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英国短期游学项目价格,“海外游学热”背后的冷思考:两周花4万到底值不值?

两周花费4万元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到底值不值?那么,海外游学产品的价格是否真如上文母亲所晒出的那样昂贵呢?一圈调查下来,兜里没有4万块钱的家长,确实可以说得和“海外游学”说再见了。海外游学到底有没有意义?

《财经》新媒体 徐徜徉/文 蒋诗舟/编辑

去年夏天,一篇名为《月薪三万却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的文章刷爆社交网络,也让原本有些陌生的“海外游学”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文中家庭的暑期总花费为3.5万元,其中,仅“参加10天美国游学”一项就花了2万元,成为暑假消费的“重头戏”。

今年夏天,一位母亲晒出的“简易版”暑假花费记录再次登上热搜榜。在7.4万元的支出中,4.6万元的“海外游学”仍然占据最大比重。

英国短期游学项目价格

孩子的暑假花费从3万到7万,有网友感叹高昂的教育支出已让家庭不堪重负,也有不少网友质疑:年薪几十万,花3、4万块钱让孩子出国游学有什么撑不起的?《2017-2018年度中国游学旅行报告》数据显示,海外游学产品的客群以中产阶层和富裕家庭为主,7成以上家庭年收入超过30万。另据《2018中国国际游学行业发展报告》估算,2020年中国海外游学用户规模将达到170万人次。

两周花费4万元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到底值不值?有家长认为它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帮助其树立良好学业目标;也有家长则质疑其“游而不学、价格虚高”。在海外游学价格不断攀升的同时,一些课程造假、“真购物、假游学”的乱象也频频被媒体曝出,令不少业内人士和家长开始重新审视“游学”的意义和价值。

游学渐成“烧钱游戏”? 起价4万家长犯难

《财经》新媒体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主要经营游学业务的机构可细分为四大类别:一是公/私立学校自身;二是教育培训机构、留学中介机构;三是旅行社;四是旅游类网络电商平台。

针对中小学生的游学产品,在内容上也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到国外知名高校的游览和交流;二是半研学、半旅游的亲子游(家长会陪同一起前往);三是插班式纯学习类游学;四是围绕某项体育运动或艺术表演的特色游学。目前,后两种形式的游学还略显“小众”,我们所说的“游学”,以第一、二种为主。

那么,海外游学产品的价格是否真如上文母亲所晒出的那样昂贵呢?《财经》新媒体就此询问了两家教育培训机构和数家旅行社:

A教育机构推出的2周美国纽约亲子游产品,报价共计约5.6万元人民币;3周英国牛津名校探访游产品,报价约5.4万人民币。

B教育机构推出的12天英国插班游学产品,报价3.4万元人民币;14天英国名校探访游产品,报价3.8万元人民币。

某旅行社则分别推出了“11天英国博物馆及名校主题研学之旅”和“15天美国夏令营全真课堂研学之旅”,报价分别为4万和4.3万元人民币。

在某旅游类网络电商平台,《财经》新媒体也看到了“境外游学”专区,点进去之后能够看到去往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各国的游学产品。其中英国15天游学产品和美国15天游学产品的报价均在3万元左右,但不排除有附加收费项目。

英国短期游学项目价格

一圈调查下来,兜里没有4万块钱的家长,确实可以说得和“海外游学”说再见了。一位孩子上高三的北京家长王女士向《财经》新媒体表示,女儿从高一起进入了学校的民乐团,乐团每年都会组织出国游学活动。“因为我和丈夫工资有限,一看要花几万块钱,本来没有让孩子报名,结果后来孩子哭着说其他孩子都要去,自己显得很没有面子,我们就咬咬牙给交上了报名费。”

王女士称,三年游学的花费近10万元,资金周转不过来的时候,她甚至找亲友借钱让女儿去参加游学。

《财经》新媒体在微博上发起的投票活动也显示,认为“游学太贵、没必要参加”的人数占比超过一半。

有教育专家认为,教育投入本就应该量入为出,应根据自身家庭的客观条件选择教育方式。如果家庭经济基础较好,花费一定的费用让孩子尝个鲜未尝不可,但若是为此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其实大可不必。

某业内人士则表示,加上“学”字之后,游学团的报名价格比普通旅行团价格高了不少,有机构的利润比超过50%,甚至达到100%。“以14天为例,游学价格超过3.5万元的,就属于溢价率过高了。”

乱象频生:内容注水、虚假宣传甚至诱导孩子购物

游学,号称兼顾“游”和“学”。但不菲的价格背后,到底是游还是学?几万元的“学费”,是否物有所值?

《财经》新媒体在某旅游类电商平台的游学产品页面,发现了这样一条评价:

英国短期游学项目价格

北京某学生家长陈先生也向《财经》新媒体表示,在他看来,有些游学产品根本就是旅游产品,包装成“游学”就被机构高价售卖。“之前想给儿子报名一个‘美国东海岸名校游学’,结果拿到行程后发现除了去学校参观外就是到处玩,感觉学不了什么东西,还不如我自己带着去。”

还有游学项目,甚至“游”到了赌场、购物中心。据四川在线报道,某美国游学团“被带着逛了一天半的奥特莱斯,买了十二双鞋子”。杭州网也曾报道称,有游学项目在15天的行程里安排了两天在赌城游玩,购物的行程也一点没少。

据某业内人士透露,市面上的很多游学项目,内容一般包括学习、游玩加购物。其中,学习占40%,游玩占30%,购物占20%,其他内容占10%。“购物回扣该拿的不少,和国内的旅游团一个性质。”

据《财经》新媒体观察,旅行社推出的游学产品,行程更偏向于“旅游”,“学”的部分相对偏弱。而教育机构推出的游学产品,在课程编排上更加丰富。

但是,安排了课程,也不代表着家长可以掉以轻心。《财经》新媒体发现,B教育机构网站上的两款游学产品,一个声称能提供“哈佛创新思维课程”,报价4.2万;一个则自称是“英国剑桥大学哈默顿学院官方夏校”,报价4.8万。

但《财经》新媒体分别登陆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官网,在“夏校( )”主页中没有搜寻到有关这两个项目的任何信息。

某曾在美国高中任教的业内人士表示,绝大部分名校开设的“夏校项目”,都不是由该大学主办的,在大学官网上查不到任何相关信息。“为了‘圈钱’,大学往往会对这些机构提供某种支持以帮助其招生,但课程含金量很低,都是中国机构自己设计英国短期游学项目价格,“海外游学热”背后的冷思考:两周花4万到底值不值?,和名校没什么关系。”

有游学机构甚至挂羊头、卖狗肉。“说带孩子去哈佛,结果去的是哈佛的夜校、商业学院。”《财经》新媒体在向A教育机构工作人员询问一款牛津大学游学产品的上课地点时,该工作人员回复称:“上课是在牛津布鲁克斯学院”。

然而据记者查询,“牛津布鲁克斯学院”和牛津大学根本不是一回事儿。它不是牛津下属的一个学院,真名应为牛津布鲁克斯大学,是同位于牛津市的另一所公立大学,国际排名在300名开外。

游学乱象亟待规范,但目前,这一市场还仍处在一个相对尴尬的“灰色交叉地带”。

“游学涉及到教育、旅游、出入境等各个部门,比较难监管。”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法律顾问朱凯说,“之前出台过相关文件,也都是多部门联合制定,但执行起来难度较大。”

北京睦湃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杨毅也表示,教育部早在2014年就发文作出具体规定,比如游学时必须得有一半以上的时间用来学习等。“但它其实只能规范学校,无法对游学机构进行规范。”

游学能否培养出牛娃?专家:信息不对称严重,很多家长概念模糊

根据新东方和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中国国际游学行业发展报告》数据,2017年参与国际游学的人数达86万人,2018年约105万人,2020年预计将达170万人;2018年中国国际游学市场规模达268亿元,2020年这一数据或将突破400亿元。

一边是难解的乱象,一边是越来越火热的游学市场。海外游学到底有没有意义?这似乎是个永远得不到标准答案的问题。

B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向《财经》新媒体展示了很多家长的“课后感言”。其表示,不同孩子参与游学的体验都不一样,但游学提升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很多孩子回来后变得自信了很多。

A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不少家长向其反映,游学让孩子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孩子回来后主动要求学英语,而且语感也变得好了一些。”

但某曾经送孩子参加游学活动的家长李女士表示,“游学的用处不大”。“回来以后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问他收获也说不出什么。”

一位有意向送孩子去参加海外游学的张女士告诉《财经》新媒体,尽管知道短短十几天学不了什么东西,但她还是想让孩子去感受名校氛围、开拓视野,从小树立远大志向。“教育本来就是个润物细无声的东西,很多时候没有办法用硬性标准来衡量。”

曾经参加过海外游学的学生马某则告诉《财经》新媒体英国短期游学项目价格,高中时期参加的游学活动,直接改变了她大学志愿的填报:“原来没想出国留学,但参加游学后被国外教育氛围所吸引,最终选择了去美国读大学。”在马同学看来,游学期间老师上课讲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氛围、环境和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

在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专家委员陈华看来,区分“海外游学”和“海外名校夏校( )”这两个概念,是展开一切讨论的前提。“很多家长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但其实游学大多是国内机构自发组织的旅游性质活动,充其量算是个‘夏令营’;而夏校则是海外名校官方开办、专门针对适龄高中生的学术性课程,在每个学校的官网上都可以查询到。”

据陈华介绍,夏校的课程基本都由名校在职或聘用老师来进行学术授课,含金量十足。所有申请夏校的学生必须满足学校给出的年龄限制,还要具备雅思7分或托福100分的英语水平。“和申请大学一样,在寄出申请资料、被录取之后还会进行具体专业的选择。”

《财经》新媒体在查询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官网时也发现,名校官方开设的夏校,会在官网公示录取条件、可选专业、申请表格等信息。剑桥大学不仅公布了夏校录取对学生年级、学业水平的要求,还明确表示“夏校不会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home UK only)。

陈华认为,纯粹的游学没有太大意义,但参加真正的夏校却是一次实打实的学术训练。“夏校能够让孩子在授课、生活、食宿等各方面提前了解自己所心仪的大学,帮助其更好适应大学环境。它甚至可能让孩子在入学前就拿到相应学分甚至是教授的推荐信,对于申请该校或同级别院校会有一定帮助。”

如今,海外游学正向着低龄化的方向发展。携程游学产品用户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用户初次体验海外游学的平均年龄在12.1岁,相比2015-2016年度下降了0.8岁。此外,根据携程游学暑期订单的统计,3-6岁的学龄前儿童占了13%,7-12岁小学生占31%,加起来占比达到44%。

在陈华看来,儿童在年龄相对较小时,对学校尤其是大学的感受和认知,往往没有那么深刻。参加游学营活动对其了解院校、了解相关课程、入学标准起不到太大作用。她建议:“即使是想要参加游学,也建议安排最小13到14岁这个阶段,这时孩子对未来的规划更加清晰,也具备了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

山东省威海市

2019-2020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非教育系统的机构缺乏约束力;而具备出境游资质的旅行社主要由工商和旅游部门管理。游与学本是一体游学价格

但对旅游、教学多头管理,容易出现监管盲区,亟待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晰各部门权责,提高行业准入门

槛,打出治理组合拳,让游学市场更规范。

对家长来说,即便“为孩子花钱”压力再大也心甘情愿

但要注意的是,教育是对未来的投资,不是盲

目的消费。

让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必要,

但也要对游学目的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弄清楚到此一游的

“镀金”

能给孩子带来多大改变,看仔细各种机构是否会在项目设计中暗藏猫腻。教育投入多一些理性谋划

就能少

一些事倍功半、无功而返。

摘编自石羚《规范游学,画好课业延长线》)

材料二: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

游学就是指学子离开家乡外出拜师求学,

游学的重点是学

关键是师。

比如东汉郑玄

从马融游学,马融从京兆人挚恂游。找到一个值得尊敬的老师然后跟从他,听他教诲、受他感染,这是学习

的关键,也是游学的关键。

游学价格

那这样一个“严师”角色

班上日常的科任老师能够胜任吗?只怕力有不逮,日常科任老师对于学校之

内的教学工作当能胜任游学价格,科技让学习更简单,但是到了外地,除了经历丰富、博学多识的少部分教师

大多数教师也是到了一个

陌生的领域。同样的,一般的导游或者讲解员能够胜任吗?恐怕也很难。一般的导游和讲解员,固然有丰富

的当地知识,但是常常仅限于知识,与学生的相处有限

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较为局限

笔者以为,要化解目前游学的各种弊端,最好还是实行学界和教育界的联姻,选择一些学有专长、道德

高尚的学者与学生一起进行游学。

有条件的游学团队,

还可以多邀请不同学科、

不同年龄段的专家学者共同

游学,以收博采众长之效

当前,已经有一些较为“高端

的游学团队

开始做相关的尝试,比如聘请知名学

者当游学导师

甚至组成导师团队,在较长时间里和学生朝夕相处,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各地游学活动似可

从中获取经验,因地制宜地聘请相应的专家学者队伍进行陪同指导,从而使游学真有所学,学习真有所得。

摘编自肖罗《化解游学弊端,学界和教育界应“联姻”》

材料三:

尽管“游学”一词由来已久

但学者对其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有学者从游学者的主体身份把游学分为游

历之人、学术交流之人以及游学从师之人等三类,还有学者从游学的基本形式、活动范围、目的旨趣等方面

对其进行探讨。据《辞源》解释,游学主要包括周游讲学和外出求学两种基本形式。为进一步厘清“游学”

的内涵,有必要对“游学”与“游历”“留学”等概念进行辨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76571.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张老师
上一篇 2024年 1月 25日 上午9:04
下一篇 2024年 1月 25日 下午2:02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