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和两江协同创新区承办,“物质科学与大国重材”全国博士后学术成果论坛将于10月13日至15日在两江协同创新区举行。论坛将邀请多位我国材料领域知名院士、专家学者以及优秀博士后、博士生代表作专题报告。
两江协同创新区
据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介绍,本次论坛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重庆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主办,旨在更好地引导和推动全国博士后研究人员在新材料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本次论坛围绕制造强国的战略布局,以“物质科学与大国重材”为主题,面向新材料领域的基础科学和前沿热点问题,展现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构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先进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
论坛拟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锋,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教授张平祥以及众多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
在主论坛上,吴锋院士将以《新型二次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研究进展》为题,就如何提升新型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和寿命,降低电池成本,需要创新的理念,科学的态度,提出新概念、探索新材料、构筑新体系、开发新应用全国博士,为本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大展宏图的机遇。
张平祥院士将围绕强电用超导材料及其应用,总结我国”十四五”期间超导应用需求,对近年来若干有代表性实用化超导材料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讨论我国实用化超导材料和应用研究和产业化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晶质石墨作为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材料,被誉为“21世纪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资源”。五矿石墨产业研究院院长王炯辉认为晶质石墨是我国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战略资源优势、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全国博士,需要产学研界联合,共同加强晶质石墨在电池负极应用和高质化利用技术研发,打造石墨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过程中发挥中国的主导作用。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的快速发展,电池安全问题迫在眉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黄云辉的报告将分析影响电池安全的主要因素,介绍安全电池的关键材料与技术,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含固态电池)的材料改性、复合集流体技术、电池健康状态监测的超声扫描技术和光纤传感技术等,也将对下一代电池进行展望。
除了主论坛外,还将举行四个分论坛,包括新能源与先进储能材料、装备轻量化和先进安全防护材料、航空航天先进金属结构材料和材料科学前沿与交叉研究四大主题,分别邀请来自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大、北京科技大学、金属所、703所等诸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
论坛将于10月14日上午在两江协同创新区融合创新中心举行开幕式及主论坛,14日下午至15日在明月湖未来酒店举行分论坛。(记者 赵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88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