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流动站举办
师资博士后中期考核报告会
12月28日上午,文学院二楼会议室济济一堂,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师资博士后中期考核报告会如期举行,对侯春林、孙浩宇、刘文祥、亓晴四位老师进行中期考核。与会人员有校外专家高玉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涂险峰教授(武汉大学),评审专家李伟昉教授、王宏林教授、梁工教授、张先飞教授、胡全章教授,以及负责文学院博士后管理工作的白春超教授、侯运华教授。本次会议由常务副院长王宏林主持。
会议伊始,王宏林简要介绍了河南大学师资博士后管理制度及本次考核对象。师资博士后制度是河南大学为适应国际、国内人才发展战略而实施的人才引进多元化的重要举措。师资博士后在站期间需要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并完成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出站考核等环节。
随后,侯春林、孙浩宇、刘文祥、亓晴依次对入站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汇报。侯春林是文学院与历史文化学院联合培养的博士后,合作导师为张倩红教授,报告题目《圣经经济思想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他从文学、史学两个维度陈述了自身课题的研究价值师资博士后什么意思,认为如果探讨宗教信仰如何参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建构早已是热门课题,那么探索经济因素在古代如何参与建构出一个圣经信仰共同体,仍然有着巨大的讨论空间。孙浩宇的合作导师为关爱和教授,报告题目《章太炎学术建构与文学精神》,他在广泛阅读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关于章太炎的文学思想研究并不充分,该课题将着力探索章氏文学思想与学术建构的关系。刘文祥的合作导师为张先飞教授,报告题目《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发生研究》,他大量查阅和梳理了晚清以来的多种史料,追溯了鲁迅、周作人、茅盾等人的乡土认识,致力于还原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发生现场。亓晴的合作导师为王宏林教授,报告题目《书写模式及其典范意义研究》师资博士后什么意思,她对该课题的多个方面进行了清晰表述,对《诗经》乐歌的功能定位以及不同功用的乐歌的多种特色进行了梳理和考辨,并将继续就《诗经》乐歌各书写模式的典范意义展开进一步研究。四位师资博士后在各自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凝聚成果,入站以来共获批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2项、省级项目3项,发表C类论文4篇,出版专著1部,并有多篇C类论文待刊,成绩喜人。
按照会议议程,诸位专家对四位师资博士后进行评议。高玉通过比较浙江师范大学和河南大学两校博士后的引进与培养,对我院四位博士后的论题与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针对性地指出了研究中需注意的学术陷阱等建议。涂险峰对四位师资博士后的研究报告依次进行点评,表达了对最终研究成果面世的殷切期待。其他专家也就师资博士后的论题要点、培养模式、工作成绩发表了自身看法。根据河南大学师资博士后的考核规定,考核组认为,四位师资博士后均已达到相应要求,中期考核合格。
最后,王宏林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中国语言文学师资博士后中期考核报告会圆满结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3613.html
评论列表(2条)
[…] 在当今这个时代,总有一些特殊的行业需要大家时刻保持一种学习的状态高校对师资博士后有哪些福利,否则一步一个脚印就会跟不上行业的发展。教师界就是这样存在的,传道授业需要教师自身有强大的知识积累,从多角度多角度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因此,高校教师在职进修的道路永远不会停止。现在很多高校教师都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那么高校教师读在职博士后会有哪些方面的收获和提升呢? […]
[…] 中国语言文学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