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法学(中美班)全程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代码、所属学科
专业名称:法学
专业代码:
所属学科:法学
二、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求以及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具备扎实法学理论基础与系统法学知识,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较强的外语能力,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能在国家政法机关以及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应工作的法学专门人才。
(一)专业特色
本专业属于我校法学院与美国肯特法学院、美国杜兰大学以及英国利兹大学等法学院之间合作与交流项目,采用“3+1”或“4+1”的“三双”模式办学,即“双校园”、“双教学”和“双证书”。
“双校园”指参加本项目的学生在我校学习4年,在国外法学院学习1年。
“双教学”指本项目由我校和国外法学院共同教学国际法律专业,部分国际项目提前将对方法学院2-4门法律硕士课程植入我校本科法学第7学期的学习课程之中,由国外法学院派教师来我校主讲,学生修完课程后,GPA达到规定要求即可被外方法学院LLM项目录取。
“双证书”指参加本项目的学生学完双方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后,将获得我校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本科毕业文凭和相应的学士学位,以及由国外法学院颁发的法律硕士学位证书(LLM)。
本专业立足于我校法学院和国外合作法学院雄厚的法学师资力量,依托我校经、法、管、文、理综合发展的优势,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培养方针,充分利用两校的优势资源,在保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从制度上鼓励学生从事科研活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动脑、动手的能力。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参加本项目的学生在四年内学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达到毕业和授予学位条件,同时修完国外合作法学院预先植入的2-4门法律硕士专业课程,可到对方法学院攻读法律硕士学位;学习一年,修完规定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达到学位授予条件,可获得国外法律硕士学位(LLM)。
(二)培养要求
在本科学习阶段,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训练,学生基本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系统掌握法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涉外法学研究和处理涉外法律纠纷的基本能力,掌握从事现代法律职业所必备的经济、管理和人文等基本知识;
2.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熟悉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熟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立法;
3.了解涉外法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4.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能达到出国留学项目的语言能力要求。
5.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毕业要求与授予学位类型
学制:在国内学习3年或4年。在国内学习期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学分方能毕业。
学位授予类型: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四、培养标准及其实现途径
培养标准
实现途径
1.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和牢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高度的社会正义感与责任感,以及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水平。
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团日活动等为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
2.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的法学思维和理论研究方法;具备持续地自我学习、独立思考和基本的理论研究能力。
通过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环境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等16门专业必修课,以及在民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环境资源法学、国际法学(双语)、国际私法学(双语)、国际经济法学(双语)、诉讼法学等学科领域多门专业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国际法律专业,为学生奠定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并掌握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同时,通过逻辑学、法学方法论、法律社会学、现代西方法哲学等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科学的法学思维与研究方法,提升其持续地学习、思考和理论研究能力。
3.掌握与法律职业相关的知识,具备通法律、晓经济、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基本素质。
通过经济学通论、管理学通论、高等数学、宗教文化导论、法律与乡村治理、信访、法制与社会冲突解决、未来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养、商法与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劳动者权益及其保护、就业与法律等20余门通识课的开设,使学生掌握与法律职业相关的经济、管理、人文等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努力将学生塑造成通法律、晓经济、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4.具备灵活运用法学理论与知识,准确适用法律规范分析和解决法律实务问题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电子计算机等工具和技术处理业务工作。
通过前述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的设置,使学生通晓、熟悉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及主要法律、法规,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立法;通过法律方法应用实验、立法和政策设计实务、行政法律实务、刑事司法模拟训练、商事法律实务、知识产权实务、涉外法律实务、诉讼实务、物证技术学、法律文书、法律诊所等专业实训课,以及以案说法、名案中的司法智慧与方法等通识课的开设,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法律实务问题的能力;利用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及其应用等专项教育课,使学生掌握处理业务的相关工具与技术。
5.具备国际视野,能够将法学理论的本土性与开放性相结合,能够运用外语进行对外交流合作,了解国外相关立法,熟悉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通过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专业必修课,以及系列双语课程如国际商法学、涉外投资法学、涉外贸易管制法学、国际人权法学、海商法学、英美法与大陆法、涉外经贸融资法理论与实务、涉外税法理论与实务、中国与WTO法等,以及拓展课程如国际关系与对外经济政策、中国区际冲突法理论与实务、欧盟法学、条约理论与实务、海洋法与中国海洋政策、国际商事仲裁理论与实务、涉外法律实务等,培养学生提供涉外法律服务的能力。
6.具备跨文化领域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具备运用专业外语和英美法系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涉外法学研究和处理涉外法律纠纷的基本能力。
通过西方法哲学( of Law)、美国合同法( Law)、美国国际法实践(US of Law)、国际商法学( Law)、中国法概论( to Law)、法律研究与写作(Legal and )、国际人权法与美国人权法实践( HR Law and US of HR)、美国司法审查(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 and Law)以及一年的国外学习等,培养学生跨文化领域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7.拥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沟通交流能力。
通过军事理论、公共体育、体育专项、社会学原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电影中的法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易经、音乐与人生、法学创业指导等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较深的人文素养;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和情绪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人际沟通交流能力。
五、培养环节与学分结构比例表
培养环节/课程类别
学分
类型
学分
备注
课
堂
教
学
公共课
45+5
必修
29+5
选修
16
专业类平台课
52
必修
44
选修
专业课
28
必修
17
选修
11
课外素质教育
10
10
实践教学
15
必修
15
总学分合计
155
其中课内学分
125
说明:公共课中的“+5”学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4学分和军事理论课的课外实践1学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03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