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上外国际本科,上海“超牛”大学:创造全球第一、亚洲第一、全国第一,还走出诸多外交官!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校门1996年,上外通过教育部审核,成为进入“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大陆第一个独立的“翻译学”学位点;与6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40所大学、文教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王国庆系上外1975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经统计,该批学生中有2人进入外交部工作,14人直升国内高校研究生,17人留学国外继续深造。

一门语言就像一座桥,连接着我们和另一个世界。上海外国语大学在70余年薪火相继中,以语言为本,译四方之言,架起古今中外、跨越时空的桥梁;在日新月异的变换中,以译释意,躬身力行,诠释新时代外语高等教育的意义……回望过去,“YI”成了上外发展的关键词。

译:交文明,践使命,四方之言立根本

“译,传译四夷之言者。”“翻译”二字不仅关乎数千年中外文明交往史,其背后还蕴含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特使命。

1949年,秉承着为国家培养亟需俄语人才的使命,在陈毅市长的亲自关怀和指导下,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创办。著名翻译家、时代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管会剧艺室主任姜椿芳为上海俄文学校校长。从奉命筹办到正式开学,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上外国际本科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

上外国际本科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同年11月,上俄更名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增设英文班。1951年2月英文班44名学员组成一支赴朝语文工作队,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前线,支援朝鲜战场上战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上外国际本科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校门

上外国际本科

上外赴朝语文工作队部分队员(从左至右:黎景昌、过觉生、陈青、风兆荣、队长蒋之鉴)

195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学院,同时增设英、德、法语专业,学制定为4年。1963年9月,教育部通知,经中央批准,上外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直属教育部领导。

上外国际本科

抗美援朝时期,上外用语言建设国家、保卫国家;改革开放后,上外用语言开拓新知,沟通全球。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时被列为国家教委和上海市共同建设的首批学校之一。1996年,上外通过教育部审核,成为进入“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2017年9月,上海外国语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进入新时代,上外用语言诠释世界,传播中国的使命仍未改变,她把建成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作为全新的办学愿景。

上外国际本科

在百废待兴中艰难起步,在时代发展中顺势腾飞,在不居岁月中奠定人文底蕴,在薪火相传中创造无限辉煌。征程迢迢,上外始终坚守语言立本的初心,用“译”字串联起沧桑砥洗的七十余载,译出一番与国同运、与时俱进的精彩华章。

异:夺佳绩,逐梦想,日新日进书华章

时光如炬,岁月如梭。七十余载上下求索,占鳌头,夺佳绩,竞风流,上外人以“向上”的精神谱写诗篇,以“向外”的品格铸就海纳百川、胸怀天下的精神,以“异”乎寻常的发展速度书写非凡故事。

上外国际本科

中国大陆第一个独立的“翻译学”学位点;

全亚洲首屈一指的高级翻译学院;

获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全球最高评级;

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中国唯一位列世界15强的专业会议口译办学机构,英汉语对全球排名第一;

与6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40所大学、文教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

全球首批与联合国总部及各分支机构、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高校;

……

从语言起步,“译”一贯之,上外紧跟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把握发展脉搏,拓展学术领域,形成了文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个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学校是全国同类院校中唯一拥有三个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评A+,并列全国第一。

在“2020软科中国大学学科精度排名”中,上海外国语大学位列语言类高校中学科精度的第1名。

上外国际本科

在软科“2020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上外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中国高校顶尖学科”,位列全国第一。

上外国际本科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如今,上外拥有53个本科专业,涵盖12个本科专业类,包括34个语言类专业和19个非语言类专业。学校授课语种数量达49种,包括俄语、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希腊语、意大利语等 37 种现代语言,并开设拉丁语、古希腊语、世界语、梵语、古英语、古典叙利亚语、巴列维语、古典纳瓦特语、阿卡德语、苏美尔语、古典希伯来语、奥斯曼土耳其语等 12 种古典语言和国际辅助语课程。

在近期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上海外国语大学新增3个备案本科专业,分别是:“罗马尼亚语”、“财务管理”、“国际新闻与传播”。

上外国际本科

在教育部公布的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中,上外共有2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上外国际本科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科技、文化发展日新月异,上外在洞察变迁中日新日进。其间,每一次的突破,都是一次新征程的起点;每一次的创新,都是引领发展的进步。

意:注热血,琢璞玉,一心一意育翘楚

时代风云变幻,贤达创业维艰。七十一年前,姜椿芳临时受命创办上外。他出色的语言能力,爱才惜才的博大胸怀,艰难困苦中造就的高尚灵魂,沙漠骆驼般的钻研精神为上外奠定了海纳百川、胸怀天下的品格。

上外国际本科

姜椿芳

“扎根雨花石,润育长江水。清白是一家,含笑迎春晖。”这既是上海外国语学院首任院长王季愚的自励自勉,也是对她一生的白描。作为上外自1949年建校以来第一任由国务院任命的校长,她在上外工作了整整十七年。她所提出的要将外语院校建设成为多语种、多学科、多专业的外语文科大学,为上外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

贡献。

上外国际本科

王季愚

一本《美国文学大辞典》捧在手上,用“沉甸甸”来形容恐怕一点都不为过。作为国内第一部国别文学辞典,上外虞建华老师和其团队历时10年才完成这个光荣而又浩大的编写工程。十年风雨终结硕果。近日,教育部组织评选的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名单正式公布。虞建华教授主编的《美国文学大辞典》获著作论文奖一等奖。

上外国际本科

虞建华

她是新闻传播学院的明星教师,“温柔”、“认真”、“亲和”是许多同学对她的评价。她在朋友圈个性签名写着这样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她就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优秀教学奖一等奖的获得者,来自新闻传播学院的侯微老师。

上外国际本科

侯微

在上外,这些教师全心全意立德树人,坚定新时代外语高等教育的意义,贡献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上外向着建成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义:献赤诚,担重任,义无反顾为国家

扎根教育献赤诚,喜迎桃李成栋梁。70多年来,一代代名师大家乐育人才,莘莘学子砥志砺学。他们义不容辞地“把中外沟通,让东西交融”;他们肩负起“服务国家发展、服务人的全面成长、服务社会进步、服务中外人文交流”的责任,为文明交流不懈努力;他们中有的人成为马克思主义经典翻译的大家,有的获得多国文化勋章,成为多国院士的人文交流使者,也有始终活跃在中外交流一线的优秀校友。

上外国际本科

在政治外交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中国驻日本大使孔铉佑、前中国驻韩国大使邱国洪、中国驻朝鲜大使李进军、中国驻捷克大使张建敏、中国驻沙特阿拉伯王国大使陈伟庆、中国驻也门大使康勇和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大使衔代表沈阳……这些上外人秉持家国情怀,立足世界视野,发挥自身专长上外国际本科,用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架起沟通和友谊的桥梁,让世界各国关注共同命运。

上外国际本科

王国庆系上外1975届英语专业毕业生

建校七十多年来,上外也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翻译人才,涌现出众多翻译家和翻译研究名家。在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中央编译局原常务副局长顾锦屏、“资深翻译家”岑鼎山、国内马列经典著作权威翻译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亮勋……这些上外人“代圣人立言,笔重千钧”。他们义无反顾担起译著使命,甘愿成为“负重的骆驼”,在马列经典著作三大全集翻译出版的荒漠中默默耕耘上外国际本科,译出煌煌宏篇,意出煜煜思想。

上外国际本科

上外一期校友、中共中央编译局原常务副局长顾锦屏

而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光明乳业党委书记、董事长濮韶华、上海展览中心(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谦、上海中旅集团董事长郑蓓、嘉御基金(维新力特资本)董事长卫哲……这些上外校友在经济建设领域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

上外国际本科

上外1996届校友、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在全球领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中国声音愈发响亮。在国际事务的处理中,中国话语能力不断提高。以原新华社副社长周锡生、中国日报社总编辑周树春、凤凰卫视评论员杜平、澎湃新闻网常务副总编辑李嵘、东方卫视主持人袁鸣等为代表的上外人也在媒体领域不断为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上外智慧。

上外国际本科

上外2009届校友、上海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周瑜

用青春服务大国外交、用思考诠释世界变化、用沟通促进中外交流。活跃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上外人义无反顾地开拓新知,义不容辞地追逐理想。

宜:拓新知,转思路,因地制宜谋发展

什么是上外人的理想?

观察世界风云,贡献国别区域全球知识;讲述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上外人的理想。近年来,上外因地制宜推进大学发展,因材施教培养人才。

2015年,针对优秀本科生,上外开设了卓越学院,依托学校强大的多语种、跨学科交叉和高水平师资优势,采用多元化培养模式和个性化培养方案相结合的英才教育模式,重点培养“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

上外国际本科

“卓越学院的设立,既是为优秀学生搭建新的学习平台,也是在全校范围内为多语种+的实施树立一个标杆。”卓越学院执行院长姜智彬说。

2016年9月,卓越学院招收了第一批学生,共33人。经统计,该批学生中有2人进入外交部工作,14人直升国内高校研究生,17人留学国外继续深造。

2018年,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在上外成立。该研究院旨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精神,聚焦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开展对外交流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服务上海卓越全球城市、“五个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设战略与实际需求,已于2017年被列入《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专项行动。

上外国际本科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上外也积极推进学科发展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融合。“3D演播室”“媒体融合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应用实验室”“上外-科大讯飞智能口笔译研究联合实验室”等平台相继建立,力求给所有师生最前沿、最国际化的学术体验。

上外国际本科

2020年为推动翻译学科建设,打造高端译学平台,学校还成立全国高校首家翻译研究院,为新时代翻译研究的内涵深化与范式创新建言献策。

上外国际本科

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世界的视野,就是上外追求的视野。

从1949到2021,上外译出煌煌巨制,意出时代使命,也屹立在中国高等外语教育的桥头。乘着先辈的目光远眺,在世界上的各个角落也有更多上外人续写着永远年轻、永恒澎湃的故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89654.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王老师
上一篇 2023年 7月 28日 下午4:06
下一篇 2023年 7月 28日 下午5:02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1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