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向特色
国际经贸法律实务方向是我校法律硕士法律(非法学)专业研究生特色专业化培养方向之一,是依托于国际法学院,结合我校法律硕士培养项目而设立的专业硕士学科。
本专业方向建立在我校传统优势学科国际法学学科基础之上,旨在培养法学知识扎实全面、了解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环境和发展现状,掌握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法律与惯例,了解我国国际投、融资的政策法律,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和开拓精神,能够从事涉外法律实务的国际经贸法律人才。
特色优势
革新课程
(1)打破传统学校内导师授课模式,每学期组织学生走进知名律所,由一线律师全程结合案例进行实务授课,最终在律所完成期末考核。学生可与高级合伙人面对面交流,了解律师行业实操情况,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采用“双导师”负责制,校内导师由国际法学科骨干教师团队组成;校外导师则来自知名律所专业国际经贸团队高级合伙人、合伙人;仲裁机构专家等,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指导;
(3)教学过程中采用真实案例实训并进行分组模拟训练。同时注重双语训练,提高同学阅读英文文献与英文检索能力。
特色课程
本方向课程关注国际经济交往中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主要课程有:国际贸易救济法律与实务、跨国并购法律与实务、国际金融法律与实务、海外投资法律与实务、外国公司法、国际税法、国际诉讼与国际商事仲裁法等。
管理方式
特色化管理模式,本方向一直采用团队化管理,方向学生一起战斗、一起成长、一起奋斗、一起学习。定期举行方向大聚会,学生间沟通交流、互相探讨,学术氛围浓厚,同学间关系紧密,在两年中,共同扶持、共同进步。
二、师资介绍
张国元、彭溆、甘瑛、倪静、郭华春、于南、张泽平、贺小勇、张磊、王勇、魏红等
三、导师简介
倪静
倪静,女,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国际私法博士论文,法国马赛第三大学欧盟商法硕士;厦门大学和法国马赛第三大学联合培养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学博士后。在《知识产权》《电子知识产权》《法律适用》《人民法院报》等核心期刊、报纸上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知识产权争议多元化解决机制》并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
现主要从事国际贸易法、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
甘瑛
甘瑛,女,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厦门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比利时根特大学欧盟法与比较法LL.M学位。以全英文为来自大学、大学等法学院学生讲授中国对外贸易法等课程;出版了《国际货物贸易中的补贴与反补贴法律问题研究》《WTO补贴与反补贴法律与实践》等专著;在《民商法论丛》《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国际商法论丛》《政治与法律》《国际贸易问题》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独立承担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数个。
现主要从事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WTO法律体系以及专业英语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
张泽平
张泽平,男,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英国语言文学学士,国际法学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人员,国际税法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曾在中国驻马其顿共和国大使馆工作,负责领事业务。已出版专著1部,参编或主编教材4部,在《国际问题研究》《环球法律评论》《国际税收》《税务研究》 for 等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及以上课题4项。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税法、国际私法。
张国元
张国元,男,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国际法学院副院长。1994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专业并留校任教至今,期间完 成了法学硕士、法学博士的学业,于2004年取得国际法专业博士学位。著有《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特许经营法律与实务问题研究》等。
先后开设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国际经济法、国际金融法、WTO法律制度以及国际私法等课程。
贺小勇
贺小勇,男,华东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华威大学发展法硕士。美国旧金山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常务理事。上海WTO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曙光学者。中共中央“金融安全与法制建设课题组成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上海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现代法学》《法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著作有《论金融全球化趋势下金融监管的法律问题》《国际贸易争端解决与中国对策研究》《WTO与IMF框架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法律问题》等。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司法部、教育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项目多项。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法。
张磊
张磊,男,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法学院国际投资法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法学院人权与人道主义法研究中心副主任。2010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专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3年在复旦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并顺利出站。截止2013年12月,出版个人专著2部,在《法学》《政治与法律》《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3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法学)》全文转载,2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摘,在其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5篇。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投资法、国际争端法。
郭华春
郭华春,男,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著有《规范金融跨国监管关系的程序化路径研究:基于反思法理论的视角》。
彭溆
彭溆,女,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旧金山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法国埃克斯-马赛第三大学与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专业双法学博士,英国华威大学发展法专业法学硕士,吉林大学国际法专业法学硕士。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美)-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研修。法国政府埃菲尔博士奖学金获得者,英国政府志奋领奖学金获得者。上海市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负责人。著有专著《论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中的司法造法》,曾在《法学》《政治与法律》等法学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法、世界贸易组织法。
于南
于南国际私法博士论文,女,法学博士。自2007年着手研究国际刑事法院,至今已7年有余。在《刑法论丛》《甘肃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包括《国际刑法中的司法正义与和平价值》《〈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第16条的适用及其评析》《国际刑事法院的政治性与法律性》《国际刑事法院自行发起决定可受理性的诉讼程序裁量权研究》《国际刑事法院法官证据判断方法裁量权研究》等。博士论文《国际刑事法院法官裁量权研究》被评为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优秀博士论文,获评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资格。分别于2007年和2012年作为正式队员和带队教师带领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代表队参加由国际刑事法院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承办的第一届和第二届国际刑事法院审判比赛。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法学国际公法方向。
王勇
王勇,男,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法学博士,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在复旦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挂职任杨浦区政府法制办副主任。在《现代法学》《法学》《法学杂志》《政治与法律》《青海社会科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求索》《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美国问题研究》《兰州学刊》《江淮论坛》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法学论文。主持完成了教育部、中国法学会、上海市哲社办、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法学会、博士后资助项目等多项课题。
讲授国际公法学、国际环境法等课程。在教学中,坚持精心准备、认真施教的教学原则,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被评为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本科优秀主讲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公法、国际政治、国际关系。
魏红
魏红,女,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学位、法律硕士学位、法学博士学位;比利时根特大学欧盟法与比较法LLM硕士学位。中法文化交流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研究人员,美国乔治城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兼职律师、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长期从事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法和海商法教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法、海商法、欧盟法与国际贸易救济法律制度。曾主持或参与多项教学改革及科研项目,发表相关法学论文数十篇,参加编写教材与教学资料十多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09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