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博士后为什么要跨学科,武汉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第二次跨学科研讨会顺利举行

昨晚,武汉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举办了第二次跨学科研讨会。来自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文学院、历史学院、社会学系、复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信息管理学院的老师、博士后、博士、硕士,共16人,济济一堂,成功开展了一次跨学科对话。上一篇:武汉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第二次学术沙龙预告

昨晚,武汉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举办了第二次跨学科研讨会。

来自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文学院、历史学院、社会学系、复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信息管理学院的老师、博士后、博士、硕士,共16人,济济一堂,成功开展了一次跨学科对话。

参会学者先后就数字人文的概念、GIS在文学和历史领域的应用、图像和视频识别与检索技术在人文领域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从晚上7:30到10:00,研讨会一刻不停,热情程度远超武汉的室外温度,最后大家不得不因为学院熄灯而依依不舍的结束。临别之际,文学院王兆鹏教授再三叮嘱,该项活动一定要常态化博士后为什么要跨学科,武汉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第二次跨学科研讨会顺利举行,肯定之语令人欣慰。

在研讨过程中,来自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张过副教授及其硕士生,首先介绍了GIS系统的基本原理、功能、特征和应用范围,深入浅出,令人印象深刻。文学院尚永亮教授、王兆鹏教授,历史学院何有祖、社会学系任敏副教授则分别提出了GIS在文学地图、历史地理和社会调查取样方面的应用设想,随后测绘遥感重点实验室的李熙博士和信息管理学院的程媛博士及其他参会人员围绕人文数据的准备、结构和转换及处理流程和规范要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气氛十分热烈。

数字人文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由各种新型的人文研究项目驱动,必须依赖于人文学者和信息技术学者的共同合作,才能实现其预定目标,所以跨学科交流必须深入而细致。

个人感觉,在跨学科交流过程中,小型研讨会比大型论坛更适合进行学术交流。因为,在这种场合两类学者讨论话题更集中,更坦诚、更深入,能够真正实现学术交流和成果宣讲,更有利于后期的切实合作。

作为全校的数字人文研究、交流与传播平台,我们中心将努力使这类交流常态化博士后为什么要跨学科,服务于全校数字人文的发展。

以上是会后的一点感想,是以为记。

博士后为什么要跨学科

博士后为什么要跨学科

博士后为什么要跨学科

上一篇:武汉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第二次学术沙龙预告

下一篇:数字人文研究基础支撑软件之一——图像热点切分与标注系统

11月8日下午,我校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人力资源处在天赐庄校区存菊堂召开了苏州大学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专题辅导报告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孝峰出席会议,人力资源处、科学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同志、广大青年教师、在站博士后和附属医院临床医生等3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邀请了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李亮教授和苏州医学院巴斯德学院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吴小惠教授作专题辅导报告,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代表华鉴瑜老师作申报经验分享。会议由科学技术研究院基础科研处处长刘开强主持。

李孝峰对积极参加本次辅导报告会的青年教师和博士后表示热烈欢迎,并勉励青年科技人才要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快速成长为学科领军人才。他对与会青年教师和博士后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要转变角色,紧跟科技前沿,刻苦钻研,夯实科研基础;二是要把握科研与教学工作的平衡博士后 青年基金,在做出高质量科研成果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三是要主动融入团队,服务于团队重要的研究方向,摒弃个人得失,有力支撑团队的发展;四是要主动了解项目资助体系,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学术生涯规划;五是要围绕研究工作的灵魂和中心,尽早完成标书撰写,做到规范精炼、重点突出;六是要加强国内外同行交流,多“走出去”“请进来”。

人力资源处副处长章宪从国家和学校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出发,系统介绍了学校对青年教师和博士后队伍的培养和支持政策。她指出,博士后作为青年科技人才的生力军,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博士后各类基金项目的申报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在“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从青年人才成长和科研工作的规律出发,不断完善青年教师和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考核评价和支持政策,多渠道助力青年人才成长成才。

李亮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浅谈”为题作辅导报告,他结合个人学术成长和项目评审经验,从基金评审原则、申请书撰写注意事项等方面全方位介绍了基金申报要点。他解读了申请书各部分写法和注意要点,强调好的题目是成功的一半,要简明扼要、具体明确、体现独特,摘要要与题目和正文紧密联系博士后 青年基金,我校召开青年教师及博士后申报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专题辅导报告会,研究内容要突出重点、力求创新、遵循逻辑,做到真实、明确、精炼。

博士后 青年基金

吴小惠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体会”为题作辅导报告,她结合个人的申报经历,详细介绍了申请书各环节的撰写要点。她强调,申请人要加强思考,明确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自身科研工作的创新点。平时要发散检索,思考归纳,产生新的研究思路。要按照申请书的逻辑线,确定框架、撰写初稿、注意排版。还要换位思考、删繁就简,做到形式美观、逻辑顺畅、重点突出。

华鉴瑜以“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心得交流”为题,从基金申请者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申报基金的体会和成功经验。他认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是科研实力和写作能力的结合,要坚定信念、勇于沉淀,保持认真的态度,做好未来研究工作的思考和规划。

与会人员认真听取了辅导报告,对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学术生涯规划和科研素养提升等有了全面了解,纷纷表示辅导报告内容丰富、讲解精彩、受益匪浅。

百围之木,始于勾萌;万里之途,起于跬步。希望广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能够提早谋划、充分准备、踊跃申报、反复打磨、提升质量、勇攀高峰,为学校科研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87040.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张老师
上一篇 2024年 3月 1日
下一篇 2024年 3月 2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