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日,继PKU- MBA项目开学典礼之后,又一场盛大的开学典礼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园举行——北大国发院与英国UCL大学合办的MBA项目首届开学典礼。
一年前,就在北京大学的临湖轩,北大与UCL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天,我们终于迎来了第一批学生!并以一场盛大的开学典礼,迎接BiMBA二十年中外合作办学历史上的新起点、新征程。
签约仪式
上午九时,在北大国发院BiMBA教务长杜桂英博士的主持之下,典礼正式开始。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教授、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教授纷纷发来了视频祝辞。他们分别从国家经济发展、国发院项目设置以及学生自我成长等角度为新生们描画了未来在朗润园的学习图景,指明了新生们需要抓住的商业机会、学习机会。
据悉,在未来的两年中,新生们将有机会通过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国家发展系列讲座近距离受教于三位学者、院长。
此外,BiMBA商学院MBA项目学术主任张黎教授、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薛兆丰教授、来自UCL的UCL- PKU MBA项目主任 先生、BiMBA商学院执行院长谷奇峰、国发院助理院长刘旭杰等出席了本次典礼。
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联席院长杨壮教授则向新生们介绍了BiMBA商学院创办二十年来所坚守的价值理念。他表示,BiMBA是一所“规模小而气质独特”的商学院北大伦敦大学学院mba,新起点 新征程:北大国发院PKU-UCL MBA首届开学典礼举行,历史悠久的燕园和古朴的朗润园让BiMBA这所商学院底蕴深厚,在建的承泽园则将为BiMBA带来新的生机。在新开办的PKU-UCL MBA项目中,中方和英方都会派出精英教学团队北大伦敦大学学院mba,培养一流的商业人才。在这个创新的时代,BiMBA一直强调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拥有独立人格;UCL则在创新、创业方面积累了强大的优势。双方强强联手,杨壮院长希望PKU-UCL MBA项目“黄埔一期”能开风气之先,成为创新的领头羊。
UCL管理学院学术副主任Alan 博士代表UCL做了精彩发言。虽然负责严谨的学术工作,Alan博士却不失“英式幽默”,几句话就拉近了伦敦与北京的距离、UCL与新生的距离。他说,作为一名会计师出身的人士,本应时刻保持冷静,但今天他却非常兴奋,因为今天迎来了北大与UCL合作旅程上的里程碑—MBA项目的正式启动。UCL的教学和校友网络遍布全球,它与北大一样硕士,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UCL治学严谨,他相信新生们未来的学习旅程并不会轻松,但必将收获满满,对此他充满期待。
从2017级MBA开始,BiMBA商学院开始启动“职业导师计划”项目博士,拟邀请100名企业导师和100名校友导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职业发展咨询和指导。继PKU-开学典礼上二十名职业发展导师领取校方聘书之后,今天又有近二十名导师接受校方邀请,即将为新生的职业发展生涯助一臂之力。
联想集团全球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高岚女士和三胞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荆天先生分别作为企业导师和校友导师代表发表了新生寄语。高岚女士回顾了自己初入职场的经历,坦言年轻人需要过来人的帮助和指点,她希望自己和其他导师能帮助MBA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司内的职业发展路径,挖掘学生自身潜力,识别并抓住发展机会;而荆天先生作为北大BiMBA校友,则对北大人的历史担当深有感触。他呼吁MBA学生不要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要看到北大人的历史责任,关注社会问题,努力改变世界。
高岚
荆天
此次开学典礼压轴出场的是活动的主角—MBA项目的新生代表。张和扬和Ryan 分别作为全日制MBA和在职班MBA新生代表发表致辞。在重新回到校园这一刻,他们回顾了自己选择北大、选择BiMBA、选择PKU-UCL MBA项目的初衷——寻求职业转型与发展,拓展管理知识与视野,把握创新的时代脉搏。在未来的学习中,他们预见到必将要付出无数的辛苦与努力,但是他们已经做好准备,去迎接时代赋予的挑战与机会。
张和扬
Ryan
典礼最后,在悠扬的《燕园情》和声中博士后,北大BiMBA教授、UCL教授和嘉宾共同为新生们戴上了校徽,预示着一个庄严、美好的学习旅程即将开始。(张彤 报道)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MBA中心
电话:
邮箱:
网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园612办公室
北京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北大汇丰英国校区举办系列国际学术活动庆祝北大建校125周年
从沙滩红楼到京郊燕园,坚持“开放办学”是北大光荣的历史传承;从中国深圳到英国牛津郡,聚力“国际化”是北大汇丰的时代使命。
英国时间2023年5月4日至6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在英国校区隆重举办商学教育专题研讨会、跨学科研究专题讨论会、专题讲座等国际学术活动,秉持“以开放促一流,与世界共发展”理念,以实践北大“国际战略年”的具体举措,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25周年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成立5周年。
始建于1880年的英式庄园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中英两国专家学者、业界领袖与北大师生校友北京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欢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商学教育和经济学研究的未来方向,以及中国宏观经济的现状与未来。
商学教育专题研讨会
5月4日下午的商学教育专题论坛,以“高等教育中商学研究所面临的新挑战与新要求”为主题,来自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布里斯托大学QS( )、中国建设银行等世界顶尖院校、机构的学者应邀参会。北大汇丰英国校区部分校董EMBA、MA-PhD项目部分学生、北大汇丰-北大国关合作培养的本科生等近200人参加活动。
论坛现场
海闻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在开幕致辞中简要回顾了北大125年的历史和国际化的传统,介绍了北大汇丰的创院历程及所取得的成就,强调了英国校区加强中英交流合作并培养国际化商业人才的目标。
Leung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事务总监兼集团公共事务总监 Leung在开幕致辞中回忆了汇丰银行与北京大学合作的历程,对北大汇丰成立近二十年来的办学成果表示高度赞赏。她指出,随着世界从疫情中逐渐恢复,中英之间的政商交流将会更加密切,相信北大汇丰英国校区将为促进中英交流发挥更大的作用。
Kahn
在随后的专题讨论环节,来自QS( )世界大学排行榜教育咨询研究机构的高级咨询研究专家 Kahn首先做了题为“中国发展对国际商学教育的挑战”的主题报告。他用大数据展示了中国学生对国际商学教育的需求在持续下降,这不但是对中国商学教育的挑战,也是对西方商学教育的挑战。他呼吁应该从不同的方面探讨商学教育的改进以应对这一挑战。
现场学者嘉宾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商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与现场师生、来宾展开热烈讨论。
从左到右: Dutta、Neil 、杨爱民、Palie Smart、 Spano
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院长 Dutta表示,未来的商学教育应更多考虑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科学的发展给商学教育带来的冲击硕士,尤其是的迅猛发展给许多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包括传统的商学教育模式。他坚信在大变革来临之际,商学院应更加创新、更加开放、更加坚持国际合作。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语言和交流沟通系主任Neil 从语言交际的角度指出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互鉴在商学教育及未来商界领袖培养中的重要性。这一观点得到了伦敦大学学院中国中心主任 Spano的认可,作为一位法律学者,他指出对法律的最终理解就是对文化的理解,有了对文化的深入了解,才能建立互信博士,跨文化教育应是未来商学教育的重要组成。中国建设银行伦敦分行行长杨爱民从银行视角提出了对商学院人才培养的期待,他表示,在全球大变革的背景下,为逆转商学教育需求下降的趋势,商学院应培养更多具备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商科人才。布里斯托大学管理学院院长Palie Smart对这一观点做出回应,他指出,在面对全球性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等挑战时,商学院更应重视跨学科教育与合作,培养不但要具备复合知识结构,还要有较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商科人才。
王鹏飞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汇丰商学院院长王鹏飞最后指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之际,讨论商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对该学科的未来有着重要意义,此次在北大汇丰英国校庆的讨论将促进商学教育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刘芍佳
研讨会讨论环节由北大汇丰英国校区主任刘芍佳主持。
Paolo Tasca
伦敦大学学院教授、DLT科学基金会联合创始人Paolo Tasca做了闭幕演讲北京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北大汇丰英国校区举办系列国际学术活动庆祝北大建校125周年,并宣布:基金会将支持北大汇丰英国校区开展金融科技与区块链研究。
部分与会领导、嘉宾合影留念
跨学科研究专题讨论会
5月4日上午的跨学科研究专题讨论会主题为“经济学、机器学习的经济学、金融科技研究的学术和商业发展”。
专题讨论会现场
王鹏飞教授致开幕辞。他表示,北大汇丰将在人工智能经济学领域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学院的平台,继续深入开展人工智能经济学研究和交流,同时将举办系列人工智能经济学系列讨论会。
牛津大学教授 、英格兰银行英国高级研究员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访问副教授张圣醒、爱丁堡大学高级讲师王彤、伦敦大学学院讲师 Moore、伦敦大学学院讲师Niall Roche等介绍了各自的研究并展开讨论。本次讨论会由英国DLT科学基金会支持赞助。
与会学者合影留念
专题讲座
5月6日,作为英国校区校庆活动周的压轴活动,海闻教授所作的题为“中国经济:现状与未来”的讲座吸引了英国各地的北大校友冒雨前来聆听。
讲座现场
在讲座中,海闻教授分享了自己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研究,介绍了中国经济目前的发展状况及未来增长的潜力与挑战。他指出,中国仍有推动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动力:不断通过深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拉动基础和传统产业发展、产业升级与制造业创新发展。海闻教授表示,应对未来的挑战,需要国际环境的稳定与改善、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加强教育与人才培养。他特别强调,在改善国际经贸关系,尤其是中美经贸关系博士后,如何从“互惠”到“对等”,从“共赢”到“公平”,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考虑与挑战。中国银行(英国)研究中心主任毛旭新参与交流。
海闻教授与北大英国校友、师生合影留念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北大全面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及其英国校区未来将一如既往弘扬北大传统,矢志追求卓越,以“塑造未来领袖、促进改革创新、增进中英交流”为己任,助力北大深化开放办学,做好紧密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纽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7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