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邮箱:
学部地址: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教育园区雅观路135号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55号楼
【请将以下材料整合成为一个PDF文档,发送至以上邮箱,邮件主题请标注为“姓名+专业方向+应聘岗位”】
1.个人简历;
2.教学经历、可主讲的核心课程、未来教学计划;
3.三项代表性成果(包含但不限于论文、著作、专利、转化、应用、资政等);
4.未来研究计划;
5.三封推荐信。
欢迎符合条件的应聘者积极申请,2周内未收到通知的可视为未通过初审。
※天津大学简介
作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天津大学可谓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回顾历史,天津大学在中国繁荣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甲午战败后,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之父”、时为洋务运动领军人物的盛宣怀意识到:“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1895年10月2日,由清光绪皇帝御笔朱批,盛宣怀任首任督办,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堂应运而生。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天津大学在此阶段调出众多系组,充实和建立了一批新的大学,支持了蹒跚起步的中国高等教育。
1959年,天津大学被中共中央指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大学;改革开放后,天大陆续成为“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天大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天津大学用实际行动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百年传承,历久弥新,如今的天大集聚了一支由17位两院院士领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共有898名教授及5069名教职工。
迄今为止,天大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30多万高层次人才,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8158人,设有卫津路校区、北洋园校区、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以及深圳、福州两个国际校区。长期以来,经过几代师生的不懈努力,天津大学已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国家级平台引领,面向世界前沿
紧跟时代趋势,变中求新,学校始终坚持“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学科发展理念,形成了工科优势明显、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医、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学科布局。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天津大学共有25个一级学科参评,进入A类学科数达到14个。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进入A+档、4个学科进入A档、9个学科进入A-档。此外,11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百分之一,其中3个进入ESI前千分之一。
2017年,天津大学领衔提出新工科建设“天大行动”,构成了国家新工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2019年4月,天大又在全国率先推出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CCII),形成高度关联、贯通融合、持续创新的新工科教育体系,为新工科建设提供了全新范式。2019年,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在天大召开,以新工科为龙头系统推出了“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掀起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教育部依托天津大学成立“全国新工科教育创新中心”,为世界高等工程教育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标准、中国方案。
得益于稳固的学科基础天津大学师资博士后,学校的科研实力也在不断提升,天大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近5年来,承担了数千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所获经费累计突破40亿元。2015年至2020年,学校共获国家三大奖26项。
国家级引领、省部市级共同支撑,天津大学致力于打造一流的科研平台,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33个、天津市工程中心23个、天津市国际合作基地36个。另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2个。2019年10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正式启动建设;学校获批建设的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是教育部首批批复建设的7个前沿科学中心之一。
在新一轮人事制度综合改革中,天大各个学院根据学科发展方向需要,在师资队伍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按需设岗,精准招聘,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瞄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总体目标,天津大学诚邀海内外有志之士共绘蓝图!
※智能与计算学部简介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是在国家全面实施“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为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促进交叉融合而组建。学部共设四个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网络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并均为天津市重点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学科位列ESI全球前1%,软件工程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数据科学学科方向获得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部师资力量雄厚,现有140余位专职教师,多位教师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科研工作聚焦国际前沿,服务国计民生。学部参与共建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技术研发创新中心、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拥有认知计算与应用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先进网络技术与应用天津市重点实验室、机器学习天津市重点实验室、文物本体表面检测与分析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天津市公共安全大数据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国际合作科技基地-网络大数据国际联合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拥有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津大学分中心、天津大学超算中心等科研资源。近几年,学部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重点基金等高水平科学研究项目,发表了一批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学术论文,许多学术研究成果在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智能交通、智慧健康、防灾减灾、天文与空间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学部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600余人,硕士研究生700余人,博士研究生230余人,全日制留学生100余人,学部坚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天津大学师资博士后,与MSRA、IBM、谷歌、英特尔、腾讯、百度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共建创新实验室,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佐治亚理工、南卡来罗那大学、日本JAIST等国际知名大学共同设立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学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8%以上,已累计为我国IT领域培养了两万余名高层次优秀人才。
学部将始终坚持育人为本、严谨治学,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为导向,坚持高质量人才培养与高水平学术研究并重,努力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智能与计算学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50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