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胜任国际组织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需求和学校“双一流”建设海事大学在职博士,大连海事大学积极开展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的推进工作,整合校内校外、国内国外资源,实现了学生赴政府间国际组织实习零的突破。
国际海事组织( ,简称IMO)是联合国负责海上航行安全和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的一个专门机构,是航运领域最重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之一。
经过与国际海事组织的深度沟通与人才选拔,学校推荐的3名博士研究生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打开了通往国际组织的大门,成功获得了国际海事组织的实习offer。
航海学院2020级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博士研究生房斯明与法学院2017级民商法专业博士研究生付梦华,成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组织实习项目奖学金,于5月抵达国际海事组织英国伦敦总部进行实习。航海学院2019级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博士研究生王程博将于9月开始在国际海事组织总部的实习。
此外,学校外国语学院2018级本科生孙银璐、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陈清珏、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彭雨恬于2022年1月赴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东盟中心(ASEAN-China )”进行实习。
早在上世纪80年初,大连海事大学就曾派教师赴国际海事组织任职,时为该组织的中国第一人。多年来,学校一直重视国际海事组织事务,一方面组建团队,持续跟踪国际海事组织热点研究问题;另一方面也和国际海事组织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近年来,海大一直在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胜任国际组织工作的高素质人才不懈努力。
2019年海事大学在职博士,学校出台了《大连海事大学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工作实施方案》,在每年一度的“国际文化节”中安排关于国际组织实习项目宣讲环节,优化教育引导与信息服务,为广大学子提供成长支撑保障,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大舞台。
2020年9月,学校成功获批教育部中外人文中心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近两年,海大共选派了200余名学生参加全球治理课程、“全球胜任力”课程、碳中和国际化人才实训课程等学习,不断形成以全球治理课程、国际化实践训练与人才培养体系互为支撑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育人格局。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主动回应国家需要,积极强化国际海事领域的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和对外交流,持续构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输送体系。期待有越来越多的海大学子走出国门,在国际组织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共谋合作共赢。
拓展阅读:
为满足航海类专业和非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体现学生培养特色,大连海事大学航海类专业实施学年制,学制四年;非航海类专业实施学分制,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允许学生根据本科生专业培养计划要求,在3-6年内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达到毕业规定的最低学分标准,即可毕业。
为帮助新生了解专业,制定学业规划,学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学校为新生配备导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规律,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技能训练水平。
关注”大连海事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大连海事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60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