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重庆5月15日消息(特派记者叶海声)5月14日上午,“2019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高校行”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走进西南政法大学,30余家网络主流媒体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了学校校史馆、法律诊所、西政青年之家文创馆、司法鉴定中心,共同探访了新时代法学教育的“西政创新”。
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国家首批重点大学。当前,西南政法大学正在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着力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
采访记者团们来到西南政法大学“法律诊所“进行参观周涛摄
“把脉”民事纠纷
一个“法律诊所”引发的掌声
走进西南政法大学的学生活动中心,一个挂着“法律诊所”的招牌吸引了采访团成员们的注意,办公室里人流如织,来自法学专业的志愿者轮流值班,为市民免费提供法律咨询。
“西南政法大学以法学见长,这门优势学科,被运用于志愿服务中,确实是一个创新。”中国西藏网记者张亚男说到,以“法律诊所”模式开展法律援助志愿者活动,不仅有助于法律教学的稳定性,对法律援助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东方网记者刘辉参观了“法律诊所”后赞叹到,在致力于“法”文化的传承创新上,西南政法大学真正发挥出“法”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为国家推进法治建设打好了文化基础。
据悉西政国际本科,“法律诊所”分了不同的“科室”,有婚姻法、民法、劳动合同法等部门,为市民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法律服务。志愿者不但每天免费“坐诊”,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服务,还坚持每周走进社区,通过“三下乡”的方式进行义务法律宣传,提供咨询,并无偿代理案件。
自2006年7月成立以来,881名“法律诊所”的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社区街道,为广大群众提供800余次法律咨询,为困难群体代理诉讼案件超过300件。
记者们走进西政青年之家文创馆,欣赏了学生们制作的手工产品周涛摄
随后,全国主流网络融媒体主编、记者们还参观了西政青年之家文创馆,欣赏了学生们制作的明信片、卡通玩偶等工艺品。据了解西政国际本科,青年之家文创馆是由西南政法大学的学生们自主设计创建的,旨在传播新时代团学思想、面向全校团员青年开展思想教育和文化宣传工作、展示学生文化创意。
采访团成员们走进校史展览馆,聆听”西政精神“背后的故事周涛摄
聆听“西政精神”
一场校史解说带来的思考
“近70载砥砺奋进、春华秋实,学校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法治事业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跟随解说员,采访团成员们走进西南政法大学校史馆,依次浏览了渝北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宝圣湖校区三个校区的展示图,并观看了由“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周应德教授口述的西政视频,了解学校建校近70载的发展历程,聆听了“西政精神”背后的故事。
广西新闻网记者莫晓雯正在观看我国民法学“活化石”金平教授《民法草案修订稿》的珍贵手稿,她表示校史馆内藏乾坤,别有洞天,这么一个小小的建筑竟然藏有这么丰富、大量的历史实物,简直就是一个见证西政历史的“博物馆”。
记者用手机记录下西南政法大学近70载的发展历程周涛摄
“宏大的结构、丰富的史料,让人真切地感受了西南政法大学近70年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真羡慕能在这所充满历史底蕴的学校学习的同学们。”听完讲解员梳理了西南政法大学的建校历史,南方网记者唐巧燕对学校辉煌的历史以及为国家作出的卓越贡献表示赞叹。
据悉,西南政法大学校史馆初建于2007年,历经2010年改建,2014年扩建,2018年8月修缮完成。校史展览馆共分为序厅、党建工作篇、中心工作篇、保障工作篇和尾厅五个部分。借助图片、实物、模型、视频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系统地展示了西南政法大学的历史足迹。
司法鉴定中心的特殊“藏品”让记者们大开眼界周涛摄
教你识破“犯罪痕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31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