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雨朋(左)正与学生交流。
吴雨朋,1981年出生重庆国外博士,北碚人,2004年赴英,先后就读于诺丁汉大学、奥斯特大学和华威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诺丁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
感言:希望能将研究成果带回重庆,为家乡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吴雨朋31岁时就开始带博士研究生,是世界名校英国诺丁汉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33岁时,又开始带博士后。
与此同时,他还要给很多硕士生、本科生上课,为他们提供学术指导。“在我们眼里,他既是严厉的学术导师,又是平易近人的朋友。”他的博士生孙燕怡如是说。
不久前,在诺丁汉大学校园内,吴雨朋接受记者采访,说起了他这些年来的经历。
“不可思议”的奖学金
吴雨朋的外公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小,吴雨朋就对外公十分崇拜,一直梦想着自己长大后能像外公一样出国留学。
不过,他小时候贪玩、调皮,成绩并不拔尖。直到2000年考入山东建筑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之后,才逐渐懂事,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开始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
2004年拿到诺丁汉大学建筑与可再生能源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时,他喜出望外:终于如愿以偿,可以出国留学了!
不过从国内到国外的最初一段时间里,他并不太适应。
“主要是语言问题。虽然在国内学了十几年英语,但很大程度上学的是‘哑巴英语’,所以在真正使用这种语言进行交流时便发现自己依然面临诸多障碍。”他介绍,有时听不懂老师们在课堂上说些什么,就只能在课后花大量时间自学。
由于读的是一年制硕士研究生,课程多、学习压力大,他就读诺丁汉大学期间,绝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啃书本”,就是泡在实验室里熬通宵做实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获得硕士学位后没多久,他收到了英国奥斯特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并获得该校提供的全额奖学金——在那之前,这种全额奖学金仅英国本国学生和赴英留学的欧盟学生才有资格获得。
“拿到这奖学金,意味着学费全免,且每个月有1000英镑左右的生活补贴。”他说。
吴雨朋后来还因此“享受了一次特别待遇”:某年办理留学签证时,英国签证官因为不敢相信一个中国留学生竟然能拿到该奖学金,将他的材料反复审核了三四次,连连感叹“不可思议”。
吴雨朋在奥斯特大学读博士的经历也颇有些趣味:因为博士生导师从奥斯特大学跳槽到英国华威大学,他便跟着从奥斯特大学“转”到了华威大学。
从31岁起开始带博士生
拿到博士学位后,吴雨朋顺利进入诺丁汉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两年后获聘成为该校助理教授。
从2012年起,他开始带博士研究生,当时年仅31岁。
吴雨朋的第一个博士生,正是孙燕怡。如今,由他担任第一导师的博士研究生已经有6个。
在学生眼中,这位年轻的博导其实和其他同龄人一样平易近人。因此,大家平时很少叫他“吴老师”,而更愿意称其为“Jack哥”(吴雨朋的英文名叫Jack)。
但与此同时,吴雨朋在专业领域的深厚造诣以及严谨治学态度,则是大家公认的。
他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在他指导下,甚至一些本科生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诺丁汉大学一批本科生跟随他从事“智能窗户”相关子项目研究,2015年竟然一举获得英国皇家屋宇装备工程学会(CIBSE)会长奖。
这获奖项目其实是吴雨朋所从事“智能窗户”项目研究的一个延伸。
“‘智能窗户’是个比较前沿的研究领域。根据玻璃材料的不同,‘智能窗户’大致可以分为电致变色、热致变色、光致变色等种类。”吴雨朋介绍,他们的研究方向是热致变色玻璃材料“智能窗户”技术开发与应用,也就是说,这种玻璃的颜色会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从而起到节能降耗作用。
相对而言,光致变色和电致变色材料成本高。基于降低成本等方面的考量,他们选择了热致变色“智能窗户”这个研究方向。
“我们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目前正在对相关技术和材料作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吴雨朋介绍。
为了提升学校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的科研水平,2014年,他建设了两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环境物理实验室,可开展在-20℃至60℃气温条件下的极冷、极热环境实验。
想把研究成果带回重庆
如今,吴雨朋和妻子、3岁的儿子一家三口生活在诺丁汉。
妻子虽是山东人,但在他“言传身教”下已经能听懂重庆话,也开始喜欢上了麻辣鲜香的重庆火锅和重庆菜。
“我最想念家乡的火锅了!在家也经常自己做火锅吃重庆国外博士,但无论如何都做不出‘家乡的味道’来。”他笑着说。
吴雨朋表示,很希望能有机会回国发展:“一方面,是因为远在重庆的父母年纪越来越大,需要我陪伴在身边;另一方面,我也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带回重庆,为家乡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作一些贡献。”
在他看来,像“智能窗户”这种技术,在重庆就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事实上,目前他已经就此与国内一些高校开展合作。
“接下来希望能与重庆的高校、企业合作,实现这一科研成果的转化并将其推向市场。”吴雨朋说。
考博圈征稿启事|考博路上,彼此相伴!
学长在自己博士备考的过程中,除了埋头苦学自己寻找复习方法之外,内心深处特别渴望有一个志同道合的群体与之交流,以及望与前辈探讨考博经验。因此,考博之艰辛,学长体会良多。那么,作为曾经战斗在考博一线的学长,想为现在或将来奋战在考博路上的你们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与鼓励。
考博圈正是这样一个平台,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学习方法、学习经验、以及励志的心灵鸡汤。由衷希望热爱这个平台的你们,可以分享自己的考博路上、读博路上的心得体会,与准博士们分享、交流、探讨。
请将您的作品发送至邮箱
良心制作平台,让更多的准博士们受益,感谢您的支持!
亲们,考博圈社区开通了,考博人自己的社区论坛,分享你的考博经验、学习方法还可以有打赏哦!亲们赶紧过来加入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45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