高校。
★
1998
3月,北京市委对学校“党建先进校”进行复查。6月复函,同意学校继续保留“先进校”称号。
9月,北京科技大学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9月,北京冶金管理干部学院成建制并入北京科技大学,作为北京科技大学一个校区正式更名为管庄校区。
★
1999
1月,16斋筒子楼改造工程竣工。
4月,中共北京科技大学第八次党代会召开。
4月上海mba,苍大强教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2月,北京科技大学会议中心和青年教工宿舍(50栋)竣工。
12月,陈国良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00
1月,科技楼竣工。
5月,留学生食堂竣工。
7月,周国治院士指导的博士生鲁雄刚撰写的《钢渣脱碳反应的电化学机理研究》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8月,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北京科技大学为全国首批24所试点院校之一,开展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试点工作。
8月,48、49栋住宅楼竣工。
9月,北京科技大学方兴科技孵化器揭牌。
★
2001
1月,资源工程学院更名为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5月,“‘大材料’试点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重点理工大学培养人才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新编质量管理学》、《机械原理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教材)、“面向21世纪物理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获得二等奖。
8月,开发总公司高压水射流研究所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了液控式超高压大流量高压水射流清洗机。
9月,逸夫教学楼一期竣工。
11月,葛昌纯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2月,51栋住宅楼竣工。
★
2002
1月,冶金物理化学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
3月,逸夫教学楼(二期)竣工。
7月,经教育部批准“北京科技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正式成立。
12月,学校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商学院合作的首届EMBA班举行开学典礼。
12月,经教育部、第29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批准,北京科技大学成为承担2008奥运会比赛场馆建设任务的四所高校之一。
★
2003
1月,“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制氧供氧系统研制与应用”项目入选2002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4月,冶金工程学院更名为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8月,在原公共英语系、应用英语系、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外语培训中心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外国语学院。
8月,陈国良院士指导的边赞博士的学位论文——《大体积非晶材料的研究》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11月,学生代表队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中获得冠军。
12月,土木环境楼竣工。
12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第二次学科评估结果,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排名第一,科学技术史排名第二,材料科学与工程排名第三,矿业工程排名第四。
国家级科技奖项一览(1988-2003)
往昔峥嵘岁月,一路走来,犹不往求实鼎新,砥砺前行
30年风风雨雨
钢铁学院发展成了如今的北京科技大学
近15年学校又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呢?
后续精彩 敬请期待!
出品:“微言大义”新媒体工作室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7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