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博士几年,毕业季来临,读一个博士究竟要几年?延毕应对大招

随着毕业季的临近,让我们聚焦于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读一个博士究竟要几年?但实际上,按照正常培养年制毕业已经比较难了,大部分博士生都会面临延毕的情况。个人对于博士生延毕问题应该不必过于焦虑,做好当下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博士几年

转眼之间,又快到了毕业季。毕业,意味着告别校园的岁月,告别曾经熟悉的教室、图书馆和校园角落,告别和老师、同学们的相聚,告别从学识到友情的点点滴滴。而与此同时,毕业也意味着新的起点,意味着更加广阔的舞台,意味着踏上追逐梦想的征程。

随着毕业季的临近,让我们聚焦于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读一个博士究竟要几年?

博士几年

在我国的高校中,针对博士学位的培养博士几年,毕业季来临,读一个博士究竟要几年?延毕应对大招,通常有三种标准的培养年限,各具特点:

第一类是硕博连读研究生,其培养年限通常为五年制。前两年攻读硕士学位,后三年攻读博士学位。这种培养模式在我国的高校中比较常见,受到一部分学生的青睐。

第二类是三年制的博士学位培养。尽管在过去是一种常见的培养方式,但目前这种趋势正在逐步减少。

第三类是四年制的博士学位培养,目前正在逐步增多,已经成为国内主流的博士学制。

但实际上,按照正常培养年制毕业已经比较难了,大部分博士生都会面临延毕的情况。

下面是教育部统计出的关于2003年—2018年我国博士研究生延毕率的情况,可以看出博士生的延毕率基本上是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在近些年更是将近达到65%。

博士几年

202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永章更是呼吁社会关注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现象。罗永章指出,“毕业生延期现象普遍。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直博生平均在读5.5 年,已超过规定年限,延期的博士生超过半数。”

博士几年

博士几年

是什么导致了延毕?

研究进展不顺利:

博士生的毕业条件主要包括科研成果和学位论文两个部分,大部分高校对于科研成果都有着明确具体的要求。特别是工科类博士,一般都会对于在校期间发表的SCI论文的数量和级别有所要求。

博士几年

(江南大学工学类博士学位授予条件)

除了高校的基本规定和要求,有时候不同的院系在论文的数量和档次上还会进行“加码”,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篇SCI论文从投稿到拿到接收函,大约耗时8-10个月。而撰写论文,由于需要实验数据、实验结果的支撑,耗时更长。

博士的研究通常涉及到深入的研究工作和创新性的成果。有时候,研究项目可能面临困难,例如实验结果不符合预期、数据分析复杂、文献综述困难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研究进展缓慢,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和获得有效的研究结果。

综合来算的话,一篇论文可能会耗费2-3年的时间,众多“博士延毕生”就这样出现了。

博士几年

缺乏资源或支持:

博士研究通常需要各种资源和支持,如实验设备、实验室空间、经费、导师指导等。如果这些资源不足或不充分,可能会对研究进展造成影响,导致延毕。

一方面,博士研究中需要使用实验设备、实验室空间和材料等资源。如果缺乏这些必要的资源,研究进展可能受到限制。例如,无法进行必要的实验,实验周期延长,数据采集受阻等。这将导致研究时间的延长,从而影响博士毕业的进程。

另一方面,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还可能面临缺乏导师指导和支持的情况。我国高校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实施“导师负责制”,导师在博士研究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提供研究方向、学术指导和反馈意见。

如果博士生缺乏导师的指导和支持,可能会遇到决策困难、研究方向迷茫或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

如果碰到一位学术界的”甩手掌柜”——对学生的指导疏于职守,完全不顾及自己的责任。这类导师平时连进实验室的时间都没有,只靠着学生在组会上的汇报来了解进展。而学生们则只能孤军奋战,不管到了哪一步就算哪一步。导师完全没有扮演高处立于学术之巅的角色博士几年,缺乏正确引领学生前进道路、解决困难的能力。学生们的论文因为他的返修意见而拖延了很长时间,延期毕业也就变得司空见惯了。

如果碰到一位学术界的“资本家”——对学生极尽压榨,完全不考虑学生本身的发展计划。这类导师可能会给学生安排很多与学生自身研究方向不甚匹配的“横向课题”,又或者自己开了公司让学生帮忙处理一些事务,导致博士生被迫处理一些不在自己研究范围内的“杂事”。甚至,还存在为了让博士生在团队多出活,多发表论文,从而提升毕业条件,让博士生延期毕业的情况。

博士几年

个人因素:

学生的研究兴趣、研究素质和工作效率等因素都会对学业进展产生影响。一些学生可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博士学位,而另一些学生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充分发展自己的研究项目和学术能力。

在攻读博士学位之前的学习历程中,中国学生普遍存在一种“被动学习”现象。很多博士生还不能很好适应“主动科研”这个过程,所以,有时候,博士生可能在研究过程中失去动力或意愿,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完成不了毕业基本要求,从而导致延毕。

并且,博士生普遍需要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可能会面临一些个人生活事故,比如家庭变故、婚姻、生育等,可能对研究进度产生影响。

同时,有一部分博士生由于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考虑可能会选择主动延毕。如今,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博士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为了在毕业后能够获得更理想的工作,一些博士生选择延毕来进行项目研究、撰写论文或参加国外交换项目,以期望能够在毕业时有更出色的成果,提升在学术市场求职时的实力。而对于那些打算进入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博士生同学们来说,有时候可能会面临着理想职位的offer不如预期,或者是目标单位当前没有相关岗位的情况,这时候他们可能会选择“战术延毕”,在仍保持应届生身份的前提下,考虑备考其他证书或者积累实习经验,或者仅仅是等待就业形势的变化。

博士几年

该如何对待博士生延毕?

个人对于博士生延毕问题应该不必过于焦虑,做好当下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延毕并不是一个罕见的情况,许多博士生都可能面临延毕的困境。在面对延毕时,过度焦虑往往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对你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相反,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和冷静的思考来处理。

首先,识别和了解延毕的原因,是因为个人原因、研究进展不顺利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延毕?一旦确定了自己可能延毕的原因,就可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计划来克服问题,并尽量避免延毕的发生。如果延毕是不可避免的,要灵活调整自己的目标和计划。与导师和相关方面讨论并制定一个新的时间表和目标,以确保你能够在延长的时间内完成研究工作。

此外,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并相信延毕并不代表个人的失败。博士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过程,遇到困难和延毕是正常的学术经历。

最后,要想清楚什么最适合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并非每个“学霸”都适合学术科研的道路。

博士几年

社会对待博士生延毕应该采取一种包容、理解和支持的态度。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刘姓教授对博士生延毕问题曾经发表过这样的见解:“这是一种中国式的社会期待。在西方,社会空间很大,来自社会、家庭和自身的压力很小,虽然博士生延期毕业甚至淘汰的现象都很多,但之后他们会以各种方式进入社会。而在我国,延期毕业之所以会成为一种让人担忧的社会现象,就是因为大家对博士的预期过高,过于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看待博士生教育,功利性太强。”

中国社会应该减少对博士生延毕的歧视和压力。攻读博士学位是一个复杂而要求高度专业能力的过程,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社会应该理解并尊重博士生的努力和付出,并提供支持和鼓励,而不是给予过度的压力和指责。

博士几年

政府和教育部门可以采取措施改进博士教育体系,以减少博士生延毕的发生率。

这包括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改善研究环境和设施、加强导师培训和评估机制等。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提高博士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减少博士生延毕的风险。

同时,可以借鉴国外的博士生培养制度,继续落实研究生分流制度的推进。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热爱,但不适合科研,这样的情况是存在的,对于这部分学生要做好分流工作。当然,分流不等于淘汰,在没读研读博之前,没有人知道自己读研读博,甚至真正投身学术是否合适。对于被分流的学生来说,是及时止损、把握节奏,选择更为自己负责的路。

博士几年

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时代,我们需要打破一些陈旧的观念。多元的选择,恰恰是这个时代的标志。

END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尹明亮

一年计划招聘百名博士,潍坊学院揭开了2022年山东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大幕。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注意到,其实近年来,山东高校大规模引进博士的现象也并非个例,一年计划引进百名博士,这也不是最多的。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提质的呼声越来越高,高校大规模引进博士也成了一个趋势。

多博士

高校频频大规模招博士

在潍坊学院,如今全校共50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职工,其中300多人都是近四年新招聘的,仅在2021年就引进博士102名。“大量引进博士,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潍坊学院科研处处长赵文亮介绍。

潍坊学院的大规模人才引进是从2018年开始的,实际上,几乎在同一时段,地方高校大规模招聘博士已经不是个例,年招百名博士也不是最多的。

仅从山东省内的高校来看,早在2017年,临沂大学就开始面向海内外大规模招聘博士,同样是面向海内外招聘100名。

一直到2020年,山东高校大规模招聘博士的趋势依然在进行着。当年2月,山东师范大学发布公开招聘博士启事,面向海内外招聘博士272名。3月,山东科技大学发布招聘公告,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博士研究生261人。到4月,烟台大学也发布招聘公告,公开招聘博士378人。

进入2021年,高校招聘博士的势头依然不减。除了潍坊学院招聘了百余博士,济宁学院也发布了博士招聘公告,学校16个院系及辅导员岗位公开招聘博士,而在之前的2020年,学校同样发布过公告,计划招聘博士48人,更早的2019年,学校也发了50多人的博士招聘计划。

同样在2021年,在聊城大学的2021年博士及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中,有85个职位明确招聘要求都是博士。

“申报硕士学位授权点、冲击‘双一流’,这都是学校集中招聘博士的一些原因,但这也折射出地方高校的发展焦虑,都希望通过人才引进尽快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一位高校人事部门负责人介绍。

博士“争夺战”,高职学校也“入局”

“在前些年,国内的博士毕业生人数有限,所以在过去一段时期,很多地方高校教师中,博士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秘书长江岩介绍,近几年,高校集中招聘博士也不仅仅限于山东高校。“山东省内本科高校教师的博士比例也依然有提升的空间。”江岩介绍。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发布的数据,“十三五”结束时,山东本科高校博士学位教师占比38.08%。而根据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委托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研制完成的《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0年度),到2020年,全国本科高校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占比为41.78%。

2021年7月,广东省发布《广东省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师博士学位比例要达到48%。

“高校大规模招聘博士是各高校发展到这个阶段的一个必然的选择,这这也是地方人才竞争的一个反映。”江岩介绍,如今国内博士的培养数量仍难以完全满足高校对博士人才的需求。

“如今博士就业或许不如前些年那么容易,但也并不难。”在潍坊学院光电信息技术创新团队,刚刚入职半年的博士张帅介绍,在差不多半年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毕业的他拿到了6所高校的录用通知书多博士,而他最终选择了潍坊学院。

事实上,如今招聘博士的高校并不限于本科,很多专科高校也已经“入局”。根据教育部于2021年1月印发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应不低于15%。对于很多有志于升本的优秀高职院校来说,招聘博士师资,也变成了学校做好升本准备的一项必要工作。

博士“引进来”,更要“用得好”

“目前博士就业的去向更加多元化,但事实上,高校仍然是大多数博士就业的选择,对于一些地方高校来说,新的学术力量注入,也确实能给高校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江岩介绍。

“学院的专职教师中博士的比例已经超过70%,其中差不多一半都是近四年新入职的,他们的到来,让学院相关学科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潍坊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李英德介绍,2021年,学院获得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这两个项目都来自2020年入职的年轻博士。

“对高校的发展来说,集中引进博士必然是一个有利的事情,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专业、所有的岗位都真的需要博士,对于一些岗位也需要视岗位的需求来设置招聘要求,否则就可能导致人才的浪费。”江岩介绍,对于高校来说,博士并不简单的招来那么简单,更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在提升学校科研实力的同时,也要发挥他们服务于产业发展的作用。

“学校引进博士人才也是采用着灵活的形式,一些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多博士,年招百名博士非最多,高校引才频频“放大招”,也在与当地的产业发展相结合。”潍坊学院科研处处长赵文亮介绍,针对近几年大量招入的博士,潍坊学院也实施了“高端人才服务企业”行动计划,仅在2021年,就选派两批共84名青年博士教师和教授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企业达74家。

“为打破高校与企事业单位间的人才‘边界’,学校也联合有关企业,创新性地实施了人才的校企共享模式。”赵文亮介绍,与潍坊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共享引进的罗亚非博士,来潍后创办鲁欧智造公司,填补了国内光电芯片测试技术的空白。与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共享引进的两名博士,均入选了“鸢都产业领军人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89235.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张老师
上一篇 2024年 3月 9日 上午11:11
下一篇 2024年 3月 9日 上午11:17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