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举办“一病一品”成果汇报决赛
为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建设,打造专科护理品牌,提高全院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展现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精神风貌,塑造高品质的专业护理队伍。12月10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一病一品”成果汇报决赛在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号会议室举行。200余名护理人员通过线上及线下的方式观摩了本次大赛。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潘群,大科护士长李海荣、刘俊、刘晓轶、罗群及两名护理专家杜明娟、吕晓玲担任现场评委。
参赛选手以良好的职业素养,饱满的精神风貌从循证调查、专科特色、应用推广、效果评价及学术研究等方面采用情景再现、幻灯片、小视频等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展示科室特色,充分体现了护理人员的爱心、细心和责任心,将护理人员优质的护理服务体现得淋漓尽致,并博得了现场观摩护理人员的阵阵掌声。
经过激烈角逐,肾病内科的《携手共“净” 有你“肾”好》获得本次比赛一等奖;神经内科二病区的《关爱卒中 助力健康》、手术室的《建设予我 手护于你》获得本次比赛二等奖;乳腺甲状腺小儿外科的《品牌建设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神经内科一病区的《让爱零距离 争做不倒“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的《畅呼吸心服务—爱的供养》获得本次比赛三等奖;优秀奖六名。
护理部杜明娟老师、吕晓玲老师分别对大赛进行了点评与总结神经内科专科护理服务特色,她们对医院护理团队在“一病一品”优质护理服务中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并希望大家通过此次比赛,再接再厉、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扎扎实实的把“一病一品”服务开展好神经内科专科护理服务特色,塑造护理品牌彰显专科特色,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服务品牌。
学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招收本科生成人大专食品专业,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的学科专业已经发展成涵盖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包装工程、农业经济管理等学科,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农机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培养研究生,1981年建立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博士点,1998年转点为农业机械化工程。1988年农机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和2007年再次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建立农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学院拥有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和仿生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学科授权专业,有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仿生科学与工程、农业经济管理、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发酵工程硕士学位学科授权点,有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生物工程(生物资源)及食品质量与安全学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期货投资与管理辅修第二学科学士学位授权点。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设岗并上岗学科。
学院现设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卓越班、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包装工程、生物工程(生物资源)6个本科专业。各个专业都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相关领域的急需专业,近几年每年平均招生数量近200人,毕业生大多就业在相关行业的部门,就业率86%以上,每年考取硕士研究生比率在30%以上。2009年10月成人大专食品专业,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加强了教育与工程界的合作,并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学院已累计培养本科生9000余名,硕士生728名,博士生341名,博士后50多名。目前在校学生1094名(含外国留学生3名),其中本科生769名,硕士生185名,博士生140名。在站博士后21名。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经过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学院的总体水平显著提高,位居国内同类学科前列,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学院已成为为国家农业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和包装工程相关领域创新成果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87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