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国家教育部,是国家“211工程”、“985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是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文理科为基础,同时调进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圣约翰大学等院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师范大学,学校现有闵行校区和中山北路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3,100余亩,分别坐落在上海市闵行区和普陀区,校园环境幽美,素有“花园学府” 之美誉。
学科实力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括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9大学科门类,截止2011年有2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教育学、地理学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教育学原理、自然地理学等13个二级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1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及6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院系设置
截止11年4月,学校设置有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外语学院、商学院、金融与统计学院、对外汉语学院、传播学院、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19个全日制学院,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国际关系和地区发展研究院、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科学与技术跨学科高等研究院4个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2个管理型学院,含54系,68个本科专业。
其中,软件学院是全国师范大学中唯一一所示范性软件学院;对外汉语学院是国家8个对外汉语教学基地之一;中文、历史、数学、地理、心理和物理6个专业是国家文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院士与专家学者队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截止2011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近4000人,其中专任教师2000余人,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教师1200余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含双聘院士 6 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9人[2]、长江学者1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紫江学者80人,终身教授105人。截止2011年学校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学生14,000余名,研究生12,000余名(含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外国留学生3000余名。
国际交流
学校注重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和声望,先后与法国巴黎高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纽约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神户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英、法、德、日、美、加、澳、韩和俄等国10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部门建立了校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学校着力建设汉语国际推广重镇,设有国家汉办所属的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在美国、意大利等地建立了5所海外孔子学院。180多位国外著名学者受聘担任学校名誉教授、顾问教授 和兼职 教授。设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是国家中学校长培训和港澳台地区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的国家级基地,被誉为中学校长的“黄埔军校”。
历史沿革
前身史略(1924-1951)
华东师范大学诞生于1951年10月,是以私立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文、理科为基础,加上复旦、同济、沪江、东亚体专等学校的教育、动物、植物、音乐及体育等系合并而成,全新的华东师范大学在原大夏大学的校址上创建。
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均是沪上知名的私立大学。两所大学的教员中有许多知名的学者,而两校学生同样英才辈出。
大夏大学是由原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与前厦门大学教授欧元怀、王毓祥、傅式说等人和学生在1924年7月建立的,校名取“光大华夏”之意定名“大夏大学”。在当时以“建筑宏伟,环境优美”著称。大夏大学成立后,学校声誉不断提高,因此报名投考与转学来大夏求学者愈加踊跃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到1928年秋季学期时学生人数已达千人以上。后又由荣宗敬捐赠丽娃栗妲河,更使大夏以校景优美秀丽而闻名。从办学开始,一大批包括郭沫若、田汉、朱经农、马君武、邵力子等著名学者在内的教授都曾来校任教,这其中还包括天才诗人徐志摩也授课于此。良好的办学实力,使得大夏大学获享“东方的哥伦比亚大学”之美誉,与复旦、光华、大同并称为上海私立大学的“四大金刚”。
光华大学1925年6月由退出美国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的数百名师生所创建,从圣约翰大学辞职的19位中国教师作为光华初期的教学骨干,另有许多博学人士纷纷前来光华任教,以表示对爱国斗争的支持。当时的校长是张寿镛,文学院长是张东荪,中国文学系系主任是钱基博,政治学系系主任是罗隆基,教育系系主任是廖世承,社会学系系主任是潘光旦。胡适、徐志摩、吴梅、卢前、蒋维乔、黄任之、江问渔、吕思勉、王造时、彭文应、周有光、钱钟书等知识分子都曾在光华大学任教,是当时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云集的一所私立大学。教员多用英语授课。其校纪管理严明,学风有口皆碑。
建校初期(1951-1957)
学校成立后,即开始了学校各方面的建设工作。刚建校时学校设有教育、中文、外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音乐、体育等11个系,1952年9月,圣约翰大学的教育、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系;浙江大学的地理系;沪江大学的教育、社会系;大同大学的教育、物理系和震旦大学的教育系并入学校,并从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校调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师多人。体育系和体育专修科调至新建的华东体育学院。
21
本文结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4789.html
评论列表(1条)
[…] 小编想在这里说句公道话,其实不是所有商学院都那么“高冷”,也有很多获得国际认证、且自身是211/985的商学院,其MBA项目学费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