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至28日,文艺理论界五位知名学者相继应邀在文学院报告厅作了精彩的学术讲座。他们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春青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金永兵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永清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丁国旗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耿幼壮教授。文艺学学科的全体教师、研究生及相关专业本科生近百余人聆听了每一场讲座。
李春青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研究视角问题”的讲座。李春青教授强调了独特的主体视角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现当代文学在职博士,并从不同的主体视角出发,指出了士人乌托邦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超越性品格、文人趣味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艺术性品格之间的关联。
金永兵教授作了题为“读出经典——以哈罗德·布鲁姆的经典理论为中心”的讲座。金永兵教授针对经典的当代处境强调读书应该选择经典。随后,金永兵教授围绕着布鲁姆的经典观阐发了文学经典的美学特征,认为经典性是深入理解布鲁姆相关思想的重要途径。
张永清教授作了题为《结构主义的读者问题再思考》的讲座。张永清教授认为自巴特提出“文学科学”后现当代文学在职博士,研究者对其作者观、文本观的研究都取得了比较全面的理论共识。但在读者观的把握上仍存在根本性的分歧。要厘清巴特读者观的内涵,则需要回到其文本中去。
丁国旗研究员作了题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突围之路”的讲座。丁国旗研究员结合具体历史语境中的文本指出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二者是互相交融的,并对各自的品性作了阐发。就此而言,架构起联接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之间的桥梁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耿幼壮教授作了题为“伊格尔顿的自画像——《圣奥斯卡》及自传问题”的讲座。耿幼壮教授通过细致分析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和伊格尔的戏剧《圣奥斯卡》,发现二人身上有诸多相近之处,从而得出结论《圣奥斯卡》是伊格尔顿的一部自传体的自画像。
相继举办的五场高水准讲座活跃了文学院的学术氛围,同时具有方法论上的启发意义,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选择视角、阅读经典、发现问题、及立足于一手文献的重要性。讲座期间,广大听众与各位学者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和多层次的交流,展现了文学院师生的良好风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49631.html
评论列表(2条)
[…]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职攻读博士也成为了部分在职人员自我提升的方式,而且在近些年,在职博士课程班学员在毕业后同样能够获取含金量极高的博士研究生相应证书,因而更受在职人员青睐,那么,在2019年,选择攻读在职博士的学员可选专业都有哪些呢? […]
[…] 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和MTI等七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是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