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在美国:能力,财力,潜力【侨报-得州在线记者手记】2018是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美国mba回国,休斯顿北京大学校友会的校友们联手清华大学校友为母校庆生,推出“共担新时代责任“的中美高峰论坛。笔者有缘又结识了一批新老校友特别是近年移民过来的新北大人。北大清华不但是中国第一名校,也是海外华裔父母脑海里闪过的理想学府,美籍华人子弟从高中升大学的选择有很多,可以到外州上学,也可以享受学费折扣的本州大学,从海外诱惑来说,台湾有优惠的侨生制度,名校北大也有对外籍生优惠的特别政策。可能很多人想知道北大是否给她的学生武装上赚钱的双翼?北大毕业生的能力和校友圈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年轻人发展?
是北大2007年的毕业生,来美国12年了,他毕业的时候就做了工程师,后来在美国重新进法学院学习法律,2016年毕业后如今在一家律师事务所作律师。他很坦诚的告诉记者:从北大毕业时觉得自己很牛,自从进了老美的律所后才发现原来该学的太多了,也许可以用“任重道远”来描述未来的路。记者能从他乐观坚毅的目光中看到北大对海外新环境适应能力。
说起到美国之后改行,作为北大校庆赞助商的何巧莎算是变化最大的一位美国mba回国,她在学校学的是电机工程,如今在美国重新上中医学院考到了针灸执照后开办了中医诊所,她说诊所开在富人区客户里不少富豪.她可是当年是被保送到清华的广西全省两个名额之一的幸运儿。她说当年为爱情错误的选择回到柳州,5年后回北京读MBA,如今又远嫁到美国,从言谈中能明显感到她一路走来有得有失,但能看出她是一个坚强地面对人生挑战的人。
跟LG先生认识很多年了,直到最近在媒体群里他说北大历史图片展中一个小伙子就是青年时的他,记者这才知道原来身边同仁原来是1977年开放高考后78年就入学的北大人,一杯红酒下肚,他说上北大最幸运的的就是明白了中国真有天才,他们那届考入北大的同学中有诸如来自湖南的放牛娃竟然也能考上。学地质的他85年第一次出国就踏入美国的国门,那时出国想的就是开眼界闯世界。他说他们上学的时候日子苦到主要以玉米粥果腹。如今的“百年讲堂”当年就是学生大食堂,没有桌椅大家都要蹲着吃经常把粥弄到衣服上结成卡巴,学生们骄傲的自称为“北大第二校徽”,就是在那样的环境里他们完成了学业,并铸就了如今能提前拿到很好的待遇在美国石油公司退休。
相对笔者认识的许多许多在美自我创业的商海里浮沉的北大人,YMY先生算是职业成功的一位。他来美国17年了,86入校北大时学的就是化学专业,如今在做临床药品申报的他在大医院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上班,专业对口又扎根在世界著名的德州医疗中心可谓如鱼得水。他和很多同学都想告诉学弟的是:入一个好大学很重要,遇到人生导师更重要,人生导师寥寥数语可以让一个人少走不少弯路,最关键你有没有眼力和运气遇到正确的人指点你。王栋博士是2001年考入清华,如今在美国没改过专业仍然做工程师,说起到美国的得失,他感觉在美国学到了独立,失去的应该是情感,异国他乡毕竟没有在国内那么多的情感支持,他也同意遇到人生导师很重要。
积累了一定的管理工作经验后,杨睿是在2007年才入校就读MBA的北大才女,在外资奔驰经销商管理集团发挥她所学的MBA技能,作为经营骨干她的业务涉及15家4S店的运营管理,她觉得她在校学得知识全能应用上。校友圈也是她从北大取得的财富之一,她如今在美国很开心做地产和投资的业务.
在休斯敦发起本次校庆活动的北大休斯敦校友会长Wendy是家里的独生女,她自北大本科毕业后来到旧金山湾区的名校伯克利加大攻读了硕士,如今在休斯敦经营自家的油气技术公司,尽管近几年油价低迷导致很多石化公司很挣扎,但她始终扛起经营公司和社区服务的重担。3月底休斯敦老侨许华章过世,她领导的北大校友会捐出三千多元爱心款,成为休斯敦社团中捐款最多的社团。这次论坛她和组委会一道邀请了众多的专业人士针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液化天然气,生命科学和健康,教育和企业精神,技术与创新进行了探讨。
走在路上的清华北大人,没有停留在校徽的光环上,面对北美竞争的职场,冷酷的异域环境,他们不断探索着自我定义的成功之路。为我们记录北大人在美国的奋斗故事添加着素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80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