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大专续本需要几年,华中科大本转专事件:享受本科待遇拿大专文凭

多少专科生心心念着“专升本”,有本科生已经完成了“本转专”,这下吃瓜群众惊呆了,还有这种操作?华中科技大学的18名学生,因为学分不达标,从羡煞人的985本科,转成了专科毕业。

华中科大本转专事件:享受本科待遇拿大专文凭

大专续本需要几年

新浪教育2018.10.2609:25

多少专科生心心念着“专升本”,有本科生已经完成了“本转专”,这下吃瓜群众惊呆了,还有这种操作?

华中科技大学的18名学生,因为学分不达标,从羡煞人的985本科,转成了专科毕业。有人在面对转为专科的那一刻,哭了。

本科转专科并非空穴来风临时起意。这是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7月20日出台的一项新政,自2018年起施行。

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普通本科生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受学籍警示处理,可申请转入专科学习。

具体怎么执行呢?跟足球比赛的规则有点类似——亮黄牌和红牌。

对未达到培养计划总学分3/4(二年级为2/3)者,给予黄牌警示;对未达到培养计划总学分2/3(二年级为1/2)者,给予红牌警示。

凡是红牌警示或者两次黄牌警示,就需转入专科且不得再转入本科,否则以退学处理。

新政看似残酷,但初衷是走心的。

华中科技大学官方微信称:“试行本科转专科制度,是一种学业救济制度,体现了人文关怀,给濒临退学的学生一条出路。”

本科转专科的做法,华中科技大学并非首例。

早在2003年,经清华大学校务会议审定,批准2003届本科生3441人按期毕业,其中本科转专科毕业31人。

2010年,中国青年报采访了几位从清华大学毕业的专科生,在他们中间,不乏当年高考成绩是本地区的前几名,甚至是状元。

2015年7月,清华大学修订发布《清华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学生因课程学习不合格导致一学期所取得学分低于12学分者,转入试读。试读期满,未达到解除试读学分要求者,转入专科学习或者退学。

2016-2017年北京大学学籍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亦有规定,学满二年(含)以上,取得的必修课程学分数达到教学计划规定必修总学分数70%以上,且取得总学分数达到70学分以上者,可按专科毕业离校。

不仅是高校,教育部方面也对本科转专科给予了肯定。

10月17日大专续本需要几年,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适度增加学生不能按时毕业是应该的,本科生有一定的淘汰率也是必然。”

这也意味着,对不少醉生梦死的大学生来说,混日子的时代过去了。其实,大学增负,早有预兆。

2018年6月21日,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陈宝生发话了: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应该扭转,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

紧接着,教育部又在8月22日,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通知》,要求淘汰掉大学课程设置中的“水课”、加强对毕业论文各个环节的管理,并取消“清考”制度(部分大学会在学生补考或重修后仍旧不过的条件下,在毕业前再给学生一次考试机会)。

中国大学开始增负,这也意味着眼下高校教学的氛围,到了不得不“治懒”的时候。

光电学院是华中科技大学最热门的学院,2018年在湖北的最低录取分数比一本线还要高139分。然而,该学院2018年就有5名学生涉及“本转专”。

光电学院副院长杨晓非解释说,学生学习成绩不达要求、本科转专科的背后,主要原因是沉湎于打游戏。

网友们这么总结大学生活:点名是上课唯一的动力,寝室是堕落的温床,十二点前就没睡过觉,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2018年1月31日,北京大学电动力学主讲教师俞允强在一封公开信中指出:“我感觉至少有十年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稳步地’下降。”

然而,学生们不服:

那些辅导员整天就让你参加会议凑观众,是不是也应该开除了?

我也好想吐槽,请老师吃顿饭,跟老师关系搞好,原来分数就可以蹭蹭蹭……

有些学生做干事的,也不知哪来的消息,题目内容知道的可清楚了,我们这种天天苦读的人……

醉生梦死的何止是学生。“重研轻教”、“教授不教”,刷一下近几年的微博会发现,还坚持站在讲台前的老教授们,都成了似乎没瞧见过的新鲜事。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怨教师,而应该看看大学管理。很多大学看重的,是有多少个博士点,发表了多少论文,学校排名是否靠前,唯独忘了大学本该是教书的地方。

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中国大学经过数年的扩招,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如今的大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为松散的学习氛围提供了土壤。

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1978年高校在学总规模为228万,到2017年这个数字已经上升为3779万。

大众教育也意味着学历贬值,上大学的价值随之损减。早在2014年,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曾提到,近5年全国高考弃考率基本稳定在10%左右。

在弃考的人群中,有的选择了出国留学。9月16日,智课教育联合新浪教育发布了《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低龄化留学趋势盛行,57%的家长支持孩子留学,47%的家长认为18~22岁是孩子出国的黄金阶段,其中90后家长为孩子将来留学还是参加高考感到焦虑。

出国留学不比国内容易,本科淘汰是全世界高校的通行做法。那么,国外高校是通过哪些优势,抢走了国内高校的生源?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发现:

第一,在资源分配上,当科研与本科生教学发生冲突时,毫无疑问要为本科教学让位。

第二,招生办公室主任地位很高,有时候是仅次于校长和教务长的第三号人物。

第三,强化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评估的方式不是由评估者审读检查材料,比如在国内看到的一样,而是由利益相关者进行的全覆盖的评价。

但最关键的,还是大学的课程设置。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CCSS项目调查发现,其实中国大学生的学习时间比美国学生明显要高,也就是说中国大学生其实并不懒。

真正的差距在于,中国高校的课程一方面不能激发学生的努力和投入(不够有吸引力、与本专业学生的志趣不符),另一方面对写作量(特别是短篇论文)的要求也过低。

回到这次华中科技大学本转专事件上来,要让大学四年不负光阴,我们该怎么做呢?在现实国情下,中国大学的改革,就要从国家、高校、个人三个层面推进了。

在国家层面,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要想整体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应该在国家层面推进大学招生和培养制度改革。

如果能推进大学自主招生、建立起自由的校际转学、流通制度,那会从根本上消除社会存在的学历情结和学历歧视大专续本需要几年,华中科大本转专事件:享受本科待遇拿大专文凭,不会再有“专升本”,也没有“本降专”的说法。

在高校层面,云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周海燕认为,可考虑能否推行弹性学制,学生毕业后两年内可以选择择期回校重修学分或延迟毕业。

在个人层面,丢掉混日子的幻想吧,从今天起,做图书馆的雕塑,做自习室的精灵。

毕竟,在大学里被淘汰,可比进入社会被淘汰,来得温和多了。

(原题为《18名985本科生淘汰成专科:享受本科的待遇,拿着大专的文凭》)

如今教育改革,中职和普高5:5分流,注定有一半的学生是无缘高中了。在传统的认知中,大家都认为读了大学才会有出息。没有本科文凭在手,似乎连敲门砖都没有。就业都成问题,更别说有好的发展了。事实上是这样吗?

2021年4月15日,湖南省教育厅发布了《2020年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据统计,湖南省中职院校,2020年就业率达98.20%,升入高职和技术本科院校 9.52 万人,比上一年度增加1.9万人。

湖南中专升本科

在教育中,家长最关心的是,就业和升学。那么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来看看这份报告。

2020年湖南中职院校的就业率98.2%

据《报告》统计,2020年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 98.20%,直接就业毕业生中,对口就业率为 83.55%。较去年下降 6.86 %。

受疫情影,对口就业率下滑。从数据看,下滑的并不多而且比较前两年看基本是稳定的。

多方位立体布局,造就就业率

1. 更注重所学的实用性

2020 年,湖南中职学校进一步落实《湖南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每所学校平均合作企业数量,27.32家。企业合作数和资金投入不断增加。

课程制定更贴切市场需求。从2014年开始,学校和企业开始共同开发课程和专业湖南中专升本科,不读高中没出路?官方回应:湖南中职就业率98.2%,升学9.52万人,2020年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数和共建专业数,较前一年分别增长4.41%、11.42%。

这也更好地保障了就业,2020年,企业直接录用毕业生比2019年上升了2.4%。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不仅学校和企业共建研发和实训基地,同时还与企业联手技术攻关。学校教学不再是纸上谈兵。

2020年 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建的产品研发中心、员工培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以及技能鉴定机构均在增加。

合作共建专业群数、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数、共同开展技术推广数分别较上年增长 2.00%、10.29%、3.36%

2. 教师结构,确保专业,还能紧跟时代

具有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专任教师 1687人。

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仍是中坚力量,达 17575 人,占 54.27%。

3. 考证,增加学生专业度和含金量

湖南省中职 1+X 试点院校扩大至 75 所,认证证书种类扩大至48 种,全年共有 2303 人申请参加 1+X 认证,2003 人获得证书,通过率为 87%。

学生考证,是不需要花钱的、1+X证书试点,学生考证均由政府买单。

4.集团化办学,融合产业发展

中职学校主动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全方位合作,积极组建或加入职业教育集团。截止 2020 年底,中职学校牵头或参与县级以上职教集团 123 个,比上年增加 10.81%

湖南中专升本科

更务实的教学,迎合了市场需求;’师资的保障,确保了专业发展;1+X考证,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保障。而就业率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也验证了可行性。

那么除了就业以外,升学又如何呢?毕竟很多家长还是希望孩子有更好的学历。

中职院校升学9.52万人

2020年湖南省中职院校,升入高职和技术本科院校 9.52 万人,比上年增加 1.83 万人,

增幅 9.31%。

接近50%的升学率,也是一个不小的比率。也证实即使读中职,也是有机会能够拿到更高的学历。而提前3年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或许比普高生升入大学后的学习更有优势。

中职院校学生,毕业之后发展又如何呢?

7.85%中职生自主创业,36.84%三年内职业晋升

根据统计,湖南省2019届中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 7.85%。

2020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2440元。虽然薪水偏低,但是职业晋升仍然机会可观。

近三届平均职业晋升比例为 36.84%,而3年以来晋升比率也呈现增长趋势。

总结

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普高、中职5:5的分流,注定一部分是无法读普高。最为家长,培养自己的孩子,希望给孩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孩子有个好的将来。

而社会上,对于中职的看法,或许是觉得,中职和普高在升学上看似有差别。而教育看的是终点,人生更是一场马拉松,最后跑赢的人才是赢家,过程也只是插曲。况且读中职也是可以升学的,如果自己肯努力湖南中专升本科,读清华、北大这样的研究生也不是没有通路。

中职教育虽然仍有不足,但也一直在不断改善和改革中。不论是读普高,还是中职,并不是决定孩子将来的唯一因素,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读好中职也是一样有出路的。

说明:本文图片、资料均出自湖南省教育厅发布的《2020年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71863.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王老师
上一篇 2024年 1月 9日
下一篇 2024年 1月 9日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2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