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大
-
亚洲城市大学排名怎样,2024年QS亚洲大学排名出炉 港大重返三甲
根据2024年QS亚洲大学排名,香港共有10所大学上榜,其中6所大学跻身亚洲百强,当中港大排名第2名,比去年跃升两位;香港中文大学(港中大)排名第10名;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排名第15名;香港城市大学排名第17名;香港理工大学排名第23名;香港浸会大学排名第64名。
-
读在职经济学博士,香港三校 经济学&金融学 PhD 申请总结 [2019.03.17]
香港三校的经济学和金融学博士,目前也已经决定了最终去向,希望能总结点有用的信息回报论坛。最终决定去港大就读金融学博士,考虑的因素主要是听说金融比经济在找教职方面更有优势,而且港大相比于另外两所学校更容易毕业?
-
香港国际本科,你心动了吗?港科大(广州)、港中文(深圳)招生比较
这几年,香港不少大学都在广东开办校区。香港浸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珠海联合创办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在深圳开办了深圳校区。2022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招研究生,2023年开始招本科生。另外,港中文(深圳)在广东、上海、浙江等6个省采取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港科大(广州)比港中文(深圳)的学费稍低一些,这个学费比在香港上学要便宜。
-
南师中外合作办学,港科大广州校区现已开始招生,你是否看好它?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从设立起就引起了很多关注,在留学竞争越发激烈、海外名校录取门槛提高、疫情仍未消散的多种因素下,如果能够在港科大广州校区(以下简称港科广)进行学习,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它和港科大、港中深和北师大浸会等学校又有何联系和区别?其实港科广并不是香港名校第一次在大陆开设分校,早在200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就宣告成立。
-
qs数学专业排名,2023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公布,港校依然保持绝对优势
排名是区分和比较大学、学位课程、城市和毕业生就业率的一个有用工具。近日,QS又公布了自己的重量级排名——2023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此次榜单对世界93个地区的1594所大学,超过15,700个课程进行了独立比较和分析。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共包括5大学术领域,跨越54个学科,还有3个首次进入排名的学科:数据科学、市场营销,以及艺术史。港校在化学、地理学、地质学、数学、环境科学专业优势很明显。
-
港科大在职mba,港科大MBA申请即将截止, 还在冲刺语言成绩的同学们看过来!
港科大MBA申请倒计时开始了!5月1日的DDL正逼近,还没有一份理想的英语成绩怎么办?除了雅思和托福的语言考试外,你也可以考虑使用多邻国英语测试成绩申请2023学年的港科大MBA项目。想要申请报读港科大非全日制MBA双周班,一份良好的英语成绩将会大大提升你的申请成功率!多邻国帮助大家以最便捷的方式、最佳的状态轻松考出英语成绩,助力港科大MBA申请。心动不如行动,现在就来冲刺港科大MBA!
-
港科大在职mba,推动并拓展你的职业未来,港科大非全日制MBA第二轮即将截止!
作为亚洲顶尖的MBA项目,港科大MBA同时开设非全日制MBA单周班和双周班,让职场精英人士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定制专业方向,边工作边进修,提升管理能力和视野的同时,不断拓宽人际网络。值得一提的是,港科大非全日制MBA项目为候选人提供多项学费减免计划,为您的职业发展实现最大化投资回报。公司提名计划(CNS)是港科大商学院与业界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渠道。港科大非全日制MBA(2022学年)
-
港科大在职mba,港科大非全日制MBA项目申请倒计时︱第三轮将在4月13日截止!
转眼间,就到了香港科技大学非全日制MBA第三轮申请的最后冲刺阶段!2022年4月13日是港科大非全日制MBA单周班和双周班申请的截止日期,想报读非全日制MBA的候选人,一定要抓紧时间呀。港科大非全日制MBA有单周班和双周班,周末授课,满足不同在职人士的需求,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选择。目前港科大非全日制MBA单周班和双周班的第三轮报名截止日期是4月13日。
-
广州国际博士,港科大(广州)公布最新办学进展
8月15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下称“港科大(广州)”)专题新闻发布会。广州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全面揭秘即将开学的港科大(广州)>>>“6月29日,教育部宣布了批准设立港科大(广州)的消息。港科大(广州)的硕博士招生采取申请制,以自主招生的方式进行,采用与港科大一致的招生标准、录取流程。
-
港科大在职博士,中国博士生资助
借助“华中科技大学学生资助课题组”对全国东、中、西部12所不同类型大学的913名在校博士生的问卷调查,辅之以博士生、博士生导师以及博士生教育管理人员的访谈资料,遵循实证研究的方法路径,就中国大学的博士生资助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现状分析。同时发现,博士生的个体特征、家庭社会背景、博士生教育经历、博士生教育的财政政策、科研项目投入政策,共同决定了博士生资助额度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