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2022年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两步搞定“论证有效性分析”

那什么是论证有效性分析,这种文体的本质是什么,考生该如何备考,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因此,综合来看,联考中的有效性分析只要求考生针对其中存在的缺陷及不足进行分析即可。2016的考生须要注意的是:论证有效性分析,是考查大家对论证的把握情况,而不考查对原作者基本观点的真实性的考查。

管理类联考和经济类联考的综合能力考查试卷中,有两篇中文写作测试题,其中第一篇是“论证有效性分析”。那什么是论证有效性分析,这种文体的本质是什么,考生该如何备考,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下面跨考教育逻辑写作教研室王晓东老师给大家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对所有的考生,尤其是未参加辅导的考生们有所帮助。

论证有效性分析,属于评论性文体。它主要是对某一论证进行整体分析,包括原论证的各种要素及推理过程及方法,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正反两种情况的分析,即原论证有哪些好的、值得学习的地方,同时又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其目的是通过有效性评论,使论证的思维更加严谨,论证更加有效,使评论双方都获得进步。

但是,在联考当中,命题人只要求我们对原论证存在的不足加以识别,并给出分析的理由,而无须去关注原论证中的优秀的值得学习的地方。同时,由于时间及字数的限制,命题人又不过分的要求考生对原论证的结构进行细致的分析。因此,综合来看,联考中的有效性分析只要求考生针对其中存在的缺陷及不足进行分析即可。

基于此,2016的考生应该如何针对该篇文章进行复习备考呢?王老师有如下两条建议:

建议1:掌握命题人常考的13种典型逻辑缺陷。

对于已经或准备参考辅导的考生,务必要跟着老师进行系统的学习,包括基本的阅读、缺陷识别等内容。对于自己复习备考的考生,可以参照着你手头的参加书,重点加强对典型缺陷的识别技巧训练。重点掌握这些典型缺陷,也足以就应对考试了。

2022年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

建议2:熟练掌握对典型逻辑缺陷的分析方法。

学会识别典型缺陷后,就要针对每个典型缺陷进行分析方法(套路)的专项训练,或者说分析的思维套路,而不针对具体的题目。在这个阶段,考生一定要对缺陷中蕴含的原理进行深入分析,争取以最精练的结构语言,清晰而深入的进行分析。

2016的考生须要注意的是:论证有效性分析,是考查大家对论证的把握情况,而不考查对原作者基本观点的真实性的考查。因此,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务必要注意以下两点:

1. 不要对论点本身的真实性进行分析,即不要直接针对论点进行反驳,而脱离材料中给出的论证内容。如果出现这种状况,那么你写的就是驳论文2022年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2022年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两步搞定“论证有效性分析”,而不再是论证有效性分析,从而严重跑题了。

2. 针对原作者的判断和推理进行有效性分析,而不要对事实性论据进行盲目的批判。对于作者罗列的已经发生的事实性材料,我们善意的认为它是真实存在的,但对该事实发生的前因及后续引发的结果却不能必然的认为作者的分析是正确的。

以上是对有效性分析的概括性介绍,考生应该从中把握住复习的重点和方法,也应该关注文中所说的考生常犯的一些错误,从而有效地进行备考复习。

论证有效性分析10大问题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就会有大批的考生跳起来问中文写作的问题,大家不明白的东西太多,写出来的文章错误也太多。根据往年收集的各种错误,我们精选出10类在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快来看看,这里面的错误你有没有犯过?

错误1:用标题表达观点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目的是质疑材料的论证,从而达到削弱观点的目的。因此标题应表示质疑,而不是提出自己的观点。

错误案例

标题:商业性冰雪运动中心盈利未必可观 (来自2020年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冰雪运动中心的经济效益习作)

点评:可改为“商业性冰雪运动中心盈利会可观吗”。

错误2:开头太冗长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第一段千万不要写得太长,请把宝贵的文字留给分析。

错误案例

“该论证通过目前一些地区、一些年份的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大于供给情况,结合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高的前提下,认为只要调整高校相应的专业设置,对大学生进行相应的就业指导,就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但是针对以上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未必就能得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复存在、大学生就业不是问题的结论,现分析如下:”(来自2016年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大学生就业并不难习作)

点评:这个开头实在太过冗长,其实写成下面这样就很好,入题快。“上述材料通过一系列论证,得出“大学生就业不难”这一结论,该论证过程是值得商榷的。现分析如下:”。

错误3:不整理论证关系

很多考生在论证有效性分析的写作中不整理论证关系,没有对前提与结论进行明显的区分。建议把论证中的前提和结论或者其中的核心词加上引号,表示强调,这样能够使阅卷者更容易了解你分析的目标。

错误案例

最后,文中说“股民懊悔没有选到好股票而赚钱是因为可选购股票太多”,此处归因较为单一。(来自2019年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选择越多越痛苦习作)

点评:前提与结论没有明显的区分。可改为:“股民懊悔没有选到好股票而赚钱”仅仅因为“可选购股票太多吗”?

错误4:质疑前提

在写论证有效性分析的时候,不必质疑前提的真假,而应探讨论证思路。

错误案例

首先,该论述以美国学者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为论点,得出诸如“全球化抹去了各国的疆界”等相关结论。这些陈述是否是作者原意无从考证,很有可能是论证者添枝加叶并曲解了原文自身的含义,其真实性值得商榷。(来自2010年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世界是平的习作)

点评:通常,我们不质疑材料的背景。也就是说,命题者肯定不会考核一个人是否读过《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因此姑且默认论述者的意思就是弗里德曼书中的意思,而不要去否定材料的前提和背景。考生需认真体味该点建议。

错误5:质疑结论

在写论证有效性分析的时候,不必对材料的结论表示赞同或反对,而应探讨论证思路。

错误案例

首先,论证者认为 “专业化的工作都是需要经过正规的培训”显然是欠妥当的。(来自2005年MBA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领导者是天生的习作)

点评:考生在此处评价的是一个论点而非论证关系,违背了论证有效性分析基本原则:通常不质疑结论,应选择“论证关系”来分析。否则,很难成为阅卷老师的采分点。

错误6:逻辑错误类型判断不准确

考生注意:命题没有要求必须断定逻辑错误类型或名称,如果写不准确可以不写。否则,画蛇添足反倒失分。

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

错误案例

首先,“世界上的事物是无穷的”不必然得出“选择也是无穷的”。因为世界上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是既定事实,而选择是人的主观意愿,两者并无必然联系。不宜将客观事实与主观态度相类比,此处类比不当,有所缺陷。(来自2019年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选择越多越痛苦习作)

点评:此处逻辑错误类型判断不准确。本处的逻辑错误应为“混淆概念”。

错误7:“引、评、析”不对应

“引、评、析”是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分值最高的部分。对于这部分的写作,大家务必要重视。然而,有些考生在写作中,“引、评”的是一个事,“析”的却是另一件事。

错误案例

首先,举办冬奥会就会掀起冰雪运动的热潮?两者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成立。材料试图用南方人未有冰雪运动的经历因而会对此抱有好奇心来加强这一观点,殊不知他们相关经历的匮乏未必会导致其好奇,而有可能是对冰雪运动并不好奇才从未尝试。(来自2020年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冰雪运动中心的经济效益习作)

点评:此段“引、评”的是“北京与张家口共同举办冬奥会→在中国掀起一股冰雪运动热潮”,但分析的是“南方许多人从未有过冰雪运动的经历→会出于好奇心而投身于冰雪运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绝好商机,不能轻易错过”。“引+评+析”之间没有很好地结合。

错误8:“引、评、析”结构不完整

“引、评、析”这三个步骤形成一个完成的论证过程,缺一不可。但在实际考试中,很多考生未形成写作规范,常常由于兴之所至,没有“引、评”就直接开始分析,或者由于分析能力不足导致“析”这个最重要的部分的缺失。请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务必要对“引、评、析”的练习加以重视,多下笔写,多与答案解析对比,认真分析自己的不足。

缺少“引+评”

错误案例

再次,分析选项所付出的努力不一定会造成心理上的烦恼,努力与所感受到的心情并无必然联系。更多的努力可能带来痛苦,也可能带来快乐等其他心理体验。(来自2019年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选择越多越痛苦习作)

点评:该点缺少“引”“评”,直接分析,让阅卷者很难判断考生意图,从而失去判分依据。

缺少“析”

错误案例

首先,文中认为“精神是物质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因此,物质丰富只会充实精神世界,不可能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这犯了强加因果的逻辑错误。物质生活丰富,并不意味着精神世界一定充实。因此,物质主义潮流也有可能会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来自2018年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物质主义冲击精神世界习作)

点评:本段缺少实质性分析内容,只是在重复原有的论证关系,基本没有质疑力度。考生要注意:一般在段首整理完论证关系后,表达质疑便可。得分点主要在于分析论证的有效性,即质疑论证关系有效性的原因。不要再重复引、评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2022中文写作你该注意的点都在这了!,否则有凑字数之嫌,失分严重。

错误9:套话过多,缺乏实质性分析

论证有效性分析考试考查的是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故考生在备考阶段一定要注意提升自己的内功,否则在考场上套话连篇,将严重影响最终的得分。

错误案例

再次,“掌握了股价涨跌的概率,你就能赚钱;否则,你就会赔钱。”这句论证太过于绝对,明显欠妥。概率并非百分之百发生,而且由掌握了股价涨跌的概率这一前提,得出能赚钱这一结论,看似很有道理,其实二者并不相干。论证者要加强论证,还需提供更为合理的因果关系。(来自2011年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如此炒股习作)

点评:全段仅有“概率并非百分之百发生”为实质分析,其余均为套话。缺乏实质性分析,通常只能得到三成的分数。

错误10:强于分析,劣于总结

要想获取高分,考生还需要具备“一剑封喉”的总结能力。让判卷老师一眼就看到核心句。否则,分析如“隔靴搔痒”,无法让人快速抓住写作意图。

错误案例

最后,仅以“创作带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就说明“其文化影响力扩大”未免太过草率,对文艺作品的宣传不到位并不一定能使别国对本国文化产生印象。另外,社会历史、风土人情等都是文化的一部分,也都会对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虽然文艺作品可以给本国文化带来一定的影响,但若文艺作品的质量并不高或者不受市场的欢迎,并不一定能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来自2013年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文化建设增强软实力习作)

点评:该段分析内容较好,但缺少总结性的句子。也就是,分析了很多,但是没有让人快速抓住其意图的句子,即核心句。请考生参考体味下面一段文字中“‘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与‘国家软实力的增强’未必同步”这句核心句的作用及相应的分析展开。

即使“创作本国文化特色文艺作品”,但是若只创作而不传播,那么就会很难让世人熟知,无法产生文化影响力。例如:中国的四大名著若没有被翻译为其他语言,如何有如今巨大的影响力?此外,“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与“国家软实力的增强”未必同步,因为国家软实力的增强还受制于其他条件,比如国家经济实力、国家的文化素养、人才培养、文化产业群带领作用等。

下一期,我们会为大家带来论说文的10大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70841.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张老师
上一篇 2024年 1月 7日 上午10:05
下一篇 2024年 1月 8日 下午3:06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