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7日,北京大学召开2019年新聘任博士生导师论坛。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巡视员唐继卫、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林梦泉,副校长、教务长、研究生院院长龚旗煌出席论坛,新聘任博士生导师、资深博士生导师代表、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及研究生院工作人员24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分为三阶段进行,分别由研究生院副院长姜国华、杨立华、王天兵主持。
论坛现场
龚旗煌为新聘任博士生导师讲“第一课”,他指出,作为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京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经过121年的发展,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北京大学的主要办学指标已与世界一流大学具有可比性。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指出,党和国家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在高等教育从更大走向更强的过程中,需要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研究生教育是北京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校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在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调整研究生规模和结构、加强培养过程管理等方面正在进行一系列改革与探索。博士生导师肩负着为北大、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任,学校希望通过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为导师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导师尤其是年轻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带动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龚旗煌讲“第一课”
唐继卫分析了我国博士生教育整体发展状况,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博士生规模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但与博士生教育强国相比,我国的博士生教育还存在着差距。要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建设博士生教育强国,导师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他提出,应严格导师任职条件,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构建以导师为核心的新时代博士生质量保证体系北京国际博士,促进博士生培养生态建设。唐继卫对北京大学博士生教育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并希望北京大学进一步加强改革与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为国家培养更多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唐继卫作报告
林梦泉作题为“学位论文质量治理体系与评价”的专题报告。他首先介绍了我国已经构建的政府监管、学位授予单位内部保障、社会第三方监督的三位一体的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他指出,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机制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位论文质量正面临新的形势,国家对学位论文质量监测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通过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和完善导师队伍制度体系,进一步强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他重点介绍了国家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组织形式、工作程序、标准规范,并结合近年的抽检数据对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博士生导师能够严把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关,保证研究生学位质量。
林梦泉作报告
光华管理学院张志学教授分享了“如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博士生”。他指出,博士生导师应当以学生个人发展为中心,建立指导型师生关系。在招生和培养过程中,导师应当选拔有研究兴趣的学生,注重他们的基础学科训练、研究范式培养,鼓励他们自主寻找论文选题,与国际上活跃的学者合作发表论文,并在实际中锻炼他们的教学能力。他还结合光华管理学院每年都有博士毕业生直接去国外大学担任教职的情况,与大家分享了国际化博士人才培养的实践成果及经验,以及遇到的问题与思考。
张志学作报告
物理学院江颖教授以“做博导十年的一点体会”为题作报告。作为年轻导师代表,他结合自己在北京大学入职工作、担任博士生导师和从事科研工作十年来的经历和心得,认为新任博士生导师必须格外重视第一批博士生的培养,师生教学相长,并形成自己特有的实验室文化。在指导过程中,导师应当引导博士生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量身定制研究计划和方向,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不断磨练他们严谨的作风和思辨的能力,最终使每个博士生在毕业前掌握一门独特的实验技术或者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
江颖作报告
在高校师德师风、论文学术规范和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问题备受社会关注的大背景下,本次论坛还专门邀请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学者围绕师德师风、学术规范和心理健康作专题报告。
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张庆东作题为“教师纪律要求与廉洁风险防范”的报告。他指出,博士生导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重视自身师德师风表现,以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标准遵规守纪,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社会交往等方面防范风险,严守纪律红线和法律底线,努力达到道德高线。
张庆东作报告
信息管理系王子舟教授作题为“学术规范与文献引用方法”的报告,他介绍了如何避免抄袭剽窃、怎样合理署名、正确投稿的方式等几种重要的学术规范类型,并对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引用标注方式等学术引用要求进行介绍,强调学术规范是学者的生命线、是学术创新的前提,博士生导师应引导博士生恪守学术规范,规范学术论文写作。
王子舟作报告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以“做值得学生尊重的老师”为题作报告。他结合自身多年在大学生群体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方面的一线工作经验,通过数据呈现和案例讨论等方式,重点分析了研究生心理问题现状和成因,希望博士生导师在学术科研指导外,更多关注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引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令学生尊重的老师。
徐凯文作报告
为了使新聘任博士生导师熟悉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政策规定、工作内容、流程环节,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主任贾爱英、培养办公室主任胡晓阳和学位办公室主任黄俊平分别就相关工作进行了介绍,特别对国家和学校对于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最新要求和政策变化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导师们顺利开始博士生指导工作。
研究生院业务办公室作报告
论坛还进行了分组讨论。与会导师分成四个小组,结合论坛报告,畅谈心得体会,对在博士生指导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疑惑进行讨论和咨询,并对学校的导师队伍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分组讨论现场
新聘任博士生导师论坛是研究生院全面贯彻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总体要求,切实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而开展的重点工作。作为新聘任博士生导师的“岗前必修课”,本次论坛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了解北大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全面学习博士生培养相关制度政策、深入理解博士生导师职责和要求并进行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今后,研究生院将继续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探索导师队伍建设新机制,通过多种举措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北京国际博士,推动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32610.html
评论列表(2条)
[…] 长安大学2009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
[…] 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因人而异。目前基本上分成两派。首先谈谈学硕。优点:学硕比较容易读博,是真正意义的研究生,三年时间都在做实验,不上临床,如果能够读博士,毕业后基本上能进教学三甲医院,发文章,申请基金,就算进不了省级三甲,去市级很多地方都属于引进人才,给补贴,送房子,前途一片光明。缺点:学习年限过长,学硕三年,学博三年,没有规培证,毕业后在规培三年。基本上要出人头地九年打底。专硕的话,主要优点就是省时间,三年时间可能获得四证,规培证到手就意味着你硕士毕业就可以上班,研究生期间也都是在临床轮转,临床技能必能得到极大的提升。缺点的话,就是读博比较困难,轮转期间比较忙,毕业后较难在找到三甲、教学医院,以后职称晋升较学硕慢。从前景来看,学硕确实比专硕好太多。但你们可能忽略了,其实以上看法是将学博跟专硕比较,但并不是每个学硕都能读博,更多的可能是毕业后去规培三年,然后达到一个跟专硕同样的起点,浪费了三年时间。所以,个人认为,能找到博导的话,首选学硕,学硕毕竟帮老板做了三年实验,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基本上会给你硕博连读,读不了老板的话,稍微好一点的老板也会把你推荐给其他导师。真正靠自己去考的话,机会是十分渺茫的,毕竟每个老板应该都有自己的学硕,很难轮到你。但是不同院校,不用导师,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关键就是确认自己能不能读博。学习年限的话,我觉得并不是问题。很多人觉得读太久,就找不到男女朋友,没办法结婚啥的。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在读书期间,并没有人限制你恋爱,结婚的权利,相对于专硕经常夜班,公务繁忙,学硕可能有更多的时间跟机会遇到对的人,所以这锅。。。学硕不背。但是,不同学校,不同导师,还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而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