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企业文化相关的理念的形成、塑造、传播等过程,重口号轻落实;重宣贯轻执行。突出在“建”字上,是基于策划学、传播学的,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策划和传播,是一种泛文化。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建设树立企业文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如何建设树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那么身为管理层,大家知道应该如何建设树立企业文化吗?
(一)精心提炼,严肃确立
在塑造企业文化的时候,首先要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的价值观念进行分析整合、精心提炼出最能概括本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成功经验,最富有本企业的特色,最适应本企业发展、最有价值的文化,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别人提出“团结、进取、求实、拼搏”这样没有任何本企业鲜明特征的所谓的“企业文化”。而一旦提炼出了新的企业文化,就要经过企业员工代表大会这个最高权力机关予以严肃确立,使全体员工对新的企业文化有一种认同感知的自豪感,从而自觉地以实际行动实践企业文化。
(二)大力宣传,深入人心
企业文化确立后,要想真正被员工所接受,就必须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各种中国传统文化与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宣传途径、各种宣传方式进行灌输教育,把企业文化所提倡的观念、意识和原则,把体现企业文化的先进思想灌输到员工的大脑中去,使之深入人心,从而使员工在企业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标语式,即把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制作成鲜艳的大幅标语,或体现企业文化的张贴画悬挂或张贴在厂大门口或办公大楼、生产车间等引人注目的地方,使员工随处可见,在有形无形中受到熏陶。
(2)活动式,即经常开展各种为员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自始至终体现企业文化为企业文化建设,如每年至少举办一次艺术节和运动会,在艺术节上通过厂歌比赛等形式,艺术地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
(3)广告式,即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媒体在宣传企业形象和产品时,巧妙地把企业文化融汇其中,使员工和大众一样在接触媒体宣传时接受企业文化的教化,将企业文化铭刻在脑海里,落实在行动上。
(三)身体力行,发扬光大
企业文化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装饰品,而是需要企业从上到下,从管理者到员工身体力行的规范。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自觉实践企业文化,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我们的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人翁,也要处处、事事体现企业文化的要求,真正把企业文化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只有上下同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企业文化才能发扬光大,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总之,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塑造,是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产物,从提炼确立,到成为企业的文化支柱和全体员工的力量源泉,需要不断地培育和塑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四)建立激励机制,巩固企业价值观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综合个性心理的累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人们的合理的行为只有经过强化加以肯定,才能再现,进而形成习惯稳定下来,从而使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转化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念。
如何建设树立企业文化
近年来,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愈加明显,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思路较窄,缺乏个性、内涵浅薄、新意创意较少,影响了企业文化功能的发挥。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应多些理性,避免盲目性;多些全局性,避免局限性;多些规范性,避免臆想性;多些创造性,避免模式化,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向着规律性、目的性、时代性的理性化方向发展。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新的理念。
一、树立职工主体理念。企业文化建设,既要领导重视,示范引导,更要树立起职工的主体理念。职工的主体理念,是指企业领导层自觉地坚持全体职工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主导力量的观念。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和倡导者,职工则是企业文化的实践者和主要载体,他们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实施效果和发展方向。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确立全员参与、全员实践的理念。确立这一理念至少有以下意义:首先是通过职工的全员参与,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从而消除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死角。其次是通过集中职工的力量和智慧而确立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的经营理念等,更容易被职工所认同和接受。再次是有利于职工主体自觉性的提高。职工主体自觉性包括,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实际是职工自我教育、自我实践,自我陶冶的过程。
二、树立制度管理理念。企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制度文化。目前在一些企业的管理中,主观臆断的随意性过多,而沉积下来的符合企业实际和职工认可的制度性文化十分欠缺,管理的实施总是管理者的意志,而职工却是被动的接受,这样的制度实施起来总是事倍功半。确立制度管理理念应是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的应有之义。制度管理理念,是指在企业管理中要体现契约管理原则,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同时职工又必须以契约原则来对待企业制度的行为指向。制度管理原则有两层意义:一是在企业制度的设计中必须要以契约原则为指导,也就是企业制度要得到职工的高度认同,职工也应该以契约理念来对待企业制度,认真践行自己的承诺,主动执行企业制度。制度管理理念还有利于领导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增强理性思维,减少盲目行为和人治现象。二是企业管理以法律形式、信用形式、制度形式、道德形式等契约的约束,有利于企业决策的阳光操作,消除各种不公平不平等的现象,从而更好地凝聚队伍,提升职工对企业和社会的忠诚。
三、树立权责利对称理念。现在一些企业给了职工相当的责任,却没有赋予职工相应的权利,权利和义务不对称现象较为突出,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管理者也总感到职工越来越关心自身的利益。这实际是由管理文化欠缺所致,确切地说就是权责利不对称之故。所谓权责利对称理念,是指企业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特别是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追求责任、权利、利益的对称性,从而实现三者最佳结合的理性活动。责权利对称理念的基本含义是,企业给了职工多大的责任,职工就应拥有对应的权利和利益。反之,企业给了职工多大的权利和享受了多大的利益,职工就应付多大的责任。确立责权利对称的理念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有以下意义:第一,通过责权利的对称对等为企业文化建设,如何建设树立企业文化,职工付出的劳动和贡献与实际所得的对称,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符合企业文化基本内涵的。第二,通过责权利的统一,更能体现机会公平、待遇均等,而这一点正是企业和职工所共同追求的。第三,通过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能更好地实施企业经常难以兑现的奖惩制度。因为责任、权利和利益最终要通过奖励和惩罚的形式来体现。以上三点正是企业文化建设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所要营造的一种氛围。
四、树立能动创新理念。时下一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走捷径、图方便、照搬别人模式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没有新意和个性,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作用难以发挥。确立能动性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突破模式化的必然选择。所谓能动创新理念,是指企业所具有内在的强烈并持久地进行革新创造的理念。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羽翼。要使企业文化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鲜明的个性,始终保持其功能和作用,就要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原则。在企业文化具体的构建中,应对传统的优秀企业文化进行扬弃,并紧密结合实际进行创新,使其与企业的体制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相适应,从而塑造具有浓郁时代特色和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
【如何建设树立企业文化】相关文章:
中小企业如何建设企业文化10-28
领导如何树立威信04-08
如何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12-09
企业文化如何传承03-08
如何描写企业文化04-10
企业文化如何形成的04-18
如何借助“招聘”树立企业形象?11-03
员工如何传播企业文化04-07
如何打造强势的企业文化04-21
关于如何理解企业文化11-02
企业文化体系简书应该怎样做,才更有效呢?这里和大家聊一聊,关于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的两点思考。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建设程序,具有导向、规范、凝聚、激励、融合等多种功能。企业文化建设做的好,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程序,企业文化体系简书应该怎样做,才更有效呢?——关于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的两点思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保障。我在给公司做企业文化建设和其他公司做企业文化建设咨询的时候,曾经有人问我:“请问是先有企业再有企业文化,还是先有企业文化再有企业?”,这个问题看似有些不符合逻辑,但仔细思考,问得很好!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被绝大部分员工接收和认可的、共同遵守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的总和。因此企业文化体系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应该重点把握好下面这二个环节,一个是企业文化的提炼,另一个就是企业文化的宣贯。
第一个环节:企业文化的提炼
第一个环节:企业文化的提炼。企业文化提炼要注意以下“三个要”,即:要与时俱进、要员工听得懂、要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
要与时俱进。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进入职场的后浪们,有新一代年轻人的特点,他们在乎“自我”“自由”,他们更任性,当然他们也有担当,所以企业文化要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其中一个体现就是重视员工,一个企业文化是否重视员工是否与时俱进,一看就知道。我们来比较一下酒店行业的服务文化:
●“顾客就是上帝”
●“宾客至上,服务第一”
● 希尔顿酒店“今天你微笑了吗?”
● 里兹卡尔顿酒店“我们是绅士淑女,我们为绅士淑女服务!”
●“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顾客”
前二个,是把顾客放在了至尊无上的地位;第三个和第四个,把员工和客人放到了平等的位置上,体现了对员工的尊重;最后一个“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顾客”,把员工放到了第一位,更多的体现对员工的重视和关爱。当然各行各业的企业性质不同,发展的时期不同,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提炼和创建一套适合自己的文化,这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
要员工听得懂。因为企业文化体系的内容“核心价值观”“企业宗旨”“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使命”“企业理念”等等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员工学习记忆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更别说要理解消化,并指导员工的行为了。海底捞的价值观“双手改变命运”,简单、通俗易懂,员工一下就可以听懂,理解了就知道如何去落到自己的行动中去,企业管理制度,如奖惩激励制度的制定也会围绕这个价值观和理念来制定,员工就较为容易把企业文化和实际工作联系在一起。
要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一是听取行业内资深的专业大咖的意见,他们了解行业宏观及经营的整体情况,对业内的企业熟悉,经验丰富,可以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要倾听管理团队及员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在听取过程中既是征求意见,也是一次企业文化宣贯,这样企业文化有大众基础,推广落地时更能被员工接受。
第二个环节:企业文化的宣贯
第二个环节:企业文化的宣贯。企业文化提炼出来后,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再好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是挂在墙上、挂在嘴上、压在箱子里,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企业文化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型”才能发挥作用。所以企业文化的宣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么问题来了,怎样宣贯才能达到企业期望的落地效果呢?
企业文化在宣贯过程中应该遵循“知、信、行、变”四字原则,循序渐进地开展企业文化的宣贯落到工作。一是“知”,让员工认知、感受企业文化;二是“信”,引导员工认同企业倡导的价值观;三是“行”,规范员工行为,使之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下行动;四是“变”,员工由内而外地改变原来的行为模式,将新行动变成一种习惯,并得到固化,让企业文化系统地渗透到企业服务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具体的实施步骤可以分为“启动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三个阶段。
实施步骤可以分为“启动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三个阶段。
“启动阶段”:通过下发文件、召开会议、成立组织机构等启动工作。
“实施阶段”:通过深入开展一系列的相关学习、宣贯活动,比如“开展一次学习大讨论”、“组织一次全员企业文化宣讲培训”等活动,同时通过文化廊道、企业文化手册、员工手册等方式营造浓厚氛围,使企业文化理念根植人心,让企业文化切实发挥作用。
“验收阶段”:就是通过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各类竞赛,对整体工作进行评价验收。
企业文化的宣传贯彻,领导重视是关键,全员参与是保证。领导要高度重视,深刻认识这是抓根本、管长远的大事,要成立文化宣贯领导小组,单位最高领导任组长,按照计划要求,管理人员率先示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让企业文化真正通过宣贯发挥作用。当然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次性的宣贯就结束了,还应该按照PDCA管理循环的方式,周而复始地进行,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工作态势,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效果持续有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83824.html
评论列表(0条)
[…] 一、企业文化建设与工会工作的内在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