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统计学在职博士,东北财经大学的统计学专业是不是很强啊?

计统系和计统系的博士点为东北财经大学的博士生教育发展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目前通过东北财经大学申报或评聘的39位博士生导师中,有15位毕业于计统系或曾在计统系任教。1987年,学校首批博士点开始招生,全校共招生5人,计统系占了4人,其中统计学专业2人,工业经济专业2人。东北财经大学成为全国26所试办MBA的院校之一。

(二)1986~1999

自1985年学校更名为东北财经大学开始,计统系经历了一个进一步上层次、上台阶的发展时期。该阶段从专业建设上讲是计统系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其根本性的标志是博士点、硕士点的建设;从结构上讲,则经历了两次大的调整,计统系下设的工业经济、国民经济计划及城市经济三个专业在不断发展扩大的基础上,先后从计统系分离出去,与其他系或专业组建为新的院系,并导致计统系再一次更名。

1986年,计统系的统计学专业、工业经济专业与财政系的货币银行学专业成为东北财经大学首批获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计统系的佟哲晖教授、汪祥春教授及财政系的林继肯教授成为学校首批博士生指导教师。

计统系的博士点建设和博士生教育,在系史中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在学校首批博士点中,计统系三居其二,在首批博士导师中,计统系也三居其二,计统系在东北财经大学的学术地位不言而喻。继首批博士生导师之后,1990年、1993年、1996年和2001年,刘长新教授、邱东教授、蒋萍教授、白雪梅教授先后成为统计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邱东教授还是当时全国统计学专业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1994年,张一民教授成为工业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1998年,区域经济博士点由经济研究所转到计统系,博士生导师为饶会林教授。计统系和计统系的博士点为东北财经大学的博士生教育发展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目前通过东北财经大学申报或评聘的39位博士生导师中,有15位毕业于计统系或曾在计统系任教。

1987年,学校首批博士点开始招生,全校共招生5人,计统系占了4人,其中统计学专业2人,工业经济专业2人。1990年学校首批博士生答辩,全校共有4人答辩(邱东、蒋萍、夏德仁、原毅军),计统系占了3人。

计统系的工业经济博士点和区域经济博士点后来分别调整到经济系(现经济学院)和公共管理系(现公共管理学院)。统计系始终设有统计学博士点,先后招收了50名博士(博士生),其中,1987年入学、1990年通过论文答辩的蒋萍教授是我国统计学专业的第一位女博士。

1986年末,在国家计委的支持下,计统系投资建成本系历史上第一个计算机房,这也是东北财经大学由院系建设的第一个计算机房,当时配置有14台微机。1993年,统计分析实验室成立,在原来的系计算机房基础上配备了更为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2000年又投资20余万元进行了设备和软件更新。计算机房的建立及以后的升级、更新,为提高教学质量、开设相关课程奠定了物质基础。

1987年计统系根据三个专业发展要求调整了教研室统计学在职博士统计学在职博士,由原来的六个教研室调整为十个: 统计学原理、 经济统计、工业统计、数理统计、工业经济、工业企业管理、工业技术学、计划原理、部门计划、发展计划。

从1987年开始,计统系停止从本科生中留学生做教师,改由硕士生中选择拔尖人材,充实教师队伍。经过不断地扩充,逐步形成了一支能够适应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教学和科研需要、专业比较完整、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20世纪八十年代末到90年代初,计统系教职工最多时达到120人左右,其规模在全校位居第一。

在规模扩大的同时,计统系注重了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从1987年开始,系里要求有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没有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则跟读研究生班,并鼓励有条件的青年教师到国外深造。自1987年开始,陆续出国学习深造的有卢昌崇、原毅军、王庆石、宋海岩、于立、徐韵生、李家俊、薛亦斌、邱东、蒋萍、白雪梅等人。其中,卢昌崇是全校第一个在国外拿到硕士学位后回校任教的教师。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计统系的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有了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的学历层次在全校居第一位。经济统计教研室除两位博士生导师外,其余教师均为博士或博士生,是当时学校乃至全国同行中力量最强的教研室。

1987年9月,由计统系参与发起并承办了全国第一届中青年统计科学研讨会,此次会议影响很大,号称统计学界的”黄埔一期”。

1988年,计统系成立了宏观经济研究室,组织在学术上有造诣的青年教师参加研究室工作,进行集体攻关。在教材建设上,系里提出主干教材要系列化,达到教材配套的要求。这一阶段,计统系科研成果数量位居全校前列,特别是一批青年教师茁壮成长、崭露头角,成为同行的佼佼者。他们也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经常请他们做报告,学术气氛比较浓厚。

1989年6月,北京发生动乱,也波及到大连和东北财经大学,正常的教学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全校大约停课1个月。在此期间,全系教职工参加了学习活动,同时做了学生的思想工作。

1990年5月,计统系邀请圣弗西斯学院经济学专家菲利浦·吴博士来系讲学,由青年教师王庆石担任翻译。

1992年,学校恢复正常的高级职称评审工作,以解决多年来在这项工作上的欠账。计统系许多中年教师先后晋升为教授,仅1992年上报、1993年5月审批的教授,计统系就有11人,占全校审批总数的五分之一。青年教师邱东破格晋升为教授,是学校仅有的二人之一,也是全校最年轻的教授。同时,一批青年教师也晋升为副教授。到1993年底,计统系拥有教授22人,副教授26人,是全校拥有高级职称教师最多的系。

1985年到1992年期间,计统系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教材建设方面, 注重了教材与教学大纲、习题、教学参考书的配套编写,以佟哲晖教授主编的《经济统计学》、《工业统计学概论》等为代表的、涉及社会经济统计、数理统计、工业经济、企业管理等领域的一批教材正式出版,在国内同行中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学术论文和专著、译著方面,计统系也有相当数量的成果发表。

在这一时期,与计统系统计学、工业经济、国民经济计划专业在国内的学术水平相对应,计统系的教师参与各级学术团体活动十分活跃,同时也担任了许多重要的领导职务。比如,老一辈的学者佟哲晖、汪祥春、薛俊杰等人分别担任了中国统计学会、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的常务理事等职务。

1992年,统计学博士生导师刘长新教授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综合研究”获得立项。这是东北财经大学有史以来申请到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此之后,1997年、1998年和1999年,邱东教授、白雪梅教授、王维国教授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也分别获得立项。

1992年10月,东北财经大学举行了建校40周年庆典活动。这次校庆活动在校史上是空前的,从全国各地回校参加校庆活动的校友共计1000多人,其中,计统系毕业的校友约有400人,在学校的各个系中居第一位。计统系在校庆活动结束后立即编纂了一本校友录,收录了从1952年学校成立到1992年几乎全部的计统系各届、各类毕业生及在校学生的基本信息。

建校40年庆典极大地鼓舞了计统系的教职工的学生,全系随即进入了更为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之中。

1993年,在学校的全力支持下,计统系申办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成功, 东北财经大学成为全国26所试办MBA的院校之一。之后,学校单独成立了MBA教育中心,于立从计统系调出,担任MBA教育中心副主任、主任。

1994年,根据学校的院系调整计划,计统系的工业经济专业及所属工业经济、企业管理、工业技术学三个教研室的教师从计统系分出,与商经系、物管系共同组建工商管理学院。这是新时期计统系的第一次大调整。

从1986年到第一次调整前,先后担任计统系主任的有薛俊杰、 刘淑文、 张学忠,任系副主任的有张绍山、陈海波、邱东、于立、王春荣,担任系党总支书记的有艾洪志、张学忠,任党总支副书记的有陈海波、王春荣、金淑娟。

第一次调整后的计统系名称未变,仍设统计学和国民经济计划学两个专业,下设部门统计、经济统计、统计原理、国民经济计划、价格等5个教研室。邱东为系主任,王春荣为系总支书记,于洪平、王庆石为系副主任。

1994年,经学校批准,计统系开设了证券期货行情分析本科专门化,同年招生,共培养了5届学生。

1994年统计科学研究所成立。佟哲晖任所长。

1995年,在原有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向基础上,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增加了证券期货行情分析方向。同时,在相关的课程建设上也有进展。1994年,硕士研究生开始开设SPSS软件课程,2001年又加开了SAS软件课程,有效地配合了研究方向的拓展。

1996年,计统系增设了城市经济本科专业,并于同年招生,先后培养了3届毕业生。

1997年,计统系的国民经济计划学(后更名为国民经济管理学)专业也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7年,计统系与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系、厦门大学计统系、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系及香港城市大学管理科学系共同主办了统计学案例教学研讨会,计统系为东道主。这次会议获得成功,在国内高校统计学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97年,经辽宁省教育委员会审批,东北财经大学的统计学、金融学两个专业成为省重点学科。这既标志着计统系统计学专业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初步确立了统计学专业的领先地位;同时,也为计统系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升学科地位提供了动力。同年, 统计学专业又与金融学、 产业经济、会计学、财政学等四个专业一道,成为财政部重点学科。

1998年,计统系研制的”三合一教学法”获成功,在国内同行中得到好评,并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8年,东北财经大学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统计专业也有资格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员。

1999年9月,根据学校的统一规划,计统系进行了第二次调整,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城市经济专业及对应的国民经济管理、城市经济两个教研室的教师从计统系分出,与工商管理学院的行政管理专业合并,共同组建公共管理系(后改称公共管理学院)。从1994年7月第一次调整到1999年第二次调整前,先后担任计统系系主任的有邱东、于洪平,任副主任的有于洪平、王庆石、白雪梅,担任系党总支书记的有王春荣、许秀琴。

第二次调整后的计统系更名为统计系。

这一时期的基本特点是:㈠专业调整、人员变动规模较大。经两次院系调整,计统系由包含三个专业、一百多名教职工、近千名在校生的大系,变成了只设一个专业、专职教师14人的小系。这种变化恰恰是计统系在新时期不断发展的证明。从计统系分出去的专业和教师先后成为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经济系和公共管理学院的骨干和中坚。而计统系则重又更名为统计系,从建系初的东北商业专门学校统计系回到如今的东北财经大学统计系,就专业结构角度讲,完成了一个由单一统计学专业发展,到统计、计划、工业经济多专业共同繁荣,再到单一统计学专业发展的历经50多年的轮回。㈡以博士点建设为基本特征,说明统计系的学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仅在校内居领先地位,在国内也属一流水平。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各类科研成果的发表,说明计统系的学术地位不断提高, 在国内的影响与日俱增。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34311.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张老师
上一篇 2023年 6月 18日 下午4:09
下一篇 2023年 6月 18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