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
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
寻梦
一个流行的词语
置身于当今的社会,不管你愿意与否,努力拼搏、积极向上都已经成为你不得不直面的现实抉择。年少无知的我们,也曾经懵懂的追梦,我们不畏困难,不惧嘲笑努力的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于是才有了《国际关系学精要》的前身《国际关系实用手册-简答论述题》,这个粗糙的小册子问世迄今已经超过10年,虽然已经不再印刷,但这些年仍然会遇到有不少学生追问哪里可以找到这本书。带着这种责任我们觉得应该做一本更加精细一些的国际关系普及书籍,以回馈广大的支持者。
说实话,我们也曾经打过退堂鼓,毕竟编写的过程太过漫长,经历的困难也很多。感谢那座在心中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那就是永不放弃的精神。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拿破仑.希尔在《思考致富》一书中有个故事叫《距离黄金三尺》,我觉得非常有代表性,对于寻梦的人来说是一碗不错的鸡汤。这篇文章讲述的是达比和叔叔淘金的故事,达比和叔叔怀着发财的梦想到了美国西部淘金。他们凑足了钱,买了器械运到西部,开始挖矿。第一车矿石运到冶炼厂冶炼出来后,证明了他们得到的是科罗拉多最丰富的矿藏之一,但是正当矿井越来越深,达比和叔叔的希望也越来越大的时候,金矿居然不见了!他们拼命地挖,然而天不遂人心,金矿再也没有出现。最后,他们还是失望地放弃了。
于是,他们把器械以几百美元的低价卖给一个旧货商,然后乘火车回了家。那个旧货商找来了一个采掘工程师察看矿区,然后进行了仔细地估算。采掘工程师认为矿主没有采掘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懂“断层线”。他估算:再挖3英尺,达比和叔叔就能找到金矿。金矿就在三英尺之下!然而达比和叔叔已经选择了放弃,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而那位旧货商却从达比和叔叔挖出的矿藏上赚了数百万美元。很多时候我们可能离梦想只有一步之遥,却因为被现象所蒙蔽而选择了放弃。梦想的实现需要坚持,也需要智慧。
看了这个故事,你应该会明白这样一条欲望变黄金的原则:“失败是个骗子,它对人尖刻而狡猾,喜欢当胜利近在咫尺时将人绊倒。成功人士的秘诀在于,面临失败的时候,他们能再坚持迈出一步”。
《国际关系学精要》的初稿在2013年就已经完成,2013年在美国波士顿的寒冬中,我多次修改了手头的书稿英国国际关系博士,但一直不是很满意,于是期待留出时间来继续打磨。然而,2014年,我换了工作岗位,离开了坡上村,生活的城市也变成了北京、厦门。虽然厦门有旖旎的风光,可以发呆的沙滩和听大海歌唱的鼓浪屿,但由于事务众多,需要两地往返,这双城的生活使得我疲于应付,而没有腾出过多的时间去整理这份书稿,于是一拖再拖。每当我徘徊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的白鹭湖边,看着人来人往的青年学生们,在羡慕他们的青春年华的同时,让我更时刻觉得应该抓紧时间完成这份书稿,这也是对于我们团队青春时光的一份纪念。
这本书的前身《国际关系实用手册-简答论述题》在编写的过程中,要感谢高奕、时波、郭浩、田亮、丁豪、李婷婷付出的努力,当年的这个版本,对于后来框架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在2007年到2012年间,感谢和我一起努力的朋友们丛培影、姚玉斐、张华、孙林、邱培兵、张勇、谢磊、康杰、卜永光、戚凯、李侃、贾子方、席桂桂、孙涛、乔梦龙、崔巍、张锐、姜晓明、王江波、陈昌山、黄翔辉等,在这些年里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奋斗过。正是这种孜孜以求的精神,伴随着我们度过那段青春的岁月。我们常常想,年轻的时候还是需要有梦想,哪怕寻梦的路很艰辛,但正如席慕容所说:生命到最后总能成诗/在滂沱的雨后/我们的心灵将更加洁净/如果你肯等待/所有漂浮不定的云彩/到了最后终于都会汇成河流,我想这也是我们在看到该书即将付梓时的心情。
正如我们在十年前《国际关系实用手册》前言中所提到,未来的十年将是国际关系专业大有作为的十年,学生时代的我们这一幼稚想法居然在如今成真,而今的国际关系已经成为一门“显学”。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中国外交在全球的话语权也在逐渐提高,这些年我走访了数十个国家,深刻体会到国际关系专业的重要性,中国学者在全球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与此同时,这些年我在运营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微信公众号以及参加各个国际新闻节目时,我深深的感受到国际问题的爱好者越来越多,他们迫切的需要获得一些基础的知识,增进对世界的理解。除此之外,当你在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德国的勃兰登堡门,缅甸的大金塔、马尔代夫的海岛、澳大利亚黄金海岸、非洲的好望角遇到大量的中国同胞之时,你更会深刻的觉得国际问题知识的普及是如此的迫切,因为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走出去,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
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要感谢苏格教授、林宏宇教授、熊炜教授、戴长征教授的大力推荐,向各位前辈致以深深的谢意,同时也要感谢社科文献出版社政法分社的王绯社长以及我们的责任编辑常远。本书的章节规划由黄日涵负责设计,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至第三章由张华负责;第四章战前国际关系史由丛培影负责;第五章战后国际关系史由陈昌山、黄日涵负责;第六章新中国外交史概论由王江波负责;第七章政治学原理由康杰负责;第八章国际政治学概论由戚凯负责;第九章国际关系理论由谢磊负责。全文的审校由黄日涵、谢磊负责,在本书在校对过程中谢磊、丛培影做了大量的工作,特此向他们致谢。
这个序言初稿完成在阿斯塔纳零下六度的深夜,但彼时的我却感到深深的暖意,我想这暖意是来自这些年朋友们给我们的支持英国国际关系博士,同时也是来自广大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网友们给我们的鼓励,书籍的出版既是对过去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未来的起点,今后我们将会更加努力的将这一版本修改的更好,回馈更多的支持者。最后用哈萨克斯坦伟大诗人、思想家阿拜·库南巴耶夫的诗来总结,“世界有如海洋,时代有如劲风,前浪如兄长,后浪是兄弟,风拥后浪推前浪,亘古及今皆如此。”青年时代是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增进本领的黄金时代,我们希望热爱国际关系的年轻人,大家可以一起努力,寻找自己的梦,共圆中国梦。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失误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黄日涵 张华
丁酉年秋.于北京
《》
华侨华人·中外关系书系
《国际关系学精要》
黄日涵 张华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1月
主编简介
黄日涵,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国际关系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凤凰卫视、北京卫视、东方卫视、广东卫视、深圳卫视、厦门卫视等十几家主流媒体评论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海外利益、网络空间等。
张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科研室副主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台湾问题、东南亚问题和中美关系等。
学者推荐
《国际关系精要》是一部认真求实、内涵丰富的学术著作,既有国际关系历史综述,又有政治学理论概论和方法论简介。该书史论结合、中外贯通,可为国际关系专业教学与研究人士及广大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苏格
《国际关系学精要》一书角度周全,内容丰富,编写精致,论述深入;该书既适合浅涉国际关系研究之门的初级者,也适合对国际关系研究感兴趣的提高者,是一本升级版的国际关系研究普及书籍,特此推荐!
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林宏宇
作为《国际关系实用手册》的姊妹篇,该书以专题的方式,将国际关系学科中的历史、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梳理,有利于国际关系、外交学的学生以及国际问题爱好者更深层次地走进这一学科。
外交学院研究生部主任 熊炜
手边随时可以翻检,眼底不期可以瞥见,深入理论海底仍旧难以忘却,漫步知识沙滩总有灵光一闪——-这是我长期以来对国际问题著述的期待,《国际关系学精要》提供了有益贡献!希望所有结缘本书的人开卷有益,收获良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戴长征
寻梦之路启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98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