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0日,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支持、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第十五届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论坛举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明、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胡晓阳、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丹、外国语学院教师代表以及来自国内外高校的20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参与本次论坛。
线下参会人员合影
本届论坛共收到来自国内外113所高校500余位研究生的531篇投稿,涵盖东方语言文学文化、西方语言文学文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别和区域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五大研究方向。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设置19个分论坛会场。
线下开幕式现场
线上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在论坛开幕式上,陈明围绕3个关键词致开幕辞。第一个关键词是“感恩”。陈明代表学院对长期支持论坛工作的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认真参与审稿的各位老师、筹备论坛的师生团队以及积极参与论坛的同学致以诚挚的谢意。第二个关键词是“守正”。陈明指出,身处新时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和新技术的挑战,希望外语学科研究生能坚守家国情怀,守住学术报国、取法乎上、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第三个关键词是“创新”。陈明指出,研究生论坛是思想交汇、观念碰撞、友谊联络的大平台,同学们应该“以外语为基础”,不局限于某种外国语言或文学,兼具其他学科的素养,在跨语言、跨文化、跨区域、长时段的语境中,不断训练和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培养自己成为国际化的有用之才。
陈明致开幕辞
胡晓阳指出,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从2009年开始启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旨在为同学们搭建综合培养的平台,打破学生、教师、学科、学校以及国内外之间的壁垒,最终形成研究生综合创新的培养体系。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论坛也是创新计划支持的论坛之一,自2009年至今已连续举办15届,产出了大量学术成果,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胡晓阳希望研究生们能利用这次参与论坛的机会,开拓视野国外法学博士,学习交流,用跨学科的思想激发出更广阔的学术想象空间,最大限度展示自身的研究成果,为未来的学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胡晓阳致辞
论坛开幕式邀请了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的章文老师、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的张忞煜老师作主旨发言。章文以“坚定作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者的信念感”为题,与大家分享了个人治学的若干经验。她指出,信念感就是读好手中的书,做好心中的事,具体可以分为3个方面:作为外语学习者的信念感在于夯实语言基础,作为学术积累者的信念感在于熟读深思,作为人文研究者的信念感在于牢记文化身份。在外语学科的学术研究中,不仅需要夯实语言基础、做到熟读深思、学会克服治学过程中的倦怠感,还应当树立求新意识,以个人参与促进群体创新。此外,学术要以服务群体为信念国外法学博士,随时与外界保持互动,只有放开视野,不给自己设限,才能走得更远,发掘更多的可能性。
章文作主旨发言
张忞煜以“学海无涯,以爱为舟”为题,结合自身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了学术研究的心得体会。他指出,作为学术研究者,既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直面国际学术界,又要充分意识到现代学术“中心—边缘”体系已经面临挑战,必须拥抱充满活力的多元世界体系,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开拓新的知识边疆。此外,要通过学术研究,不断开发自己和世界建立起来的新联系,由此激发学术之爱,克服学术探索中的不确定性和虚无感。张忞煜鼓励同学们将对不完美的学术研究的热爱汇入对不完美但依然可爱的世界的热爱,为社会、国家、全人类注入不断向前的力量。
张忞煜作主旨发言
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宁宇、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罗兹深、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廖传琳和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徐志鸿作为学生代表,依次进行了精彩的学术分享。他们的汇报题目分别为“中上健次《千年愉乐》中物语与反物语的双重叙事运动”“认知映射视角下空间隐喻翻译的映射关系处理方法探析——以《活着》韩译为例”“多模态图文关系研究综述”和“外来诗学与本士资源的调和——论冯至《十四行集》对里尔克物诗的阐释与变异”。
学生代表作论文汇报
上午的开幕式和主会场报告结束后,参会同学分别进入线上、线下的分论坛会场进行发言和讨论。分论坛共分为五大方向,其中东方语言文学文化方向共设5个分会场、西方语言文学文化方向共设8个分会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别和区域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各设两个分会场。同学们在分享研究成果的同时,也认真倾听了其他同学的报告,并对产生的疑问和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和阐发,会议气氛活泼热烈。东南亚系熊燃老师,西亚系沈一鸣老师,西葡意语系郑楠老师、王渊老师,英语系姜清远老师,日语系周彤老师和朝(韩)语系宋文志老师担任分论坛点评嘉宾,各位老师就同学们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在肯定同学们研究价值的同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部分分论坛
在论坛闭幕式环节,7位点评老师进一步就各分论坛的情况进行总结。老师们表示,与会同学的论文不乏亮点,整体选题广泛多样,具有跨学科的视野和关照现实的意识,论文显现了同学们扎实的文本细读和论文写作功底。老师们认为,同学们对各自学术方向的发展有着良好的把握,在研究方法上做到了学术传承与前沿追踪并重。点评老师还对投稿论文提出了改进建议。
老师们作论文点评(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熊燃、沈一鸣、郑楠、姜清远、周彤、宋文志、王渊)
在随后的颁奖环节,王丹宣读本届论坛的获奖名单,在场的各位嘉宾为线下参会的同学们颁发了获奖证书。在本届论坛收到的531篇论文中,共有21篇论文被评为一等奖(硕士生论文14篇、博士生论文7篇),35篇被评为二等奖(硕士生论文22篇、博士生论文13篇),61篇被评为三等奖(硕士生论文37篇、博士生论文24篇),142篇被评为优秀奖(硕士生论文96篇、博士生论文46篇)。
颁奖仪式
王丹在闭幕致辞中,将“精进”与“笃行”两个词赠予与会研究生,希望同学们把追求卓越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生活方式,把躬行践履作为一种完成自我修养的理性自觉,努力做到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王丹致闭幕辞
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论坛自创办以来,始终致力于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硕、博士研究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为青年学子交流学术经验、结交学术伙伴、培养创新意识、了解学科前沿提供窗口和路径,借由彼此之间的交流拓宽大家的学术视野,通过师者的引领鼓励同学们将研究推向纵深。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3823.html
评论列表(1条)
[…] “世界数据论坛”是由联合国发起的全球性重要会议之一。2017 年迄今,论坛已在南非开普敦、阿联酋迪拜、瑞士伯尔尼举办三届。论坛为促进全球数据共同发展、推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统计监测、构建全球数据治理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本届世界数据论坛由联合国主办、中国国家统计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承办,将于2023年4月24至27日在中国杭州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